建築人生

建築人生

林貴榮 x 好好聽FM

「建築」給人一般的單純印象,往往不脫功能和形式的專業探討。但是,你可曾想過?建築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其實比想像中更加緊密?
人生所有重要階段,都在建築中度過。人活在建築之中,建築也存在我們的生活之間,構成了社會、文化、思維…等等,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偉大文明,都有代表性建築。透過觀看建築的角度,無論是宏觀,或是微距,我們就能發現,建築與人類發展史之間,有著重要關聯。
細細思索建築,觀察建築帶給人們的影響,有助於理解我們的生活與世界,讓我們的人生更美好。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本節目的腳步,展開一場關於「建築」與「人生」的精彩旅程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六) 《Kiosgue書報攤》&《Mode時尚》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六) 《Kiosgue書報攤》&《Mode時尚》

🄴 建築人生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林貴榮建築師特邀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第三階段歷史博士 ,曾任淡江大學外語學院 吳錫德院長  ,分享法國製造的法文文化關鍵詞,「Key Words」,都是一把把鎖鑰,一扇扇的窗子,知識與生命世界的入口。 「Kiosgue」原爲「公園裡供人休憩的涼亭」之意,引進法國後專指具東方色彩,有圓頂,四邊透空的景觀亭子。法國人將之改良爲「露天演出的音樂台」,巴黎盧森堡公園裡即有多座這種音樂台,或將之搬至街道旁,當做書報攤。 1980年代出現新款書報攤,即沿襲了東方亭子的概念,矗立在重要街頭的人行道上,還因設計新穎,陳列得宜,屢獲國際建築界肯定,成了巴黎街道最醒目的裝置! 1990年,法國最富盛名的文學獎「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竟頒給一位名叫「Jean Rouaud」的書報攤販子。 塞納河的舊書攤(bouguinisre),則擁有更悠久的歷史,這些舊書攤沿著河岸两側綿延了三公里長,並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資產。1989年,時任市長的席哈克簽署了一項舊書攤管理辦法,統一並規定大小規格,並將它們全都漆成暗綠色。俗稱「綠盒子』(Des bois vertes)。 「Mode」一字來自拉丁文「modus」意為「形式、方式」,指「集體的穿著風格」。英文裡稱「Fashion」,係從法文「façon」(樣式、舉止)借用, 1698年引進法國,指「時尚、有風度」。 「時尚」最大特徵就是「朝生暮死、過眼雲煙」。基本上,時尚是一種「從眾行爲」。1549年,法國即已出現「趕上時髦」(à la mode)這樣的「社會壓力」。 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挾其藝術、建築、音樂等成就,以及宮廷時尚,法國儼然就是「時尚之邦」,成了各國權貴模仿的對象。雖然面對國際強勁競爭,法國人自信他們仍是最具創意的時尚大國,因爲「還會有什麼比文學、繪畫、音樂、建築、雕刻更能有利於時尚呢?」而這些領域法國都領先群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jsja7004x01tcc6aif7z0/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五) 《Encore!安可 !》&《Flâneur 閒逛者》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五) 《Encore!安可 !》&《Flâneur 閒逛者》

🄴 建築人生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林貴榮建築師特邀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第三階段歷史博士 ,曾任淡江大學外語學院 吳錫德院長  ,分享法國製造的法文文化關鍵詞,「Key Words」,都是一把把鎖鑰,一扇扇的窗子,知識與生命世界的入口。 「Encore!」這個感嘆詞幾乎快不是法文了,至少在表演藝術界(尤其是音樂表演)裡更是如此。法國觀眾如果激賞演出,會先起立大聲擊掌,口中大喊:「Bravo!」(太棒了!)。這個喝采聲借自義大利文,指「英勇、極好」之意。 可能是17世紀隨著表演藝術的流行,「Encore!」成了劇院裡的專門用語。英國觀眾覺得意猶未盡,要求義大利表演團體「再加演一下」(Ancora!),然後直接用法文大喊「再一次!」(Encore!)因爲彼時英國的上流社會都會說上一點法文。「Encore ! Encore ! Encore!」如此短節奏又響亮的呼聲便沿襲成習慣,演出者應觀眾喝朵,謝幕後重新演出一段,或加奏一曲。 Flâneur(閒逛者)19世紀初引入法文,無所事事地漫遊閒逛。最早為之「加持」的功臣是詩人波特萊爾,他於百年前即已感慨「城市的面貌變得比人心還快」,又顧影自憐指出「閒逛者是富有想像的孤獨者」。 之後,德國當代哲人班雞明(Waler Beajamin)將「閒逛者」建制化。班氏認為「閒逛者」是漫無目標的生活家,如此,才能縱橫古今、出入各家(作品),並讓自己成為居中的「擺渡者」(passeur)。 不同於「散步者」(promeneur)這種孤獨的行人,也不同於「看熱鬧者」(badaud)那樣無主見,「閒逛者」他極可能就是社會的觀察家。 近來,隨著「空間」(espace)概念的擴衍及探究。主持人林貴榮自認也是個「閒逛者」,可以悠閒自在的進出具體城市空間,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遊走於諸多想像空間,帶著的意識,走進歷史,走進文本,甚至建築三度空間的漫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jsja7004x01tcc6aif7z0/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四) 《C'est l vie!這就是人生!》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四) 《C'est l vie!這就是人生!》

🄴 建築人生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林貴榮建築師特邀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第三階段歷史博士 ,曾任淡江大學外語學院 吳錫德院長  ,分享法國製造的法文文化關鍵詞,「Key Words」,都是一把把鎖鑰,一扇扇的窗子,知識與生命世界的入口。 「C'est l vie!」(唉!這就是人生!)是最足以代表法國民族性的一句用語,連英文詞典裡都照單全收。它像一句記憶海裡的通關密語,一旦說出,所有關於法國的種種「指涉」全都湧現。 包括法國人那種無可救藥的樂天習性,那種逆來順受的知命性格,那種親切開朗,甚至那種傲慢與粗暴全都會一一浮現在眼前。單單一句「Such is life !」是不夠用的。這句話也是最足以代表法國浪漫、花都迷情的字眼。 「C’est la vie ! 」「哇!這就是人生!」表達一種樂天知命,珍視生命中每個美妙的時刻的態度。英國記者克拉克(Stephen Clarke)的巴黎「狗屎」日記(中譯本書名譯爲《巴黎,賽啦!》)則使出渾身解數揶揄,並淋漓盡致挖苦了「巴黎人」那種裝腔作勢的調調兒。 「人生即如此,誰也改變不了它」(La vie est ainsi et on ne peut pas la changer)。透過「C'est la vie!」這句感嘆詞,便足以道盡了天底下所有人的心聲,所以才如此引起高度共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jsja7004x01tcc6aif7z0/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三) 令人陶醉的《Café 咖啡》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三) 令人陶醉的《Café 咖啡》

🄴 建築人生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林貴榮建築師特邀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第三階段歷史博士 ,曾任淡江大學外語學院 吳錫德院長  ,分享法國製造的法文文化關鍵詞,「Key Words」,都是一把把鎖鑰,一扇扇的窗子,知識與生命世界的入口。 「Café」一字源於義大利文(caffè),該字又源於土耳其文(kahve,意指「令人陶醉的飲料」),上世紀法國大致有20萬家咖啡館。人們可以想像,如果這個國家少了咖啡館,將會是何等的無趣! 咖啡直到17世紀才傳進歐洲,法國人出神入化地將它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文化裡。第一家咖啡館(Le Procope, 1686),位於拉丁區的劇院街,多虧一名義大利人的生意頭腦,才使那兒的各種神話川流不息(伏爾泰、盧梭、拿破崙皆會是座上客)。事實上,每家咖啡館也都充滿故事和傳說。 而咖啡館的出現不僅取代了西方傳統上的文化搖籃「沙龍」(salon),並且讓文化活動得以更快速普及。簡言之,咖啡館成了西方近代文化最主要孕育地,舉凡政治、經濟、社會,乃至藝術活動皆在這裡發生。 巴黎咖啡館的氛圍依舊是舉世所景崇及最嚮往的!在巴黎上咖啡館,如果不能放鬆心情,享受「看人」及「被看」的樂趣,就很難能體驗它那種自在愜意、優雅韻味,甚至浪漫情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jsja7004x01tcc6aif7z0/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二) 《Amour愛情》

建築與文學的對話(二) 《Amour愛情》

🄴 建築人生

在這集節目中,主持人林貴榮建築師特邀請獲得巴黎第七大學第三階段歷史博士, 曾任淡江大學外語學院 吳錫德院長  ,分享法國製造的法文文化關鍵詞,「Key Words」,都是一把把鎖鑰,一扇扇的窗子,知識與生命世界的入口。 「Amour」(愛情)在法文裡用意極廣,它源於拉丁字「amor」,在古法文裡即已有「對宗教的虔敬、家庭的愛、眷戀、愛戀及博愛」等意思。 在膾炙人口的歌劇〈卡門》(Carmen)裡,作曲家比才(Georges Bizet)不就說:「愛情是一隻放蕩不羈的小鳥!」卡門不也高唱:「愛情像個流浪孩子,從不會規規矩矩;如果你不愛我,我偏會愛你;如果我愛上了你,那你就得小心!」 羅蘭•巴特說:「我愛你!」(Je taime!)包含了性愛和母愛。但即便在卿卿我我的情境裡,這句話也只不過是沒話找話說的一種「演示」。 法國男人受到早期「騎士時代」(chevalerie) 女尊男卑的風氣影響。彼時貴族少男皆得「認養」一位貴夫人,與其同住,時刻服侍她,認她為主人、導師、母親,乃至打從心底的崇拜及愛慕的對象,如此才能養成「騎士」的風範。 常見法國人他(她)時刻都在放電,甚至不放過已婚的心儀對象,還認爲那是世間最美麗的一場競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jsja7004x01tcc6aif7z0/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