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國際戰略格局與臺海安全最新情勢,開拓您的國際視野。
主講: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曾復生 博士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指出,中共對台灣文攻武嚇不斷,中共、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持續合流,更對民主國家帶來嚴峻挑戰,民主自由國家必須加強合作,相信台美夥伴關係更加堅實,維持世界和平穩定力量也會更加壯大。 2、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國軍微波及衛星系統,維持本外離島間通訊,可備援接替重要戰情指管通資系統,而且各外離島防衛部,已經完成「外離島高優先電路作業程序」,定期協同防區中華電信,實施海纜中斷備援接替演練,可強化應變能力。 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17日通話,雙方同意建立「戰略溝通管道」,保持「經常性聯繫」,同時中共當局宣布派出韓正,出席川普總統就職典禮。 4、川普新政府提名國務卿盧比歐1月15日,在國會參議院針對台海議題指出,中共是美國21世紀繁榮的最大威脅,美國支持對台灣實施「豪豬戰略」,讓中共了解侵略台灣代價,遠高於可能獲得的利益。 5、美國總統拜登回顧4年任內成就,包括與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印太夥伴深化關係,擴大「澳英美三方安全聯盟」、「四方安全對話」規模,並期許全美民眾成為「民主火炬守護者」,繼續鞏固全球領導地位。 6、加薩走廊戰火歷經15個月之後,以色列與哈瑪斯武裝集團談判代表1月15日,達成初步停火與釋放人質協議,19日生效的第一階段為期6週,期間將持續協商達成「終戰方案」。 7、英國國防大臣希利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1月15日在倫敦會商第六代戰機「全球空戰計畫」等議題,同時證實英國航艦戰鬥群,今年將再度到印太地區,共同捍衛印太區域和平穩定。 8、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上將1月16日表示,俄羅斯侵略野心有增無減,中共在俄烏戰爭大玩「兩手策略」,呼籲各國關注中共擴充核武軍力,及支持俄國侵略烏克蘭威脅。 9、南韓總統尹錫悅因發布戒嚴令,被控涉及「內亂罪」,並三度拒絕接受調查,1月15日遭到南韓警方逮捕,成為南韓首位在任內被逮捕的總統。尹錫悅總統發表聲明強調,戒嚴是為解決國家危機而非犯罪。 1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3%,202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維持在3.3%不變,同時世界各地通貨膨脹趨緩,將讓央行可以持續降息。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對中共科技戰力度加大 重點提示:美國拜登政府卸任前,提出「人工智慧擴散臨時最終規則」,有120天公告期徵詢意見,以及一年產業調整期,要求人工智慧發展應用符合新安全標準。同時,美國宣布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分三級管制,第一級包括我國在內的18個盟國夥伴不受出口限制;第二級包含多數國家需與美國達成協議,規範人工智慧晶片出口規格與條件;第3級規定不得對中共、俄羅斯等22個國家,提供人工智慧晶片及運算能力強大模型,確保美國科技領先優勢,加大對中共科技戰力度。 二、川普政府將延續印太戰略 重點提示:美國川普新政府的國安顧問華茲表示,將加強落實美國的印太戰略,加速交付對台軍售武器與服務,遏制中共在印太威脅擴張野心。顯示,川普新政府將持續拜登政府建立的「印太戰略架構」,維護「美英澳安全聯盟」、「四方安全對話」,以及「五眼聯盟情報體系」,鞏固「印太戰略架構」,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台灣會勇敢面對,也會秉持「和平靠實力」精神,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全民防衛動員署」成立後,依「全民防衛動員署組織法」第7條規範,建立各部會定期至「全動署」合署作業機制,包括檢討「戰略物資囤儲」、「糧食多元自主」、「通訊備援韌性」,以及「醫療量能整備」等議題,積極厚植全社會防衛韌性。 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月7日表示,北約成員國應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5%,理解俄羅斯認為烏克蘭不該加入北約立場,希望能在就職後6個月內,讓俄烏戰爭結束。 4、美國新一屆國會參、眾兩院1月3日正式開議,共和黨掌控國會兩院多數優勢,當天國會眾議院舉行議長選舉,共和黨籍現任議長強生獲得連任。美國會參議院議長將由副總統范斯接任。 5、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1月7日宣布,投入約90億美元的B61-12核彈頭延壽計畫已經完成,將提升美軍核武現代化水準,維持美國關鍵的核武嚇阻能力。 6、「金磚國家組織」輪值主席國巴西1月6日宣布,印尼正式成為第10個成員國,也是第一個來自東南亞的國家,目前提出正式申請加入「金磚國家組織」,還包括土耳其、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 7、日本與印尼為加強海上安全合作機制,兩國防衛部門領導人1月7日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就防衛裝備技術等事項,進行定期協商,還將透過聯合訓練,防災救援等活動,強化部隊間交流合作。 8、加拿大總理杜魯道1月6日宣布辭去總理一職,結束近10年擔任自由黨黨魁的執政工作。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示,加拿大必須阻止非法移民與毒品進入美國,否則將對加國出口貨物課徵25%關稅。 9、美國加州洛杉磯發生史上破壞力最強野火,拜登總統1月8日宣布,加州進入「聯邦緊急狀態」,提撥經費與資源投入救災,取消出訪義大利行程,坐鎮國內緊盯災情。 10、大陸國家統計局1月9日公佈,去年12月CPI年增0.1%,累計2024年全年CPI年增率,遠低於官方設定的3%目標。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2%,是連續第二年下降,顯示大陸通貨緊縮狀況持續。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國際智庫列舉2025全球風險 重點提示:國際智庫「歐亞集團」發布「2025年全球10大風險」認為,當前全球沒有任何一個集團或強權,有意願也有能力,推動全球議程並維護國際秩序,將成為2025年全球頭號風險。同時,美國老牌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發布「衝突風險評估年度報告」指出,2025年可能是這份報告17年以來,風險評估最危險的一年,希望多數國家能夠警惕,積極預防衝突爆發,讓國際環境穩定發展。 二、川普提出國際戰略新構想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月上旬公開表示,為維護美國在西半球優勢地位,以及自由世界的安全,他上任後將不排除動用軍事手段,控制巴拿馬運河與北極圈的格陵蘭島。川普提出國際戰略新構想,主要是為應對中共與俄羅斯,分別在拉美與北極圈的擴張威脅行動。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新的一年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充滿嚴峻挑戰,台灣必須居安思危,繼續提高國防預算,強化國防力量,展現保護國家決心,建構因應大型災害、嚇阻威脅侵犯的能力。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指管通情系統是戰時敵人首要摧毀目標,國防部為支援聯戰指管機制持恆運作,將持續提升指管通資韌性,精進雷達性能,研制資通電反制裝備,積極統整民間通信資源與衛星能量,運用國軍行動指管系統,建立多重指管備援手段。 3、美國國防部發布「中共軍力報告」指出,中共持續擴大核武庫,已有超過600枚核彈頭庫存,至2030年將超過1000枚,未來也將繼續擴展核武力量,建立更強大的核武部隊。 4、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艦戰鬥群,繼「林肯號」航艦戰鬥群後,於2024年12月29日,抵達馬來西亞巴生港訪問,展現美國積極與印太國家合作,維護區域安全與穩定的堅定立場。 5、南韓總統尹錫悅2024年12月初,宣布戒嚴遭到國會彈劾停職。彈劾案目前送交憲法法院審理,需要在180天內裁定,若彈劾案成立,南韓需依法在60天內,重新舉辦總統大選。 6、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月2日表示,川普很強而且難以預測,希望看到川普總統的難以預測,也適用於俄羅斯;在終結烏俄戰爭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會是關鍵,希望川普新政府能與莫斯科,建立快速溝通管道。 7、日本防衛省推動自衛隊司令部地下化工程,預定在2025年度完成,地下化據點將達14個;同時,日本防衛省將於今年3月,新設部隊「海上輸送群」,因應西南群島派遣部隊,以及物資運輸的需求。 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居中斡旋下,烏克蘭與俄羅斯在2024年12月30日,完成第59次換俘行動,烏克蘭帶回189人,俄羅斯則有150人獲釋,換俘總人數創下開戰以來最大規模。 9、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後,將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共等加徵關稅,南韓企業決定暫停在墨西哥新投資計畫;同時,有4成日本企業考慮重新評估,在中國大陸投資營運的計畫。 10、中共海關2024年12月公佈數據指出,從2024年1月至11月,美國在中共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為11.2%,相較2001年貿易份額下降4.6%,創下中共對美國貿易依賴度新低點。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人工智慧科技發展新挑戰 重點提示:人工智慧發展造成人類的福禍,出現有各種不同說法。近來,「人工智慧教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辛頓教授警告,人工智慧科技發展速度,比預期要快很多,未來30年內有兩成可能性,導致人類滅絕結果。所以,各國政府應有效監管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避免科技公司在強烈商業動機下,危害人權與社會規範,造成人類生存新挑戰。 二、美日韓制定「延伸嚇阻」指南 重點提示:美韓與美日先後於2024年7月與12月,在華府與東京研商制定「延伸嚇阻」指南,應對俄國、中共、北韓核武導彈威脅。美日與美韓的「延伸嚇阻」機制,強調美國在盟國遭到核武威脅,將提供「核武保護傘」。川普新總統上台後,美日與美韓「延伸嚇阻」機制會持續,同時美國將要求日韓兩國,增加分擔經費共同維護國際安全。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指出,回顧這一年來,國內外情勢瞬息萬變,面對無論是天災,還是威權擴張野心威脅,只要政府和全體社會有準備,就能應對;有決心,就不用擔心;有信心,人民才能放心,這就是全社會防衛韌性所要達成的目標。 2、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台灣位處印太區域第一島鏈樞紐,週邊海域為全球貿易重要航道,面對共軍持續灰色地帶壓迫,國軍保持綿密監偵戒備,強化作戰整備,持續協力各部會,厚植全社會防衛韌性。 3、台積電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第一階段規劃月產能約1萬片,2025年第一季底有望產出,屆時將是美國最先進半導體晶片,預估明年年中投片量可達2萬片規模,四大客戶包括蘋果、輝達、超微與高通。 4、俄羅斯財政部長12月25日表示,為抵抗西方金融與經貿制裁,俄國企業開始在國際支付,使用比特幣等數位貨幣。普丁總統強調,比特幣是外匯儲備的良好替代品。 5、中共政府12月間批准,將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山區,建設超級水壩,發電規模為三峽大壩3倍,恐嚴重影響西藏生態與文化遺產,加劇中共與印度在水資源與邊界的爭端。 6、日本外務省12月27日發表聲明指出,日美兩國政府首次制定,美國「延伸嚇阻」相關指南,彰顯日美強化同盟,應對中共、北韓、俄羅斯軍事威脅。「延伸嚇阻」指的是,盟國遭到核武威脅時,美國將會提供「核武保護傘」。 7、南韓國會12月27日舉行會議,以拒絕任命三位大法官,填補憲法法院空缺為由,表決通過代理總統彈劾案,由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接掌代理總統職務。此為南韓憲政史上,首度有總統與代理總統,雙雙遭到國會彈劾案例。 8、美國援助以色列部署的「薩德飛彈防禦系統」,近日首度投入實戰,攔截葉門「青年運動武裝集團」,對以色列發射的彈導飛彈,展現飛彈防禦能力與嚇阻能量。 9、中共國家統計局12月27日公佈,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減7.3%,幅度大於彭博社預期的年減6%,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顯示,中國大陸生產者價格仍然低迷,房地產與相關產業困境持續。 10、中共中央軍委會12月23日晉升,新任陸軍政治委員陳輝為上將儀式中,有陸軍司令員李橋銘、前陸軍政委秦樹桐、海軍政委袁華智、武警司令員王春寧等四位上將缺席,除了其中一人,其他三人「失蹤」原因不明。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2025年全球戰略格局動向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在2025年1月20日就職,推出全球關稅戰與國內減稅政策,吸引企業到美國投資設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重振美國鐵鏽帶工業發展,衝擊全球經濟格局。同時,2025年的國際戰略格局,將受到俄烏戰爭、中東衝突,以及美中戰略競爭不確定性影響。此外,人工智慧發展應用與太空衛星網通體系競爭,將成為影響全球戰略格局變數。 二、中國大陸經濟結構困境 重點提示: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中旬決定,2025年政府財政預算赤字為GDP 4%,同意發行3兆人民幣特別國債,刺激消費振興經濟。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困境關鍵在於,內部改革開放政策不明確,外部又有貿易戰與科技戰壓力,正嚴肅考驗中共政權能力,明年發行特別國債救經濟,「治標不治本」。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曾復生博士 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感謝台灣真英雄,在各領域默默耕耘,忘情投入,為社會帶來溫暖與希望,傳遞正能量。賴總統表示,我們在不同崗位打拼,但是熱愛台灣心情都是相同的,希望繼續一起努力,為台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潛艦國造計畫,對增強國防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針對外界質疑海測尚未通過問題,國防部將以安全、穩健方式,執行各項海上測試,希望能夠獲得國人支持。 3、美國政府12月21日正式通知我國,最新對台軍售進行「知會國會」程序。針對美國這項5.7億美元軍事援助案,我國感謝美方堅定的安全承諾,確保我國維持防衛戰力,因應中共軍事威脅,以及「灰色地帶」侵擾。 4、美國國防部12月18日發布年度「中共軍力報告」,剖析共軍軍事能力、現代化目標,以及中共持續擴大飛彈、核武庫存與認知作戰規模。這份報告特別點出,共軍內部貪腐現象增加,已經阻礙中共軍事現代化目標。 5、俄國總統普丁12月19日在莫斯科,舉行年終記者會表示,他願意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會面,也有意願與烏克蘭進行談判,強調今年俄國經濟預計成長4%,總體經濟情勢「穩定強勁」。 6、美國、日本、澳洲與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計畫在2025年舉行,聯合海岸防衛隊訓練與演習,強化印太海事安全,共同維護區域穩定,共同應對中共海上「灰色地帶」威脅。 7、澳洲政府12月21日宣布,中國大陸將在今年底前,恢復進口澳洲的新鮮龍蝦。龍蝦是中共對澳洲解除的,最後一項貿易限制,代表持續四年的「中」澳貿易戰,正式結束。 8、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先後在12月20、 21日,表決通過「聯邦臨時支付法案」,隨後送往白宮請拜登總統簽字生效,避免聯邦政府因經費耗盡,導致部分政府機構暫停運作。 9、歐盟27國領袖12月1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歐盟領袖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北韓與伊朗派兵參戰與軍火交易措施,助長俄國侵略野心,敦促所有國家停止對俄國侵略烏克蘭,提供直接或間接協助,警告中共意味濃厚。 10、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12月20日表示,台灣海峽是國際商貿重要節點,超過70%先進半導體在台灣生產,兩岸如果突發事態,將造成全球經濟10兆美元影響,美國對台灣的協助,不是為戰爭做準備,而是為和平解決兩岸分歧,創造空間與信心。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台灣發展低軌衛星網通體系 重點提示:我國借鏡烏俄戰爭經驗,避免戰時海底網通電纜被切斷,造成對外通訊中斷,面臨被孤立困境,決定建設「通訊韌性」,發展低軌衛星網通體系,成為政府施政優先項目。同時,我國準備發展火箭發射體系,配合半導體晶片與網通設備產業實力,成為組建低軌衛星網通體系,聯結國際機構合作的重要支柱。 二、俄國警告10年內恐與北約開戰 重點提示:俄國國防部長貝洛索夫向總統普丁及官員表示,俄國必須做好未來10年與北約作戰準備。這項發言是否反映普丁總統戰略意圖,對北約國家施加壓力,促使北約調整對俄國敵對態度,值得深入探討。川普總統上台後,如果推動「聯俄制中」新戰略,將獲得歐盟國家支持,恐讓中共面臨美國、歐盟與俄國,三面包圍新壓力。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