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學上說:「中國是世界上極其早熟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世界各民族還停留在創世紀神話起源的時代,中國已進入以人的德行體現天意、神意的時代。西周的后稷、周文王雖仍有神話性的誕生,但整個歷史性的故事與國家發展,仍是展現了人的可能性與能動性。說明「宇宙天地的大生」、「人生的幸福」是在人體會了天意之後的結果。「幸福」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裡,「天」、「神」是充滿善意的。
是以,中國自古而來的神話與西方及世界其他民族創世紀神話不同,其中充滿著「人」的可能性。如同共工氏撞倒了不周山,女媧氏煉石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甚至宇宙開始也是從盤古:一顆圓圓的蛋醞釀開始。
論及東漢後傳出的《山海經》,也是客觀性陳述了一個多采多姿,有著各種狀態的、各種生物的世界。如同多重宇宙、多重世界一樣。
今天多元價值已被世界重視,單極世界似乎逐步退去。中國傳統不同於世界其他各民族的神話與神話觀,值得提出,以使世界各民族得以分享,以及對人類的再審思。
本節目中辛老師將從傳統中國神話、中華天人思想的觀點出發,分享傳統中國神話的經典文本、其中意涵與不為人知的解讀。
*****
除了新開播的神話系列將陸續新增集數,我們也在此併入辛老師曾為大家講述過的「詩經系列」與「辭賦系列」,邀請您更完整地走入辛老師建構的上古美學之世。只要在此搜尋詩經與楚辭、漢賦,您就可以聽到更多精彩內容。透過辛老師對每一部精選文學作品的細膩講解,您更可以領略他所揭示的「歷史上每一次的創作,都是人類生命更高、更大的生命層次的提升,是真正生命的開展,也是生命自由的獲得。」
辛意雲說經典系列,為您呈現一代又一代,那些繽紛璀璨的自然人文觀點與活潑揮灑的生命美學。
本節目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
聽了上一集,大家能夠區別東西方神話起源的不同了嗎?我們聽過很多希臘羅馬神話,甚至是亞述巴比倫和埃及的神話,他們的神都很有個性,也常常是不可測的、跟人類距離很遠,甚至會懲罰和役使人類。但是我們的神話起源,彷彿是從土地裡誕生出來的,每一個神都有要護持、要教導人類的專業分工,為什麼會安排得這麼剛剛好?今天辛老師將從最遠古的黃土高原上,人類與土地的關係說起。在聆聽辛老師說神話的同時,您應該也聽到「一一」的分享了吧?我們正在進行留言抽傳說神獸的贈獎活動,即日起到4月1日前,歡迎您前往 IC之音的FB粉專,在這一篇貼文中留言參加,讓逗趣可愛又神秘的犧尊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點喜感。粉專貼文由此點進: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DoUXLswr/🎁 獎品 | 故宮犧尊迴紋針座 1 個,共 3 名抽獎辦法➊按讚追蹤 IC之音粉絲專頁➋訂閱《神話辛意》Podcast,Apple、Spotify、KKBOX 或 藝文咖YT 皆可➌標記@一位朋友 + 附上已訂閱 Podcast 的截圖三步驟完成就有機會成為幸運粉絲🥳
在第一集中,辛意雲老師引用了西方的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的理論。這西方的理論,可以適用於東方嗎?東西方神話的源起,是一樣的嗎?相信很多聽眾,都對這樣的開場感到不可思議,想知道這其中的關連。在本集中,辛老師將帶領我們從AI時代出發,重新找尋在這個高科技時代,再次講述神話的重要性。到底我們的過去有「神話」嗎?這個名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請與我們一起開始探尋吧!圖:喬瑟夫坎伯著作《千面英雄》、《神話的力量》
從三月開始,辛意雲老師將帶領我們展開一個新的主題-神話。什麼是「神話」?神話是怎麼誕生出來的?為什麼每個部落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神話?這些神話彼此彷彿有點像又不太像?辛老師從神話的誕生講起,當人開始思考,神話就隨之誕生了;當人開始詢問什麼是生死?什麼是生命?為何種子落地之後會轉變成新的生命?當這些天地萬物的循環,被人類注意到了,神話故事就開始在人的心中萌芽了。千百年來,神話為人類解釋了世間的法則,當人們問起生老病死的一生應該何去何從?他們也編織出神話的世界,為自己與後代解釋這些傳承,並繪製出生命的地圖。神話並未遠離你我的生活,它一直沉澱在我們文化的根柢中,是生命築基的一部分。歡迎您與我們一同走進辛老師說神話的新篇章,一同聆聽充滿新意新解的精采故事。
從人類學上說:「中國是世界上極其早熟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世界各民族還停留在創世紀神話起源的時代,中國已進入以人的德行體現天意、神意的時代。西周的后稷、周文王雖仍有神話性的誕生,但整個歷史性的故事與國家發展,仍是展現了人的可能性與能動性。說明「宇宙天地的大生」、「人生的幸福」是在人體會了天意之後的結果。「幸福」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裡,「天」、「神」是充滿善意的。是以,中國自古而來的神話與西方及世界其他民族創世紀神話不同,其中充滿著「人」的可能性。如同共工氏撞倒了不周山,女媧氏煉石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甚至宇宙開始也是從盤古:一顆圓圓的蛋醞釀開始。論及東漢後傳出的《山海經》,也是客觀性陳述了一個多采多姿,有著各種狀態的、各種生物的世界。如同多重宇宙、多重世界一樣。今天多元價值已被世界重視,單極世界似乎逐步退去。中國傳統不同於世界其他各民族的神話與神話觀,值得提出,以使世界各民族得以分享,以及對人類的再審思。本節目中辛老師將從傳統中國神話、中華天人思想的觀點出發,分享傳統中國神話的經典文本、其中意涵與不為人知的解讀。
一位是為古文運動寫下代表作的文學名家,一位是為時代創造新治世的帝君。辛老師在賦的最後一集,為我們選讀了兩篇完全不同,但是都充滿時代「新意」的作品。歐陽修在散文賦復興的時代裡,以秋天的自然聲響為引,寫下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對生命、對天地自然的感悟。而漢武帝為天下至尊的身分,所創作出來的浩然氣勢,在辛老師的朗讀中,也帶我們看到了曾經的朝代輝煌。這些都是賦的不同面貌,都傳達出獨特的文學之美。 《秋聲賦》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歎息。 《秋風辭》漢武帝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