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亞比!】

【一起來亞比!】

臺大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

亞比中心在研究甚麼?亞洲社會又怎麼進行比較?

【一起來亞比!】由臺大社會科學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製作播出。
由中心成員擔任主持人,邀請來自不同學門的教授、踏查不同國界的學人們進行對話,
與聽眾們討論他們的研究內容與社會關懷。

從台灣看亞洲,從亞洲看台灣,請您跟著臺大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一起來亞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所有集數

【一起來亞比!】S3EP4(上)從鄉村到全球:性別、人口與氣候的在地與跨國連結  ft. 陳玉華

【一起來亞比!】S3EP4(上)從鄉村到全球:性別、人口與氣候的在地與跨國連結 ft. 陳玉華

🄴 【一起來亞比!】

在這一集的Podcast,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的陳玉華老師,和我們一起探索她在研究鄉村、性別與人口議題上的心路歷程。這集節目將分為上下兩集播出,帶你深入了解陳老師如何進行跨國比較研究,並剖析農村、婦女與人口問題之間的深層關聯。 更精彩的是,陳老師將談到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如何改變農村社會的面貌。無論你是對性別、人口或是氣候議題感興趣,這集都不容錯過!快來聽陳玉華老師的精彩分享,一同走進農村的故事,了解這些議題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世界! 在上集,你會聽到陳玉華老師分享: 🔎研究如何由農業推廣與婦女權力,拓展至人口、生育與移民? 🔎質性與量化的研究心法 🔎新住民與失聯移工在鄉村地區,究竟扮演著怎樣的重要角色? 在下集,陳玉華老師也分享了: 🔎跨國視角下的鄉村研究與土地使用大比拼! 🔎最新出爐!老師的出版資訊搶先看! 🔎氣候變遷,如何翻轉臺灣的產業與生活?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主講人:陳玉華,亞比中心研究員、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涵蓋移民與鄉村發展、人口、婚育與家庭、社區研究、社會調查方法。 主持人:鍾瑋芸,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注東亞家庭中的性別體制。 製作:陳映岑 審查:張祥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起來亞比!】S3EP3 在韓台妻的社群媒體經營 ft. 黃宗儀

【一起來亞比!】S3EP3 在韓台妻的社群媒體經營 ft. 黃宗儀

🄴 【一起來亞比!】

【一起來亞比!】S3EP3 在韓台妻的社群媒體經營ft. 黃宗儀 台灣女性「嫁到」韓國,迎接她們的究竟是浪漫韓劇般的愛情,還是刻板印象中的大男人主義?本集特邀黃宗儀老師,帶你一探她們的內心與社群世界。黃宗儀老師訪談許多旅外台妻,她將在這集揭密在韓台妻的社群世界!她們如何透過臉書粉專抒發情感、適應異鄉生活,甚至將經歷與情感商品化?而在社群媒體中,她們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共角色?精彩內容,千萬別錯過! 🎧邀請大家一起點開這集節目,聆聽黃宗儀老師的研究分享吧! 這集你可以聽到: 🔎在韓台妻的內心世界大揭秘!帶大家一探她們如何透過臉書粉專抒發心情。 🔎在韓台妻經營粉專時的甘苦談。經營粉專真的那麼簡單嗎?她們在分享生活的同時,又遇到了哪些挑戰與收穫呢? 🔎在韓台妻的雙重情感經濟。如何運用臉書粉專來抒發情感、調適心境,甚至將情感轉化為商品化? 🔎在韓台妻的自身形象與影響力。她們的言行如何影響他人?是否塑造了某種刻板印象或社會期待? 主講人:黃宗儀,亞比中心研究員、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長期關注晚近東亞全球城市與跨國人口流動,致力於文化比較研究。 主持人:鍾瑋芸,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注東亞家庭中的性別體制。 製作:張伊琇 審核:張祥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起來亞比!】S3EP2 性別的角色:公務員的職涯與家庭、疫情下的密集親職、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性平教育ft. 鍾瑋芸

【一起來亞比!】S3EP2 性別的角色:公務員的職涯與家庭、疫情下的密集親職、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性平教育ft. 鍾瑋芸

🄴 【一起來亞比!】

性別總是在我們生活周遭悄悄運作。這一集,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鍾瑋芸將帶我們一起探究性別如何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包含公部門職場、家庭分工、疫情中的親職─影響我們安排工作與生活、與家人分工、教養孩子,並影響到長期的生活與職涯規劃。 大家趕快點開本集節目,一起聆聽過去大多擔任主持人的瑋芸老師,會怎麼分享自己這些年來的研究吧! 這集你可以聽到: 🔎性別如何影響公務員的職涯與家庭安排? 🔎強調性別平等的法規與政策是否就能有效促成職場性別平等? 🔎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台灣家長的親職實作? 🔎在做父母的過程中,家長們又如何做性別? 主講人:鍾瑋芸,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注東亞社會中的性別體制。 主持人:黃長玲,亞比中心主任兼研究員、台大政治系教授。曾擔任多項性別平權運動組織的成員,長期關注性別政治與東亞政治比較研究。 製作:張伊琇、陳映岑、呂佳軒 審核:張祥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起來亞比!】S3EP1(下)《人工生殖科技、預想與抉擇》ft.吳嘉苓

【一起來亞比!】S3EP1(下)《人工生殖科技、預想與抉擇》ft.吳嘉苓

🄴 【一起來亞比!】

「我的核心概念叫做預想(anticipation)。本來我當年做的是風險,因為我很關心大家經歷的風險,可是我後來發現,大家走這趟歷程不是風險,大部分是懷抱希望。」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生活中各種的不確定性,我們是要懷抱希望,還是戒慎恐懼?「預想」—這種我們經常運用的思維習慣,又是如何受到更廣泛的體制影響? 延續上集內容,嘉苓老師將探討她如何發展出貫穿整個研究的核心概念,並分享她在跨領域研究與跨國比較研究中的心得,以及生殖科技相關研究的發展趨勢。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 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的媽媽與爸爸到底經歷了什麼? 🔎 人工生殖技術系統的性別盲點? 🔎 預想 anticipation的概念是什麼?這個概念的學術與社會意義在哪裡? 🔎 我們可以怎麼研究人工生殖? 想更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嗎?一起來關注吳嘉苓老師即將出版的新書《多胞胎共和國:台灣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主講人:吳嘉苓,亞比中心研究員、臺大社會系系主任。研究關注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性別研究。 主持人:鍾瑋芸,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 製作:呂佳軒。 審查:張祥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起來亞比!】S3EP1(上) 《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ft.吳嘉苓

【一起來亞比!】S3EP1(上) 《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ft.吳嘉苓

🄴 【一起來亞比!】

生殖科技為許多渴望成為父母的人帶來希望,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與挑戰。 台大社會系吳嘉苓老師的新書「多胞胎共和國—台灣人工生殖的希望與風險」,分析社會脈絡與文化如何使台日兩國的人工生殖發展與相關規範走向不同的方向,並進一步探究個人在這些迥異的政策與制度框架下,如何預想機會與風險,進而做出生育選擇。她將在這集討論她即將出版的新書,以及研究過程中各種感人或有趣的小故事。 在本集你會聽到: 🔎為什麼各國人工生殖法規對能植入母體的胚胎數有不同的限制? 🔎懷上多胞胎會對媽媽帶來什麼影響? 🔎我們怎麼傳遞人工生殖的成功故事? 🔎是甚麼樣的社會氛圍與個人選擇導致我們對人工生殖有不同的預想? 主講人:吳嘉苓,亞比中心研究員、臺大社會系系主任。研究關注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性別研究。 主持人:鍾瑋芸,亞比中心助理研究員。 製作:呂佳軒。 審查:張祥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