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人權會/國教院

你印象中的人權行動是什麼樣貌呢?在大街上拉著布條激動吶喊?或是鼓動民眾佔據政府辦公大樓?事實上,推動人權保障的人士花了更多時間,思考如何把他們看到的人權問題講得更清楚。在這個節目裡,我們將邀請到不同領域的人權專家,來與您一起「好好談人權」。

所有集數

只要我長大

只要我長大

🄴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受訪者:《只要我長大》電影導演 陳潔瑤 一個遺世獨立的原住民部落,靜靜地躺在美麗山谷間,3個在部落山林間長大的小男孩,他們樂觀活潑、調皮貪玩,一直採用最「看得開」的方式在長大著。一起打獵或賣賣疏果賺點零用錢,成為他們的重要樂趣。但在相互嘻笑之間,他們卻又因為家庭而各懷心事。(資料引自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網頁:https://edumovie-tfai.org.tw/article/content/297)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隱形牢籠: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

隱形牢籠: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

🄴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受訪者:李怡俐 /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隱形牢籠: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一書的主旨,在探索二十一世紀經濟與社會的一項主要矛盾—資本主義與資本家在道德與政治上愈不需要擔責,一般大眾受到的監視與個資收集也就愈嚴密。此書針對二十一世紀的鬥爭演進提供一個全新,然而也更為急迫的視角。它突顯「監控能力」的崛起、相關監控技術的不斷發展與使用,使得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在新自由主義對提升效率、生產力與獲利能力的要求下,受到評估與批判。由此顯示現代極權主義的威脅,是來自於使民眾「全然透明」與可被控制的能力,而且這樣的能力還在不斷增長。(資料引自《隱形牢籠: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序言。) 本集節目邀請到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李怡俐助理教授,介紹《隱形牢籠》一書如何分析數位科技與新自由主義結合後形成的全面監控,這樣的全面監控對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數位監控的籠罩之下保護我們的自由與人權?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受訪者:柯萱如 /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 雅努什・柯札克是醫師、作家,也是教育家,他畢生關注兒童人權與教育,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是當代兒童教育先鋒。逾兩百個國家簽署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理念制定。本書收錄柯札克的兩部作品《孩子有受尊重的權利》與《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柯札克在這兩部作品中,搬演了兒童與成人的雙重內心戲,提醒大人教養孩子時應有的謙遜、尊重以及將心比心。藉由柯札克的文字反思之餘,我們也看見童年的自己,接近過去曾受的苦痛與傷,終於療癒。(資料引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當我再次是個孩子》簡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952?sloc=main) 本集節目邀請到服務於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同時也是公視「青春發言人」主持人柯萱如律師來介紹《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柯律師將介紹雅努什.柯札克的生平事跡,他在這本書中所傳達的兒童權利思想,並從本書出發,反思當代兒童權利的實踐。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公民不盲從

公民不盲從

🄴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受訪者:李柏翰 / 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公民不盲從》主編 本書內容以聯合國特別為青少年編寫的《世界人權宣言》簡易版三十條為基礎,從每一則法條的核心精神作闡釋,並援引國內外的案例,輔助說明該法條我們應該具備的正確觀念,探索人權樣貌,傳達人權基本知識,幫助我們更確認與思索人權的重要。(資料引自博客來網路書店,《公民不盲從》簡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7643?sloc=main) 本集節目邀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的李柏翰助理教授來介紹《公民不盲從》這本書。李教授將說明我們為什麼應該認識《世界人權宣言》,這個宣言在人權保障上的意義為何,並說明《公民不盲從》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協助讀者認識《世界人權宣言》。另外,李教授也會介紹「法律白話文運動」,並說明如何藉由這個運動推動人權教育。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

障礙政治:邁向消弭歧視的包容社會

障礙政治:邁向消弭歧視的包容社會

🄴 好好談人權(二)從影像、閱讀及戲劇認識人權

受訪者:張恒豪 / 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障礙政治:邁向消弭歧視的包容社會》譯者 近視的人如果不戴眼鏡就無法看得清楚,行動不便的人也需要輔具才能行走,然而,前者通常不會被視為「身障」。由此可見,「損傷」本身並不構成「障礙」。誰是障礙者?這個問題的解答取決於社會如何界定「正常」,若僅從醫療的角度來定義障礙,無助於瞭解障礙的相對性。這正是為什麼,對障礙的研究與障礙政策的推動,亟需納入社會與政治的層面。剖析社會如何「使人障礙」(disable),並構思讓身心障礙者走向「自立生活」的政策,正是障礙政治努力的方向。隨著高齡化成為全球趨勢,身心的受損已經不是距離你我遙不可及的議題。本書邀請讀者一同思辨,如何在障礙的領域讓平權運動開枝散葉,並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無障礙社會。(資料引自博客來網路書店,《障礙政治:邁向消弭歧視的包容社會》簡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7037?sloc=main) 本集節目邀請到臺北大學社會系張恆豪教授介紹《障礙政治》,說明本書作者在障礙研究中所提出的「社會模式」,這個模式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所代表的「人權模式」有什麼區別?又本書可以為臺灣的障礙政策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贊助專用連結(綠界金流/可用信用卡、ATM)  👉 Donate:https://www.provoice.tw/host/donate/ytprovoice/ 好好聽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