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BAR

翻閱BAR

詹慶齡

閱讀可以很簡單
方法一
打開書本
讓文字領你進入作者的思想與靈魂
方法二
打開翻閱BAR
聽慶齡主播親切又熟悉的聲音
分享好書的故事與閱讀的感動

書海茫茫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嗎?
走入詹慶齡的書房
與有緣的那本書相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翻閱BAR《可愛黨故事集》

翻閱BAR《可愛黨故事集》

🄴 翻閱BAR

可愛黨父女對話接龍,把學校功課「心情小語」,變成有情節、有內涵的精彩故事集。爸爸是廣告導演盧建彰,發揮創意腦,把小學生盧願的純真發想,開展成一則則現代寓言,模擬童言童語,笑著反思成人世界的複雜荒謬。女兒有爸爸陪伴長大,那麼爸爸自己的成長呢?回憶裡的遺憾與珍惜,化為輕柔文字,承載人生悲喜,詼諧幽默,笑中帶淚。邀請你找回純真眼光看世界,輕鬆聆聽《可愛黨故事集》。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tuftaugbrs0894nhyzd2iq/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翻閱BAR《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翻閱BAR《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 翻閱BAR

乙巳年開春首發,一起來場美的饗宴!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貼近觀察,細膩紀錄,從晦澀闇黑到眾彩交響,抽象藝術呈現創作者內在的心境變化。這本傳記文字抒情、內蘊深厚,潛入藝術家每個生命階段的內心圖象,完整記述他數十年的逐光追尋,如何自孤獨我的修煉、人間我的過渡、自然我的蛻變、乃至社會我的終極實踐。作者說:江賢二的藝術,在台東的大山大海自然裡,彼此增光潤色。閱讀他豐盛的旅程,再走一趟台東「江賢二藝術園區」,感受藝術家美學最具體、最完整的展演,人人都能進入抽象的、美的境界。歡迎聆聽《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看藝術巨匠美的信仰。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tuftaugbrs0894nhyzd2iq/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翻閱BAR《迷信的無神論者》

翻閱BAR《迷信的無神論者》

🄴 翻閱BAR

你也是迷信的無神論者嗎?其實沒有特定的信仰,但是遇事不順,心神不寧,便不由自主地走進廟宇,點上一柱清香膜拜。這是一個普通人記錄著自我成長的普通歷程,我們很容易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似普通的一切,實則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日記。然而,不是年紀到了就會自然變成大人,千錘百煉可能成鋼,也有人始終爛泥一團。作者以為的「大人」是社會化的終極目標:自在。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怡然自得,不會尷尬。身為獨立出版人,作者的體會很具參考價值:能力不夠就讓路,能力更強就為別人開路,更厲害的是把不同的道路串聯在一起,自己成為樞紐。你想活成哪種等級呢?歡迎聆聽逗點文創的「小書」,輕鬆幽默體會人生。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tuftaugbrs0894nhyzd2iq/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翻閱BAR《注視:都蘭野書》

翻閱BAR《注視:都蘭野書》

🄴 翻閱BAR

從《野火集》到《注視》,龍應台的關懷,從人與社會到人與自然,犀利筆鋒轉向溫柔,展現另一種透視力量。離開首善之都,先到大武山下,再沉浸都蘭田野,知識分子移居山林,不是愜意退休,而是一場生命再造,她試圖發現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樣?打破「物種中心主義」迷思,原來,身為人類,我們自以為頭腦發達,實際上可能所知甚少。腳踩泥土地,謙卑地彎腰,觀察一蟲、一葉,感受山風、海風,聆聽蟲鳴鳥叫,把自己縮小、放空,平等看待世間萬物,回歸孩童的純真之眼,複雜的成年人明白了,生命為什麼美麗?因為注視。歡迎聆聽龍應台的《注視:都蘭野書》。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tuftaugbrs0894nhyzd2iq/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翻閱BAR《未燒書》

翻閱BAR《未燒書》

🄴 翻閱BAR

翻閱BAR《未燒書》河南大學生集體夜騎,意外帶給世人既視感,距離1989已經過了35年,兩場活動的性質也大不相同,然而,歷史顯然未被遺忘。是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無法抹滅的《未燒書》,那是事實的跡證、深刻的記憶。當年的報導者亦是見證人,楊渡完整記錄下在北京城、天安門的所見所聞,一邊是國家機器的鐵血鎮壓,一邊是民間相救的善良道義,同時,身處歷史現場,衝鋒陷陣的記者也有他的倉皇與嘆息。30年來,記錄的筆提起又放下,歲月釀的書,激越中有冷靜,大局裡見幽微,撥開心裡的迷霧,他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核心關懷「我所有的紀錄,不是為了表白事件的真相,不是為了記錄當時的社會面貌,而是探討更深層的人性,探尋更幽微而脆弱的人心。」楊渡的《未燒書》,歡迎聆聽我的讀書報告。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jtuftaugbrs0894nhyzd2iq/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