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敬凱 Jing Wu
城揚建設新推出的「陽明第一廳」緊鄰三民區的明星學府-陽明國中 46~52坪,每層四戶兩部電梯 最適合有換屋與置產需求的你讓生活中充滿書香、運動風,滿足食衣住行的消費需求城揚建設 陽明第一廳 07-384-2888https://bit.ly/3y7SoFB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考你個問題,假設你朋友跟你說,他剛才被人性侵了,以下哪一種人,最不可能對他實施性侵?A:路人, B:他的父母, C:他的老師, D:他的朋友, 答案是A,路人。 如果你身邊有想保護的人,看完這影片,你會清楚變態是怎麼煉成的,還有為何受害者,幾乎不可能對外求助。
不知道你有沒有總是覺得跟某些人講話很累,總是有理說不清,如果有的話,那麼有很大的機率,對方常常喜歡在對話當中「偷換概念」,什麼是偷換概念呢?我這邊舉一個例子。 有一天有一個警察,因為他缺業績,所以索性在路上隨便抓了一個長相兇惡的路人,但是警察明白,如果無故抓人,自己可能會被懲處,於是這個警察就問路人說:「你是不是身上有帶安非他命?我剛剛看到你把安非他命往旁邊丟了。」 路人聽到警察這麼嚴厲的指控,於是趕忙澄清說:「沒有啊,冤望啊,我剛剛沒有往旁邊丟東西。」這時候警察就問路人一個問題:「你沒有失去的東西,是不是就代表你擁有的東西?」路人想了一想回答說:「對啊,沒錯」你猜這時候警察做了什麼事? 警察當下立刻把路人給抓起來了,因為警察說:「你剛剛說你沒有把安非他命往旁邊丟掉,所以你沒有失去安非他命,那麼就代表你持有安非他命。」「因為你剛剛自己也說了,你沒有失去的東西,就是你擁有的東西。」 你有沒有感覺好像有理說不清,如果有的話,那麼正是因為警察正在「偷換概念」。如果是你,你要怎麼解釋? 如果剛剛的例子你覺得有點難懂,那麼我再舉個例子,不知道有沒有女讀者曾經跟自己的男友說:「不要在我旁邊抽菸。」然後你的男友氣憤之下就說:「我抽的不是菸,我抽的是電子菸。」這一樣是偷換概念,因為他明明知道你說的「菸」是指「電子菸」,但他偏偏說「電子菸」不是「菸」。 所以下次再跟人溝通的時候,記得聽到模稜兩可的詞出現,一定要跟對方確認他指的是什麼概念,否則最終即便是你有理,你也得被迫承擔無理的罪名。
你身邊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這種人存在,就是他表面上看似非常聰明,舌粲蓮花、能言善道,但仔細思考之後會發現,他們說出來的內容實際上缺乏論證,經不起邏輯的推敲。 在遙遠的古希臘時代,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家叫做普羅達哥拉斯,他曾經收了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我們叫牠小張, 普老師告訴這個學生:「讓我來教你未來要怎麼打贏官司,任何官司都能贏,只要你現在先給我一半學費我就教你。」「等到你真的打贏官司了,你再把剩下的一半學費給我就行。」 結果後來你猜發生什麼事?這個普老師後來直接上法院把這個學生給告了,理由是小張跟他學東西,但是學費只給一半,另一半不願意給。後來小張就很疑惑,問了普老師說:「你為什麼要告我呀?」 普老師跟他說:「如果我告贏你了,那麼法院就會要求你把另一半學費給我。」「如果我告輸你了,就代表你告贏我了,那麼我們當初不是約定好了嗎?假設你在法院上打贏官司,你就得給我另一半學費嗎?」「所以不論我是告輸、還是告贏,你都要把學費給我,那麼我幹嘛不告你?」 不知道你聽完這故事,有沒有立刻浮現出誰的面孔,這就是古希臘時期的「智者學派」天天在幹的事。實際上你在網路上也可以看到不少人有智者學派的影子,例如你在律師的粉專底下會看到,很多不懂法律的人在教律師法律跟邏輯;很多不懂醫學的再糾正醫生的錯誤,他們很喜歡找別人的語病、鑽別人的話語漏洞,透過抨擊別人來獲得成就感,他們求知的目的不在於追求真理,而在於找人麻煩、跟人抬槓,而這些人之中,真正願意翻開一本書的人少之又少,他們往往是道聽途說,或是看了幾則新聞跟網路上的文章,就開始倚仗自己為數不多的知識。 但是也有很多人每天努力學習,無非是希望透過犧牲玩樂的時間,讓自己在未來有朝一日過上更好的生活,甚至是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所以希望大家努力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而非成為一個優越感高於智商的智者學派。
問你一個問題,假設你在10年前用$1,000買了一瓶高粱,他在10年後漲到了$10,000,那麼如果你現在把這瓶酒喝完,你認為你的成本是多少? A:沒有成本 B:$1,000,也就是10年前買高粱的價格 C:$1,000加上利息 D:$10,000,因為這瓶酒現在的市值 E:負$9,000,意思是你覺得自己賺9千 這個問題,是我的偶像理查德泰勒提出的,他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然他沒有用高粱來舉例。 這邊公布一下數據,假設你是選A的話,那麼你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A的人有30%,他們認為這是我買的酒,我喝掉了當然沒成本,這一幫人可能是理解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沈沒成本」,也就是過去支付的成本不是成本。 而選擇B的人總共有18%,他們認為成本就是10年前的那1千塊。選擇C的人有7%,他們認為成本是$1,000塊錢加上利息,而選擇D的總共有20%,這些人可能就是比較理解經濟學的人,他們有「機會成本」的概念。最後是E,選擇E的人總共有25%,他們認為喝一口賺一口,因為以前價值$1,000,現在價值1萬。 你先記住你剛才選的答案,然後我現在在問你一個問題:假設你家的姪子是熊孩子,他把你的高粱拿起來當飛盤射出去,然後高粱爆掉了,請問一下,你認為損失了多少錢?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人反倒會覺得自己虧了1萬塊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損失厭惡」,相比於得到100元的快樂,你失去100元的痛苦感受會更強烈。 這個故事除了告訴我們,人類通常有損失厭惡的心理以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每個人看待同一個問題的視角是不一樣的,這導致每一個人對同一個行為的情緒反應有所不同。以剛剛例子來說,如果你跟25%的人一樣選擇E,那麼你喝高粱的每一口,你都會覺得很開心,但如果你對經濟學有一些涉略,你選擇了D,那麼你每喝一口,就會覺得虧一筆錢,甚至覺得相比10年前更虧。 所以下次如果你看到你的男友女友、家人朋友,做出了某個在你的觀念裡100%錯誤的決定,你要做的不是一昧的反駁排斥,或是覺得別人智商低,因為很有可能只是你們看待成本的方式不同罷了。 新書【成人世界生存邏輯】各大書局都有, 【邏輯表達課】請看我的IG主頁,我們下次見。
為什麼建議你把競爭對手通通封鎖? 我有個客戶跟我說,他們公司的IG帳號上,常常會有一堆同業跑來追蹤,我跟他說下次看到的話,建議通通封鎖,否則你就是繳學費幫競爭對手上課,為什麼這麼說呢? 假設你公司有投放廣告,那麼你肯定希望廣告是給潛在客戶看,而不是同業看,但如果你不封鎖同業的話,你就會把一筆廣告費都花在同業上,原因很簡單,因為系統要如何判定廣告究竟要給誰看到? 就是看誰對你的廣告最有可能感興趣,而對你感興趣的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你的潛在客戶,也就是對你的產品和服務有需求的人,第二種人就是你的競爭對手。 因為競爭對手大多都會好奇其他人都在賣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甚至會去研究對手是用什麼圖片跟影片素材進行廣告投放,而假設你投放的又是高頻率的再行銷廣告,那麼你的對手就很有可能會一直看到你的廣告,這樣的結果,除了是你有一筆廣告費會花在競爭對手上以外,在你孜孜不卷的教誨下,你的對手還記住了你的廣告跟影片文案,那麼你不就妥妥的是在花自己的廣告費,讓競爭對手分析你的廣告策略嗎? 新書【成人世界生存邏輯】各大書局都有,【邏輯表達課】請看我的IG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