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樂藝】巧匠的手與詩人的眼——人間國寶玉雕藝術大師 黃福壽

2021-11-20·23 minutes

Description

【文摘】
1.
「我試圖在文化流變的當代,探詢能表達自我創作語彙的玉雕藝術,讓源遠流長、龐大璀璨的玉石藝術,有所傳承與創新。」這股對玉的熱愛與堅持,以及文化傳承的使命感,使得黃福壽透過不斷的自我學習、領悟進而突破玉雕的侷限,開創像海一樣寬闊的玉雕藝術領域。從事玉雕工作已歷48載,他的玉雕作品充滿生命與哲思,巧奪天工的精湛藝術獲獎無數,《歡天喜地》獲得文建會國家傳統藝術中心第二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優選,《生生不息》獲得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三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三等獎,《梁祝》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獎助而完成,這三件精品都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
2.
黃福壽觀玉心境48年,他說:「一個好的作品,要有匠人的手,和詩人的眼,用很高妙的技術來傳達心中感受到天地之美。」黃福壽心中、眼中、手中的玉不是靜冷的物件,而是活生生的靈魂,雕刻玉石時,他的工作就是用剪法與最大捨的精神,鑿去多餘的部分,喚起手中那塊玉的靈魂與美,有時,一塊七十幾公斤的玉最後只剩下兩公斤,一件作品一磨就是日日夜夜,不知多少歲月,玉雕是極需體力和眼力的工作,一個閃失,可能就是十幾萬的玉材和幾個月的功夫化為烏有,無盡的切磋琢磨,玉雕是磨玉,也磨人。
3.
黃福壽說:「我常常一個人工作到夜深人靜,不知不覺會和眼前那塊玉展開無盡的對話,每一塊玉是一個天地,一個生命,也藏著獨特的靈魂。」
4.
黃福壽曾以「蟬」為主題而雕玉,他說:「蟬在泥土中蜷伏多年,只為一季盛夏最高亢的吟唱,這種沈潛而精彩的生命,值得敬佩。」十年磨一玉的他,也是如此吧!審閱黃福壽每件精彩絕倫的玉雕,在薄透轉折但線條中,可以感受驚心動魄的撼動,讓人深知:這玉雕是精彩的詠蟬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