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g7tjnak3nam0875mtlcq3s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7tjnak3nam0875mtlcq3sa/comments
???➰??❤️?????
?_三嘴話題_?
- 何謂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為何三嘴被深深吸引?
- 70%的人不會改變:帶著童年進棺材是我們的宿命嗎?
- 「逃避焦慮型困境」:你想要、我想逃的抓馬源泉
- 政治人物的依戀:為何政治人物常是這種依戀類型
- 應用題:猜猜這些電影角色是什麼依附類型!⬇️⬇️⬇️⬇️⬇️⬇️⬇️⬇️⬇️⬇️⬇️
「『這是個超棒的理論。』他身高約一百九十公分,嗓音低沈宏亮,語調緩慢且從容不迫。『我們認為這項理論解釋了人類的無數行為,包括童年與成年後的親密關係,包括人的一生中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
《依戀效應》是那種在專家眼裡不那麼嚴謹的大眾心理學書籍。即便如此,作者用旁觀理論的視角,藉人物、靠訪談帶出依附理論對人心極盡深刻的影響,作為一位也不那麼專業的讀者看來,讀了一次、兩次,都還是不由自主地會受其剖析衝擊。那種感動跟一個好故事的銳利程度相仿。很難想像,把人切分成四象限何以令人著迷?我會說他有一種貼近真理的簡約,說了一個最私密卻普世的劇本,像把你套回生命始點的單純線條,讓我無辜地相信有那樣的引力會把我不停扯住,也呼求著我離去。
開錄前我們都做了測驗,每一次測驗都是被迫夢回一些可憶但不可逆的。「70% 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依附類型」,這個數字嚴謹而言當然理應是一個推算的區間,但 70% 哀愁地頗為詩意,大多數的命定與散落的、無能掌舵的自由福分之間,不卑不亢的我們,好像更有活著的動能。知道自己的腳本就是首要的幸福,因為已知終究是冰消機率的能手。安全、逃避、恐懼、焦慮,不管是怎麼樣的面孔,都還是要愛。
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依附類型!
(?測驗這邊走:https://www.web-research-design.net/cgi-bin/crq/crq.p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