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係之介說(六)
社會上,有很多人想修行、成道,但是方向走錯了,
想生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下地獄;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了魔道眾生。
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不知道因緣的道理。任何人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法則。
修行者希望成道,須要因緣具足;發心成佛的心願,是因;還須要外緣具足,要親近大善知識,經過明師指導,知見、修行的方法都很正確,又很精進,才不會走錯路、走遠路,這是一種緣;另外,還需要很平靜、清淨的地方;衣、食、住、行等等,都要有善信發心、護持。種種的因緣具足了,再修行、打坐,就能夠開悟、證到三昧。故知,修行證果,亦離不開因緣和合的法則。社會上,有很多人想修行、成道,但是方向走錯了,想生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下地獄;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了魔道眾生。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不知道因緣的道理。所以,想要事業、學業、道業成就,在平時就要努力,要結種種善緣,千萬不能結惡緣,否則任何事情都不易成就。《賢愚經‧卷十三》
佛在舍衛國時,一日,得知城中有因緣成熟之人即將得度,於是帶著侍者阿難入城乞食。當時佛身上所穿的袈裟有一些破洞,乞食結束後回到精舍,即有一婆羅門跟隨而來,恭敬地向佛問訊作禮,說道:「我在城內看見您的相貌圓滿莊嚴,行走間威儀堂堂,令人十分敬重;又見您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損,心想這一定是位德行高尚的修行人。所以我省下日用開銷,並將家中值錢的東西變賣,換來一些珍貴的白氈,希望能供養您,修補身上法服破損的地方。」佛陀微笑點頭應允,婆羅門見佛收下白氈,心中歡喜不已。世尊知道婆羅門的善心已發,便為他授記:「未來二大阿僧祇劫中,你當成佛,如我一般,十號具足,神通相好。」婆羅門聽了之後更是法喜,禮拜世尊,感恩無比。
世尊為婆羅門授記作佛一事很快地在國內傳開,許多豪貴大臣、長者、居士都起了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小小一塊白氈,有這麼大的福報?」於是大家開始積極地以各種上好衣料為佛作三衣,爭相送至精舍供養世尊。
侍者阿難看到這樣的盛況,不禁問佛:「過去世尊是作了怎樣的善行,今生才能得這些富貴之人奉施衣物而不慳惜?」
佛陀平靜地回答:「在久遠劫前,有佛出世,號『毘婆尸佛』,徒眾多達九萬多人,當時護法中有一國王名『槃頭』,我於那一世為槃頭王的大臣。我因見佛出世因緣極難遭遇,發心想要請佛與眾僧前來應供,三月之間日日供給,不令匱乏。毘婆尸佛慈悲地接受了我的請求;此時,槃頭王也想供養佛僧,無奈佛陀答應我在先,國王便希望大臣將這次的機會讓給他。於是我對國王說:『如果您能保證三件事情,臣下就將此次的因緣先讓給您。一者,保證我的生命沒有無常;二者,保證佛陀常住我國;三者,保證國土常樂無殃。』槃頭王低頭一想:這三件事果真難辦!繼而再同我商量:『不然你請一日,我請一日,我們兩人共同成就供佛的功德如何?』於是我與槃頭王輪流設齋,各滿所願。我不僅齋僧,更為九萬比丘作七條衣,人人都得一領袈裟。」
佛陀告訴阿難:「我生生世世布施植福不疲不厭,今日所得皆有前因,不是虛受信施!」此時在場所有的佛弟子、護法善信聽聞佛語,悉皆信心大增、踴躍歡喜,發願勤修福慧、不生退卻。
福能助慧,慧能破愚。福報是修行的助緣,有不虞匱乏的物質生活,則有餘力於三寶門中修善布施;進而具足聽經聞法的因緣,智慧增長,更是福報再增福報!釋迦牟尼佛在修行的過程中,運用每一世不同的因緣廣集福德資糧─若為在家居士則布施供養、若作比丘便為僧團執事,捍苦耐勞服務眾僧,即使成佛也不捨穿針之福。佛陀聖行如斯,行者理當信受奉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