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48(第十二 提婆達多品)

2023-03-02·55 minutes

Description

《法華經》
講述者:地湛法師

【內容摘要】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講述與提婆達多之因緣,與過去求取此經之歷,以激勵發心弘揚此經者。

【本經原文】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捨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蓮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需,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劫, 為求大法故, 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
捶鐘告四方, 誰有大法者, 若為我解說, 身當為奴僕。
時有阿私仙, 來白於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間所稀有,
若能修行者, 吾當為汝說。 時王聞仙言, 心生大喜悅,
即便隨仙人, 供給於所需。 採薪及果蓏, 隨時恭敬與,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倦。 普為諸眾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為己身、 及以五欲樂。 故為大國王, 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為汝說。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名相解釋/擷錄】
◎提婆達多毀傷佛因緣入地獄的故事
-提婆達多曾到釋迦牟尼佛面前,說:釋迦牟尼佛年事已高,僧團應交付給他領導。釋迦牟尼佛並不與理會。
-佛陀現在耆闍崛山下,提婆達多從山頂將大石頭推下欲砸死佛陀。但這次只傷到佛的腳趾,提婆達多也隨即身陷阿鼻地獄。
-佛陀即遣阿難尊者前往地獄,探視提婆達多是否能忍受地獄之苦。阿難尊者來到地獄門前,向牛頭阿傍說:「請為我傳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說:「尊者是問哪一尊佛的提婆達多?過去每一尊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尊者說:「我是要找釋迦牟尼佛的提婆達多。」牛頭阿傍隨即喚提婆達多:「阿難尊者在外面,希望和你見面。」提婆達多十分感動地說:「阿難你來了!如來是否還憐念我呢?」阿難尊者回答:「佛陀派我來關心你,是否能夠忍受地獄之苦痛?」提婆達多說:「我雖處阿鼻地獄,卻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

◎三種善知識:一、教授善知識,教授我者,即我師也。二、同行善知識,與我同觀行而互相策勵者,即我友也。三、外護善知識,給我以修道之資者,即檀越也。

◎三十二相:足下平滿相、足下輪形相、手指細長相、足跟廣平相、指間縵網相、手足柔軟相、足趺高滿相、腨如鹿王相、垂手過膝相、象馬陰藏相、身廣長等相、身毛上靡相、一毛一孔相、身色金黃相、身放光明相、皮膚潤澤相、七處隆滿相、兩腋充滿相、上身如獅相、身形端直相、兩肩圓滿相、牙齒有四十相、牙齒緊密相、牙齒齊白相、兩頰隆滿相、常得上味相、舌廣而長相、聲如梵王相、目紺青色相、眼如牛王相、頂上肉髻相、眉間白毫相。

◎十力: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
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四無畏
(1)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
(2)漏永盡無畏:漏盡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
(3)說障法無畏: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
(4)說出道無畏:說盡苦道無所畏

◎十八不共法:
(1)諸佛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來,持戒清淨,以此功德滿足之故,一切煩惱皆盡,故於身無失。(2)口無失,佛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機宜而使皆得證悟之謂。(3)念無失,佛修諸甚深禪定,心不散亂,心於諸法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4)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簡擇。(5)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之勝定,攝心住善法中,於諸法實相中不退失。(6)無不知己捨心,於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覺知其生住滅等相,而住於寂靜平等。(7)欲無減,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8)精進無減,佛之身心精進滿足,為度眾生恆行種種方便,無有休息。(9)念無減,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10)慧無減,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無礙故,於慧無缺減。(11)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執著,具有為、無為二種解脫,一切煩惱之習悉盡無餘,即於解脫無缺減。(12)解脫知見無減,佛知見諸解脫相,了了無闇障。(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14)一切口業隨智慧行。(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以上三項,乃佛造作身、口、意三業時,先觀察得失,後隨智慧而行,故無過失,皆能利益眾生。(16)智慧知見過去世無閡無障。(17)智慧知見未來世無閡無障。(18)智慧知見現在世無閡無障。上三者謂佛之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達無礙。

◎四攝法:指修菩薩行者度人的四種方法。(1)佈施攝(2)愛語攝(3)利行攝(4)同事攝。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