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P50《心經》基本前置知識(上):由兩層波羅密多,講到苦痛根源。六個波羅密多,你又識得幾多個?丨印順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2024-12-04·37 minutes

Description

佛陀講法49年,留咗超過千部佛經,有600部經關於般若,後人收集,合稱《大般若經》。般若呢個概念相當重要,我哋可以喺《金剛三昧經》當中,見到般若被稱為「諸佛之母」,通宗記卷第二寫到:「夫般若為諸佛之母。諸法中王。一切諸佛。從茲出生。一切萬法。從茲建立。」但般若應該點理解呢?

當時嘗試將佛經翻譯成漢文嘅僧人都認為呢個係一個難題,佢哋不停嘗試從漢字當中搵出一個概念嚟對應般若,但係即使諗到頭髮都甩晒,都搵唔到合適概念,只能夠承認漢字無一個現成嘅概念足以翻譯般若,於是就利用音譯,翻譯成般若。音譯係一種暫時吸收,先容許呢個概念通過種種經典、解說進入中國文化。仲有其他例子,三昧(三摩地)、末那識、阿賴耶識……呢啲都係譯唔到之下,音譯嘅結果。

總之,當初中國文化係缺咗「般若」思想,所以就有音譯嘅結果。而要理解「般若」呢個概念絕對唔簡單,「般若」生出擁有600部經嘅《大般若經》,係唔係要睇晒先明到「般若」呢?

理論上就當然係睇晒最好,所以唐三藏先要辛辛苦苦將《大般若經》翻譯成漢文,不過,佢翻譯完《大般若經》之後,為咗幫大家理解《大般若經》嘅精神,又譯《心經》,而《心經》就成為佢最為得意嘅作品。依家嘅人再睇《心經》,多數都仲係睇緊唐三藏所譯嘅版本(我哋喺之後嘅集數就會講下唐三藏所譯嘅版本有咩「缺憾」)。

《心經》關理解般若咩事?《心經》全名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好簡陋咁翻譯,波羅蜜多,就係指抵達彼岸,亦即係佛教常用嘅「度」呢個概念(遲下你就會知點解話咁樣譯係簡陋),咁《心經》就係要幫你抵達、get到般若。但係《心經》極短,稍一不慎,就會落入口號式解讀。

為咗同大家一齊理解《心經》,我揀咗印順大師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同大家講講一啲閱讀《心經》之前,應該要知道嘅背景知識。講佛學,自然有一定難度,各位自行斟酌。

第一部分,「苦與波羅密多」,我哋會講下波羅密多嘅意思,以及佛教對苦嘅源頭嘅理解。

第二部分,「由欲見到般若」,呢個部分會開始見到「般若」點解係佛教最著重嘅概念,因為佢顯示住佛教嘅獨特,以及波羅密多同般若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