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唯識學概要 - 1 - 卷十 【64】你最好要先瞭解你現在的定位 你最好要先瞭解你現在的定位 你最好要先瞭解你現在的定位! 請打開講義第二十六面。我們首先我們做一個小小的更正。我們二十 六面有一個講表,講到種子有本有跟新熏,然後又分成有漏跟無漏。有漏 當中,又分成名言跟業。那麼名言呢,它一條線畫下來,是招感等流果。 業,業力招感異熟果。請大家把這個名言這個地方再畫一條往左邊的斜 線,把它畫到異熟果去。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除了產生一種等流性以外, 其實我們的思想,在臨終的時候會主導我們的果報的。所以唯識學它的思 想會引導業力,業力也會影響思想,它這個心力跟業力之間是交互作用, 所以這個名言種子,它跟業種子也不完全獨立的,這個名言種子,它也會 卷十 - 2 - 影響到你的異熟果。所以就是為什麼會有隨念往生嘛,很多人在臨終的時 候他只是一個惡念,就激發了他過去的罪業。所以名言種子對異熟,還是 有激發、刺激的效果。所以這個名言種子,我們也可以畫一條左邊的斜線, 它對異熟果也有一種激發效果。 好,那麼我們講到這個阿賴耶識的緣起。從唯識的角度來談緣起,阿 賴耶識它是一個相續的生命,它很強調生命的相續,那麼當然相續,就包 括了過去、現在、未來。所以唯識學建立阿賴耶識的時候,它就很清楚的 說到阿賴耶識恒轉如暴流,它像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 它也會從現在流到未來。那麼現在的我們呢,我們面對這個生命的水流, 首先你要心平氣和看看你的過去,就是你這個過去的無量無邊的你,留下 了什麼東西給你。雖然這個生命結束了,但是它有一些種子的功能留給你 唯識學概要 - 3 - 了,那麼它留給你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水流,你最好要先瞭解你現在的定位。 你這個水流是很容易起煩惱,很容易去傷害別人,這是一種三途種性 的水流,它走到了三惡道的跑道,它還是一種自我為是,自我為中心的一 種善業,走上人天的跑道?還是一種出離心為主導的二乘的跑道?還是一 種大乘的圓融平衡的菩薩道的跑道?你最好先冷靜的看看你的過去,你才 知道你今生要做什麼事。如果前生的你留給你的水流是非常好的,是菩薩 種性的,我真的要恭喜你,你比一般人輕鬆多了,你前生留給你的就是一 個菩薩種性,你聽大乘法一聽就相應,如魚得水,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 佛,這是《法華經》上說的。當然如果前生留給你的水流,你不是很滿意, 但是沒關係,你還有很多的時間來調整它,你可以透過懺悔,透過修習止 觀,來調整這個水流。 卷十 - 4 - 【65】業力的輕重——約心約境約相續 約心約境約相續 約心約境約相續 我們前面講到這個水流有兩個組成因素,一個是名言種子,就是你的 思考模式,一個是業種子。我們前面談的,主要的談到這個種性,談到名 言種子,我們現在談談這個業力的種子,善惡的業力,它有這個輕重的差 別,那麼業力的輕重呢,有三個決定的因素,第一個約心。約心有三個因 素,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意樂故重,謂依猛利三毒所作。二、無治故重,謂乃至不於極少 時分受一學處,或增上慚愧,心無對治故重。三、邪執故重,謂依止邪見 而行造作。 那麼我們在造這個業有輕重的差別。 唯識學概要 - 5 - 第一個意樂,就是以猛利的貪瞋癡的煩惱。就是你造這個業的時候, 你的心是非常的堅固,就像石頭一樣堅固,誰勸你都停不住的,那個煩惱 的活動是非常堅固猛利,那麼這種業就特別重了。 第二個沒有對治。這個人乃至於極少時的時間來接受一個宗教的教法 或者道德的教法,那麼他完全不生一種慚愧心,對內心完全活在放縱的狀 態。就是有一種人,他什麼都不相信,這個人是非常可怕了,他不管做什 麼都是重罪,因為他是一種極度的放逸,他只相信他的感覺。所以他這個 第六意識,他完全沒有踩任何的刹車,就是說他完全不受宗教道德的約 束,這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得了,都是重罪。這是第二個,無對治。 第三個是邪執,依止邪見而行造作。這個一般是指外道,他的知見有 卷十 - 6 - 錯誤,但是他不知道,邪知邪見,那麼這種造罪當然也是很可怕的。 那麼這三種的心古人說,後後超勝前前,就是邪執最重,然後是沒有 對治心,然後再是猛利的煩惱。因為邪執,你完全不會產生慚愧心,就著 業力的角度來說,消除業力最有效的良藥就是慚愧,增上慚愧。就著名言 種子來說,就是我空法空的智慧,對治思想用空觀,對治業力用慚愧,這 兩帖藥不一樣。所以他完全沒有慚愧心的時候,他不認為他做錯,那麼這 個業就很重了,這是約心。 第二個我們看約境: 四、由事故重,謂于三寶、聖人、父母、師長、人道眾生或大身傍身 所作。 唯識學概要 - 7 - 那麼你對的所緣境是個三寶,佛法僧三寶,因為三寶有住持正法的功 能,所以在三寶當中所造的罪也是犯重,因為你毀壞了三寶的形象。 第二個聖人,就是聖人他也有這個教育的效果,弘護正法的效果,初 果以上的聖人。 或者父母,他們對我們有生育養育之恩;或者師長,他有這個教導攝 受之恩;或者人道眾生,因為他好不容易得到人道,他是有機會做一些生 命的調整,做生命的超越,結果你把他殺了,你把他唯一生命轉變的希望 給毀滅了,他好不容易在三惡道裏面打滾出來,得到人道,他很可能遇到 佛法改變他的生命水流,在生命當中產生重大突破的,結果你把他這個唯 一的機會給消滅掉了,所以殺人是犯重。 卷十 - 8 - 或者是大身的傍生,這個傍生就是畜生,比方說你殺一頭大象,比殺 一匹馬重,因為大象的身體比較大。你殺一匹馬比殺一條狗的業要重,就 是身體越大的,它越有靈性,所以你殺它呢就比較重,這個是從外境來安 立。 我們看第三個約相續: 五、加行故重,謂於所作,或自作、或復勸他,見同行者意便欣慶, 殷重所作,無間所作。 那麼這個是約次數,或者說是內心的相續。你自己作,而且你還勸他 人作,你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見到大家跟你做的呢,你產生大歡喜乃 至於隨喜讚歎,那麼你呢,殷重所作、無間所作,你深生好樂而且經常的 唯識學概要 - 9 - 現行,這個也是犯重。這個業力強啊,它表示他臨終的時候,一定會起現 行,這就很容易得果報了。 我們一般的戒律跟因果,是不完全一樣。你看戒律裏面,尤其是聲聞 戒、還是人天乘的五戒十善乃至於比丘比丘尼戒,它的輕重都是約外境。 這個地方有不足的地方,其實大乘的業果,它主要是你的心識的活動,所 以你如果只看戒律你會產生盲點說,今生也沒殺人,這個人臨終的時候, 為什麼這麼重的業障到三惡道去呢?他一生也沒殺人,不是你殺人才會到 三惡道去了,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數數現行。你即便是殺一隻螞蟻,但是 你每一天經常性的去造作,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深生好樂,你在殺螞蟻的 時候起很大的瞋心。第三個無慚無愧,你自己給自己的理由是這個螞蟻它 來傷害我,所以我只能夠把它殺了,你還給自己找一個很好的藉口。所以 卷十 - 10 - 你在這種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無慚無愧之下呢,所造的每一個業都是重 罪,而且會馬上得果報,因為業強,臨終的時候,是強者先牽。所以不是 說你殺人才到三惡道,不是這個意思。當然殺人很可能到三惡道,因為他 的對境是人也是一個重罪,但是你日常生活裏面的小錯誤,你千萬不能夠 讓它形成三種勢力:數數現行、深生好樂、無慚無愧,因為它臨終很容易 得果報,你臨終的時候連助念都來不及,因為它業力太強了,可能你連助 念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在造業的時候,要避免這三種情況。 【66】什麼是果報的種類 什麼是果報的種類 什麼是果報的種類? 我們再看己二的果報的顯現。那麼前面我們談到這個業力,包括名言 種子、包括業種子,那麼這兩個種子的相互作用,會產生五種果報,我們 唯識學概要 - 11 - 把它念一遍,把它果報的種類念一遍: 一、異熟果——謂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續異熟生無記。二、等 流果——謂習善等所引同類,或似先業後果隨轉。三、離繫果——謂無漏 道斷障所證善無為法。四、士用果——謂諸作者,假諸作具所辦事業。五、 增上果——謂除前四餘所得果。 那麼這個果報呢,我們把它分成五種來說明,第一個是「異熟果」。 異熟我們前面講過了,就是說它的果報的成熟,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 地點、不同的性質、不同的數目表現出來。那麼也就是說我們過去依止我 執所作的善業跟罪業,所招感的這種三界的果報,那麼這種果報它有一種 自類的相續。自類就是說假設你佈施它產生富貴,忍辱產生莊嚴等等,它 卷十 - 12 - 有它自類的一種等流的招感的相應果報,而且這個果報它會相續,它會有 一段的時間。比方說你這個福報享受了十年,你享受了十年的福報然後就 沒有了,這個就是異熟。異熟它不是只有一刹那,它會給你一段時間,可 能是一輩子,也可能十年,也可能二十年,它有一定的相續。那麼產生了 這種異熟生的無記,這種果報是無記的,果報只論快樂跟痛苦,沒有善惡 的差別。貧窮不是邪惡,不是罪業,但是它是痛苦的,它是不可樂果報。 我們看等流果『謂習善等所引同類,或似先業後果隨轉。』等流果 有兩種解釋,第一個就是一種善惡的思考的等流。你過去生熏習的是小 乘的思想,你今生還有小乘的思想,這個就是等流。或者你前生是大乘 的思想,你今生還有大乘思想,這種就是同類的等流。『或似先業後果隨 轉』這個地方是指餘報;我們造了業,如果業特別重它是先有花報,花 唯識學概要 - 13 - 報、果報、再有餘報。當然如果一般的輕罪,只有果報,但是這個果報 比較重,就像那個地震,特別大的地震,它還有餘震。就是說你這個殺 生的罪太重的時候,你即便到三惡道回到人間的時候,你還得短命多病, 因為那個勢力太強大了,你完全沒有懺悔,你造業的時候完全沒有自我 反省的心,沒有踩刹車,所以它得果報的時候,它果報受完以後它的勢 力都還在,但是你這個正報沒有了,所以你只好在人間繼續的短命多病, 這個也叫等流果。但是一般我們講等流果,不採用這個說法,一般我們 講等流果,偏重思想這一塊。 第三個「離繫果」,『謂無漏的道法斷障所證的善無為法。』這個無漏 道,當然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了,斷除煩惱障所知障所證得的這種善法、相 應的無為的功德,比方說初果到四果乃至於初地二地等等這叫離繫果,這 卷十 - 14 - 個是講出世的功德,這個凡夫沒有這個離繫果。 第四個「士用果」,『謂諸作者,假諸作具所辦事業。』這士用果,就 是說你今生的努力學習所成就的這種果報。一般人雖然你造了善業,但是 你也還是要努力,你要靠第六意識的努力,精進努力,才可以把這個善業 把它給激發出來,除非你的善業在造的時候非常堅固。你在造善的時候, 遇到很大的逆境,別人反對你造善,你還是把它造了,那麼這種上品的善 業,它得果報的時候不需要努力,你自然生長在富貴的家庭,你一出生就 非常富貴,不需要努力,這種少數,就是你這個善業力造得太強,它有主 動得果報的力量,它不需要你今生努力了,它不需要用士用果。但是絕大 部分我們在造善的時候都帶一點勉強了,對不對?你看別人去造善,你也 不得已就只好去造了,是吧?所以你這個心不是很堅固的時候呢,你這個 唯識學概要 - 15 - 善業就有一點不是那麼的明確,所以你必須靠努力來激發它。因為它一開 始形成的結構力不是很強,所以你必須靠努力,你可能白天去上班,晚上 還要兼差,然後你才有錢,這個叫「士用果」。 第五個「增上果」,就是除了前面四種以外所得的果報。這個增上果 呢,偏重在共業,就是你所生長的環境。這個環境是依報了,跟你沒有直 接關係,但是跟你有間接關係。比方說殺生,殺生當然它的正報是短命多 病,但是呢,你殺生,你就很容易招感那種飲食多諸毒害,生長那個環境, 就很多人喜歡噴農藥,就是你怎麼會投胎在那個地方呢?你有這個殺生的 增上果,過去生有那種共業,第一個殺生,所以這個飲食多諸毒害;第二 個偷盜,你的財物呢會遭水火風災所壞,就是這個地震的時候,別的人家 都沒有破壞,結果你家壞掉了,這個是偷盜的增上果;第三個邪淫,你會 卷十 - 16 - 招感臭穢不淨的環境。你為什麼會生長在一個空氣品質不好的地方,很污 穢的地方?就是有邪淫的增上果;第四個妄語,多諸欺騙,大家都互相騙 來騙去,你騙我,我也騙你,彼此不信任,這個是妄語的增上果。 那麼這五種果報當然都是指三界了,這有漏的名言種子、有漏的善惡 業的種子所招感的一二四五,第三種是出世間的功德這種果報。 當然我們最重要是異熟果跟等流果,這兩個對我們影響最大。 【67】聖道門是以五種果報為目標叫做暇滿人身 聖道門是以五種果報為目標叫做暇滿人身 聖道門是以五種果報為目標叫做暇滿人身! 這個果報我們講一下,三界的果報是由你的因地創造出來的,從大乘 的角度,我們淨土宗跟藏傳佛教,所謂的聖道門,對於來生的果報的看法 是不太一樣的。我們是不想要有果報了,我們是希望到淨土去,所以我們 唯識學概要 - 17 - 必須想辦法讓業力到今生 stop,我們追求的是無生,所以我們的要求比較 高了,我們必須在死亡之前讓能夠有可能得果報的業力,都必須讓它在調 伏狀態,因為你不能讓它來障礙你往生,所以淨土宗要做的事情比較多 了,你必須在死亡到來之前,好好的把你阿賴耶識當中強大勢力的業力, 透過懺悔、透過空觀把它沉澱下來,讓它是可以帶業的而往生,淨土宗的 標準是臨終的正念,它必須把所有的果報到今生截止了,做一個了斷了, 所以這個水流不能再流下去了,截斷生死之流,淨土宗是這個思考了。當 然這要求是很高了,當然也一定可以做得到,我們後面會說明怎麼去做到。 那麼從聖道的角度它不是這樣子,它是有果報的,它求增上生。所以 從聖道門藏傳佛教,他們所追求來生的果報必須有五種條件,它是以五種 果報為目標叫做「暇滿人身」: 卷十 - 18 - 第一個要善得人身。藏傳佛教的修學他必須是生生世世的懺悔業障, 積集資糧,而這個只有在人道才能完成。因為人道有明顯的第六意識,所 以他在整個藏傳佛教的回向,他不到天上去,他一定要回向得到人的果 報,這第一個。 第二個無諸罪障。在藏系的果報的訴求,他必須六根具足,尤其是第 六意識。你不能生出來傻傻的,那就糟了,你完全第六意識不能活動,不 能接受教育,那你這個今生就空過了,第六意識;還有眼識也很重要,你 眼睛要看經典,藏傳佛教他觀想唐卡等等;還有耳識也很重要,你要聽經。 所以六根裏面,你說我鼻根壞掉了,沒關係,這個對修行沒什麼關係了, 但是請你要保住三根:第六意識、眼識、耳識,這三根對你修行太重要了, 就是你必須要無諸罪障,六根具足。 唯識學概要 - 19 - 第三個你要遇到佛法住世。你生長在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你的善根 不能得到啟發,不能增上,那也不行。所以你必須跟三寶結緣,為什麼藏 傳佛教要不斷的禮拜三寶,要稱念三寶?他是跟三寶結緣,他必須把他的 生命跟三寶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三寶去哪里,他就投胎在哪里,因為他別 無選擇,因為他不到淨土去,他必須要保持進步啊,而能夠讓他進步的唯 一的可能就是遇到佛法。所以他必須要透過他的不斷的觀想憶念,把他的 生命跟三寶緊緊的綁在一起,哪里有佛法,他就去哪里投胎,所以他必須 要第三個訴求——佛法住世。 第四個具足善根。他要有著信仰、信心的善根。當然這個善根,某種 程度你要有一點智慧的支持。 卷十 - 20 - 第五個上師的攝受。法是要人來弘傳的,因為法不能主動的教化你, 他必須要靠上師的善巧、方便,所以他必須要皈依上師,有上師的引導才 能夠把這個法灌到你的身心世界去。 所以在藏系裏面,他對於果報的訴求是五個條件:善得人身、無諸罪 障、佛法住世、具足信根、還有上師的攝受,這叫「增上生」。但淨土宗 的訴求是不受後有,我們的水流到此要結束了,要把這個水流引導到淨土 去了,那怎麼引導我們後面再說明。所以我們的目標不同,當然處理種子 的方式就有所不同。 【68】為什麼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 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 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 我們再看一段庚二的識變理論。我們強調業力,我們也講到果報,那 唯識學概要 - 21 - 麼當果報變現的時候呢,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它是有一些變化的,我們來看 看果報的受用。前面是講果報的顯現,有等流果、異熟果等等。那麼我們 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呢,是怎麼個受用法,我們來看看這個識變的理論,先 把這個識變念一遍: 第八識變似,六根、六塵(本質)、六塵(影像),前六識,所緣、所依, 自變自緣。 我們這個果報當它出現的時候,當然是第八識先變現出來。那麼第八 識變現為什麼叫「變似」呢?因為第八識它本來是個業力,當它成熟的時 候,把你的果報變出來的時候,它不是真實的,它如夢如幻,但是它呢又 有點像真實,它相似於真實,讓你感覺很像真實。所以說它本來是刹那刹 卷十 - 22 - 那生滅的,但是它因為這個相續的力量太緊密了,你感覺好像是常住不變 的,所以叫做「變似」。 那麼變似的時候它的第八識變果報的時候,它是怎麼變的呀?它兩方 向的變似,向外變似六根六塵,向內變似前七識,有內因緣跟外因緣,我 們來看看外因緣。 那麼外因緣當然它變現的是六根。六根就是你的正報的眼耳鼻舌身 意,你有一個正報的果報,那麼你的依報環境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這個是外在的因緣,那麼內因緣就是你的前七識,當然主要是第六意識的 分別。那麼你第六意識要依止你的正報的根身,然後去受用外在的六塵。 那麼你的第六意識依止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第一念是「本質相分」, 唯識學概要 - 23 - 然後呢第二念變成「影像相分」,這叫「自變自緣」,我們把本質跟影像解 釋一下: 我們過去累積很多的業力,對不對?到今生的時候,可能你前生哪一 個業被激發了,然後它變現出來了。變現出來的時候,它有三個程式叫三 能變: 第一個異熟能變。那麼我們剛開始去接觸外境的時候,比方說你看這 個花,你第一念看到花的時候,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異熟能變」。 當然異熟能變是指你自己的異熟,不是別人的異熟,就是說你有你的阿賴 耶識,他有他的阿賴耶識,是吧?那每一個人的阿賴耶識的善惡業不同, 所以你的阿賴耶識看到這個花,這個花是眾生的共業,這眾生的共業是本 卷十 - 24 - 質了,大家共同的業力把這個花招感出來,這叫「本質相分」。但是你看 到這個花的時候,你得到你自己的影像,這個叫做「影像相分」,這個第 一念;這第一個「影像相分」,就是阿賴耶識的「異熟能變」。 但是你還有第二念「思量能變」。你會認為我看到這個花,你那個我 的概念開始生起來,這個花是我來受用的,第二能變了,產生一個我的概 念了。它本來是一個花而已,還有一個明瞭的心嘛,結果你在花跟心中間, 變一個我出來,這個「思量能變」。然後你的第六意識的分別就多事了, 就開始分別了:這個花在哪里買的?怎麼樣怎麼樣,你就開始打妄想了, 就是「了境能變」。 所以我們為什麼看不到事情的本來面目?就是說我們離真相越來越 唯識學概要 - 25 - 遠,就是說你受了八識的影響。第一個第八識把它變了一次,第七意識又 把它變一次,前六識又變了很多次,那麼這樣只是說明什麼事呢?我們一 個人叫做「自變自緣」,我們永遠活在自己的水泡,你走不出這個水泡的, 我們自己變現一個影像,讓自己來受用。我們一般人,沒有修空觀的人, 你永遠活在你的妄想,永遠!就是你的業力變一次,你的我執又變一次, 你的妄想又變一次,然後你把你心中看到的東西都當真的,這個就是「識 變」。 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沒有一個人。 所以這個唯識學的意思,就是人生是惡性循環的,我們過去做錯了, 有執著,然後今生就會因為過去的錯誤又把今生給毀了。因為你今生又受 卷十 - 26 - 到八識的影響,八識是你把它創造出來的,它又再把這個今生的因緣又變 一次給你看,直到有一天你學佛了,你開始迴光返照了,你不向外攀緣, 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個水泡才破裂了。 所以你得到的影像,完全是你自己的過去的業力跟今生的妄想捏造出 來的,你感到痛苦是你自己的影像讓你痛苦,跟別人沒有關係,你感到快 樂也是你自己的善業跟你一個美好的思想的結合讓你快樂的,跟別人也沒 關係。因為你不能夠超越你心中的妄想,你走不出你的水泡的,別人只是 一個助緣而已,這個唯識的生命觀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來看相分,它有「本質相分」,就是第八識的相分,這「本 質相分」是眾生的共業,就是眾生的阿賴耶識所生的實種之法,實種就是 唯識學概要 - 27 - 它完全是種子變現出來,沒有經過你的分別執著的,包括你的正報的根 身、依報的環境,所以「本質相分」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得到,因為它是眾 生的共業,我們只見到個人的影像,影像呢,前五識是由第八識變現出來, 然後第六意識是由法塵變現出來,第七意識是第八識的見分變現出來,那 麼自己在自己的心識當中變出相狀,自己去攀緣。總而言之每一個果報, 你都經過三個階段的變現,「異熟能變」、「思量能變」,加上第六意識的妄 想的「了境能變」,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一種果報的情況。 好,我們今天講到這裏,大家有沒有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談到這個 業,到果報的顯現,到果報的受用,那麼已經把這個生命的現象,慢慢的 把它描繪出來了,大家有沒有問題? 卷十 - 28 - 【69】往生到西方以後我們八識的種子在什麼地方處理 西方以後我們八識的種子在什麼地方處理 西方以後我們八識的種子在什麼地方處理? 問:師父慈悲!既然那個自我的概念是第七意識變現出來的,那我們 應該就沒有一個「我」的所謂我的第八意識、我的阿賴耶識,那阿賴耶識 是誰的或者是…… 答:第七意識它跟第八識是分不開的,因為它們倆是在一起的,因為 第七意識執著第八識為「我」,所以只要有第八識在,就一定有第七意識 的影子在裏面,第七意識向內執著第八,向外干擾第六。所以你講第八的 時候,你不可能離開第七的。只是說我們在分析事情的時候,把它切開來, 但是現實生活兩個是擠在一起的,你有第八就一定有第七在,所以你有果 報,你一定有一個自我概念。 唯識學概要 - 29 - 問:請問師父,這個種子在什麼情況下滅了?您說這個生我們知道 了,是可以本有或者新熏,這個刹那生滅,它是在什麼情況下滅? 答:我們今生不可能讓它滅了,因為金剛道後異熟空嘛!只有成佛才 完全滅掉了。但是我們是讓它沉澱,我們現在只是說把它變成一個沒有得 果報的力量就好了,你不可能把它滅了。滅了就是業盡情空,那是成佛嘛! 你看我們前面講到第八識的轉變,金剛道後異熟空,那金剛道後是誰呢? 是佛陀。所以我們帶業往生,我們不能把它滅了,就是說它在調伏狀態。 問:這個調伏是透過懺悔或者說空正見? 答:對,懺悔,就讓它睡眠,它在睡覺,就種子就睡眠狀態。你可別 把它喚醒,讓它繼續睡下去。 卷十 - 30 - 問:那它刹那生滅指的是…… 答:刹那生滅只是它的相貌,它是一個生滅,它只是說它是一個生滅 相,它不是一個不生滅法。 問:那假使有一個人,他帶業往生到西方以後,那他那些種子是在西 方,是在淨土裏處理掉呢,還是要返回娑婆再處理掉? 答:你到淨土,阿賴耶識就跟你去了,因為你的生命,你往生當然不 是身體往生,是一念的心識往生嘛。你把八識全部帶過去了,帶過去到那 裏,阿彌陀佛有辦法讓你滅掉了,但是你得有本事讓它臨終不障礙你,是 這個意思啊! 問:師父慈悲!種子有兩種,一種是本有,一種是新熏,請師父再解 唯識學概要 - 31 - 釋一下,本有種子是怎麼樣? 這是唯識學不足的地方了。因為你學性宗的人,那說本來就有這個種 子,那你這個人生不平等呀,這個是唯識學它一個不圓滿的地方,但是也 不能怪它,因為它的思想就從阿賴耶識講起。那麼你有阿賴耶識,你裏面 總有些東西吧。唯識學不講真如,對不對?它生命的第一個開始就是阿賴 耶識嘛!那麼你一個大海,你不能裏面什麼都沒有,一定得有個水分子, 阿賴耶識一定有一個本來的種子。其實我們本來是清淨嘛!但是從唯識的 教理它要合乎邏輯,它必須要安立「本性住種」,要不然就不合邏輯了, 是吧?它要自圓其說嘛,但是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真的有些種子是很堅 固,不可破壞。我們取其義就好了,抓它的義理。因為唯識學它提供一個 非常清楚的業果相續的概念,雖然它不像真如那麼圓滿,但是它會讓我們 卷十 - 32 - 看清楚業果的流動、業果的變化。當然學真如的說你怎麼可以說是本來就 有這個種子呢?這個是它的一個不足的地方,的確是不足的地方。 【70】總相懺或別相懺 總相懺或別相懺 總相懺或別相懺,對於破壞業種子的效果有什麼差別 對於破壞業種子的效果有什麼差別 對於破壞業種子的效果有什麼差別? 問:師父慈悲!請問一下在事修上面我們用懺悔方式來破壞那個業種 子,那我們有總相懺或是別相懺,那它對於破壞業種子的效果,有什麼差 別? 答:當然你針對一個業來懺會比較快。但是我們在懺悔的時候,也要 有一些總相懺,因為你不知道你前生做了什麼,所以一般兩個都要,針對 你今生你可以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就是用總相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 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到了懺悔的時 唯識學概要 - 33 - 候,會詳細的說明,就是說其實懺悔,它的重點還不是把業障給懺了,其 實這個不是重點,它是培養你一種懺悔的心態,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個心 態到臨終的時候,非常重要,懺悔的心。 所以一個臨終的人能夠往生,面對業障現前他為什麼能夠產生扭轉? 他一定要起懺悔的心。你看看淨土宗往生的人,每一個人都生起大慚愧, 然後再提起正念,沒有例外。其實懺悔業障,師父要你們每天拜八十八佛, 重點還不是說你能夠懺悔多少,其實你的業是懺不完的,但是非常可貴就 是你透過拜懺當中借相修心,你培養一種慚愧的心,這個對你非常關鍵, 非常可貴。 就是說有些人他臨終的時候業障現前,但是他跑不出來;有些人業障 卷十 - 34 - 現前,他能夠突破業力,迎向彌陀的光明,因為他有懺悔的心。我們臨終 的時候,可能不是很平靜,因為阿賴耶識會現前,它會跟你算帳!臘月三 十算總帳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危機意識了,因為你要一次結清嘛,對不 對?因為你要離開三界了,阿賴耶識要跟你算帳了,知道嗎?那麼我們不 知道我們阿賴耶識是不是有重大的罪業,當然你懺悔,它的業力會降到最 低,但是最關鍵是什麼呢?這我們下堂課會講到,就是說你必須在第六意 識培養一種反轉的力量,這個非常重要。往生的關鍵就在這裏,你有本事 在墮入到黑暗的業力當中,你自己能夠爬起來。你不要老是觀想你臨終的 時候一定是很自在的,喔,有一個冷氣吹,身心安樂,身無病苦,心不貪 戀,意不顛倒,那是理想狀態哦。你去看看臨終的人,沒幾個這樣子的, 都是放不下的了。你身體插滿了管子,內憂外患,知道吧?內有妄想執著, 唯識學概要 - 35 - 外有病痛的干擾,弄得不好還有親情的哭泣,你怎麼辦?你怎麼從這個逆 境當中突破出來,跟彌陀感應道交? 這個就是說,我們不知道我們臨終會發生什麼事,但是你最好能夠養 成一種反轉的力量,所以我們後面的事修,為什麼要培養一些善根,要憶 念?就是說你必須要讓你自己在墮入到萬丈深淵的過程當中,你有本事跳 出來。我們必須要養成一種反轉的力量,這個就是你修行的真正目的了。 因為你不知道臨終的時候,會有什麼障礙出來,所以我們後面會開始講 到,怎麼樣去透過第六意識來調伏第八識。其實修行只有兩件事,就是第 六跟第八兩個在抗拒,臨終的時候,你第六意識薄弱,那你就跟第八識走, 對不起,隨業流轉了;你第六意識強,第八識聽你的,隨念往生,只有兩 種情況。 卷十 - 36 - 問:師父慈悲!我想請問常常聽見說轉識成智,請問轉哪一個識?阿 彌陀佛! 答:當然你這個識有八識,對不對?我有沒有講過一句話,『六七因 中轉,五八果上圓』,有沒有?「轉」,先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一轉,第 七意識就跟著轉,這個因地轉了,然後最後的結果呢?第八識再跟著轉。 第八識轉了,前五識也跟著轉,因為前五識是受第八識影響,它是業力所 變現的感受。所以五識跟八識是一組的,所以你只能夠先轉第六意識,因 為第六意識能夠去學習,可以如理思惟,可以產生善根力。第六意識是我 們最大的本錢,是你人生唯一的希望,就是你的思考能力。所以你必須先 改變你的第六意識。 唯識學概要 - 37 - 好,我們今天先上到這裏,我們下一堂課再上一次,然後在下個禮拜 二,就會把這次的阿賴耶識所建立的這種因果相續的緣起做一個研討。如 果你有問題請你在下一次來的時候把你的問題交給教務長,那麼在學人離 開之前,請教務長交給我,那你的問題才有可能會在下禮拜二研討,跟大 家討論。 好,我們今天上到這,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