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當代的迴響(臺語版)

2021-12-15·3 minutes

Description

當代迴響
Contemporary Revisits

貫穿地下室及三樓展覽的影像互動裝置《荊棘之道—暗房與詩歌》,取自王白淵於1931年出版的臺灣第一本左翼詩集《荊棘之道》。時年軍國主義於日本國內抬頭,殖民地運動連番受阻,自外於體制的王白淵將政治理想寄寓文字,其名「荊棘之道」無非是殖民政權底下的黑暗長路,人們匍匐前進、深信終將能瞥見洞口透入的一絲光。由黃邦銓與林君昵導演領銜的團隊邀請觀眾藉由自己的雙手將時代顯像,並透過聲音呼喚王白淵的字句,使粒粒銀鹽將文化協會的記憶凝聚成片片風景。

而在紀錄片《甘露水》中,導演以16釐米膠卷微觀大理石肌理,追索雕塑如何在黃土水敲打下賦形進而登上帝展龍門,卻一度被捨棄至仕紳傾家族之力守護封藏,直到修復師撫去塵埃恢復榮光的過程。鏡頭搖晃過時間之河,記錄下《甘露水》如何映照著臺灣百年的命運,以及臺灣人對於藝術的追尋與時代軌跡。

另一方面,臺灣文化協會積極透過搬演文化劇,挪用非本土劇本,融入知識青年對封建父權體制、階級壓迫等議題進行批判與反省,並表達對個人解放、戀愛自由的主張與追求。阮劇團以《加入B會的人》致敬現代戲劇運動的先驅者,在演繹劇本之餘,同時也呈現當年劇團在活躍於舞臺上背後,激烈爭論、彌合、分裂、再前進的面貌。

臺灣文化協會積極號召民眾起身參與文化活動,試圖藉此啟蒙並提升大眾自覺。在一百年之後,當代創作者意圖透過創作的呈現引領觀眾起身,通過實際的參與體會文化中蘊含的力量。

華語版|珂拉琪Collage 樂團
臺語版|廖士賢
音樂作曲/製作人 | 廖士賢
器樂錄音室 | 山畝音樂文化工作室 Sam Studio
臺語顧問|鄭順聰
特別感謝|Indie Monster Studio 地下怪獸錄音室 柯拓名、息壤音樂 Saw Music 劉承泓、葉姿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