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恩典中的愛-誰是我的鄰舍🌸
經文:路加福音10:30-37
回應詩:為愛而生
路加福音十30-37
10:30 耶穌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途中遇到強盜。他們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丟在那裡。
10:31 剛好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去;他一看見那個人就從另一邊走開。
10:32 同樣,有一個利未人經過那裡;他上前看看那人,也從另一邊走開。
10:33 可是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路過那人身邊,一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10:34 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替他包紮,然後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一家客棧,在那裡照顧他。
10:35 第二天,他拿兩個銀幣交給客棧的主人,說:『請你照顧他,等我回來經過這裡,我會付清所有的費用。』」
10:36 於是耶穌問:「依你的看法,這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是遭遇到強盜那人的鄰人呢?」
10:37 法律教師回答:「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 耶穌說:「那麼,你去,照樣做吧!」
🌸信息
🌷路加福音十章這段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是路加獨有的紀載;耶穌說這段比喻,是回應法律教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人」?
當法律教師以試探的方式來詢問耶穌要如何得到永恆的生命,耶穌讓他自己說出法律書上所記:「你要全心、全情、全力、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這正是耶穌曾提過律法的總綱(可12:29-31)然而問題是在於:誰是那鄰人?耶穌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來說明能真實將律法中的愛實踐出來。當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能放下自己的身分去實際幫助那有需要的人,那就是了。
今天牧師要以兩點作分享:一、我的鄰舍、二、愛人如己
一、我的鄰舍
1.耶利哥的路上
Where:耶利哥
耶利哥Jericho是位於耶路撒冷東面之約旦河谷中,地勢低窪。連接耶路撒冷與耶利哥是一條長約十七哩的道路,極其陡峭荒涼,是強盜出沒之所。
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耶利哥挖掘出一道牆,以為找到舊約聖經中約書亞攻陷耶利哥城時毀掉的城牆(B.C.1400),經考古才發現這道牆已有一萬年歷史(B.C.8000),且地底存在著23層古文明,證實耶利哥確是現今世上存在最久的城市。耶利哥守護著迦南門戶,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雙層城,內外牆之間相距達十五英呎,外牆下部由石塊砌成,上部由磚塊砌成,牆高超過三十英呎以上(約三層樓高)。
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要進入迦南地時,上帝要七個祭司走在約櫃前,軍隊跟在後面隨著約櫃走,一天繞城一次,連續六天,第七天繞城七次。這座堅固的耶利哥城就垮了,成為史上第一座被以色列人征服的城市。
耶穌在比喻中沒有明說是誰
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不過這人很可能是猶太人,遇到強盜後,他因反抗而受傷,而且受傷得很嚴重。
2.經過的人
Who:A.祭司、B.利未人、C.撒瑪利亞人。
What:A&B繞路而過
在耶穌的比喻中,有三個人,曾經過這位受傷的人。
A.最先發現受害者的人是一個祭司。他們是亞倫的後裔,專責幫助以色列人敬拜上帝的事務(出廿九、利八),在聖殿事奉上帝的神職人員。當他看見路倒的傷者,他是走到他的身邊,然後從旁邊繞過去。
B.隨後是一位利未人。他們協助祭司辦理各種敬拜上帝的事務(民3:1-13,8:23-26)。這位利未人來到那裏,不理受害者的需要而去。
祭司和利未人所代表的是猶太階級的宗教人士。他們之所以沒有協助這位傷者,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方面,是擔憂為自己的安全,因為不知道攻擊這傷者的強盜,是否還在附近,擔心遭受襲擊。另一方面,是行使職份的自我保護。他們更可能是怕接觸死屍使得身體被污穢,就無法繼續參與聖殿的服事;他們要將自己先分別出來,行潔淨之禮,才能繼續參與服事。
為什麼耶穌要特別以兩位神職人員為例:在此所要提醒的是,我們是否因為法律教條,使得我們以此沒有看見受害者的需要,選擇視而不見,從旁離去。
C.第三位是撒瑪利亞人。北國以色列在主前721年亡於亞述後,以色列人也就四散流亡。住在北國首都撒瑪利亞的以色列人受到亞述移民政策而與外族人通婚,所生的混血兒後代就被稱為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一直受猶太人排斥,被視為血統不純正的外邦人。猶太人不吃撒瑪利亞人所烘的餅,也不踏入他們的土地。當他們需要從南邊的耶路撒冷到北邊的加利利時,會選擇繞路而行。
比喻中這位撒瑪利亞人,很可能是一位在外旅行的商人;當他看到這位路倒的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上前替他裹傷: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
希羅時期,酒與油都被猶太人和希臘人用來醫療使用。酒能作為消毒與潔淨之用,油則是作為滋潤、減輕痛楚、遮蓋傷口使用。撒瑪利亞人為他包裹傷處,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客店照顧他。在他離開前,又留下足夠的金錢給店家,他對這位傷者憐憫的心,具體而行了。
3.對比的行動
在這比喻中,我們看見耶穌以祭司利未人和撒瑪利亞人極端對比的方式,來說明愛人如己的真諦。
場景若帶到今天,我們會是哪一個人呢?
二、愛人如己
好撒瑪利亞人,讓我們看到愛人如己的愛,是一份行出來的愛。
1.行動力
今天我與你看到別人的需要時,我們可以為他禱告或討論他的需要。但也需要看情況與視自己的能力,付出實際的行動去幫助人。
2.付出代價
愛一個人可能要犧牲你的金錢、時間。甚至要冒險,被人誤會或被騙。牧師在傳道時期在番路教會,一位先生來教會尋求幫助。他說是香港廚師需要旅費,我們給了自己所能給的金額。想不到,兩年後在新營教會,他又來到教會找牧師。我沒有認出他來,王牧師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兩年在香港做得好嗎?」這次,牧師怎麼做?還是關心他,但是就沒有再拿錢給他了。
3.持續性
這位撒瑪利亞人將這受傷的人帶去旅館,對旅館主人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許多的服事,必須是持續性的,特別是在心靈或身體軟弱的弟兄姊妹,更需要我們的陪伴。
從耶穌的比喻開始與結束,都是在問:「誰是我的鄰舍」。不同的是,一開始耶穌是被問的人,而結束時耶穌是問的人。
耶穌最後問律法師:「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那律法師不直接回答,就是那撒瑪利亞人,而是回答:「是憐憫他的。」耶穌要他:「你去照樣行吧。」
思與行
「這三個人當中,哪一個是遭遇到強盜那人的鄰人呢?」法律教師回答:「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耶穌說:「那麼,你去,照樣做吧!(10:36-37)」
當法律教師問耶穌,「誰是我的鄰人?」在耶穌說完好撒瑪利亞的比喻後,耶穌反問他:「誰是那遇到強盜那人的鄰人?」更深的問題是:「誰要作他的鄰人?」不是祭司、利未人,而是那一位法律教師所看不起的撒馬利亞人!因此他不直接說:「是撒馬利亞人」,而是說,「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耶穌不再強求他說出來,而是以更直接地命令句,要他:「你去,照樣做吧!」耶穌在此要提醒的是,實踐愛的當中,認識與行動,是密不可分的。
Q: 1.你認為誰是你的鄰人?
2.耶穌這句命令「你去,照樣做吧!」的困難是?你會如何照樣去做?
今天,耶穌也在問我們:「誰是我們的鄰舍呢?」誰是需要我們的幫助的人?
我們也要獻上感謝,感謝上帝,賜給我們身邊有許多的撒瑪利亞人,扶持著我們、陪伴著我們、幫助著我們。
願上帝賜下愛與恩典在你我的生命中,拆毀人與人之間的牆,成為別人隨時的幫助。
🌸 祈禱
親愛的天父上帝,謝謝主恩待賜福我們,使我們從主的話語與主連結。讓我們更渴慕認識祢,更有信心來跟隨祢。求主賜給我們信心,智慧與勇氣,能真真實真地實踐主對我們的教導與命令,愛鄰人如同自己,使我們在行動中,經驗祢奇妙的作為。感謝主愛我們,賜福弟兄姊妹身心靈健壯。求主賜福我們的國家-台灣有主的掌權,使用我們作上帝恩典的出口。感謝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by Rev. Esther W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y3eknwhk970873olb8p16l/comments
慧馨牧師與你一起讀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