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隆的視角出發,邀請不同來賓進行人物訪談,分享在地的人文歷史、旅遊美食、市政議題、生活節慶,揭開不為人知的「神秘故事」與「奇妙冷知識」,讓你在聽節目的過程中,對於基隆的一切都瞭若指掌,不知不覺成為基隆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週「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邀請暖暖高中家長會長張志成,以家長、教育者與在地人的多重視角,分享他對陪伴與教育選擇的深刻體悟。曾經投身基隆教育界15年,輔導過無數學生走向未來。轉戰企業界後,他成為表現亮眼的經理人。面對孩子國中會考27.6分、具備就讀板橋高中的資格,家庭條件也允許的情況下,他與孩子卻做出一個出人意料,也發人深省的選擇「留在基隆」。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基隆商工學生劉家妤與培德工家校長吳佳嬅,深入對談技職教育的價值與特殊選才制度的可能。🔹 技職教育的真實價值技職教育不只是技能訓練,更是讓學生用實作找出自我、創造未來的舞台。技職結合特殊選才,讓非學科型強項的學生也能透過歷程累積進入理想大學。🔹 學生實例:劉家妤的升學故事因行銷簡報課吸引就讀基商商經科,逐步發掘興趣與專長。發明「防下藥智能水壺」參展並獲銅牌,展現跨科合作成果。透過特殊選才成功錄取台北市立大學行銷系。🔹 特殊選才的關鍵看重的是學生「做過什麼」,不只看分數。活動紀錄、社團經驗、專題成果,都是升學重要素材。🔹 學校觀點:吳佳嬅校長談技職文化學生從高二就開始進入業界實習,累積經驗、提早銜接職場。台菜研究社鼓勵學生創新,打造在地文化結合料理的特色。校友返校任教,形成技術傳承的良性循環。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基隆Podcast》專訪 海大附中白哲宇 與 德育學院黃雅萍,兩位同學從「成績不理想」與「家庭不支持升學」的困境中出發,透過學校與市府提供的豐富資源,一步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他們用親身經驗告訴大家:只要敢嘗試、願意努力,也能寫出不平凡的人生劇本。📌 本集重點摘錄✅ 白哲宇|從9.6分到國立海大:靠的是特殊選才歷程- 國中會考成績僅9.6分,英文C等。- 在校期間考取四張證照(工業電子、硬體裝修、軟體應用、救護技術)。- 擔任基隆市兒少代表,實地勘查八堵學童安全問題並提出提案。- 多次參與救國團與市府活動,歷練社會實務。- 入學第一年即當選學生會長、參加教育部領導培訓營。- 以「特殊選才」成功錄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黃雅萍|堅持升學的決心,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原本家人希望她國中畢業直接就業,她靠學貸與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成績保持在前段,獲得獎學金與老師助理機會。- 回憶專一進入大體實驗課的震撼,直言護理不易撐,但她堅持下來。- 在地就學的優勢:生活負擔輕、人際關係熟悉、師生互動更多。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人余治明邀請八斗高中家長會長俞曉琳與二信高中校長林立,以過來人視角分享「在地就學」的實際優勢與建議。在地就學更具彈性與幸福感留在基隆不僅時間安排更彈性,也能快樂學習、參與更多學習歷程,有利升學。家長通勤經驗提醒:不讓孩子在車上昏睡俞曉琳會長30年通勤經驗表示,不希望孩子早起奔波、精神不濟影響學習,因此選擇留在基隆就學。校長親身經歷:通勤導致學習品質受損林立校長回憶自己高中時期的通勤壓力,認為學生應「放過自己」,選擇在地求學以保有學習效能。家庭關係與地方認同感同步提升在地就學可增加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培養歸屬感與親密互動,對孩子心理發展與認同有正面影響。在地也有競爭力資源,機會更容易把握二信高中學生能與建中同場競技,反觀台北名校學生常因競爭激烈無法出線,制度優勢在地學生更易發揮。基隆在地環境豐富學習歷程以八斗子咾咕厝為例。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本集訪談 #中山高中 高莊偉與 #聖心高中 余翊瑋,分享他們選擇在地就學、善用制度優勢,在升學之路上脫穎而出的真實故事。📌 重點筆記整理- 高莊偉:會考25.8,放棄北上通勤選擇基隆就學- 擔心在大校被淹沒,難以取得繁星校排優勢- 學校老師全力陪伴「教到你會為止」- 余翊瑋:會考27.8,選擇在地發展獲得留學機會- 受到哥哥朋友的經驗影響,認清台北通勤與學習壓力- 小班制度下,數學從後標進步到前標- 實力+環境=升學關鍵- 參加全國英文單字大賽,老師歷年題庫全印出陪訓練- 小班制更能做到個別關注與長期陪伴-- 學生成就- 高莊偉 繁星推薦 錄取台大法律系- 余翊瑋 繁星推薦 錄取 中正企管並保留入學資格,同時也選擇學校提供國際交流機會,成功申請日本立教大學並獲全額獎學金-- 在地就學優勢- 教師陪伴密度高- 升學制度操作靈活(如繁星)- 國際資源機會不輸大城市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