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歡迎收聽小明拆台,我們是几位住在英國搞表演和藝術的小明,喝咖啡,聊是非,性本善,拆人台。聚焦世界各地表演和藝術界的事件和現象,討論亞洲藝術家的創作和觀察。
Ming Strike is a monthly podcast about current events and challenges in performing arts through the eye of Asian art practitioners living in the UK.

All Episodes

 #28. 表演藝術的引水人:葉紀紋談英國華人藝術與臺灣季

#28. 表演藝術的引水人:葉紀紋談英國華人藝術與臺灣季

🄴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旅居國外的藝術工作者」——對很多人來說指的是舞者、演員、藝術家等內容生產者。但同時間也有很多旅居國外的藝術工作者,不直接參與藝術內容生產,但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系列將通過一系列人物專訪,揭開表演藝術舞台背後的一幕。旅居英國三十多年的資深藝術製作人葉紀紋,從舞蹈製作的背景切入,跟我們分享英國華人藝術在過去數十年間的發展,以及她近年參與製作的愛丁堡臺灣季。她相信改變來自於行動,而人與人的信任則是推動行動向前的關鍵。 來賓介紹: 葉紀紋 英國拉邦學士畢業。旅居住英國30多年。1995年創立足跡藝術,宗旨:表演藝術製作,策展與管理。提升東亞藝術家的能見度及持續發展的空間,鼓勵及推廣英國及跨國的藝術激盪合作。目前專注於;製作人/策展人為職業生涯發展,為藝術界服務。 紀紋製作的案子眾多,目前受邀於The Place場館資深專案製作人,正在執行兩年台灣舞蹈試辦專案」。自2015迄今,與台灣『中和國際創意』協作,承辦文化部『臺灣季』愛丁堡藝術節。2020年迄今『臺灣季』論壇策展人。2020年榮獲愛丁堡藝穗節『無懈可擊』,國家策展獎/The Infallibles Award獎項。 本期主持: Howl,旅居英國的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 Mengting,當代劇場研究與創作者,現居倫敦 曾不容,遷徙於倫敦和北京,關注和書寫當代藝術中的表演,偶爾友情出演 本期節目由Flo負責後期製作。 這期我們聊了…… 1:35 紀紋自我介紹 3:03 從舞蹈背景走向製作的契機 9:30 2004年,倫敦的第一個華人藝術中心 12:52 扶持藝術家的方法 18:15 「英國華人藝術」的定位點 20:33 2015年,接手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showcase 28:50 歐洲與亞洲的交流:衝擊與議題 36:30 透明、公平、多元:台灣季的選拔與製作原則 50:50 製作人的使命:串聯人與地域,改變文化環境 延伸閱讀 Trinity Laban Conservatoire of Music and Dance,聖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是一間位於倫敦格林威治(Greenwich),專門培訓音樂和舞蹈從業人員的機構。 台南家專,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前身。 Esea Contemporary,為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更前身為Chinese Art Centre。 Sarah Champion,為前Chinese Art Centre總監,現任英國工黨下議院議員。 ChinaTown Arts Space:,後更名為Chinese Arts Now,與現名為Kakilang Arts。 臺灣季,為臺灣在愛丁堡藝穗節推廣表演藝術的專門單元。 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 Horizon,為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出資,六個藝術機構/藝術節 (Battersea Arts Centre, FABRIC, Fierce, GIFT, MAYK and Transform)共同執行,在愛丁堡藝術節的表演呈現平台。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幾位現居海外的當代表演實踐者獨立製作。 官方網站:http://mingstrike.com 🧧支持我們:在 愛發電 或 Buy me a Coffee 上給我們打賞 📻收聽方式: 推薦使用Apple podcast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戶端訂閱收聽本節目(複製rss feed手動添加 https://mingstrike.com/feed/audio.xml ),或通過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FM收聽。 🦄與我們互動: Facebook / Instagram 💌給我們寫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27. 串台月不落戏剧 | 去不起的爱丁堡和看不懂的阿维尼翁/亞維農

#27. 串台月不落戏剧 | 去不起的爱丁堡和看不懂的阿维尼翁/亞維農

🄴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本期是一期特别的串台节目,邀请了常驻法国的三疯和资深票友虾米,和我们一起唠嗑今年爱丁堡戏剧节上的见闻。三千多个戏的戏剧节,大家不约而同看的都有啥?同一个戏,怎能看出三个不同的版本?欢迎在2023年体验了爱丁堡艺穗节的朋友来一同讨论。 本期节目和「月不落戏剧」共同完成。 月不落戏剧是一个由横跨三大洲五个时区的戏剧实践者共同制作的文化艺术类播客。 月不落嘉宾: 【看戏睡觉不睡觉】虾米 【肆体不勤】三疯 小明拆台嘉宾: 曾不容,迁徙于伦敦和北京,关注和书写当代艺术中的表演,偶尔友情出演 Mengting, 当代表演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本期剪辑是【小明拆台Ming Strike】的Flo 照片由曾不容提供 这期我们聊了…… 00:56 火车?时效?算算去爱丁堡看戏这笔账 05:26 爱丁堡与阿维尼翁总体印象之对比 14:17 剧场多样性?用养老院、地窖演出纯属排不开档期 17:07 欧陆vs英国艺术节:政府扶持好还是自由市场好? 24:55 漫谈这两个节大同小异的源起和争议 30:28 《葬礼》:三人竟然看出了三种版本的多感官仪式 38:33《橡树》:近二十年来剧本一字未改的文本元戏剧 54:37 “苏格兰”特征何在?浅聊一下民族主义作品 延伸阅读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和爱丁堡艺穗节(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节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其高质量的正式演出而闻名,包括戏剧、舞蹈、音乐和视觉艺术。与此同时,爱丁堡艺穗节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的舞台,允许各种独立和实验性的表演在城市各处展示。详见小明之前的艺穗节专题节目 Avignon IN & OFF: 阿维尼翁国际艺术节/亞維儂藝術節包括"In"和"Off"两个部分。"In"是官方节目,聚焦于主流演出,包括戏剧、音乐和舞蹈。而"Off"则是非官方的衍生节目,充满创新和实验精神,吸引了各类艺术家,提供了更自由的表演空间。这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阿维尼翁国际艺术节的多样性和活力。 英国国家院团被赶出伦敦: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CE)在2022年末出台了新的文化资金策略,给了英国国家歌剧院(ENO)一笔迁移基金,要求其2024年10月前离开伦敦。除了ENO,ACE还为其他24个艺术机构提供了类似的迁移资金。此举是因为英国政府指示ACE进行“平衡发展”计划,增加对伦敦以外的艺术机构的投资。迁址”旨在扩大ENO在伦敦以外地区的影响力“,英国政府有意将曼彻斯特打造成新的文化基地。然而,这导致了一些历史悠久的伦敦机构,如唐玛仓库剧院和巴比肯中心的资金被削减至零,引发了艺术界的担忧。相关卫报报导 Big in Belgium旨在将比利时的艺术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上,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期间,Big in Belgium通过展示比利时的独立和实验性表演,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和艺术爱好者。 本期提及的作品: 《葬礼》(Funeral)- 比利时OG剧团Ontroerend Goed 《一个人的微笑》(The smile off your face)- 比利时OG剧团Ontroerend Goed Darkfield的集装箱作品 Tim Crouch 《橡树》 Tim Crouch - Truth’s a Dog Must to Kennel Forced Entertainment的桌上莎士比亚系列 康沃尔民族主义制作Help! I Think I’m a Nationalist Rimini Protokoll -Conference of the Absent (全场让观众演的戏)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com 🧧支持我们:在 爱发电 或 Buy me a Coffee 上给我们打赏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mingstrike.com/feed/audio.xml ),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26. 小丑医生与医院的春天

#26. 小丑医生与医院的春天

🄴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小丑,作为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既有娱乐大众的历史,也有讽喻时事的应用。而今,在社会的一隅,一群人借用小丑表演,走进医院病房,将其化作心灵疗愈的工具。这些小丑医生,迎合病患心理需求,其角色与传统小丑演出有何异同?他们又是如何与医院与病患家属互动的呢?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小丑医生赖丽婷。她将分享个人的经历,介绍自己踏入小丑医生角色的契机,引领我们由社会干预的视角,进行「艺术作为社会服务」的深入探讨。 来宾介绍: 赖丽婷 大学时加入实验剧团,2013-2019剧场演员与创作。曾经和EX亚洲剧团、穷剧场、故事工厂、利泽国际偶戏村、坏鞋子舞团合作(有些是演出,有些是驻村与驻地计划)2017到法国飞利浦学校上课,开始认识小丑表演,对小丑表演好奇与着迷,2020加入红鼻子医生协会,到医院演出至今。 2019觉得在剧场遇到自己的瓶颈期,决定到全人民主学校玩玩专职,玩到现在,同时也继续小丑医生。 本期主持: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小胡,迁移中的飞行小明,日常掉坑 曾不容,迁徙于伦敦和北京,关注和书写当代艺术中的表演,偶尔友情出演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 这期我们聊了…… 00:30 开场白 + 嘉宾介绍 02:24 学习小丑表演的前因后果 10:28 小丑医生是什么 11:43 小丑医生的训练内容:小丑 + 医生? 18:24 作为演员怎么看待小丑医生这个角色? 22:28 暖心或荒谬,做小丑医生时印象深刻的事? 29:13 恐怖小丑与抗议小丑,小丑在西方社会的衍生形象 34:16 小丑自己的心理健康,怎么面对生离死别? 38:02 病童也有笑与玩的权利,本质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39:29 作为一种社会参与的表演,感受有何不同? 延伸阅读 菲利小丑学校:全名菲利浦·高利埃学校 (École Philippe Gaulier),为法国小丑大师菲利浦·高利埃创立,专门培训小丑表演者的教学机构。也是小明拆台15集事件的表演教学机构。 北艺大:台北艺术大学 (TNUA)的简称,是坐落在台北关渡的一所以艺术创作为主的大学。 Ex-亚洲剧团 (EX-Theatre Asia):由毕业于新加坡跨文化剧场学院 (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的林浿安和印度籍的江谭佳彦创立,作品强调亚际社会(Inter-Asia)肢体创作语汇与美学。 陈伟诚:剧场及舞蹈工作者,北艺大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与舞蹈研究所助理教授、人子身心剧场研究中心负责人。为台湾80年代引进葛罗托斯基体系的先驱。 沙丁庞克剧团:创立于2005年,由曾于贾克乐寇国际戏剧学校的马照琪创立,作品多强调面具、小丑、歌舞、默剧、物件、集体发展等元素。 红鼻子关怀小丑协会:在访谈里多以小丑医生协会代称。创办人马照琪于2014年在法国学习小丑医生课程,通过法国微笑医生协会(Le Rire Médecin)训练并获法国政府认证,并于2017年创立此协会。协会以医院服务,专业建立,合作连捷与推闯倡议为目标,致力将小丑带入医院服务。 安宁医疗:安宁缓和医疗 (Palliative care),服务对象是末期病人。目的是帮助、尊重病患、减轻痛苦,让病患能拥有生命的尊严与生活品质,并在五全照顾下得以安然逝去;同时陪伴家属勇敢地渡过哀伤,重新展开自己的人生。https://www.hospice.org.tw/care 小丑军团Clown Army:全称The Clandestine Insurgent Rebel Clown Army,又称CIRCA或Clown Army。起源于2003年,小丑军团为左翼,反极权的社会运动团体。常使用小丑作为非暴力的抗争手段,出现在各种示威抗议场合,2020年有新闻报导,警察为了卧底渗透小丑军团,特别接受专业的小丑训练。详见Wiki条目及相关报导。 全人民主学校:全称苗栗县私立全人实验高级中学,简称全人中学。由画家程延平于1995年创建。办学以民主教育为精神核心,学生得以参与课纲讨论,并参与校务运作。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com 🧧支持我们:在 爱发电 或 Buy me a Coffee 上给我们打赏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mingstrike.com/feed/audio.xml ),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25. 在别处的艺术从业者:从逆向文化冲击聊到非洲蜗牛

#25. 在别处的艺术从业者:从逆向文化冲击聊到非洲蜗牛

🄴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小明们横跨三个不同时区的年中catch up。最近,大家因为不同的原因或长或短地暂别英国,又对这个已经生活/工作/学习接近十年的地方有了新的思考。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回国后经历的逆向文化冲击、对职业规划的反思,身在别处的我们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卡塞尔文献展上,那只象征「入侵物种」的非洲大蜗牛。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表演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曾不容,迁徙于伦敦和北京,关注和书写当代艺术中的表演,偶尔友情出演 小胡,迁移中的飞行小明,日常掉坑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 这期我们聊了…… 01:29 小明纷纷暂别英国为何故 03:04 不容:博士回国惨遭逆向文化冲击,新手制作人被撂倒 10:13 小胡:全职女儿的期刊写作与求职生活 14:10 Howl:英国台湾两头跑,不想被西方语汇绑架的自在蜗牛 18:03 梦婷:感觉不会再有的梦幻驻地,迷惑于艺术界的游戏规则 24:58 薪酬的迷思:演出费,稿费,驻地津贴 27:28 欧洲小镇与英国都市创作环境之别 33:32 制作他人还是制作自己?答案永远不会在别人的作品里 39:55 艺术家的成功失败或许全凭运气 41:20 许多人一直困在“27岁俱乐部”,并没有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44:53 祝我们都能做那只非洲蜗牛 延伸阅读 非洲大蜗牛:台湾艺术家张恩满在五年一度的德国卡塞尔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上,于富尔达(Fulda)河面展示作品《蜗牛的漂浮系统》。这是她以“非洲大蜗牛”为主题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之一,从台湾原住民族面对入侵物种的态度,进一步回应本届文件展后殖民主义的议题。张恩满造了艘蜗牛船漂行于卡塞尔,带出非洲大蜗牛“入侵”台湾的过程,而这过程与殖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本属于东非土地上的非洲大蜗牛,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海上路线,也成为了世界有名的入侵物种,在卡塞尔的下雨天过后,也能看到一两只非洲大蜗牛,缓慢地在路上前行。非洲大蜗牛“入侵”的路径,正巧与帝国主义的扩张路线相似。而台湾原生的构树的树叶,又能消弭掉入侵品种蜗牛的黏液,也是对于帝国殖民主义的另外一种解殖(decolonialism)的方式。详见:documenta页面及國藝會报导 小明做的卡塞尔文献展可听小明#20和#21期节目。 Ponderosa:位于斯托尔岑哈根村的艺术中心,距柏林约一小时火车车程,是一个舞蹈、表演、肢体学和当代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方。 Spoleto:斯波莱托是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的一座城市,位于亚平宁山脉脚下。每年六至七月,城市里会举办”两个世界“艺术节(Festival dei Due Mondi)。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com 🧧支持我们:在 爱发电 或 Buy me a Coffee 上给我们打赏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mingstrike.com/feed/audio.xml ),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

 #24. 在伦敦白手起家做酷儿艺术节:Queer East总监王裔专访

#24. 在伦敦白手起家做酷儿艺术节:Queer East总监王裔专访

🄴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冬去夏至,小明拆台终于带着新一期节目回归了。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英国Queer East艺术节的总监王裔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Queer East作为一个由东亚移民运营的艺术节,是怎样在英国逐渐站稳脚跟的?将东亚东南亚的酷儿影像与艺术引介到英国,这过程中有怎样的挑战? 由本期开始,小明计划采访一系列旅居国外的艺术工作者(diaspora art practitioners)——不仅有舞者、演员、艺术家等内容生产者,也有不直接生产内容但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推动者。 来宾简介: 王裔,英国 Queer East (亚洲酷儿电影与艺术节)总监与策展人。自 2020 年创立以来,Queer East 每年于全英超过 15个城市展映来自东亚与东南亚各国的酷儿电影、实验影像与表演艺术作品。 王裔也是一名文化与创意制作人,参与策划与执行多个欧洲与英国表演艺术团体的国际巡演。他的工作与策展兴趣聚焦在性别与酷儿影视、跨文化剧场艺术以及创意产业。曾任英国 Iris Prize 同志电影大奖、丹麦 MIX 哥本哈根酷儿影展等电影节评审,并于英国多所大学与文化机构、电影节等担任活动与谈人和客座讲师。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品牌、媒体与文化研究所。 Queer East今年在伦敦举办了第四届艺术节,并将在下半年巡回至伦敦之外的10个英国城市。 详情请见:https://queereast.org.uk/ 本期主持: Mengting,当代剧场研究与创作者,现居伦敦 Howl,旅居英国的台湾表演艺术工作者 本期节目由Flo负责后期制作。 这期我们聊了…… 01:33 嘉宾介绍:为什么要专访创作者以外的表演艺术从业者 04:22 艺术节缘起 & 如何落脚在英国? 13:22 "Pandemic Baby":在坎坷疫情中办起来的第一届 18:20 Queer + East 名词阐释:“曾被白人以为 East 是指东伦敦” 22:13 《喜宴》、《春光乍泄》等经典酷儿电影中过时的同志形象 25:29 不想和 Pride Event 等商业化活动绑定 30:46 影展焦点系列:东亚东南亚各国对酷儿题材的保守程度不同 33:41 韩国、泰国邀片问题:“会有明星说不想和酷儿这个词产生关系” 36:19 教育《寄生虫》之后才学会看字幕的英国观众 44:02 电影之外:扩大艺术媒介范围 49:52 银幕观众并不会直接转化为现场艺术观众 51:32 Queer East 的策展团队有多大? 小明拆台 Ming Strike 由几位现居海外的当代表演实践者独立制作。 官方网站:http://mingstrike.com 🧧支持我们:在 爱发电 或 Buy me a Coffee 上给我们打赏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苹果播客 、Spotify、小宇宙App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本节目(复制rss feed手动添加 https://mingstrike.com/feed/audio.xml),或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与我们互动: Facebook / Instagram 💌给我们写信:mingstrike.podcas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