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典藏ARTouch》所製作的聲音頻道,關注藝術圈大小事。
每週二上線!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節目監製|典藏雜誌社
製作統籌|陳思宇、嚴瀟瀟
視覺設計|劉致宏
台呼音樂|王榆鈞
社群宣傳設計|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email: artoucheditor@mail.artouch.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人|章郡榕、李京樺▍來賓|許雲喬策劃本期「ART TOYS」專題時,我們注意到它在不同語境中,被譯為「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或「藝術玩具」,這些譯名背後實則隱含著各異的文化視角與市場邏輯。回顧近一、兩年 Labubu 的爆紅現象,我們開始思考:當ART TOYS跨越收藏、拍賣與藝術體系的那一刻,究竟發生了哪些哪些變化?本集邀請「ART TOYS」專題作者許雲喬,一同來聊聊:- 以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為例,對比村上隆、KAWS 等藝術家導向的工作室模式,ART TOYS如何在不同系統中被商品化,進而「再藝術化」?- 當各拍賣行開始設立「潮流藝術」專類,拓展了當代藝術的收藏範疇時,誰能決定一件玩具何時「成為」藝術品?- 對於年輕世代而言,享受收藏的樂趣似乎遠超乎投資回報。在潮流與藝術之間,ART TOYS或許已超越單純的收藏品,正在成為一種文化語彙與自我認同的表達,也重新劃定它與藝術之間的邊界。▍來賓介紹|許雲喬專題「ART TOYS」作者、《典藏ARTouch》前社群編輯與潮流藝術愛好者。從工作到個人收藏都是一個很追逐潮流的狀態。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藍玉琦▍來賓|林仲如你以為博物館只展出國寶和大師名作嗎?其實,典藏庫房裡還藏著更多意想不到的「非常」文物!史博館七十週年推出特展(展期9月23日至11月9 日)「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把那些平常不常登場的收藏帶到聚光燈下——有最多文字的象牙米、楊傳廣十項運動紀念牌、李鴻章送給美國總統的攝影照……看似日常的小物件,其實蘊藏著大時代的故事。🎧 在我們最新的Podcast節目中,邀請到博物館學者林仲如,一起聊聊:這些文物為什麼「非.常」?它們怎麼改變我們對歷史的想像?博物館又如何透過展覽,把人與物的連結重新編織?▍來賓介紹林仲如,現為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博士及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展覽策劃與執行、觀眾研究、藝文應用、文化創意產業、博物館學等。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陳思宇▍來賓|姚瑞中廢墟攝影,對你來說是浪漫的探險,還是美學的紀錄?對攝影師姚瑞中而言,這更像是一場長達 35 年的「臨終關懷」。他從上萬張的廢墟底片挑選,編輯成攝影集《廢墟啟蒙》。用鏡頭記錄那些被時代遺忘的角落,從三芝飛碟屋、十三層遺址,到白色恐怖時期的安康接待室,每一張照片背後都藏著台灣經濟與歷史的記憶。但他鏡頭下的廢墟,真的只有殘破與荒蕪嗎?這些充滿故事的空間,在拍攝過程中,是否也發生了什麼難以解釋的「鬼故事」?本集,我們將跟著姚瑞中老師,用相機以外的另一種方式,走入這些被遺忘的歷史現場,一起來聽聽鏡頭捕捉不到的真實故事。▍來賓介紹姚瑞中,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橫濱三年展、雪梨雙年展、台北雙年展等。1992年獲台北攝影新人獎,2014年獲新加坡亞太藝術獎,2018年獲台新獎等。著有《台灣廢墟迷走》、《台灣行為藝術檔案》、《海市蜃樓一至七輯暨英文版》(編著)、《攝影訪談輯一至三輯》(主編)、《地獄空:姚瑞中拍立得地獄寫景》、《巨神連線》等書,2020年台灣雙年展策展人。目前為幻影堂堂主。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群|陳思宇、朱佑霖、李京樺、章郡榕如果能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你會怎麼選擇?是再次投身創作,還是走上一條更穩定的職業道路?本集節目延伸自《典藏.今藝術 & 投資》2025年7月號專題「我重生了,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試著透過回顧與對話,重新審視藝術教育與職涯的交會點,並思考多年來藝術科系畢業生的困境是否有所改變。藝術產業並非只有「成為藝術家」一條路,而是一個需要多工協作的生態系——從藝術行政、媒體、策展到運輸佈展,產業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被關注與支持。這次,邀請四位擁有相關背景、參與專題企劃與製作的編輯——思宇、佑霖、京樺與郡榕,帶來雜誌文字之外的內容。.訪談現場的共感.數據背後顯示的焦慮情緒.作為藝術系畢業生進社會的超真實感受▍主視覺插圖授權|NAYO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持人|朱貽安▍來賓|謝佳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近期於中正紀念堂展出的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無疑是藝文圈備受矚目的焦點。展覽由英國泰特美術館 (Tate) 策劃,呈現了J.M.W. 透納橫跨不同時期的重要作品,更特別的是,本次特展特意將透納與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並陳,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如果只是走馬看花,就太可惜了!為此,本集節目特地邀請到鑽研英國藝術史的謝佳娟老師,為聽眾進行一場深度的專題剖析。我們將一同探討:- 本次特展中,透納的作品與當代藝術的並陳,其策展脈絡與意涵為何?- 西方美學中的核心概念「崇高」(The Sublime),應如何理解與感受?- 「旅行」這個看似單純的行為,如何成為理解透納的鑰匙?▍來賓介紹謝佳娟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其博士論文探究近現代時期英國在繪畫藝術環境上的重大發展,從「繪畫出版」這一角度來探討藝術作品與藝術知識的流通與建構,進以闡釋英國藝術文化在十八世紀的發展與塑造過程。近年研究主題包括素描概念的演變、英國藝術團體與學院的發展和關係、英國貴族鄉間別墅景觀與收藏在印刷文化中的呈現等。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