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劇研究會

演劇研究會

觀演人 The spect-actor

在急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時間似乎逐漸不容忍任何一刻的耗費,甚至連餘暇做夢都顯得不值。然而「劇場」所蘊含的緩慢,卻提供了一段得以擺渡的時光,帶領我們渡向想像的另一端。

因此《演劇研究會》頻道,將與你們共同細品劇場作品擁有的沉澱和醞釀,不再讓現實偷拾我們的夢。

觀演人 The spect-actor
Instagram @spectactor.tw
連絡、悄悄話 spectactor.tw@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3.【觀演對談】透過扮演來感知他者的隱痛——訪談饕餮劇集藝術總監林頎姍、演員張采軒

#3.【觀演對談】透過扮演來感知他者的隱痛——訪談饕餮劇集藝術總監林頎姍、演員張采軒

🄴 演劇研究會

饕餮劇集自2017年創團,於2019年推出白色恐怖劇場作品《白噪音》,並在2022年二二八紀念活動上,在景美人權園區再次搬演。當演員試圖對那一代的集體創傷進行肉體上的揣摩與挖掘,但過往的恐怖經驗該如何被連結,甚至使觀眾俱有深刻的體感?他們怎麼從複雜的歷史事件或者大量的檔案文字上提取人物的心境與失語?延續演員身體與聲音的構建,《一個沒有神的地方》以說故事劇場形式,以及《灰姑娘》、《傑克與魔豆》、十五世紀的《愚人船》情節和形象相互交糅、提喻和移植,來道出東南亞移工群體,包含非法黑工、遠洋漁業工人、外籍家庭看護工等,在勞動現場所遇到的實相。在說故事劇場裡,演員需要在2分鐘內不斷地變換角色和場景,這對於演繹如此複雜的主題來說,如何克服這項挑戰?導演又該如何從劇場中反映移工的聲音,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他們的生活和困境?【本集內容】〔00:00〕饕餮劇集的由來〔01:20〕「噪音」意涵〔02:30〕從大量資料下汲取所需的歷史素材〔04:20〕劇場何以追索、揣摩歷史下的身體感知,並連結到自身肉體上?〔10:20〕尋找觀眾共情白恐歷史的「鑰匙」〔16:06〕創造屬於移工的寓言敘事〔18:51〕說故事劇場的挑戰與發展〔25:03〕其實要談的不只是東南亞移工〔30:20〕「躺著看戲」新計畫即將問世主持:簡韋樵(Joe)、蘇品瑄來賓:林頎姍、張采軒劇團:饕餮劇集【延伸資料】簡韋樵:〈《一個沒有神的地方》——亦是一個沒有移工的劇場〉,《表演藝術評論台》(2023年11月22日)。Instagram @spectactor.tw早晨一杯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u2qmff006301v39toh9pli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u2qmff006301v39toh9pli/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觀演對談】在漫遊者劇場裡撿拾歷史的殘骸——訪談複象公場團長李承寯

#2.【觀演對談】在漫遊者劇場裡撿拾歷史的殘骸——訪談複象公場團長李承寯

🄴 演劇研究會

複象公場於2020年應社造團隊「大橋工舍」的邀請,結合Urban Baker App製作《大橋1988》,這不僅僅是一場聲音走讀,參與者被賦予調查者的身份,追尋鬼魂給出的線索,穿越迪化街、大橋頭一帶的廢棄房舍進行一系列的搜尋。在2022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LogIN:新南向》,則是讓參與者在中壢火車站前面的中平商圈探訪,並試圖創造虛構的小說世界,鬆動現實社會對移工的固化認知。另一檔談及的製作《搜尋結果:查無此地》則是在2023年的台南藝術節,在五〇年代的「台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發生點,參與者在劇中被化身為特務,聆聽被調查者的相互猜忌和情感糾葛,最後揭示出無辜者被陷害的結局。事實上,我們本身就是整場演出的一部分。當觀眾踏出劇場,隨著作品指示一步一步探覓街道的角落;我們彷彿是日常裡的拾荒者,不斷在廢棄的眾多礫碎中尋找過往的殘響,從作品的聆聽、在不熟悉的景色中張望,無法預期地與陌生人邂逅中捕捉街區的紋理。然而,當高速的城市發展不斷地淘汰老舊的聚落,漫遊者劇場的創作者又如何在龐大的遺忘和消逝中,挖掘那一點極其珍貴的地景記憶,甚至在跨域實驗中怎麼去幫助參與者召喚歷史的感知,重新對空間有想像的可能?【本集內容】〔00:45〕《大橋1988》:老屋拆遷之前應該要留下什麼?〔07:43〕如何讓參與者去對陌生空間產生共感和連結,那個說故事的「鉤子」為何?〔10:49〕當參與者被賦予某一類的「偵探型人物」〔14:12〕縫隙裡的慾望:另類的移工群體題材《LogIN新南向》〔24:10〕走出劇場之後,參與者需要「移動」的理由〔26:58〕日常和演出的界線怎麼被打破?〔30:07〕《搜尋結果:查無此地》虛實之間迸發的情感和想像〔37:25〕漫遊者劇場如何去開啟新的可能性,它是否能玩出更多新的形式?主持:簡韋樵(Joe)、蘇品瑄來賓:李承寯劇團:複象公場【延伸資料】簡韋樵:〈挪用、批判、改造——《搜尋結果:查無此地》、《暗坑囈語——走讀安康接待室》對地景的借用和操演〉,《表演藝術評論台》(2023年11月13日)。簡韋樵:〈在孤立瞬間攫取歷史《逝言書》〉,《表演藝術評論台》(2021年05月14日)。Instagram @spectactor.tw早晨一杯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u2qmff006301v39toh9pli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u2qmff006301v39toh9pli/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觀演對談】一場悲劇如何用喜劇的方式來談?——訪談隔離島劇團藝術總監、在台香港劇場人劉紹基

#1. 【觀演對談】一場悲劇如何用喜劇的方式來談?——訪談隔離島劇團藝術總監、在台香港劇場人劉紹基

🄴 演劇研究會

隔離島劇團的「隔離」,在粵語為「旁邊、隔壁」之意。當一群來自隔壁的香港朋友選擇留在台灣紮根,其中一位擁有理工科背景的香港人毅然決然踏入劇場創作的領域。這樣的轉變背後是什麼樣的契機和勇氣驅使著他們做出這重要的選擇呢?同時,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劇作,向台灣觀眾傳遞怎樣的視野和訊息,並探索新的創作路徑?【本集內容】〔00:23〕為何會想來台灣創團?〔01:20〕都不累嗎?一年產出四齣戲〔03:12〕台灣人該如何觀看香港的創作者?〔04:32〕為何特別喜歡用「對話」來講故事?〔06:30〕粵語演出在台灣的實驗、困境和收穫〔12:27〕《失語》:以失效的語言證明愛〔19:10〕《半生瓜》:因為愛延伸極端的自私〔25:16〕以喜劇的節奏來經營悲劇〔27:15〕《自然程序》:順社會和反社會人格的張力〔35:18〕《修鎖》:關於香港人的煩躁和焦慮〔40:19〕劇場作品裡的香港性〔44:50〕創團作《閉目入神》在米倉上演主持:簡韋樵(Joe)來賓:劉紹基(Ronaph Lau)劇團:隔離島劇團【延伸資料】簡韋樵:〈自我剝削的苦痛/無感——2022臺北藝穗節《修鎖》〉,《表演藝術評論台》(2022年9月19日)。隔離島劇團《閉目入神》,2023年12月9日-10日,桃園米倉劇場。Instagram: @spectactor.tw早晨一杯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spect-actor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pu2qmff006301v39toh9pli/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