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概要_006_淨界法師

2022-07-20·1 時間 6 分

概要

唯識學概要 - 1 - 卷六 ●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七面,我們看丁三的結示。 那麼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差別:一個 是善惡的差別,一個是染淨的差別。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佛法的教育,他 也會因為惻隱之心、慈悲心,去做一個慈善的事業,比方說布施,比方說 持戒,比方說忍辱,他會造一個善業,但這個善業有沒有辦法超越生死, 一般人是很難的,因為第六意識它是管善惡這一塊,它管不了染淨這一 塊。所以我們一般人沒有經過佛法的訓練,你不調伏第七意識的時候,你 總是在第六意識裏面下功夫,你大概就是一個好人,今生呢做一點慈善的 卷六 - 2 - 善業,來生創造一個安樂的果報,如此而已。 那麼我們要把這種善業,提升到清淨的無漏業,那你就要面對一個問 題了,就是自我意識的問題了,那這是一個嚴肅的生死問題了,就是你是 不是能夠對你的執著,產生一定的調伏。我們的執著啊,一般來說,這個 自我意識,這種主宰性,表現在三塊: 第一個「人」。有些人他專門執著人,對這個六親的感情特別重,你 看他兒子對他不孝順,但是他兒子跟他要錢,他一定會錢給他,沒辦法呀! 這個非理性的。所以無明就是說,你看佛菩薩也執著呀,你要說他執著也 對呀,他執著度化眾生!但是他是理性的,因為他這個是合理的。合理的 執著我們叫願力,不合理的執著這就是盲點,就是說你不合道理,但是他 唯識學概要 - 3 - 不會得到教訓,他下一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 第二個他執著「事」,他執著他的事業。 第三個,執著他的「錢財」。你看我們一般來說,任何一個稍微有一 點小小判斷力的人,都知道說你賺再多的錢,你都帶不走,對不對?但是 一個人執著錢的時候,他會犧牲生命去賺錢,這個是非常不合理的。就是 說你沒有生命,你有錢有什麼用呢?但是他還會去賺錢,這個就是盲點, 這個是沒辦法溝通了。 所以只有修空觀,面對盲點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把生命歸零。因為你 在枝末上,你根本沒辦法跟它對治的。就是說那你先把生命、把心帶回家, 你迴光返照,看看你從什麼地方來,看看你生命的原點。一個人只有迴光 卷六 - 4 - 返照,去對治執著,其他通通沒有辦法。所以只有第六意識,成功的把第 七意識帶回家,第七意識的自我執著才可以破壞掉。所以當我們所有的佛 號,你要保證你每一句佛號都是通往淨土,那你就要注意你的執著了,因 為它的力量太大了,你用第六意識去壓它,第七意識是不吃你這一套的。 我們看看四禪八定,外道的四禪八定,用高深的禪定壓這個執著,根 本沒有用,只有我空觀、法空觀,它只有怕這個,其他都不怕。所以只要 你要成功的把三界業力的枷鎖從你的生命裏面把它拔開來,你別無選擇, 必須要面對恆審思量這一塊了。 ●第七意識——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 好,我們來看看永明大師對第七意識是怎麼個描述法,有三段。我們 唯識學概要 - 5 - 先看第一小段,請合掌: 創入道者,此意須明。是起凡聖之因,宜窮種性。乃立解惑之本,可 究根源。迷之則為人法執之愚,悟之則為平等性之智。 好,我們解釋一下。「創入道」就是一開始修行人,這個不是老參, 是你一開始修行,嚴格來說你開始學佛,你就要知道第七意識可怕了。那 麼為什麼它可怕呢?它是決定凡聖的因。也就是說,什麼是凡夫?什麼是 聖人呢?它的判定標準在哪裏呢?不是說你做了很多慈善事業,就是一個 聖人,不是的,是你的執著是不是被破壞了,它是凡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 一種根源。所以你要好好瞭解它的體性,這種恆審思量所創造的一種自我 的執取,它是一切消除煩惱的根本,你要找到它的根源。所以你隨順它呢, 卷六 - 6 - 你就變成一個愚癡的眾生;你調伏它,你就悟入了二空平等的法性,就成 就聖人。這個是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你只要放縱它,你就準備輪迴了, 沒有其他話可以說了。好,我們再往下看,再看第二段: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向有漏中,作無明主。不間不斷,無想定治而 不消;常審常恆,四空定避而還起。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常起 現行,能蔽真而障道。唯稱不共,但成染而潤生。 那麼第七意識的恆審思量,在八識當中呢,它得到一個恆審思量的功 能,這個名稱。所以在凡夫的果報當中,它是一個主宰者。當我們的執著 產生以後,第七意識會成功的主導你的第六意識去做這做那,而第六意識 絕對不敢抗拒第七意識。一個人的盲點在事業的時候,不管你多累,第七 唯識學概要 - 7 - 意識下命令你第六意識去做,你第六意識乖乖的得服從,因為它是無明 主,在無明煩惱當中呢,它是所有的主導者。 其實第六意識真的受第七意識的影響,所以你看人生啊,各忙各的, 你執著什麼你就忙什麼。喜歡追求名利的,就一輩子為這個事忙;追求感 情的就一輩子為感情忙。所以第六意識其實是不能抗拒第七意識的,因為 它是在有漏果報當中,它是一切無明的主宰者。只要你是顛倒狀態,第七 意識就可以主導你。 那麼它沒有間斷,「無想定治而不消」。那麼外道呢,他也知道他的心 中有問題有盲點,但是他試圖用禪定來對治它,就無想,其實問題不在於 想像,這第六意識是沒有錯。這個外道是錯殺無辜啊,外道一直認為說因 卷六 - 8 - 為你打妄想,所以你流轉生死,那怎麼辦呢?就無想唄!所以妄想就把它 放空,所以到最後他的想像力沒有了。但是最後呢他無想定消失以後啊, 煩惱又開始活動了。 所以問題不在妄想啊,妄想它沒有那麼大的力量來主導你的生死輪迴 呀,它管的是你的善惡這一塊而已,它哪管得到這個染淨這一塊呢?所以 你不要再去誤會第六意識了。不是妄想害你輪迴,不是啊!有些人念佛, 你看專對治妄想是不對的,你要去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這個是病根! 所以外道他不知道病根在哪裏,他以為第六意識的妄想是輪迴的根 本,所以就無想。 那麼四空定也差不多這個意思了,他思惟廣大的虛空,讓妄想輕薄, 唯識學概要 - 9 - 他雖然第六意識沒有完全斷,但是他把妄想降到最低,四空定。但是到最 後四空定消失的時候,如石壓草,石頭搬開以後,春風吹又生,避而還起。 雖有覆而無記,不外執而內緣。那麼第七意識它本身是無記的。諸位, 第七意識它也沒有善也沒有惡,它只是管染淨這一塊。但是它這個無記, 我們剛剛講過,第八識也是無記,對不對?但第八識是無覆無記,它不障 礙真如,第八識也沒有錯啊,它成功的收集你的因地的業力,然後時間到 了把果報變現出來,它也沒有錯呀,那是第七意識莫名其妙在裏面執著有 一個我。所以第八識,在八識裏面給它一個清白,叫無覆無記,它不障礙 真如,不障礙聖道。那麼第七意識的無記是有覆無記,它是障礙真如的無 記,它是染汙心的,染汙的無記。它不外執而內緣,它對你的眼前的事情, 都沒有興趣,它只是執著有一個自我,它只想要去主宰你的人生,簡單講, 卷六 - 10 - 常起現行,能蔽真而障道,所以它為什麼叫有覆呢?它就是遮蔽真如,障 礙出離,所以它是不共。這個不共就是它是第六意識的根,第六意識唯獨 以它為根叫不共。那麼「但成染而潤生」,它把第六意識染汙了,讓第六 意識所造的業力呢,都去滋潤讓這個生死的業啊,能夠得果報,它有潤生 的功能。 ●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 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 體察,則何塵而不出,何病而不消。斷惑之門,斯為要矣! 所以我們只要有志於今生往生淨土,你希望能夠臨終的時候正念分 唯識學概要 - 11 - 明,把所有的佛號都能夠成功的超越輪迴、導歸淨土,你必須要知道捷徑。 了生死只有一條路而已,沒有其他路了,你一定要走這條路的。 什麼是捷徑呢? 就是好好的瞭解第七意識,好好的調伏它! 所以「將施妙藥,先候病源」,你要知道你為什麼輪迴?不是你做錯 了事,不是,不是這樣子。做錯了事也不一定會輪迴,因為做錯事懺悔就 好了嘛,但是為什麼你懺悔還是沒有用呢?來生還繼續輪迴呢?這個已經 不是善惡對錯的問題了,關鍵在於執著,一種非理性盲目的執著。就是說 這個執著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但是你還是會執著,叫做無明,就是你根 本就不是一種理性的執著。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生生世世,為什麼 卷六 - 12 - 你今生死了,你來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報?那個讓你得果報的力量是什麼 呢?你要把這個問題抓出來。 所以我們應該很平心靜氣的去瞭解它、去體察觀察它,那麼所有的塵 勞都能夠出離,所有的病根都能夠消除,總而言之「斷惑之門,斯為要矣」。 你想了生死,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面對你的執著,把它空掉,然後再重 新發願,重新引導它,給你的生命一個新的引導者,就是用願力來引導你, 不能用自我意識來引導你。 舉一個例子,在《淨土聖賢錄》講到清朝有一個百不管老人。這個老 婦人,她管了一個很大的事業,年紀大的時候,她相信淨土法門,就好好 念佛了,就把事業交給她的子女來掌管。但她念佛念了幾年,她總是覺得 唯識學概要 - 13 - 佛號念得不相應,這個時候,她就請教她的師父了,她師父說,你是怎麼 念佛的呢?她就說,我在念佛的時候,在做功課,但是我的子女跟我請教 事情,怎麼去管事業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一些建議。她師父說,你沒有 真心實意的把心安住在佛號上,你的心還是攀緣娑婆世界,你的心還是有 漏,漏失掉了。怎麼辦呢?老和尚說你以後啊遇到你的子女問你事情呀, 你修三個字叫「隨它去」。然後她就自封為「百不管老人」,以前只是身體 不管,心裏面還是執著嘛,對不對?她真實的把心裏的執著放下了,隨它 去了。 在《楞嚴經》裏面很強調你的因地,因為你的因地心果地覺,影響你 最後的開花結果。諸位,當你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那一刹那,你是在 佛號創造一個什麼因地很重要。如果你的心是有漏的執著,你的心跟佛號 卷六 - 14 - 接觸的時候,這些佛號就變成有漏了,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這個百不管老人,她以前所念的佛號,全部是有漏的。因為她的心的 執取,她的心還在娑婆世界!按照蕅益大師的開示,你要往生,你必須把 心先送到淨土去,是心作淨土,然後你每一念心所創造的佛號,是心是淨 土。如果你的心根本到不了淨土,你的佛號就到不了淨土了。 諸位你要知道一個概念,這個因果你不要錯亂啊,是你的心來引導佛 號,而不是佛號來引導你的心!如果是佛號引導你的心的話,那每一個人 都應該往生啊!佛力是主動,你是被動,那每一個念佛人都應該往生呀! 不可能念佛人而且每一個念佛人得到的功德應該完全一樣。 就是因為你用不同的心來引導佛號,所以一句佛號,跑到一百個人心 唯識學概要 - 15 - 中,產生結果不一樣。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是佛號來引導你, 你這個就錯亂因果了,是你的心是因,佛號是結果。所以「斷惑之門,斯 為要矣」!你的往生跟你念佛的多少,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你佛號越多, 你到了淨土,品位更殊勝,多多益善。但是往生的關鍵,你必須要創造一 個超越三界的佛號,你必須有本事把佛號超越生死的力量跟彌陀感應道 交,要順從本願,而不是順從娑婆世界,而不是順從自我意識。 所以這個地方,「斷惑之門,斯為要矣」!這是一個成敗的關鍵。所 以一個人臨終可以起煩惱,但是不能起顛倒。起煩惱用佛號壓它,可以, 它只是一時的分別。但是你那個堅固的執著,佛號壓不住了,起顛倒你就 沒救了。因為起煩惱是第六意識的問題呀,第六意識很好對治的,你只要 轉移目標,第六意識只要你不去攀緣,用佛號來取代妄想,這個妄想就消 卷六 - 16 - 失了。第六意識是最好對治的,但第七意識就不是這樣了,你一起顛倒, 誰拿你都沒辦法,助念也沒有用了,你自己要往娑婆世界跳,誰拿你都沒 辦法。所以「斷惑之門,斯為要矣」,是這個意思。 好,前面我們講到這個整個輪迴的根本。但是第七意識不幸的是它沒 有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力量,它的形成其實是第六意識點點滴滴的錯誤 思想長時間累積而成,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改變第七意識,還得靠第六 意識的修觀。因為第七意識它沒有自我調整的力量。前面講病根,現在講 方法了,講對治第七意識的方法了。 ●八識的個別體性——什麼是前六識? 我們看丙三的前六識,也是分成三段:一、釋名;二、述義;三、結 唯識學概要 - 17 - 示。先看釋名,請合掌: 《識論》云:「次中思量能變後,應辨了境能變識相,此識差別總有 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五 謂依、發、屬、助、如根。」 在我們生命當中有三個能變,就是當生命起變現的時候,是三個層 次:第一個阿賴耶識,它是主角,變現果報,初能變;第二個思量,它在 果報裏面,捏造一個自我概念,但這個時候還不造業;然後呢就是第三能 變,了境能變,由這個自我概念,開始主導這個第六意識去造善造惡。 所以我們看這個第三能變,第三能變有三種,前面的初能變、二能變, 只有一個識,第三能變的了境有六個識。這六個識是「依根立名」,第八 卷六 - 18 - 識是「功能立名」。第八識有三種功能,哪三個諸位還記得嗎?因、果、 自相。因相,一切種識;果相,異熟識;自相,阿賴耶識,它三種功能。 那麼第七意識只有一種功能,就是末那——恆審思量。那麼這兩種跟「根」 都沒有關係的,那麼前六識呢,它的受稱不是依功能受稱,而是隨根立名, 它隨它所依止的根。為什麼呢?因為前六識的功能,跟它所依止的「根」 有密切關係,有五種關係,所謂的依、發、屬、助、如這五種關係,我們 來看這個解釋。 那麼這個前六識它的立名,第一個,「依」,它跟根有依,依止,六識 要產生了別,一定要依止它的俱有根。比方說眼識,眼識要去看色塵,分 別顏色,它必須要依止眼球。所以你眼球要破壞了,雖然你的眼識還可以 活動,但也沒有用。根跟識的關係呀,很像人跟車的關係。所以你要去 唯識學概要 - 19 - downtown,是車子把你載過去的,對不對?但是這個車子,必須要有人在 裏面控制。沒有人的話,車子可以動嗎?也動不了。但是車子壞掉了,你 有人也沒用。這個人呢,就是那個明了的心識。但是這個明了的心識,它 要去產生了別,要靠你這個色身眼耳鼻舌身這個五根,五根的這個根身, 這個神經系統。所以它本身有依止根的作用。眼識必須依止眼根,乃至於 意識依止意根。 「發」,它由六根所發動。眼根發動眼識,乃至於意根發動意識。 「屬」,它各自繫屬於自己的根。不能說,眼識我現在跑到身根去, 不可以啊!它各有各的繫屬。 「助」,它能夠幫助根了別。其實根是不能了別的,你看一個人死掉 卷六 - 20 - 以後,你眼球還在呀,但是你看得到東西嗎?看不到了,因為你眼識消失 了。真正產生了別的是「識」! 「如」,它必須要隨順它根所緣的境。比如說眼根它要看桌子,眼識 不能說,我眼識要看椅子,不可以。眼識既然依止根,它就必須要隨順根, 根攀緣什麼,識就必須了別什麼。 ●第六意識跟前五識有什麼區別呢? 依、發、屬、助、如,當然前六識當中呢,主導性最強的還是第六意 識了。為什麼呢? 在唯識學上,把第六意識跟前五識,還做出了區別,有五種區別: 唯識學概要 - 21 - 第一個:通別的不同。前五識只能夠別緣,只有第六意識通緣。你看 眼識只能夠緣色塵,你不能用眼識去聽聲音,不可以。但第六意識可以通 緣前五識的所緣境,第六意識可以跟眼識合作,去了別色塵,第六意識也 可以跟耳識合作,去聽聲音。所以第六意識管的是前五識,它是通緣,通 別不同; 第二個、時間不同。前五識的感受,它只能夠對現在的所緣境感受, 它不能夠去感受過去,不能夠感受未來。第六意識可以去回想過去、憶念 未來,它管的是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第六意識在時間上開闊。 第三個、獨立的不同。前五識不能離開第六意識活動,不可以,它一 定要第六意識的幫忙。所以古人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 卷六 - 22 - 不知其味。前五識只要第六意識不幫忙它,前五識根本沒有用。但是第六 意識可以不需要前五識,當然它有前五識幫忙更好。比方說你誦經,必須 第六意識配合眼識,還要耳識聽聲音,但是第六意識也可以完全不需要前 五識的幫忙,它在打坐的時候,獨頭意識,自己帶起佛號憶念淨土,它有 獨立性,所以這個獨立的不同。 第四個、障礙的不同。前五識深深的受色身業報的影響,你生病的時 候,前五識一定會影響你。但是第六意識不受影響,因為第六意識的根是 第七意識,是個心法,它沒有老病死,為什麼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色 身敗壞的時候,在加護病房的時候,能夠提起正念呢?因為第六意識跟色 身是脫鈎的,它不是以色身為根。你說為什麼我身體痛的時候,我第六意 識會痛苦呢?那是因為你執著它,客觀來說它是不能影響你的,但主觀來 唯識學概要 - 23 - 說因為你執著它。所以這個第六意識跟前五識,有障礙跟非障礙不同。 第五個是最關鍵的——名言的不同。前五識只有直覺不能帶名言,第 六意識能夠帶名言,它能夠思考,它能夠學習,這個非常重要,它能夠學 習先聖先賢的真理,它能夠做出一個正確的思考,來調伏第七意識。 所以這個前五識跟第六意識,有五種不同。雖然它們是一同的工作, 但是它的主角還是第六意識。我們看它的名稱,都是依根,眼識依止眼根 而攀緣色塵,叫做眼識,乃至於意識,依止意根攀緣法塵叫意識。這個立 名,它不用它所攀緣的塵,不是說眼識攀緣色塵,那應該叫色識呀,不能 夠這樣講!它是以根來立名,不以塵來立名。因為它跟根的關係比較密 切,它們有依、發、屬、助、如五種的關係。 卷六 - 24 - ●動身發語獨為罪,引滿能招業力牽! 好,我們看丁二的述義,這個第六意識在我們生命當中,到底扮演什 麼角色呢?我們來看看: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為罪,引滿能招業力 牽。 首先我們看第六意識的體性,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我 們可以看得出來,第六意識的活動範圍是特別的開闊。「性」,它通於善惡 無記,造惡是它,造了以後懺悔,在佛前拜八十八佛,也是它,都是第六 意識,乃至於平常沒有事的時候,保持無記也是它。所以第六意識善、惡、 無記三種功能全部具足。 唯識學概要 - 25 - 第二個、三界。它可以通往欲界也可以通往色界,也可以通往無色界。 五種感受,那麼它有這個苦樂憂喜捨全部具足。不像第七、第八,第七意 識、第八識只有捨受,一輩子第七意識、第八識也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 只有第六意識五種感受都具足。所以這個性、界、受這三種,而且它是一 天裏面不斷的變化,這個指的是第六意識的心王了。 那它所相應的心所呢,有根本煩惱,有隨煩惱,有信等善心所總相連。 那麼簡單的講就是第六意識,它是帶動著所有善惡的五十一個心所到處活 動。所以我們看得出來,第六意識,它有很高的可塑性,它不像第七意識 這麼穩定,永遠執著一個東西。你參加佛七的時候,很認真的念佛,這是 誰呢?第六意識!念佛是誰?第六意識!那麼它功課做完回去的時候,開 始放逸,就到處去玩,那是誰?也是第六意識! 卷六 - 26 - 所以第六意識它廣泛的在善惡的功能裏面活動。這個講到它的體性, 它是不決定的。那麼它這個體性,有什麼作用呢? 動身發語獨為罪,引滿能招業力牽。 它一開始是打妄想,一開始叫心動,後來變成行動,它會推動你的身 體,它會推動你的嘴巴,去造身口二業。其實你身體是不能造業的,是因 為有第六意識的思想,所以在整個造業裏面呢,它是造業力量是最強的。 其實我們身體只是個工具,所以引滿能招業力牽。它所造的強大的業叫做 引業,它管的是三界的總報。它所造的業比較次要的,比較沒那麼重要的 叫滿業,管的是三界的別報,能招業力牽。諸位,第八識雖然它變現果報, 它是先來投胎,但是它投胎呢,是由第六意識所造的業決定的,所以它間 唯識學概要 - 27 - 接的也影響到第八識!因為它所造的業啊,會牽動第八識去投胎,所以我 們整個造業裏面的主導者,是第六意識。 來,我們總結一下,造業,是誰造業的? 第六意識。 那造的業誰來主導這個業? 第七意識。 對對對對對,不錯,孺子可教也! 這兩個各管各的,一個是主導它去得果報,所以就是說兩個兄弟,一 個人負責賺錢,一個人把這個錢去投資!這個錢要往哪一個方向呢,買房 卷六 - 28 - 地產、買理財、買車子,就是說有些人他前生造了善業,他今生沒什麼錢, 可是房子很多,他福報都往房子的地方跑,他有很多房地產,怎麼回事呢? 他的第七意識對房地產有執著,他的善業力都表現在房地產去了。所以它 們兩個是各管各的,一個管造業,一個管它的業力的引導。 ●你只要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 諸位你要注意這個六道裏面,你們知道六道裏面,造業最強的是誰 嗎?對,人道,不是天道哦!在唯識學上說,除了人道以外,其他道幾乎 沒有造業能力,幾乎都是在受果報,真正能夠創造生命的,就是在人道。 在《宗鏡錄》上說,它說這一個獅子去吃一個鹿,對不對?我們看那 個動物奇觀,獅子去追鹿,把鹿給咬死了,你們認為這個是什麼業?善業、 唯識學概要 - 29 - 惡業? 無記!對了!是無記業。為什麼呢?永明大師說,因為畜生道牠的心 識闇鈍,猶如做夢,沒有造業的功能。如果獅子吃一個鹿是一個罪業,那 糟糕了。牠由於過去的罪業變成獅子,結果獅子又造業,牠不是沒完沒了 嗎?那就一因多果了!牠因為過去的一個因,牠得到獅子這個色身,牠已 經付出代價了,結果這個獅子很自然的去吃鹿,要不然你叫牠吃什麼,對 不對?牠沒辦法嘛!所以牠是直覺呀,牠完全是直覺呀,就像你夢中意識 一樣。 為什麼夢中意識,它的業不能得果報?心識闇鈍。你跑到其他道去 了,其實都在還債,就是你一定是哪一生在人道的時候,做對什麼做錯什 卷六 - 30 - 麼了。那六道天界也是一樣啊,天界幾乎沒有造業的能力,都沒有,一生 都在享受快樂,當然偶爾福報大一點,遇到佛陀供養一下,這個是特殊的, 遇到佛出世。 在經論裏面講一個事情說,說有一個優婆塞,一個在家居士,他去上 班的時候,他要經過一個墳墓。古時候印度墳墓,有時候是天葬的,死亡 以後就把屍體往樹林一丟,就沒事啦!讓這個鳥蟲去吃。那麼這個在家居 士,他上班的地方呢,要經過一個墳墓的樹林。他早上去的時候,看到一 個天女下來,在一個屍體上散花,讚美這個屍體。他就問:你為什麼在這 個屍體上面撒花呢?她說:你不知道啊,我今生這麼快樂,是因為他—— 前生的身體,這個就是前生的我呀,他布施持戒做了很多善事,我才有今 生的快樂呀。 唯識學概要 - 31 - 因為諸天剛去的那一刹那,他會知道他是怎麼來的。那麼這個在家居 士,他下班的時候,黃昏的時候回來呀,看到一個餓鬼啊,拿一個木棒去 打一個屍體。他問說:你怎麼打他呢?他說你不知道啊,他害我很慘,就 是因為他慳貪不捨,所以讓我今天變成餓鬼道。 所以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諸位你只有在做人的時候, 你生命才會產生重大的變化,否則你都沒有改變,你都沒有機會。你只要 失掉人身,你就永遠活在果報當中,你就沒有造因的能力了。 所以你唯一的機會就是今生哦,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如爪中土,失 人身如大地土。你一旦人身失掉了,就意味著你連改變的機會都沒有了。 你想拜八十八佛,沒門兒,念佛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你只能夠得果報,因 卷六 - 32 - 為你的第六意識全部在闇鈍當中,完全活在直覺。所以只有人的第六意 識,因為它的思考能力強,它會產生一種學習的力量,從學習當中呢產生 觀照來自我調整,其他道都不可以,它只能夠活在人身的生命的慣性。所 以人身的第六意識是一個我們最大的機會。這個講到有漏位,它能夠造善 造惡。 ●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那麼我們看看它的無漏位: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 千。 第六意識的改變,跟第七意識息息相關,一定是第七意識轉了,第六 唯識學概要 - 33 - 意識才可以轉。所以它的轉依,剛好跟第七意識是同步。我們剛剛講過第 七意識的轉依,有初地、八地跟成佛,它也是這樣。初地的時候,當第七 意識初分轉成平等性智的時候,第六意識也初分轉成妙觀察智,所以發起 初心歡喜地。那麼第六意識的這個妙觀察智的初心是什麼時候生起呢?也 是在初歡喜地的時候。但是它這個的時候呢,因為它的我空觀、法空觀破 壞的是分別的我法二執,所以俱生猶自現纏眠。俱生的我法二執呢,有時 候「纏」就是現行,它纏繞第六意識,它掌握第六意識我法二執的這個現 行。 「眠」,它有時候是睡眠狀態,很正常。所以一個人的情執,也不是 經常表現出來,它是偶爾出來活動。現纏跟現眠,現行跟種子,那麼這個 是它初地轉,它的八地呢,遠行地後,遠行地是七地,遠行地以後就是八 卷六 - 34 - 地了,就是無功用後純無漏。因為這個時候呢,它的俱生我執被破壞了, 所以它沒有煩惱活動了。我執管的是煩惱嘛,那麼到成佛的時候,觀察圓 明照大千,妙觀察智,它能夠照見三千大千世界,哪一個地方下了幾滴雨, 清清楚楚,每一個眾生打什麼妄想,清清楚楚。妙觀察智全部圓滿,因為 它的法執完全消滅了,他的心跟整個法界真如相應了。 所以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發生什麼事,佛陀清清楚楚的,觀察圓明照 大千。那麼這個是說明第六意識是一個造業主。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丁三的結示。好,看第六意識: 唯識學概要 - 35 - 眾惑之門——一念迷,生死浩然。 第六意識 眾妙之門——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是迷惑顛倒 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必須生死輪迴了;當它是覺悟的時候,就輪迴頓息了。 諸位,你們知道迷悟是怎麼判斷的嗎?有沒有人把這個迷惑跟覺悟,做一 個很簡單的定義? 按《楞嚴經》的說法,就是說你只要遇到人事,仁者心動就是迷惑了。 你要向外攀緣就迷惑了,你只要去追求外境,把它當作真實的,你就是迷 惑了。因為你被第七意識掌控了,這個我愛執。因為我執就喜歡主宰嘛, 卷六 - 36 - 它以為它說了算嘛!所以這第七意識,很喜歡扮演上帝的角色,它是主 宰,我一定要把這個誰,把他改變成什麼樣子,這個完全是第七意識了。 所以第六意識一旦向外攀緣,那就一定跟第七意識兩個靠在一起了。只有 迴光返照,向內觀照,正念真如,這個就是覺悟了。 所以第六意識只有兩個方向,向外跟向內兩個方向而已。它向內觀照 的時候,第七意識就沒有力量了。所以第六意識它管著禍福。禍福,就是 說造罪是它,但是開始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也是它。這個第六意識,諸 位,唯識學啊,它叫做斷相續心。我們不可能去培養第一念的正念,不可 能。你所有佛堂的用功,你聽經聞法培養的正念,我們只能夠把握第二念。 就是第一念錯的時候趕快修正,你要培養自我修正的能力。不是不起煩 惱、不起顛倒,不可能。就是你煩惱活動的時候,你要自覺、自省、自調, 唯識學概要 - 37 - 馬上覺悟、馬上調整。因為你沒有本事做到第一念的正念,沒有本事。所 以臨終的正念,你只要是第二念的覺悟就夠了,第二念。這個關鍵在這裏 了——第六意識,至於它怎麼去修觀,怎麼去培養正念,我們到了事修的 時候,後面的修行方法再說。 ●一個人突然昏倒失去意識,幫他助念有用嗎? 我們現在先瞭解八識的關係。八識有三層:初能變第八識;二能變思 量,我愛執;第三能變前六識的造業。就是先把這個八識它們各管各的功 能,先把它弄清楚。 今天我們整個八識都講差不多了,有沒有問題?欸,請說: 學員:阿彌陀佛,學員有一個問題想請師父解答。一個人如果說,他 卷六 - 38 - 突然昏倒失去意識,那是他的第六識突然的悶絕。那如果為他念佛,如果 他的第七識第八識,還有作用的話,我們幫他念佛,能夠幫助得到他,是 這樣嗎? 師父:如果他的昏倒是深層的昏迷,第六意識如果不活動,那你念佛 對他幫助就沒有用了。因為他的耳識要活動,一定要第六意識的幫忙。那 麼如果他的昏倒第六意識還在,那還是有用的。所以你一個人臨終的時 候,你為什麼不能打嗎啡呢?不能睡著呢?你第六意識要保持清醒呀!因 為你是隨念往生的。 諸位,第六意識一旦不活動,你就慘了。那就第八識的業力要出來了, 你沒有本事淨業成就,你不可能隨業往生的,幾乎不可能,除非你念到業 唯識學概要 - 39 - 盡情空。所以當第六意識不活動的時候,這件事就不吉祥了。如果你第六 意識在活動的時候,你還沒有把阿彌陀佛感召出來,當第六意識停止活動 的時候,你幾乎沒有機會了,你就準備隨業流轉了。 所以隨念往生,他必須把握第六意識在的時候。因為你感應道交是靠 第六意識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可能到第八識。第八識它也不能造善也 不能造惡,它也沒有思考能力。所以當第六意識消失的時候,第七意識只 會壞事而已呀,說實在的,我愛執,你想它能夠幹出什麼好事來?第八識 也不可能了,第八識是充滿了業力,它只是把那個最成熟的業,推出來唄! 那前五識沒有第六意識,前五識什麼事都做不了,所以還是在第六意識 呀! 卷六 - 40 - 學員:那師父,我們怎麼樣知道他的第六意識還有沒有作用呢? 師父:你沒辦法知道了,因為它是無形無相,你怎麼知道呢?反正你 念佛對他沒有壞處!所以我們助念,就是你不管他第六意識在不在,你就 是該開示就開示,該助念就助念,反正你沒有壞處嘛!是吧?你不能拿儀 器去測一下,等到你測出來已經來不及了。 學員:那為什麼有一個說法就是說人家往生的,譬如說六個小時之 內,他的耳識還沒有退的話,我們為他念佛是對他有幫助…… 師父:那都是原則上,我們一般講八小時,對不對?原則上,但是每 一個人因人而異呀!說實在的,它抓一個原則,就是斷氣後八個小時,它 合理的推論第六意識還在。斷氣後所以叫黃金時間嘛,就是斷氣後助念八 唯識學概要 - 41 - 個小時,對不對?但是其實是因人而異,每一個人業報不同,有些人第六 意識會走得很快。 學員:所以即使是說他昏倒或者昏迷了,anyway 就是為他念佛,也許 他的第六意識還在。 師父:總沒有壞處吧,是不是?至少你給他一個善業,是不是?你不 能提起他的正念,至少你補他的善業嘛!你迴向給他嘛是吧,總沒有壞 處,是吧?但是我們不能夠精準的算出來,他到底第六意識還在不在,沒 有辦法。 學員:謝謝師父! ●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第八識? 卷六 - 42 - 師父:你先說吧。 學員:師父慈悲,末學有兩個問題要問師父。第一個就是說,往生到 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有第八識?那另外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一個人 他精神有問題,可是他吃肉,那這個有沒有業力? 師父:精神錯亂的話他所造的業都無記了。如果真的錯亂的話,但是 它錯亂有一個標準,就是他看到火還會用手去抓它,這叫錯亂!如果他還 有判斷能力,就不叫精神錯亂,就還有造業能力,這先回答第二個。 第一個到了淨土,還有沒有第八識?來,我們看第八識的轉變,看看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也就是說,你到了淨土,你最大的改 變是第六意識改變。因為你接觸到一個很好的環境,第六意識受到很好的 唯識學概要 - 43 - 熏習,念佛念法念僧。但是你第八識在不在跟外在環境沒有關係呀!只要 你還是凡夫,如果你帶業往生去的,你還沒有入八地之前,你第八識就在。 但是因為你沒有起惑造業的環境了,因為你在極樂世界,是彌陀的本願攝 受嘛,是一個法身變現的國土嘛,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他 不是業報身嘛! 你娑婆世界處處是業力呀,處處是地雷,你根本動彈不得啊!娑婆世 界的人事因緣,你攀緣看看,你一定觸動業力的。但是極樂世界的每一個 人事,全部是彌陀的功德莊嚴。所以他第八識雖然在,但是呢,關鍵是他 第七意識不太活動了,在調伏狀態了,因為他的法力太強了,所以第六意 識,它經常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它不斷的進步,但是他第八識肯定在。因 為他第八識的轉依,不動地是什麼?八地嘛!不動地破壞了阿賴耶識,金 卷六 - 44 - 剛道後異熟空,到了成佛把所有的有漏因果,全部破壞了,所以佛陀沒有 因果這件事情,佛陀是乘願而來。 所以你這個第八識在不在?跟你去哪裏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你去了娑 婆跟去了淨土,最大的關係,就是第六意識不一樣了,因為第六意識,很 容易受環境的影響。第八跟第七根本就不向外攀緣的,去哪都一樣,但是 第六意識一變,就直接影響第七意識。第七意識是無明主,它也影響到第 八識。第七意識只要它不活動,它就不可能引導第八識來三界得果報,這 都有關係的。 所以你到了淨土最大的改變,就是第六意識改變了,它不再起惡念了。 學員:師父,那往生到淨土的時候,九品往生。 唯識學概要 - 45 - 師父:九品往生,這個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了。它不是只有業力而已呀, 它還要看發心,還有你的智慧,它兩個:智慧資糧、福德資糧,這你要看 《觀經》就會清楚了。好,請坐。 ●為什麼禪定跟持戒沒有辦法調伏你的執著? 學員:禪定跟持戒沒有辦法調伏你的執著? 師父:對。 學員:請師父詳細的解釋,為什麼這種外道四禪八定,沒有辦法調伏 這個執著,那為什麼持戒也沒有辦法調伏執著,請師父說明一下。 師父:執著只有空性的智慧才能調伏,因為它那種自我的概念,你看 卷六 - 46 - 持戒他執著有一個我,他照樣可以持戒呀!是我來持戒呀,所以戒法沒辦 法對治自我意識。禪定也是一樣,禪定它就是找一個所緣境嘛。比方說你 要注意呼吸,注意佛號,那你就專心的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 安住,他就把第六意識的妄想給停下來了,是吧?它的緣起是這樣子的, 就是說你在整個過程,你根本沒有對治第七意識的自我嘛,有嗎?沒有 啊!就是他修行的過程,根本沒有去觸動第七意識,根本沒有,跟第七意 識完全沒有關係,完全在第六意識修行。因為自我是跟第七意識有關係 的,只有修空觀、發願,你要嘛用空觀調伏它,要嘛用願力引導自我,除 此之外第七意識,根本原封不動。也就是說持戒跟禪定,完全是第六意識 的事情。你看禪定當中,我們現在問了,禪定當中有沒有自我概念,有沒 有?我在定中,他有沒有這種概念?有嘛,他在整個寂靜的心中,還是有 唯識學概要 - 47 - 一個自我意識嘛,我非常寂靜。外道的四禪八定都是這樣子的!那個自我 的影子都在嘛,他完全沒有對治啊,你沒有對治它,它怎麼會消失呢?就 如石壓草嘛。 ●第六意識已經沒有了,助念有用嗎? 學員:阿彌陀佛,我有個問題。師父,就是這個人在中陰身的時候, 都希望那個念念與造福力救拔,《地藏經》上有這一句話,那時第六意識 已經沒有了,那第七意識、第八意識,還能不能受這個大家念經誦佛號的 這個超度嗎? 師父:中陰身,他已經不是人,對不對?他是已經死亡,他這個人果 報已經跳出來了,所以他不是人的時候啊,救拔相對困難。因為人道,他 卷六 - 48 - 是最容易去接受教化。所以印光大師說,當他的第六意識臨終的時候,正 念的黃金時段過了,第六意識進入悶絕的時候,然後他離開他的身體了, 中陰身就是死亡,經過死亡了嘛!他已經從他的果報體跳出來了,但是他 下一個果報還沒有出現,叫中陰身嘛,就是前因已滅後因未生嘛!過渡, 因為六道輪迴沒有中陰身嘛!但是他的下一個果報還沒有出現,那麼這個 時候中陰身呢,他沒有學習能力了,問題在這兒了,你跟他講一些開示新 的東西,已經沒有太大幫助,只能夠用迴向,比不上你是個人的時候來得 好。因為你在人道的時候,臨終的時候你還沒有經過死亡,你還是個第六 意識的明了性,動身發語獨為最,你這個時候開導他,他用人的第六意識, 他能夠成功的學習,你激發他以前過去的正念,這個最好了。 學員:有些人在中陰身的時候,為什麼還可以給家屬託夢啊?什麼因 唯識學概要 - 49 - 緣會有這件事情? 師父:託夢這個不難呀,這個是另外一回事了。託夢的話有可能跟他 緣深唄,感應道交嘛!因為你家屬也憶念他,兩個人就互相憶念,就感應 道交了唄! ●袁了凡他改命,他改的是什麼? 學員:師父好!我的問題稍微有點多。有人說第八識是在心包之內, 這樣說法對不對?如法嗎? 師父:這個是小乘的說法,小乘應該沒有第八識的概念,其實第八識 它不在色身的,它是怎麼樣?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第八識 沒有執著一個單的點,它是廣泛的緣根身器界呀! 卷六 - 50 - 學員:這樣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太太換心臟,換完心臟以後她的習氣 改變了,她喜歡喝啤酒、喜歡喝這個吃那個。她換了一個男性的心臟,四 十多歲,然後這個東西怎麼解釋? 師父:它這個色法,不是,它這個心臟是個色法。我們這樣講是個心 法。色法,就像你一個車子,你換了一個車,裏面的人不換,他開車的習 慣不是照一樣嗎?是吧,你換個車有什麼用啊?裏面的人沒換,換湯不換 藥。我們講心識是指一個明了性的一個心法。你現在講心臟是一個色法, 那是一個臭皮囊,這是兩碼子事。 學員:有人講念佛用第八識念佛。 師父:第八識不能念佛,這個完全錯誤啊!這個錯得很離譜了!第八 唯識學概要 - 51 - 識它不造業的。第七意識也沒辦法念佛,只有第六意識。 學員:還有就是袁了凡他改命運,那他改的是什麼? 師父:對了,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是,它是這樣的:第六意識的努力, 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他果然可以改變有限的命運,但是絕大部分都不能 改。比如說你一個女眾,你有本事修修到變成男眾嗎?有沒有可能?不可 能!這果報體成熟了。我覺得這從唯識的教理,有兩種可能:第一個他下 了很大的心力,他創造一個很強大的善業。這個善業要得果報之前,先有 花報。就是說他創造一個很大的善業,這個善業本來來生得果報,對不對? 正常,但今生先開花了,他的那種善業的力量太強大了,某種程度影響到 他的今生,但是他正式的果報,你說他布施只是讓他長壽嗎?如此而已 卷六 - 52 - 嗎?那這個是副產品呀,真正的果報到來生呀,天上的果報。那是因為他 造的善業太強了,某種程度已經影響到今生了,這個是特例。這種善業都 很強,強大的善業跟強大的罪業,在得果報之前,山雨欲來風滿樓,它會 有徵兆。 你看有些人來生要去地獄之前,他今生就有一些罪業的相狀起現行。 但是諸位這個不是正式的果報,這是開花而已。袁了凡先生,那個也是他 的花報而已啊。就是說本來我們唯識的果報是叫異熟嘛,說是你這個種子 存進去,你要給它一點時間成熟呀,你不是存進去馬上出來,沒有那種事 情呀!那麼他是前生的業成熟了,但是他今生在造業的時候,本來這個業 要影響來生的,但是他今生善業太強了,他那個善業的氣氛,已經釋放出 來了,但是他正式的果報在來生,這第一種。 唯識學概要 - 53 - 第二種,他前生雖然造了一些不好的業,讓他轉命,但是他的業不重, 比較容易改。這個業的輕重,我們會講到業的輕重,有些人業特別重,也 不容易轉。就是他得果報的時候,有些果報特別堅固,有些果報不堅固, 就是他造罪的時候他馬上懺悔,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那個果報結構比較 薄弱,不堅固,他很容易轉,兩種可能都有。 好,那麼當然唯識學,諸位你要去思考,因為跟你有密切關係了。我 們今生會來輪迴呀,諸法因緣生,一定是哪裏出了狀況,是吧?不是上帝 要我們輪迴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定有問題了。如果你找不出它, 那你來生會犯同樣的錯誤。你想改變你的生命,一定要先瞭解自己,這個 是非常關鍵的。到底你哪裏出了差錯,你才不會讓歷史一再的重演。 卷六 - 54 - 所以學唯識學,就是抓到你的病根,你的時間非常有限,你不能像無 頭蒼蠅一樣到處去找問題,不可能的。你只有相信佛陀的聖言量,集中你 的生命,去對治你的問題才可能成功。因為你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所以瞭 解你的問題,然後找到適當的方法去處理它,這個就是我們學習唯識的保 持臨終正念的一個目的。 好,我們先講到這裏,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