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麓下的花園裡,一群來自海邊的人,
談論著他們在山海間的經歷,
這些人希望他們的子弟,
能親身經驗人類奮鬥的圖像,
於是他們決定做一件事.......一所機構因而誕生。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有如我們的母親,
在這小島上,哪裡不是海邊?
海之聲如此呼喚我們,
來此共同攜手為山海間的孩子努力。
〝海聲〞
於是成為我們的名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來賓: 第七屆畢業生 柯億厚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柯億厚~從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成長十三年的學生,現於大學經濟系就讀。他將與我們分享自己在求學路上的探索,如何從迷茫中尋找方向,並逐步確立未來的目標。在訪談中,億厚回顧了海聲的學習經歷與態度培養,如何幫助他在更高的殿堂繼續前進,以及音樂在這段旅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此外,他也談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陪伴的重要性。這是一場關於自我探索、學習態度與親子關係的對話,適合每一位家長與國高中學生一同收聽。歡迎收聽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走進億厚的成長故事!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idy7wvc026x01v75hfcb3o9/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來賓: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張宜玲校長楊儒淦(第一屆和第二屆學生家長)陳紀如(第一屆和第四屆學生家長,曾任家委會長)陳貞廷(孩子目前就讀六年級和四年級)華德福是慢的教育、快的教育、亦或………?為何需要帶孩子走出校園?「健康成長」的過程與韻律為何?該如何堆疊才能在這樣的儲備中,幫助他(她)發展自己的獨特性與創造力!這一集邀請資深家長與校長一起來聊聊~家長們千萬別錯過,先聽先得喔!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idy7wvc026x01v75hfcb3o9/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來賓: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張宜玲校長從自然日到山林到海洋教育,在上山下海中,拉高也放低孩子的視野;而孩子在經歷山林與海洋教育前,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面對年年成長茁壯,日漸拉廣視野的孩子,身為家長的我們該以何種心態面對?讓我們一起聆聽楊牧先生的「航向海洋」詩,為孩子們上山下海做好心態準備,期許孩子獲得他們的自然生命禮物~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idy7wvc026x01v75hfcb3o9/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來賓: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張宜玲校長孩子為何需要走自然日?又為何需要重複走一樣的路呢?孩子與自然連結之路,究竟有多長?有多深?孩子感官的甦醒,需要老師與家長如何的陪伴與守護呢?山林課程為何需要「靜默」?如何洽當進行?「生態教育與自然」,位華德福教育三大面向(請詳聽)之中間,與生活息息相關!最後,關懷地球的社會責任又應如何在孩子身上種下種子?關愛孩子的家長們,讓我們一起在校長的「自然日之詩」中,尋找與孩子共同建構感官記憶之根源~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idy7wvc026x01v75hfcb3o9/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來賓: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資深科學教師 李文欽老師除了人文 藝術與音樂,在海聲,喜歡科學的孩子能得到支持嗎? How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那麼科學學習的真實樣貌,究竟應為何?在海聲,科學的學習是如何被堆疊?華德福學校,在孩子國高中階段,最終要養成的學習素養是?孩子未來的路誰是主人?孩子的學習從問問題開始,在孩子的學習歷程中,如何家校合作?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idy7wvc026x01v75hfcb3o9/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