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你有當過老師嗎?
身邊沒有當老師的朋友沒關係,覺得離教育很遠沒關係,我們希望透過誒!你有當過老師嗎?不論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熱血青春的大學生,或是在意教育的家長們,都歡迎你一起來收聽。
#育圓QQ球
每週適度按壓、搓揉才能成長
我們期待每一個來聽我們Podcast節目的聽眾都能像QQ球一樣有彈性,接受不同的教育觀點與故事!
每週三上架 #詼諧有趣 的 #師背秀,
每週六上架 #認真真摯 的 #誒你有當過老師嗎?
隔週一上架 #來自孩子的聲音 的 #小小生告訴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也可以這樣實踐你的教育哲學」「教育」跟「哲學」,兩個看起來離生活很遠的字詞,但誰說教育哲學只能在教室裡實踐,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相信的教育哲學,那我們又該怎麼樣來實踐自己的教育哲學。在這一集的節目當中,我們邀請了過去幾集出現的廷軒、筑筑、里長、安姐以及林老師,與大家分享他們現在是如何在現在的崗位,實踐自己所相信的教育哲學,並分享自己的一些實踐的簡單方式來邀請大家也可以透過這樣來練習,讓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實踐這些教育哲學。各節重點(00:00)開場(00:20)主題介紹(00:52)在教育現場的夥伴是如何持續實踐自己的教育哲學(01:14)安姐|KIST學校與做中學(03:45)林老師|從屏東的山上咻一下的來到台北的實驗小學(12:23)廷軒|從偏鄉學校到城市裡實驗教育機構裡看見不同的孩子(21:03)不在教育現場的夥伴又是如何持續實踐自己的教育哲學(21:19)筑筑|對社會多一點的認識,讓更多人進到教室與孩子分享(26:00)里長|這件事情不是只靠一個人就有辦法解決,邀請更多人進入教育現場(27:59)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回應自己的教育哲學(28:22)廷軒&安姐|觀察人群間親子間的對話(32:44)安姐|少一點「應該」,多一些「為什麼」(37:53)小故事&感謝話語(42:38)總結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當一個好老師」每個人對於好老師都有自己的想像與定義,但也不是一開始就能當好一位老師,更別說當一位好老師。如何當一個好老師,似乎是每一個從事教育者的課題。在這一集的節目當中,我們邀請了在教育現場十幾年的啊ㄇㄤˋ老師,與大家分享在教學現場的經驗與故事,也分享是什麼東西讓自己可以持續在教育現場繼續的動力。並談談是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難與挑戰,讓自己在成為一個好老師的路上。(00:00)開場(00:15)主題介紹(00:57)歡迎阿ㄇㄤˋ老師 |不是幾十年,是十幾年的資深老師(01:59)什麼原因讓阿ㄇㄤˋ老師投入教職?(04:28)教育生涯印象深刻的三個故事與畫面(05:07)故事1:第一年的教學挫折|從一數不到十、沒有拿過筆的孩子(08:03)故事2:練習放下自己的先入為主|土石流沖走的作業簿與山上的工寮(10:13)故事3:不要只帶著老師的角度|坐在鞦韆上的家長(12:31)是什麼原因讓阿ㄇㄤˋ老師維持教學的動力(18:52)阿ㄇㄤˋ老師在這段教書生涯中的變與不變(25:40)中場休息時間(休息一下吧!)(26:03)在教育現場習得的心法與武功秘籍1.階梯與門檻/ 2.要求與邀請/ 3.滾動式修正/ 4.目標與協商/ 5.聆聽與同理(39:39)所謂一個好老師,所需要具備的特質、能力是什麼?(47:27)成為一個好老師的路上,阿ㄇㄤˋ老師的叮嚀與建議(52:30)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當一個好老師,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從經驗拼湊出來(53:20)收尾+下一集預告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身為教育工作者或是家長,對於「實驗教育」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全台灣現今已有超過200間實驗學校及機構,但是到底什麼是實驗教育?難道是把孩子拿去做實驗嗎?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實驗教育?這集我們邀請到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的小光校長,運用他在實驗教育現場十幾年的觀察,以及身為台北市教育局委任的實驗學校審議委員的視角,以最溫暖的方式,一起回到教育的本質!各節重點(0:00) 主題+嘉賓介紹(2:07) 實驗教育到底是什麼?(4:06) 實驗教育在108課綱上路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實驗學校與一般學校並不是二分法的存在!(7:18) 從醫科轉到教育界,竟是因為太怕血?!把自己的孩子帶到實驗學校的小光校長當時在想什麼?(15:37) 實驗教育長大的孩子未必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絕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23:28) 什麼樣的孩子會來到實驗教育機構?(28:35) 中場休息(28:57) 實驗教育機構是在服務有錢人嗎?(34:37) 我們要的不是國英數自社都滿分的孩子(38:26) 實驗教育現場故事|看見國字書寫困難孩子的寫作天賦(41:49) 小實光的辦學理念與特色(48:48) 沒有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最適合孩子的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老師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十分密切,也可能是最常承接孩子情緒的大人,面對孩子高張的情緒表現,我們可以怎麼做?老師如何能夠安頓自己的內在?在這一集,我們邀請到曾在公立與實驗教育團體擔任四年教職的寶妮來跟大家分享她與孩子們一起面對情緒的故事!-嗨!大家好,我們是育圓QQ球,每週適度按壓、搓揉才能成長我們期待每一個來聽我們Podcast節目的聽眾都能像QQ球一樣有彈性,接受不同的教育觀點與故事!每週三上架 #詼諧有趣 的 #師背秀,每週六上架 #認真真摯 的 #誒你有當過老師嗎?隔週一上架 #來自孩子的聲音 的 #小小生告訴你👇各種連結在此👇campsite.bio/taroqqbal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孩子身為教育現場最大的受眾,他們的聲音,跑哪去了?」在教育現場的這幾年,我們發現台灣的教育政策越發強調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孩子的聲音開始被正視。「從投票年齡下修」到「學校第八節的公聽會」顯示了兒少的聲音必須要很努力才有被聽見的機會。大人總說:「我在說,你有沒有在聽?」換個角度想,這是不是也是孩子的心聲呢?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少盟副秘書長劉志洋,一起聊聊在推動兒童表意與被傾聽權的過程中,充滿哪些歡笑與眼淚,可能還有一些秘辛!最重要的是,推動孩子的表意權,不代表大人的權益會被剝奪,而是在更早的時候,讓孩子學習真正公民社會的實踐是透過平等對話而來的。各節重點(0:00) 開場(0:23) 主題介紹(1:31) 歡迎嘉賓|台少盟副秘書長劉志洋(2:41) 從學院逃出的志洋哥為什麼投身兒少領域(4:50) 在為兒少權益努力的現場看到什麼不同面向(6:07) 108課綱上路後,台灣的教育政策怎麼看學生公共參與(6:50) 實際走訪校園,推廣兒童權利公約時有什麼讓人難過的發現(10:05) 公共參與其實應該重在體驗,錯誤中學習才能讓孩子更自在表達(11:20) 台灣兒少的意見鮮少被傾聽是因為兒少都不是「人」?(12:58) 兒少不會因為18歲的生日蠟燭一吹,就具備公民素養,教育端該做些什麼(17:02) 兒少的想法儘管不夠成熟,卻足夠純粹(19:35) 推動兒少權益、培育兒少代表的歷程中,遇到哪些困難(24:45) 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的重點不是表意,而是被聆聽與回應(26:30) 我們怎麼對待兒少,影響兒少長大後如何看待兒少(27:45) 誰說教育不要談政治?界限在哪?如何操作?(38:49) 近幾年來推動兒少權益歷程中的成功案例(43:18) 每個議題都有立場,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什麼(46:21) CALL TO ACTION: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的問題(47:44) 收尾+下一集預告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