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你有當過老師嗎 EP4.我在說,你有沒有在聽?

2021-09-25·48 分鐘

本集介紹

「孩子身為教育現場最大的受眾,他們的聲音,跑哪去了?」
在教育現場的這幾年,我們發現台灣的教育政策越發強調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孩子的聲音開始被正視。
「從投票年齡下修」到「學校第八節的公聽會」顯示了兒少的聲音必須要很努力才有被聽見的機會。大人總說:「我在說,你有沒有在聽?」換個角度想,這是不是也是孩子的心聲呢?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少盟副秘書長劉志洋,一起聊聊在推動兒童表意與被傾聽權的過程中,充滿哪些歡笑與眼淚,可能還有一些秘辛!

最重要的是,推動孩子的表意權,不代表大人的權益會被剝奪,而是在更早的時候,讓孩子學習真正公民社會的實踐是透過平等對話而來的。

各節重點
(0:00) 開場
(0:23) 主題介紹
(1:31) 歡迎嘉賓|台少盟副秘書長劉志洋
(2:41) 從學院逃出的志洋哥為什麼投身兒少領域
(4:50) 在為兒少權益努力的現場看到什麼不同面向
(6:07) 108課綱上路後,台灣的教育政策怎麼看學生公共參與
(6:50) 實際走訪校園,推廣兒童權利公約時有什麼讓人難過的發現
(10:05) 公共參與其實應該重在體驗,錯誤中學習才能讓孩子更自在表達
(11:20) 台灣兒少的意見鮮少被傾聽是因為兒少都不是「人」?
(12:58) 兒少不會因為18歲的生日蠟燭一吹,就具備公民素養,教育端該做些什麼
(17:02) 兒少的想法儘管不夠成熟,卻足夠純粹
(19:35) 推動兒少權益、培育兒少代表的歷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24:45) 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的重點不是表意,而是被聆聽與回應
(26:30) 我們怎麼對待兒少,影響兒少長大後如何看待兒少
(27:45) 誰說教育不要談政治?界限在哪?如何操作?
(38:49) 近幾年來推動兒少權益歷程中的成功案例
(43:18) 每個議題都有立場,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什麼
(46:21) CALL TO ACTION: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的問題
(47:44) 收尾+下一集預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