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台灣社會傳達氣候議題與節能減碳的永續生活概念,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自2010年起攜手IC之音竹科廣播公司,合作開設《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每週邀請各方專家為聽眾剖析最新的環境、能源與氣候議題,並且提供可行的創新概念與解決之道,是台灣最早倡議氣候意識及能源議題的頻道之一。
2020年起《氣候戰役在台灣》跟上最新傳播潮流,節目型態從廣播電台轉向更多元的Podcast網路平台(Apple、Google、Spotify、KKBOX),更方便以行動裝置及數位頻道隨選收聽,每季更鎖定不同系列主題、邀請眾多利害關係人深入訪談,多層次解析環境議題的複雜構面,在最新趨勢中帶領聽眾理解危機、看見轉機。
歡迎您加入氣候戰役的行伍,與我們一同凝聚低碳轉型的變革能量。
本節目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播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離岸風電遇上海洋生態、漁民權益與地方政治,綠能轉型不再只是技術與政策的課題,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社會實驗。#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專訪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秘書長黃苡瑄,帶著我們從鯨豚觀察員到地方資料庫共建,看見離岸風電所正在進行的一場關於參與、對話與制度設計的壓力測試。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自《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COP15)首度將「生物信用額度」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來,全球開始探索一種新機制——讓保育行動可量化、可交易,吸引資金投入自然。然而,在追求制度化的同時,更多根本性問題也浮出檯面:補償是否等於保護?誰來決定什麼是有效的生態行動?又該如何保障原住民族與在地社群的權利?#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專訪來自Global South倡議者、亞馬遜部落酋長、台灣實驗林林管處處長,從哥倫比亞COP16現場走進台灣山林,直擊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的制度化之路與未竟挑戰。#BiodiversityCredit #IPLCs★本集重點:1️⃣ 生物信用額度的全球試驗:從交易原則到驗證標準2️⃣ 原住民族的挑戰與主張:保育不能只是「被參與」3️⃣ 自然市場建構能否避開碳權重蹈覆轍?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EA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突破2000萬輛,中國、歐洲成長強勁,轉型大勢依舊。但美國卻逆風而行——從補貼退場、油價偏低到川普反撲,讓電動車政策與民意同步轉向,「綠反挫」成為國際焦點。台灣如何因應這場轉型分流?從產業佈局到電動機車推動,從充電設施不足到消費者不買單,政策目標喊得響,但落地難度高。本集專訪邱俊榮教授,從美國市場風向變化談到台灣內部的轉型焦慮與機會。#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本集重點:1️⃣ 全球電動車持續成長,但美國成「綠反挫」震央2️⃣ 台灣機車電動化卡關:從產業現實到政策盲點3️⃣ 公正轉型不能只靠補助,更要跨部會協調與長期調適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綠能轉型為何在台灣引發一波波反彈?不只是抗爭,而是制度長年累積的信任赤字。從地熱開發爭議、儲能場址抗議,到地方首長無法掌握資料、民眾無法參與決策,綠色政策正卡在治理與社會溝通的斷層之中。本集邀請長年研究風險社會的周桂田教授,從地方治理、區域不平等到國際碳定價的政經脈絡,深剖台灣綠能治理的「結構性失速」。#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專訪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探討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真正的綠色轉型。★本集重點:1️⃣ 為何台灣綠能轉型進展慢、阻力大?從制度與信任問題談起2️⃣ 地方派系與民眾參與機制不足,如何形成綠能反撲?3️⃣ 區域不平等、資料封閉與國際壓力交織的治理困局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我們關注太陽能、風電時,是否忽略了另一種穩定且低碳的能源選項?台灣曾於1980年代開發地熱,卻在試辦電廠關閉後停滯近30年。如今,面對淨零轉型的壓力,地熱再次被視為「基載能源」的關鍵選項。但開發地熱真的這麼簡單嗎?從早期技術選擇錯誤、結垢與地下水流失問題,到當今土地破碎化、部落溝通不足,台灣仍面臨重重挑戰。#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Podcast 專訪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宋聖榮,帶我們回顧台灣地熱發展的斷裂歷史,並從國際經驗出發,看見這場綠能重啟的可能轉機。★本集重點:1️⃣ 台灣地熱封禁與技術停滯的歷史與轉折2️⃣ 地熱三大關卡:高風險、高成本與土地碎裂3️⃣ 從冰島到土耳其,國際經驗能為台灣提供哪些借鏡?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