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典藏雜誌社

由專業的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所製作的聲音頻道。每週二上線,一起來解鎖藝術圈大小事!留言敲碗你想聽的內容!

節目監製|典藏雜誌社
製作統籌|陳思宇、嚴瀟瀟
視覺設計|劉致宏
台呼音樂|王榆鈞
社群宣傳設計|Idealform 理式意象設計
節目錄音、混音、剪輯|複耳工作室

▍email: artoucheditor@mail.artouch.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EP98|第23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實驗、規模、協作與時間性等標準重塑 ft. 許仁豪、林怡秀、孫平

EP98|第23屆台新藝術獎真心話|實驗、規模、協作與時間性等標準重塑 ft. 許仁豪、林怡秀、孫平

🄴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主持人|童詠瑋▍來賓|許仁豪、林怡秀、孫平(第23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一年一度的台新藝術獎即將在5月24日揭曉得主。為什麼是他們入圍?這份名單又反映出什麼樣的現象趨勢?本次邀請三位提名觀察人許仁豪、林怡秀、孫平出來打球。本集提問時下生產條件的轉變,是否對「大小」、「雅俗」、「實驗性/完整度」等藝術獎既有評判標準,開啟動態辯證?各種實驗樣態的湧現,為藝術評論帶來何等刺激?作品的規模、份量該如何被重估?疫後的新世代又激發出什麼樣的新創作思維或策略?「小」在此意味著什麼?我們尤其從「時間」與「協作」兩個關鍵字切入,解析本屆入圍作品如何透過資源調度、物件編排、敘事交織與時間聚焦等方法,更為有機地將技巧熔接至內容,更為精煉地放大其中的感性。👉 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news-detail/1003.html👉 國際決審講座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news-detail/1009.html👉第23屆台新藝術獎專頁 >>> https://www.taishinart.org.tw/art-award-year-news/2024👉 歷屆觀察員解析 >>> podcast《藝術環境音》搜尋:台新藝術獎真心話​▍來賓介紹孫平菉原藝術製作負責人,長期以製作出發,思考著藝術的本質與其未來性。關注數位媒材實驗帶來的挑戰,如何在精算與偶發之間,觸及藝術語彙的多樣表現。林怡秀影像研究與藝術評論、文字創作者,長期擔任當代藝術、影像及電影研究等刊物編輯、內容企劃及作者,曾任《典藏.今藝術》採訪主編,現為自由評論人。許仁豪劇評人、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劇場藝術博士,研究專長為現當代戲劇與現代性相關議題,學術文章散見台灣,中國,澳洲,美國等國內外學術期刊與專書。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97|編輯部臨時動議|世界越近,品味越難?拍場裡的藝術共感 ft. 張丁元

EP97|編輯部臨時動議|世界越近,品味越難?拍場裡的藝術共感 ft. 張丁元

🄴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主持人|朱貽安▍來賓|張丁元在這個資訊無邊、選擇自由的年代,藝術收藏變得更開放,也更具挑戰。本集《ARTbience 藝術環境音》,我們邀請佳士得副主席暨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主席張丁元(Eric Chang),從拍賣現場的觀察,帶領我們看見亞洲與西方藝術市場交會的深層脈動。節目中,張丁元將分享這股席捲亞洲的西方藝術熱潮,更深入探討東西方藝術之間精彩的雙向對話。適逢透納(J.M.W. Turner)250週年,張丁元又如何看趙無極與這位英國大師在作品「空氣感」與精神性上的深刻連結?在資訊爆炸、作品無遠弗屆的今日,觀看與收藏的方式也逐漸改變。我們正從過去依循脈絡的「集郵模式」,轉向更富挑戰但也更有意趣,以「個人品味建構獨特觀點」的新路徑。這對收藏家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拍賣行又在其中扮演何種關鍵的導航角色?掌握亞洲藝術市場的前沿脈動與未來收藏趨勢,快來收聽張丁元來自拍場第一線的精闢觀察與思考!▍來賓介紹張丁元(Eric Chang),出生於臺灣,現任國際拍賣龍頭佳士得(Christie’s)副主席暨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主席。2001年加入香港佳士得之前,曾於帝門藝術中心、新時代畫廊等機構任職。長年深耕亞洲藝術市場,親身參與並見證其建立與蓬勃發展,為其中推動的重要推手之一。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96|編輯部臨時動議|製作人 vs 藝術家,忠泰美術館再次挑戰非典型展覽生產 ft. 姚仲涵、吳季娟

EP96|編輯部臨時動議|製作人 vs 藝術家,忠泰美術館再次挑戰非典型展覽生產 ft. 姚仲涵、吳季娟

🄴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主持人|陳思宇▍來賓|姚仲涵(藝術家)、吳季娟(製作人)忠泰美術館在三月推出今年首檔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是繼2022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首度跨界合作展覽「感知現場」後,第二個強強聯手,邀請新媒體藝術家、聲音創作者姚仲涵,和劇場獨立製作人吳季娟共同合作,兩位透過長達兩年多的對話,逐步孵育展覽。「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從藝術家姚仲涵的作品出發,不僅發展「光電獸」新的系列作品,也首次嘗試透過敘事影像和打鼓來突破過往創作。而吳季娟在過程中的角色也非常耐人尋味,既是製作人又是創作陪伴者,更時常擔任藝術家的翻譯蒟蒻。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兩位來跟我們分享這次籌備展覽的經過,在挑戰展覽生產的另類形式中,兩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是如何對話、撞擊,受傷後又如何療傷?​➤➤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來賓介紹姚仲涵,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代表作品有日光燈裝置「流竄座標」,以及2017年開始的「光電獸」系列作品。創作身份多元,除藝術家外,也為聲響創作者與DJ,同時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吳季娟,現為劇場獨立製作人,且為規劃執行大型展演藝術活動為主之藝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擅長演出製作整合,近年以表演藝術為題參與各項跨領域計畫與大型活動,並積極開展各種非展演空間之特殊表演藝術計畫。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95|來顆讀書丸| 《大師失格》——創作者失格,作品是無辜的嗎? ft. 影評人馬欣

EP95|來顆讀書丸| 《大師失格》——創作者失格,作品是無辜的嗎? ft. 影評人馬欣

🄴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主持人|章郡榕▍來賓|馬欣當喜歡的創作者捲入爭議,你會選擇怎麼做?你曾經歷過這種矛盾嗎? 某一天,你欣賞的創作者忽然捲入道德爭議,甚至觸犯法律。你該如何自處?他的作品,還能繼續影響你嗎?還是你應該選擇將他「取消」?在最新一集「來顆讀書丸」中,我們邀請了作家、影評人,同時也是樂評人的馬欣老師,一起來聊聊這個當今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並透過《大師失格》這本書,思考藝術、道德與取消文化的界線。本集節目深入討論的議題:📌 創作者的「道德缺陷」會影響作品的「美學價值」嗎?還是作品本身應該被獨立看待?📌 曾經備受追捧的藝術家,如今卻成為眾矢之的?如在《逃離夢幻莊園》中被指控孌童的已故流行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又或曾面臨養女的性侵指控,並捲入電影大亨溫斯坦性侵案的好萊塢大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道德與情感的矛盾之中,我們該如何重新審視這些曾經啟發我們的創作者與作品?📌 當我們談到「取消」時,談的究竟是什麼?「取消文化」真的能抹去一位創作者的影響力,足以撼動產業結構嗎?還是只是觀眾們一場短暫的情緒發洩?📌在當今媒體與網路推波助瀾之下,面對道德爭議事件, 我們應該如何建立獨立批判思維,避免倉促下判斷?最後,藝術與道德的界線,應該如何劃分?或者,這條界線從來就不明確呢?你覺得創作者的道德瑕疵,會影響你對作品的評價嗎?還是你認為藝術應該與創作者的私德分開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來賓介紹|馬欣,音樂迷、電影痴,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娛樂線採訪與編輯資歷20餘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筆耕。 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等,文章散見於報章雜誌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幼獅文藝》,及「博客來 OKAPI」、「非常木蘭」、「書評書目」等網站,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 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著有: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邊緣人手記》;影評集《當代寂寞考》、《反派的力量》等。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94|謎迷音|最終回:跨領域靈光的中年危機,What Next? ft. 簡信昌

EP94|謎迷音|最終回:跨領域靈光的中年危機,What Next? ft. 簡信昌

🄴 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主持人|陳晞▍來賓|簡信昌「謎迷音」系列來到最終回,這檔倡議著「從當代藝術看向圈外創造性」的聲音節目,最後一集邀請到簡信昌(HC),他曾是臺灣1990-2000年代重要的網路藝術行動者社群「藝立協」的成員之一,而後向攝影藝術家張乾琦學習了攝影與錄像的語言,如今成為臺灣少見的「資料新聞媒體」《READr》總編輯。HC與團隊所做的資料新聞介面,與內容的呈現形式,都深受他在過往藝術創作涵養的影響,除了近期推出最受到全國注目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監督平台」之外,甚至更為在台港人的系列報導,製作了VR的互動式專題網頁,並得到第三屆《若水NFT藝術獎》。如今,他們的下一步是實驗一個匯聚優質新聞內容的平台,而典藏ARTouch也將有專欄內容參與其中。如果八〇年代是跨領域靈光的誕生,那麼45年後的今天,它大概也在面臨著中年危機,就像黃孫權曾提及跨媒體曾出現的中年危機那樣。有著這樣的實踐經歷與技術,HC又是如何看待藝術圈內的跨領域討論呢?​➤➤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來賓介紹|簡信昌 a.k.a. HC工程師/攝影師/資料新聞各種興趣,目前擔任資料新聞媒體《READr》總編輯。對於新聞媒體未來想像充滿興趣,也希望透過技術改變新聞媒體的為來樣貌。同時也思考著如何以鏡頭與藝術創作面對自己的人生。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5vtxxffisi0833jgmzdrux/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