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 S2EP24__詠劇詩、冒襄、〈觀劇〉、【鵲橋仙】重九日登望江樓,演陽羨萬紅友《空青石》新劇,老懷棖(音呈)觸,倚聲待和|沈惠如

2022-01-10·23 分鐘

本集介紹

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今屬江蘇)人,先人為蒙古貴族。明末清初文學家、書法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另外三位是同為復社中人的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冒襄曾遊學董其昌之門,苦學鍾繇、王羲之、李邕、顏真卿、米芾書法,娶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妾。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副貢,入清不仕。
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徵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中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冒襄在1627年-1642年間,六次去南京鄉試,六次落第,僅兩次中副榜,連舉人也未撈到。他深感懷才不遇。
西元1645年6月,如城抗清英雄陳君悦組織義兵抗拒清廷官吏。冒襄舉家逃往浙江鹽官。從夏至冬,輾轉顛沛,在馬鞍山「遇大兵,殺掠奇慘」,「僕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第二年他從鹽官回歸故里隱居。
清兵平定全國後,降清的復社成員陳名夏曾從北京寫信給他,信中轉達了當權人物誇他是「天際朱霞,人中白鶴」,要「特薦」他。但冒襄以痼疾堅辭。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鴻儒科,下詔徵山林隱逸,冒襄視之如敝履,堅辭不赴。充分表現了他以明朝遺民自居,淡泊明志,決不仕清的心態和節操。
冒襄把他的全部熱情傾注在水繪園裡。他熱情好客,慷慨仗義,所以水繪園裡總是高朋滿座。他們談詩論文,指點江山,游觴嘯詠,戲劇演出空前活躍。當年在金陵一起痛斥阮大鋮之流的復社盟友之子,大多在遭難流亡時託庇在冒氏家中,「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之子陳維崧則在水繪園裡讀書學習一住就是14年。水繪園前後收養的抗清義士遺孤就有20多位,還在水繪園內增建碧落廬,以紀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
冒辟疆的祖父、父親以及他自己三代人都酷愛崑曲,冒家巷的「得全堂」是他家專門演崑曲的場所。冒家樂班集中了大江南北最優秀的曲師演員陳九、蘇崑生、朱音仙、楊枝,而董小宛就是唱崑曲的頂級高手。於是,水繪園寒碧堂戲台上24支大紅燭高燒,笙笛悠揚,舞影婆娑。
〈觀劇〉
最無消息是清音,竹肉喧闐未易尋。唱到情來生意思,一絲裊裊碧雲心。
【鵲橋仙】重九日登望江樓,演陽羨萬紅友《空青石》新劇,老懷棖(音呈)觸,倚聲待和
朴巢已覆,苔岑遙隔,剩有丹楓堪玩。今朝重上望江樓,悵南北、煙林全換。
尊前新譜,曲終雅奏,一字一聲低按。縱然海水遠連天,抵不得、閒愁一半。
萬樹生於明末時期,少年時即遭變亂,嗣後家境清寒,長期飄泊四方,在山西、陝西一帶遊歷。
入清以後,順治(1644-1661年)年間以監生遊學北京,未得官而歸。康熙十八年(1679年)兩廣總督吳興祚因愛其才,邀請到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議皆由其執筆,抽暇賦詞作曲,每有新曲譜成,即由吳家伶人拜笙按拍高歌搬演,為吳興祚總督全家尋歡作樂助興。才情卓絕,勤於著作,在詞曲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他才思敏捷,學識明達,工詞善曲,不僅是詞學家,而且是著名戲曲作家。
劇作《擁雙豔三種曲》描寫一個才子同時娶兩個美貌女子的故事。《念八翻》演虞柯和祝鳳車、阮霞邊的婚姻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共經歷了28個轉折。《風流棒》敘書生荊瑞草應鄉試遇美而生種種糾葛,終娶謝林風、倪菊人。花燭之夕,二女責荊薄情,命侍女用棒捶罰。《空青石》敘述青年鐘青家秘藏醫治眼病良藥空青石,奸臣曲得侯向鐘青索取。鐘青遣僕人送藥給曲家,僕人因耳聾誤送至忠臣鞠躬家,而帶回鞠躬家答謝禮物玉版十三行法帖,其中插有公主之女珊然題詞之詩箋。鐘青誤以為曲得侯女兒的詩作,因而生出種種糾葛。最後鐘青與公主之女珊然及鞠躬之女書仙完姻。《空青石》有康熙間粲花別野刊本。
萬樹精於音律,制曲謹嚴,曲文富有文采,又善於詼諧。劇作情節曲折離奇,以誤會和巧合取勝。著意刻畫人物性格,如《風流棒》中荊瑞草的顛狂、謝林風的嫻雅、倪菊人的真摯、連婆的熱心、能文的庸劣,較為突出。《空青石》全劇貫串忠奸鬥爭,《念八翻》批判了假道學,但3劇都以"擁雙豔"為主旨,美化了一夫多妻制。此外,對於詞的格律頗有研究,編有《詞律》20卷,糾正了舊詞譜的不少錯誤,排比唐、宋、元詞,定為規範,共收詞牌660種,正、別體11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