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EP30__崑劇裡的京劇因子|王安祈

2021-09-07·25 分鐘

本集介紹

本節目前10集談崑曲,之後以京劇為主,今天第30集,想讓崑曲和京劇交互對看,談談崑劇裡的京劇因子。
各位一定會問 : 崑劇在前,京劇後出,崑劇裡怎會有京劇的因子?
崑劇流行於晚明,至清代乾隆年間逐漸式微。1923年最後一個職業崑班的解散,可當作崑劇死亡的時間點。而1956年,《十五貫》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崑劇死而復生,由前世進入今生,開始培養新一代演員。
但崑劇由式微、消亡至重生,這麼長一段時間,劇壇主流始終是京劇,1956年以後死而復生的崑劇,不可能不受到京劇影響。
本集便以幾齣戲為實證,指出當代崑劇裡的京劇因素。
上海崑劇團梁谷音、計鎮華、張銘榮等位老師們演講時經常說起 : 「我們小時候在校學的是崑曲,但最常觀摩的卻是京劇,因為那時沒有甚麼職業崑班可看。」
上崑著名旦角梁谷音,以〈思凡〉得到梅花獎。梁老師說,這齣戲是跟崑曲「傳字輩」老師學的,但她演出時,觀眾反應非常冷淡,她知道自己一招一式學得精準,為什麼無法吸引觀眾 ? 她便觀摩京劇演出,看上海著名旦角李玉茹在京劇班裡演的崑劇〈思凡〉。梁谷音看了很吃驚,怎麼這麼能抓住觀眾 ? 她受到很大啟發,體會到眼神表情身段一定要和觀眾有互動,對於曲文唱詞要有更精準深入的體會與詮釋,才能增強表現力。後來她自己重新思考設計的〈思凡〉,登上舞台,大獲好評。
梁谷音另一齣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活捉〉,也和京劇有密切關係。梁谷音演〈活捉〉最吸引人的就是「魂步」,而她的魂步學自於京劇,得京劇花旦筱派創始人筱翠花親授。梁谷音十七歲那年,上海戲校校長俞振飛和副校長言慧珠,讓她帶著親筆信去北京向筱翠花學戲。梁谷音在筱翠花家學戲二十天,學了京劇《紅梅閣》。《紅梅閣》即《李慧娘》,「魂步」是表演最大亮點。梁谷音說和崑劇原來的魂步不一樣,崑劇原來的魂步較簡單,筱翠花的魂步更像鬼魂飄移。而後梁谷音把京劇魂步用在崑劇〈活捉〉裡,成為自己代表作,後來所有學崑劇〈活捉〉的後輩,都以梁谷音的表演為典範。
當代「崑劇第一老生」計鎮華,曾親口說 : 「崑劇老生的基礎不夠豐富!」
崑班以「小生」為頭牌,不像京劇以老生為頭牌。崑劇的老生屬於「末」行,不同於京劇歸入「生行」,計鎮華認為必須多吸收其他藝術手段來填滿它。至於「其他藝術手段」指的是什麼呢?最主要的是京劇,另外也包括電影寫實表演。
計鎮華說他小時候是京劇最流行的時代,走在馬路上隨時能聽到京胡的聲音,報考戲校時原只想學京劇,因為京劇唱得好能賺大錢。從小受京劇薰陶長大的他,很小就會唱《失空斬》《洪洋洞》《武家坡》等京劇老生戲。後來學了崑曲,但當時根本沒有崑劇演出可看,常觀摩的反而是京劇,「周先生、馬先生的戲看了很多,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周先生就是京劇麒派老生麒麟童周信芳,馬先生是馬派老生創始人馬連良。1984年他還參加了「麒派藝術進修班」,還與梁谷音合演過京劇《烏龍院》,這些京劇老生的藝術他都用到崑劇演出中,無論是〈寄子〉、〈吃糠遺囑〉、〈掃松〉、〈搜山〉,對京劇馬(連良)派和麒(麟童)派都有吸收運用。計鎮華還仔細介紹過他的代表作《爛柯山》,原是和梁谷音一同學自沈傳芷老師,1962年就演過,但和1980年以後的演法不太一樣。修改的部份包括劇本,例如最後一折〈潑水〉,60年代照著沈傳芷老師所教,整套【新水令】完整唱,需要四十分鐘。而80年代再演,只剩二十五分鐘,整套曲子刪掉許多,只保存了【新水令】一支曲子,後面的唱全改了,新編的詞和曲裡包括兩人對唱,從各兩句輪流到各一句輪流,設計了過門,連京劇的「緊打慢唱」都用了進來。計鎮華說:「改得和崑劇的距離遠了,但更緊湊,更生動。」
附註:〈寄子〉(《浣紗記》);〈吃糠遺囑〉、〈掃松〉(《琵琶記》);〈搜山〉(《千鍾祿》)
上崑武丑張銘榮也說,他受傳字輩老師教導,但傳字輩都是文班教出來的,本身就沒有武功基礎。以他自己所學的丑行來說,主教華傳浩老師自己只有三齣戲:〈問探〉、〈盜甲〉和〈偷雞〉,〈偷雞〉還是華老師向京班學的。所以當時學校是請京劇的武戲老師來擔任教學工作,這些老師有的是退休的京劇名伶,有的是兼職人員和部隊文工團下來的武術老師:「我的武功基礎是京劇老師打下的。」武戲也都向京劇老師學,因為主教華傳浩老師只有三齣戲,所以另向蓋春來老師學《鬧天宮》,王嶺森老師學《三岔口》和《時遷偷雞》。王嶺森是上海京劇團二團武丑,蓋春來更是著名的京劇武生。
〈盜甲〉是張銘榮1957隨華傳浩老師學的,在戲校演了兩場,並沒引起什麼轟動。他多方觀摩,重新設計,最主要表現在兩個段落,一是「翻牆入府」,一是「上高盜甲」。
翻牆入府原來崑劇動作很簡單,只在下場門放一張椅子代表圍牆,演員上椅子跳過椅背就算過牆了。張銘榮覺得不夠,參考了京劇名武丑葉盛章的動作,加入「竄毛」越過椅背。「上高盜甲」部分,參考了京班《金錢豹》。而〈盜甲〉還不只武技學自京劇,還把最後【江兒水】【川撥棹】【尾聲】等幾支曲牌刪掉,張銘榮說:驚險的盜甲特技之後,笛子一吹接唱曲牌,像是「掉在冷水盆裡」,整個戲都冷掉了,剛才的特技都白作了!」這點非常值得注意,張銘榮不僅增加了武技的難度,更主要的是他突破了「曲牌聯套」的思考。
參考書目:
〈崑劇裡潛藏的京劇因子〉,分別收入王安祈《崑劇論集》(台北:大安出版社,2012年)和《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