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个時陣、咱三个 EP4 feat. 林立青】於世界邊緣燃一盞燈

2021-08-19·1 小時 14 分鐘

本集介紹

「多看一點,看深入一點,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

2021年,COVID-19疫情侵襲了萬華區,使萬華區瞬間成為了疫情熱點外,也成了全台灣民眾的注目的焦點;隨著疫情加劇,許多不理解、批評的聲音也湧進了萬華區。與此同時,身為作家的林立青,以質樸的文字記錄下萬華區的人們、書寫出街友們無法說出的救援呼喊。除了寫下文字之外,立青也親身實踐著萬華區的防疫工作,協助搭起援助的橋梁,連結起來自台灣各地的聲援與物資,落實著他所篤信的溫柔力量 🦺

這一集,Moshi Moshi Library邀請到以書寫關懷各個被忽略角落的作家─林立青,與立青一起走進萬華,一窺萬華區獨特的文化地景、了解被邊緣化的人們,其真實的生活樣態 🖋

👉 成為作家的開始
於工地工作的立青,發現網路上許多人的發言,常伴隨著對工地工作者的誤解,長時間的誤解便形成了偏見;最初,在澄清誤解時,立青僅採用了Facebook留言的方式與網民對話溝通,但後續評估後,立青認為將其彙整成文案較為實際,在解開誤解的傳播上也較為快速。立青所發表的文章,也因為能讓民眾們開始有管道認識「做工的人」而大受歡迎。

👉 萬華區「茶室」的淵源
萬華地區茶葉相關產業的興起,帶起了陪侍相關產業的出現,並隨時代變遷,漸漸形成了現在所見之「茶室」(當地人多以台語稱呼)文化。一般茶室經營模式多以純粹喝茶、聊天為主,而茶室工作者們的魅力,便在於可以自在地與客人談天、互動許久。茶室工作者們的陪伴,成為了某些長者、弱勢者的生活支柱,如:有些人能在茶室中找到傾訴的對象、炫耀自己過去的偉績、覓得可放鬆的空間等。

👉 救援網絡的形成
立青分享,一開始是以自主於網路上發表文章的方式,與當地培養信任關係,因此各地的救援資訊可以快速調動。資源救助的關鍵牽線人主要由區公所工作人員、里長擔任,區公所工作人員與里長將會彙整並發出在地需救援者們的需求,後續,立青再用自身人脈尋找到對應的資源,投入地方的「救援圈」中。立青也分享了防疫救援中的經驗:通常可以快速提供物資的呈報對象,多為具有公信力的地方人士、學校老師(較大宗,幫助學生家庭的食衣住行)、NGO組織或民間社工(具備社會救助的專業能力與經驗)


【本集來賓介紹】
✨ 林立青:工地工程師、作家。在工地工作中的他,以筆墨撰寫出工人們的日常,透過寫作喚起讀者的同理心,使讀者貼近不被普遍關注的族群。在出版《做工的人》(2017)之後,林立青仍持續在工地打零工,將市井小民的生活忠實地紀錄下來,並於2018年出版《如此人生》(2018)。這次新冠肺炎於萬華的爆發,林立青也不忘初心,親身投入疫區的防疫行動。


BGM featuring. OtoLogic ( https://otologic.jp/free/bgm/pop-music01.html )
Moshi Moshi Library─ 於Library 3.0的宇宙中,與我們一同探索圖書館的百萬種可能性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