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難、世界好亂?陪你聊聊,陪你找到安定的心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活在世界上,就活在關係、情境和環境裡,心可以改變我們和其他人與世界的關係。
英國認證心理治療師、個人心理諮詢顧問方定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陪你聊聊如何更深入的感知、體驗、前進、演化,同時找到時常安定的自己和時常安住的心。
不只是科學,我們從哲學、文學、藝術、人文、心靈、心理、身體、身心連結等等各種角度,一點一點輕鬆聊聊人生。
方定心
英國BACP/UKCP/CCP/BPS會員及認證
中英雙語、跨文化、整合型心理治療師|個人心理諮詢顧問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各平台收聽連結:https://linktr.ee/KardiaCollege
YouTube收聽: https://youtu.be/-idV8i63RtU
聽眾私訊提問Line: @252mafhx
提問、合作邀約請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片頭音樂(開源):Duvet Cha Cha Chat by PJ Andrews
Powered by Firsto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記性差、忘東忘西、丟三落四,有救嗎?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在大腦植入一個連上無線網路的晶片,記錄你所見、所聞、所感、所知,儲存所有的記憶,你會覺得方便還是覺得恐懼呢? 你願意選擇植入這樣的晶片嗎? 如果晶片中的記憶集中在雲端管理,有可能被駭客竊取,你還願意植入嗎? 這一集定心恰恰邀請到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林君昱老師。君昱老師是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博士,他在成大帶領一個學習與記憶研究室,以「人類記憶」的運作歷程作為主要研究重點,透過行為實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及其他技術,試圖更了解與人類記憶相關的問題,像是記憶的在神經系統的運作機制、每個不同的人記憶力的個別差異、如何增進記憶能力、或者是挽救失智症等等。相關的研究也與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開發高度相關。 科學家從研究大腦和神經科學中了解記憶,可以延伸出許多科技與健康應用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因記憶力不好而引發的問題。但凡事都有兩面,增強改善記憶的應用與想像,也牽涉到倫理相關的議題,在這一集,林君昱老師用影視科幻作品和其他生活中的例子,帶領大家了解這個領域目前的發現與思考,也提供實用的小撇步,讓大家可以試著應用這些方法和策略,輔助記憶,防堵健忘問題。 播客內容摘要: #1 為何要挽救記憶? 引發研究興趣的原因,是因為自覺記性不好,想要找到方法改善 從高中同學身上觀察到,每個人天生的記憶力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大家普遍擔心記憶力變差、失智退化,到底有什麼改善方式? #2 如何挽救記憶? - 內在:提升認知能力(記憶訓練、飲食/睡眠/身心健康)、有效的策略(記憶術、記憶大賽- Joshua Foer的TED演講) - 外在:做筆記、拍照、使用科技工具 - 科幻作品中對於記憶增強的各種想像方式: 黑鏡第一季第三集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你的整個歷史)” 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腦機介面、外接搜尋資料庫 (馬斯克將晶片植入三隻小豬,可以實現這個想像嗎?) 王牌冤家:掃描大腦記憶、刪除特定人事物相關的所有記憶,例如:前任情人 阿凡達 #3 倫理問題:使用科技增強記憶道德、公平嗎? 這些科幻作品中想像技術在未來50至100年間有可能達成,不過還有蠻長的一段路。但即使達到了,也有很多未來需面對的倫理問題,需要及早思考: - 科技如何被使用? 如果資訊/記憶都存在雲端中了,那還有什麼是需要用腦記起來、或學習的嗎? 搜尋技能反而更重要:記得資訊在哪,或如何搜找回來? 仍然需要先得到一些知識架構、印象 輔助記憶的科技裝置可能不只影音,還包括五感 - 使用相關科技的影響/後果和倫理考量? 你會希望把所有看過、聽過的事都錄下來?還是覺得很恐怖、變態? 遺忘也是重要功能? 記憶力太好也可能是心理健康困擾?:超憶症的Jill Price 願意讓人可看到?(隱私? 海關檢查? 政府監控?被迫公開的壓力?) 記憶可刪改、植入?重播? 能否用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強迫性創傷記憶重現? 你會願意裝腦機介面,讓別人有機會 Hack 進你大腦、控制? 太依賴科技,是否會有壞處?故障時怎辦…? 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他的意識嗎?若上傳雲端、植入他人,就可永生? 看到的東西都可錄起來,是否有隱私問題? 例如:Google glass的推出後使用爭議 如果有人本來就過目不忘呢? 什麼是「隱私」?法律應保障到哪? 如果別的學生都裝了記憶晶片/或吃聰明藥,我也要嗎? 只有有錢人能裝的話,是否更加劇貧富差距? #4 那目前可以如何補救差記性呢? 好的提示線索:要帶的東西放門口… 深度處理:聯想、多花時間、重覆… 無紙電子化:Bell 記得資訊在哪,或如何搜找回來,反而更重要!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Firstory, Hoost 等各大平台皆可訂閱,或直接訂閱RSS,持續收到最新集數更新通知喔! -> 一鍵前往自己喜歡的平台訂閱 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是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消息: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 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繼續邀請台大外文系的趙恬儀教授談動漫心療議題。 老師有機會傾聽同學心事、談心的時候,其實某些想法和做法是受到《銀魂》和這部作品的番外輕小說《三年Z組銀八先生》的啟發。 如果還能夠找到一點好笑的事、或者想到生命中還沒經歷過、還沒看過的有趣人事物、或者是文學、藝術、電影作品,是不是會多了一點走下去的動力呢? 聽聽看恬儀老師來分享,故事中,銀八老師如何挽回想結束生命的學生呢?不一定是漫畫,但是有沒有我們喜歡的人事物、可以支持我們走下去呢? 動漫《銀魂》與番外輕小說《三年Z組銀八先生》 1.《三年Z組銀八先生》第二講:要讓人害怕也是一種技術 "人生最重要的,是活的過程,而不是其結果。"(歌德) "我也是這麼想的。"(阪田銀八) “怎麼說——,當你覺得漫畫啊、小說啊、電影啊、電視劇啊之類的東西很有趣的時候……覺得這些都很有趣的時候,不覺得果然還是不要死比較好嘛——?所以啊,我說,你這家伙在死之前,今天以後,說不定還會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嘛——。” 2.《銀魂》搞笑段子:「想自殺的長谷川與兩位殺手的故事,想死怎麼這麼難」(銀魂動畫: 走光篇-第333集-生與死的墨鏡) 就算是用最扯的方式產生連結,看見另一個人和自己被看見,經常就是走下去的動力。 厭世意念出現時,有時候是因為覺得自己很沒用、不被需要。但是有人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伸出援助的手,經常能夠有不同的發現,找到自己的用處也得到滿足感。 給年輕人的自我療癒法: 覺得夢想完全不可能實現?-> 時空膠囊法:想像自己到六十歲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直接想像一下努力的結果達成的樣子 照顧好此刻的自己是最重要的。沒有此刻的自己,也沒有任何未來。 做一點小事幫一個人:不一定要捐很多錢,不一定要做什麼偉大的事情,「日行一善」真的有助於我們感到更快樂更滿足。 真心看見別人的好,對別人表達感謝和祝福,其實對自己非常療癒。 如果真的沒法跟人類進行有愛的互動,貓貓狗狗、毛小孩,可以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互動。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是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消息: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 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次邀請到的來賓是我眼中的氣質美女老師,台大外文系的趙恬儀教授。恬儀老師目前除了任教於台大外文系,也同時擔任台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主任。 謝謝恬儀老師接受邀請。我問她願不願意分享一下她感受、觀察到的大學生心理疑難雜症、怎麼解?結果她選了一個好精彩的題目,想來談談是不是只有積極正向快樂,才是好棒棒呢?我們要如何接住破碎的心與崩潰的靈魂?今天恬儀老師選了伊藤計劃的輕小說《和諧》及改編動畫電影,談談「秘密」、「吸引力法則」對照「失控的正向思考」有什麼反思。 在本集錄音的後兩天,報導者剛好推出了「強光下的暗憂-背負情緒隱傷的高學業成就青年」系列報導,很適合搭配閱讀。 內容摘要: #恬儀老師聊聊這個「反烏托邦」類型的故事的獨特之處 #從「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提出的觀點來反思「秘密」、「吸引力法則」這類鼓吹完全正能量、正向思考的思維 因為追求完全的正能量和正向思考,排拒負向或負能量,結果也有副作用? 我們是不是只是把抗拒的、排拒的 - 像是沮喪、哀傷、嫉妒、憤怒等等情緒 - 「掃到地毯底下 (Sweep it under the carpet)」而用鴕鳥心態不去面對、看見、接納和承認呢? 正能量信念訓練因「商業化」而有背後商業考量出發的設計、預設和操控? #正念是「一視同仁」的看見所有情緒 跳脫「二元論 (Dualism)」、「二極論 (Polarism)」、「二分法 (dichotomy)」的二分正負思維,而去看見情緒和心靈的多元性與多樣性 一昧要求自己正向,其實壓力很大 #在頂大教學現場看見優等生的壓力與壓抑 所謂「斜槓到南極」、學業、才藝、體育樣樣皆追求卓越的同學們,經常「不被允許」、「自己也不允許自己」有任何負向的、負面的表現或表達而情緒極端壓抑、壓力爆棚 #陪伴、傾聽、接住大學生情緒的經驗 恬儀老師的「佛系陪伴」- 告訴學生「我願意聽」。哪怕「只要有一個大人願意聽」也都能接住快不行的同學。 優等生的難 - 「百年書卷」、「永遠的地一名」怎麼會有不行的事?連同學都難以了解他們的痛苦 能力強的同學過於習慣扮演「給予者」,滿足於給予到難以想像有天自己也會需要幫助 「知足論」是悖論?被貼上「人生勝利組」的標籤後,不可以有情緒? 真正的傾聽,有時需要把自己的假設「放在括弧裡(Bracketing)」,才能回到「真誠」也聽到對方「真誠」的心聲 #練習「正念」的幫助 正念的入門基本概念和練習方法請參考定心恰恰ep12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Firstory, Hoost 等各大平台皆可訂閱,或直接訂閱RSS,持續收到最新集數更新通知喔! -> 一鍵前往自己喜歡的平台訂閱 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是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 請訂閱Podcast並持續關注我們的消息: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 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 (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 **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簡短的文章,小小提到正念的來由和基本觀念。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地方、很多老師都在教導正念,但多推廣這個中性、無宗教色彩、好學好用的自助方法,仍然可以繼續幫助更多還不知道、尚未體驗過的人,讓自己更平靜、更安定。 2020真是挑戰著全人類的一年。最近全球疫情又升溫了,很多國家重新實施全境隔離。一方面我們很感恩的是台灣的政府措施和全民合作讓環境相對於其他地方較為安全,但同時間全球的人們都一起繼續面臨著許多未知。 或許這個時候特別適合開始練習正念,除了幫助自己更平靜的面對各種不可測的變化、也可以讓情緒更加穩定。又或許,如果我們想像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情緒都會發出振波、相互影響,那麼我們越是練習穩定自己,就越是為世界和所有其他的人們這個整體,發出一份安定平靜的能量。畢竟世界上多一個人感到平靜,就多安定了那麼一些些,照顧自己,也可以說是盡自己的能力為世界做出一點貢獻呢。 今天我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介紹練習正念(本文所提的是刻意靜靜坐或躺下來的練習)的基礎重點吧! 以下是我從自身經驗中歸納的正念的簡單說明,以及給完全沒有練習過的初學者試試看的最簡易版正念入門。 首先,聊聊關於正念的幾個常見迷思。以下是我從經驗中整合的詮釋與答疑: 迷思一:正念就是正向思考、正能量? 迷思二:練習正念 (Mindfulness meditation,meditation可以翻譯作禪修、靜心、冥想等等)就是把腦袋裡的思緒清空,什麼都不想?如果我沒辦法把腦袋清空就沒法練習? 迷思三:練習正念時,不管是坐著、躺著,我很容易就發睏想睡了,這樣很糟糕嗎? 迷思四:正念練習一定要時間很長,一次半小時、一小時甚至幾個小時? 迷思五:我做不到,是不是很糟糕? 正念(Mindfulness meditation)簡單六步驟 姿勢:瑜伽攤屍式躺下或是舒服的坐著 ** 姿勢注意重點:** 盤腿:頭頂向正上方延伸、脊椎延伸打直、肩膀打開放鬆、兩腳自在盤腿,不舒適可使用枕頭、毛巾墊著調整姿勢。 坐在椅子上的坐姿:頭頂向正上方延伸、脊椎延伸打直、肩膀打開放鬆、兩腳大腿與地面平行、膝蓋成直角,腳板穩穩平踩在地面。 也可以躺著以瑜伽的大休息式(攤屍式)來練習。 呼吸、注意力向內:把注意力向內,放在深長的吸氣與呼氣,注意呼吸時身體各部位的細微感官知覺 覺察、好奇:覺察身體的各種細微感受,以及看見內在飄過的對話、念頭、感覺、情緒,保持一份輕柔的好奇心。 不評判、放手:不評判這些對話、感受、情緒、念頭,只是用心看見,並且讓他們自在的如潮起潮落般湧現、飄走。 回到呼吸:練習過程中,如果分心了,就回到呼吸,重新開始,沒有對錯好壞。並且對自己保持一份慈悲和關愛。 送出祝福:結束練習前別忘了,可以試著想像把心中的一份善意、關心和祝福,送給自己也傳出去給世界上所有需要關心的人。 最後,分享正念減壓(MBSR, Mind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所提出的七個正念練習的基本態度(或主要支柱),這裡提到兩個不同的版本,都一樣重要: 第一種版本:非評價、耐心、初心、信任、非用力追求、接納、放下(註) 第二種版本:初心、接納、不評斷、自我慈悲、平等心、不刻意努力、順其自然 如果你覺得這集的內容可能對你身邊的朋友家人有幫助,可以介紹給他們聽了之後了解正念、練習正念來幫助自己較為平靜舒適,請自在多多分享,讓更多人受益,也是功德一件喔。 YouTube上各種靜心輔助資源: 這裡搜集了一些YouTube上的一些靜心導引公開音頻,分享給大家。如果覺得自己靜靜練習很難,或許可以打開音頻,邊聽邊跟著練習各種靜心,也是安定自己、愛護自己很好的方式。 睡前練習更有助眠的效果。如果躺在床上邊聽邊練,就這麼睡著了,那就祝你睡得香甜! 5 分鐘解除焦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57rug8NsM 10 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_yaNFSYao 15 分鐘喜悅靜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pG2VkOjW8 15 分鐘減壓靜心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13YdTEhb4 15 分鐘回到當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U2sjyD5MM 20 分鐘正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4ZU2UCQdmQ 15分鐘減壓靜心(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v45WSuAeYI 15分鐘 解除焦慮恐懼靜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_ZvD94_kE 8小時 靜心音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JwfYx0xQs 8小時 鳥鳴自然環境音靜心背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dZFXsHk0o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Firstory, Hoost 等各大平台皆可訂閱,或直接訂閱RSS,持續收到最新集數更新通知喔! 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想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記得訂閱Podcast並關注喔: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讓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 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註:Kabat-Zinn (2013).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Banta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國中、高中到大學的求學階段,有些人被升學壓得喘不過氣,或許也會碰上家庭裡的狀況讓人很苦惱、友情/愛情的迷惘、探索瞭解性與性向、甚至有些人會遇上造成創傷、厭世的事件和情境。 台灣版的「春醒(Spring Awakening)」這齣音樂劇正是用虛構的方式將高中青少年可能會遇上的挑戰刻化成一幅群像、從大人的視角帶著同理與理解,回望青春時或許有過的一些難。 本集邀請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梁文菁老師,跟我們一起聊聊這齣戲。 文菁老師大學時期加入台大話劇社之後,深深被當代戲劇的世界所吸引,決定以此為志,取得台北藝術大學劇場導演藝術碩士後,赴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取得戲劇及劇場研究博士。研究專長為英國當代劇場及劇場美學,並教授莎士比亞課程。梁文菁老師也曾經在2016年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時,邀請十七位臺灣當代重量級的莎劇專家及藝術工作者進行訪談後,編著出版「與莎士比亞同行:著述、演繹、生活」專書。 今年文菁老師指導師大表藝學士班第二屆畢業生的畢業製作,選擇重新製作「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簡稱「再拒劇團」)以本土情境改編演出的搖滾音樂劇「春醒 (Spring Awakening)」,即將於2020年12月4-13日間在台師大綜合大樓十樓的知音劇場演出九場,目前已在兩廳院售票系統開始售票 -> 這裡買。 「春醒」劇本原作由德國劇作家韋德金(Frank Wedekind)於1890-1891年間創作完成,距今已有將近130年的歷史。2006年,由原劇本改編的現代音樂劇版本在紐約百老匯演出獲得極大的迴響,也因此受到全世界的矚目。這個版本最後由詩人/作家Steven Sater寫成書並創作歌詞,音樂則採用了另類搖滾的風格,由Dunkan Sheik作曲。如同許多登上百老匯的戲劇演出,本劇的改編創作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醞釀。自1990年代後期起,先在小劇場經歷多次的集體工作、改寫、音樂演出,最後才在外百老匯初次公演並獲得好評,最後才得以登上百老匯的大型劇場。 「春醒」的各種版本 再拒劇團改編音樂劇版與本次學生畢制的特色 青年世代、演出同學對劇本內容各種議題的共鳴和反應 從看戲經驗中找到同理與療癒 完整內容請收聽音頻!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Firstory 等各大平台皆可訂閱,或直接訂閱RSS,持續收到最新集數更新通知喔! 如果想要持續聽到更多內容,或者想了解更多我們分享的資訊,記得訂閱Podcast並關注喔: 抖內贊助我一杯咖啡,讓我持續帶給你有趣的內容:https://p.ecpay.com.tw/826418D 網誌:www.kardiacollege.com/blog 訂閱電子報:https://mailchi.mp/4bdea336001c/kardiacollege 臉書/google搜尋:方定心(facebook.com/kardiafang) 聽眾私訊提問,或預約20分鐘免費心理諮詢 Line: @252mafhx 合作、提問來信:kardiafang@gmail.com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