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台灣人愛配息,除愛高息台股ETF之外,債券基金可以配息,還有投資人指望要賺降息帶來的資本利得,造成市場資金前仆後繼擁入債券基金。
2024年台灣人資金大舉擁入各類債券基金,截至2024年11月底,境外和境內債券基金淨申購超過1.2兆,境內債券基金淨申購逾九千億,至於境外債券基金則有近三千億。台灣人偏好的境內債券基金,首推20年美債ETF;至於境外債券基金則以複合型債券基金、投資級債券基金淨申購金額最多,至於過去台灣人一向偏愛的高收益債券(又稱非投資等級債)基金,還是有一定的粉絲和淨申購量。
市場一直公認,2024年投資送分題就是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會降息,降息就是買債券就對了。投資人的行為上,的確台灣人大買債券基金,但Fed降息後,美國債市卻很不平靜,20年美債ETF投資人原本想趁降息大賺債券資本利得,如今卻事與願違,降息以來長天期美債殖利率一路彈升,加上近來川普即將就任,市場擔憂通膨再起,美債市場動盪不已,台灣買20年美債ETF的投資人,多數是套牢,資本利得無望,只能指望領息。
至於台灣人大買境外債券基金,基金收益和績效有滿足大家期待嗎?【若只有兩千-第131集】基金事創辦人、基金鐵人張凌雲和基優網白姐,就要為大家解析台灣人2024年淨申購最多三檔境外債券基金,其實投資人未必有賺「足夠」,其中最大關鍵就是多數人是買入後收級別,而這些後收級別基金費用率占基金投資組合的殖利率比重高達三成以上,吃掉不少基金收益。
在公司債價格來到近年來的高位,又碰上川普政策攪局,2025年債券要賺資本利得,「錢」途難卜,2024年台灣人1.2兆淨申購境內外債券基金的投資人,如何評估自己2025年可能獲得收益呢?這就是這次基金鐵人和白姐要與大家分享的,如何用最直覺的估算得知自己手上債券基金2025年可能收益,到底怎麼算?2025年債市該如何投資?趕快按下收聽鍵,讓我們為你一一分析。
【若只有兩千】這個podcast頻道是基金界高富帥、前貝萊德投信董事長及亞太區零售業務負責人張凌雲,與基優網(Fundlover)白姐與大家在空中聊基金,兩位長期關注台灣基金市場,擁有基金鐵人稱號的張凌雲,曾經是台灣投信界高階主管、基金界精英,白姐是資深財經媒體人,過去一年來兩人合作錄製【若只有兩千】這個podcast節目,兩人共同期望就是分享我們對基金市場觀察,並將基金這個美歐普惠金融投資工具,能夠用更淺顯和簡單話語,喚起大家投資意識,建立專業和正確理財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