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 029

2020-11-30·1 小時 27 分鐘

本集介紹

  尊敬的諸位貴賓,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我們很高興,也非常歡喜,我們今天有來自河南省,黃帝故里文化研究會的諸位領導。我們一談到黃帝故里,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祖,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而研究會正在黃帝的故里,盡心盡力的弘揚我們中華的文化,這也是我們全球華人都歡喜欣慰,甚至於感激的。黃帝的文化興盛起來,決定利益全球的華人,因為我們非常清楚,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國家的命運,決定在他正確的思想觀念。而我們能承傳古聖先王正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人的命運改了,家庭、社會的命運也跟著改變過來。正所謂「人不學,不知道」,怎麼為人父、怎麼為人母、怎麼為人領導、怎麼為人臣?我們人生扮演的每個角色,都有它的大道,都有它的正道。但假如我們不明白,可能我們心態、一言一行都違背了做人的正道,而不自知。
  比方我們為人子,應該孝敬父母這是對的,可是現在假如下一代不學,顛倒的現象就很多。以前都是我們去叫父母、爺爺奶奶吃飯,這叫為人子之道。現在變成爺爺奶奶叫孫子吃飯,父母叫孩子吃飯,還要找半天、追半天,還要求他來吃飯。所以您看短短三、五十年,為人子的正道不傳,整個顛倒的現象層出不窮。我們中華文化特別重視飲水思源、知恩報恩。像我看到河南的朋友特別親切,為什麼?我們以前讀書,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幾乎很多的姓氏,他的祖先都是從河南,之後遷移到其他地方的。像我們是閩南人,請問閩南人舉手,就是福建人,不少,謝謝請放下。我再請教大家一個問題,請問您知道閩南人從哪裡來的嗎?從河南去的。像我們姓蔡是在河南上蔡縣,閩南人叫做河洛人(河洛人),黃河洛水一帶,那就是閩南人祖先發源的地方,所以嚴格來講,我們是河南人。
  包含唐朝的語言,閩南話才念得出來,叫平上去入,入聲字,唐詩用北京話是念不出味道來的,入聲字叫「短促急收藏」。請問大家,北京話怎麼念短促急收藏?我是北京人,沒有短促急收藏,都沒有很短。閩南話我是北,北就是入聲字,你看下雪的雪,白雪不短,白雪這就是短促急收藏。所以你要念唐詩,你要用閩南話來念那味道就很好,而且它有押韻你念著念著就好像唱歌唱起來。你說「白日依山盡」,你有押韻,「白日依山盡」,所以悠久的文化它愈悠久,它所含攝祖先的智慧就愈厚。所以你閩南人不能不會講閩南話,你要把祖先的文化要傳下去。
  所以我們很冷靜來飲水思源,您看一個家庭裡面最受尊重的人是誰?當然是老人,當然是爺爺奶奶。沒有爺爺奶奶哪有父母?沒有父母哪有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所以最受尊重、感恩的當然是老人,那是我們福田的根源,你報恩才有福,忘恩負義的人決定沒有福報的。所以為什麼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是我們家世世代代子孫,有沒有福報的福田。所以有老人,我們的孝道才能具體的去落實、去傳承。現在小家庭孝道不好教,家長又沒有這個觀念,那就父母都圍著孩子繞,最後都把他教成小皇帝、皇太后,那就不好伺候了。所以你看那種感恩、飲水思源在哪裡呈現出來?家裡有吃的一定先給老人,要去哪裡首先詢問老人的意見,一個房子裡面最舒服的地方讓老人住。您看現在要吃東西先問誰?要挑房間先問誰?處處都有顛倒!因為人不學不知道就麻煩。
  請問大家,現在開生日party的,是老人、還是小孩?為什麼要給老人祝壽?念念不忘他對整個家族的恩德,他能長壽是全家族最高興的事,最大的福。現在不是,老人生日不管,管一、二歲的小孩,讀小學開party,還要麥當勞、還要指定要肯德基。他對社會、對家庭都沒有貢獻,享這麼大的福,從小享福,中晚年就沒福了。我們要知道,人一享福就懶散,人一享福就覺得應該的。你有沒有見過小朋友愈享福愈覺得:我父母太偉大了,我一定要報他們的恩?不是!愈享福享到最後,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父母買房子,他就在那裡算:這一棟是我的,那一棟也是我的,在福當中很容易墮落的。所以人假如不明白知恩報恩,不明白尊敬老人,不明白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把他一生最重要的善心、善根要紮下去。最大根大本的善根在哪?你有根才有生命,這個善才發得出來,就是孝跟敬,孝順老人、孝順父母、恭敬長輩,進而恭敬師長。一個人沒有孝順、沒有恭敬,他這一生決定是沒有福報的。
  我們老祖宗教誨「君子務本」,一定要找到根本,根本找到「本立而道生」,我們的學問才有根,我們的家道才有根,我們的事業才有根。你不找到根,曇花一現最後一定是枯萎的,因為它沒有根。所以大家看現在缺乏根,富不過幾代?三代,你們跟不上時代。要有科學發展觀,要實事求是客觀分析,現在不是富不過三代,一代都過不了。再講得更客觀一點,十年都過不了,您看現在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二點九年,這個數字差不多是七、八年前。請問大家,這個二點九年現在是愈往上升,還是愈往下降?你們怎麼都知道。用哪裡想都知道?用心去體會就知道。為什麼?當人愈短視近利的時候,他的家道、他的事業一定愈短,這必然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當為人父母者只看得到,他這一次考試要給我考好,他能帶給孩子的是多長遠的人生見識?他只能看到他這一次成績的時候,請問傳給孩子的是什麼人生態度?反正這一次考好就好,這一次考好就什麼事都解決了。是這樣嗎?還是當父母、當老師的知道,只要啟動他的孝心、責任心,他的學業,他以後的事業、家業你不用操心,能看他的一輩子。所以范仲淹能看多久?看千年以後的子孫,這不是我講的,范公在世的時候就是這麼講。他在他自己住家前面種了兩棵君子樹,君子樹有味道!你看我們現在種什麼樹?種最喜歡吃的水果。只能想到什麼?欲望滿足。而怎麼想千年之後的子孫?為什麼種松樹?孔子在《論語》裡面講的,「松柏後凋於歲寒」、「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松樹是表君子的風範,所以種那兩棵樹期許後代要效法君子之德風。而且他說這兩棵樹的庇蔭,可以超過千年以後,「期與千年」。諸位朋友,你有沒有想到說我這一輩子的德行,要庇蔭到千年之後的子孫?還是每天想我中午應該吃什麼比較歡喜?你看我們能想多遠?
  我們有一千年的眼光,我們的孩子就是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所以您看古人這些話用心去體會,那個義理其深無底,其廣無邊。「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時候是本?隨時,我們都能走在做人的根本上隨時隨地。比方我們今天一起學《群書治要》,學問的本是什麼?這我們要找到,我們能深入這一部書,首先第一抱著無限的感恩,這是幾千年前聖人傳下來的經典,經;聖人演繹出來的歷史,史;還有所有留名青史的大學問家,子,諸子百家。我們曾經學過的,管子、晏子、韓非子都是大學問家。多虧了太宗皇帝下令讓魏徵大人等唐代的大智慧者一起來編,才編出這一部書。大家可不能看這一部書說,這一部書看起來應該是一百塊馬幣,應該是兩百多塊人民幣,你可不能只看到這個。這裡面每一篇文章你受益了,那是無價之寶。告訴大家,這一部書從八萬九千卷當中,選出五十卷。大家現在想像一下,你前面有八萬九千卷書,我在想我一看頭都暈了還選?一萬四千多部書挑了六十五部,編成這一部書。
  大家看以前的人印刷術不發達,要學這個怎麼學?抄,借人家的書一筆一劃抄下來。現在不用抄,全部印得好好的,可是誰學問好?大家都說科學發達好。科學發達了,可是人的心假如不感恩、不珍惜,科學再發達也沒用。我們現在科學太發達了,人家以前借書三天就要還,拼命看、拼命寫;我們現在反正我有兩套,我有三套明天再看,然後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一年過去了那套書原封不動放在那裡,不是我們如如不動,變成那套書如如不動。所以大家這個時代要冷靜,根本在心地上,不在外在的物質科學有多進步。本在哪?所有的物質、所有的才能都是為德行、為這顆善心所用,這顆心是主帥!「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可是我們現在本不重視了,都重視枝末,趕快學歷最重要。他沒有德行,他有高的學歷,那些知識不就用去做壞事了嗎?現在像很多詐騙集團,沒有研究生畢業幹不了那種事情,因為那是高科技犯罪手法才辦得到。所以這些現象都在提醒我們,德行重要。
  我有一次在車上,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他說德行太重要!我一聽眼前一片光明,連計程車司機都知道德行很重要,好事。他說為什麼?因為那些政治人物學歷都那麼高,結果都在公共場合罵人、打人,把下一代都教壞了。所以下一代教育太重要,德不能只重才跟學歷,我有這個體會的時候,當天晚上我就到書局去買,看哪一本家書、哪一本家訓最好,可以教育孩子我就去買。我說你買到哪一本?他說《弟子規》。告訴大家,家訓最少有幾百本,您看《養正遺規》會集這麼厚一本,全部都是家訓,他怎麼這麼巧,一買買到《弟子規》!你看冥冥當中他的祖先在保佑他,這個爸爸想到了要教育好孩子,子孫,他的祖先在天之靈流眼淚很感動,祖先的福分趕快庇蔭他。所以這些事例,社會當中發生的事情,各行各業都不管它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做人的本,什麼是枝末。所以你說道在哪裡?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都能悟道。
  我們剛剛講到的,我們學《群書治要》的本在哪?感恩的心。在什麼?誠敬的心,真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歸有光先生講到,廣東有一個姓陳的人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對《四書》非常恭敬,每天拜、每天拜,突然有一天拜到可以看字了。歸有光先生是明清那個時代的大儒,他不會亂講的!這一位陳先生為什麼不識字,到最後能看得懂字、能讀經典?沒有別的,誠敬。所以《孝經》告訴我們,「孝悌之至」,一個人孝敬的心、感恩的心達到極處,「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他本有的明德、本善透出來了,智慧之光透出來了他就懂。
  這不是一個,東北人都知道民國初年,民國時期有一個老人家叫王善人,他辦的女學就幾百間,他對後世的影響很深遠。我深刻體會是什麼時候?是我五月份到了吉林松花江中學,見到了呂杰校長的母親,老人家她曾經接受王善人六個月的女學教育,女教,六個月而已,深受啟發。呂杰校長的母親一輩子沒有生過氣,呂杰校長今年五十歲左右,他證明五十年來沒看過母親生氣,而且沒有生過病。所以病根還是從心開始的,火氣一大,內的習氣一起來就變毒,外又遇到一些人事境緣,火就更大就生病了。而我們看老人家只受了六個月的教育,所以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學問太可貴了,六個月成就一個人的德行。不得了是在哪?一個女人有德行了,她五個孩子都有成就,其中一個孩子是吉林松花江的校長。
  請問大家,老太太影響了多少人的命運?有沒有人帶電腦算一下算得出來嗎?我跟大家講算不出來。為什麼?因為這個善的影響一直在發展,光是參觀、學習吉林松花江中學經驗的學校,已經超過幾百家了,親自到他們學校。我曾經聽過廣東開車開了兩天去他們學校學習,其他新疆、海口、海南這就不用說了,神州大地東西南北多少學校都去了。這一分貢獻記頭功是誰?是老母親。沒有這樣的母親,能教育出這麼有民族使命的校長嗎?大家開悟了沒有?天下的安危女人操之一大半。沒有好母親哪來出好人、出善人、出聖賢?
  所以我們老祖先傳下來,對妻子的稱呼叫太太,對成了家的女人叫太太,這不是隨便稱的,這是有典故。周朝出了三個女聖人太姜、太任、太姒,在三位女聖人調教之下,周朝四代都出聖人。光是我們熟悉的周文王的父親王季,他的哥哥泰伯、仲雍,這些孔子在《論語》中都讚歎,至聖,佩服。讓我讚歎他們的德行,我實在不知道找什麼言語來形容。為什麼?他們當哥哥把國家讓給弟弟王季,連國家都能讓出來給弟弟,還有什麼能跟弟弟爭的!大家去翻全世界的歷史,哪個國家的國王,可以當國王把這國家讓出來給他弟弟?你們去調查一下。所以我們的祖先都是聖人,難怪我們傳了五千年,只剩我們一家,全世界的民族文化、血緣還傳承的,只剩我們一家,其他都斷了,只有考古學家能研究他們以前的文化。沒有祖先的厚德,我們不可能是這個世界唯一還承傳的民族。所以大家看女人重要!稱太太就是說,對她極恭敬稱呼她女聖人,妳好。妳是聖人,妳的後代就是聖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世界有希望,國家民族有希望。
  而大家看王善人辦了這麼多女學,成就了這麼多女子,可是王善人不認識字,他孝順父母之外,他對他的爺爺盡全力的孝順。他的父親不撫養,他撫養,他說我要盡孝道,我爸爸做不到的,我應該去圓滿它。父母有不足自己不批評,反而去補父母的不足,這叫「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其實我們這二、三代人,有沒有過失?有。文化快斷層,我們這二、三代人有過失,可是我們要彌補這二、三代人的過失。父母沒有傳,爺爺奶奶沒有傳,我們傳,減輕這二、三代人所犯的疏漏,這個都是我們該做的。你的父母不夠孝順爺爺奶奶,不只不批評父母,孝順爺爺奶奶到父母感動、慚愧這才是盡孝;我們不能學了之後,回去批評自己的父母那這就錯了。王善人孝順不只對父母,還對爺爺奶奶。
  悌,孝悌之至他做到極點,他的弟弟去世了,沒有辦法很好的照顧孩子,他把他的姪子全部接過來,因為那時候生活困難,盡心盡力教導他的姪子,不是兒子而已。而且照顧姪子超過孩子的那種用心,最後他的姪子都有成就。好,請問大家,我們現在做得到嗎?現在連兄弟都不怎麼關心,還關心他的孩子?連父母都不怎麼孝敬,還爺爺奶奶?可是您看他那一分道義、情義做徹底。人心裡面沒有絲毫私欲,他的智慧、明德,就整個都展現出來了。所以最後能講《中庸》、講經典,讓人家的心態轉變,把人家的病都治好了。因為他心一變,整個因為情緒、存心所造成的,這些身體的障礙、血脈的堵塞,慢慢就疏通了,這個理論不複雜。大家有沒有曾經煩一件事,煩到胸口悶的有沒有?你們都沒有?要不就是你們命太好,要不就是你們學問太高,兵來將擋,已經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沒有障礙。
  不然一般:怎麼被我碰到?我怎麼這麼倒楣?老天爺怎麼這麼不公平?我曾經這麼幫助他,他還這麼對我,愈想愈煩。可是突然間一轉念:也是大好事!你心臟突然間好像就通了,不悶!豁然開朗,馬上印堂發黑變發亮,你們一轉正念應該都有這個經驗才對。就像《書經》講的,「聖狂之分一念之間」,轉過來很重要。所以告訴大家,這些經典的教誨不是理論,誰做到了他的人生就印證,「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您看他的風範,影響了東北多少的人家,甚至於我們現在看他的書都很受益,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我們今天講「臣道」,王善人的臣道也是做到淋漓盡致,他去幫人家工作,從來沒談:老闆,你要給我多少薪水,從來沒有談利的。老闆用他了,他盡心盡力做,做到老闆非常佩服他,最後他辦教育,都以前的老闆支持他。不只自己盡心盡力,一些跟他一起的朋友、工人有什麼思想不對的,都趕緊給他引導。團結整個他們這些工人,那個對於他的老闆、員外主人,都是最重要的貢獻,他盡忠!
  所以王善人他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成就?他學習真的是至誠恭敬到極點。他學一個羊角哀先生,為了道義奮不顧身,縱使有生命的危險他毫不畏懼,就像孔孟之道,「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王善人看了這個例子以後,非常感動,剛好他那個時候發生一件事,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被人家誣陷,然後王善人他就奮不顧身要去幫那個人解圍,他不怕自己會遭什麼難,他就很快的,要趕去幫這個賢德之人解圍。路走到一半,眼前一片光明,他那個至忠至善的心,他的明德透出來了,後來他就能講這些經典的道理。他學習的一個態度是,他聽一個故事,這個聖賢人的精神就跟他融成一體。諸位朋友,我們看過《群書治要》裡面多少位聖賢?我們跟誰融在一起了?這個時候你們不能一臉茫然,我們故事也聽了不少個了是吧?我們不說遠的,說最近的就好,您看那臣子很正直,都能對他的領導者直言。我們學到正直沒有?這兩個禮拜,你的上司有不對的地方,你有沒有勸?假如沒有,那個精神還是沒有跟我們的故事融成一體,書是書,聖賢是聖賢,我還是我。要解行相應才能受益!
  所以「君子務本」,我們用十分誠敬的心來讀每一句經文,受益就無窮了。我們這幾個月核心在君臣之道,我們這幾節課講「臣術」,為人臣的存心、為人臣的正道,為人臣應該盡的本分在哪裡?有時候沒有這些經典,可能都只是我們自己想像的,會漏掉很多該做的事情、該盡的本分。我們看「臣術」的幾個綱,首先是「立節」,能夠立住為人臣的節操,當然有節操也就是樹立了榜樣,為民之表率,這是好的父母官,立節。所以德行是期許自己苟日新,日日新,期許自己不能有辱國家,有辱君上、領導的信任。在《孝經》裡面都強調,「言思可道」,所講的話跟經典相應,老百姓聽了之後,學到東西效法他講的道理,言思可道。「行思可樂」,所做的都是順應民心的行為;「德義可尊」,他的價值觀、他的言行,為老百姓所遵循效法;「作事可法」,一個領導者,做人做事、一舉一動都是謹慎、都是恭敬,他身邊的人隨時在他身上學到東西。「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他底下的下屬,在他處世應對進退當中,都學到了真實的學問。
  那一天,師長跟我們前首相馬哈迪先生見面,馬哈迪先生坐在中間,那宗教和平的代表坐在右邊,師長坐在左邊。當時候翻譯站在師父的左邊。這個方位大家知道了,師長坐在這,馬哈迪先生坐中間,翻譯就直接在師長的旁邊,跟馬哈迪先生講話,大家覺得在這樣講話有沒有什麼問題?這樣講可以,師長聽得到,馬哈迪先生也聽得到。可是請教大家,翻譯講給誰聽的?用英文講給誰聽?馬哈迪先生。所以他站在這麼旁邊講話方不方便?馬哈迪先生聽得清不清楚?你看我們有時候粗心大意,這些都沒有體會到,反正方便就好了。學問在哪裡?學問在哪?主敬存誠。什麼人有學問?他的真誠恭敬時時保持,這個人是真實學問。而不是他能背多少經,他背了很多經,對人都高高在上,那不是真的學問。主敬存誠,一個人時時誠敬對人,接觸他的人沒有不被他感動的道理,他正己了就化人。所以身邊的人不能感動,反省自己的德行不夠!「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我們的真誠心還沒夠。「天下無不可成之事,只怕願力不堅」,我們不能堅持去做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這翻譯一、二句話才出來,師長馬上告訴他,過來到馬哈迪先生跟師長中間講話。你看,就在馬哈迪先生耳朵旁邊講,他聽得很清楚。而且在這裡講,師長坐在這裡,我們在這樣講話,對師長恭不恭敬?是。我們假如不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時候粗心大意,都覺照不到這個態度、行為好像有點不妥當。大家有沒有講了哪句話、做了哪件事,覺得怪怪的?好像怪怪的不舒服,也不知道錯在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可以問問身邊,您覺得觀察力比較敏銳、比較有學問的人可以問一下。可是我們要主動、願意受教去問,可能人家才能提醒我們;不然現在都說算了、算了,別得罪他。現在人火氣比較大,蒜頭、蔥吃得太多上火。所以確實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今天不是說打開經書了才是學習,平常眼前所有人事物渾然不知,也洞察不到那些道理、那些微妙之處,那就心太粗,粗心大意,體會不到個中的真實學問在哪裡。
  所以一開始我們這個綱是「立節」,那有幾句話講得好,「為政之要」,一個人代表國家去服務人民,為政之要,你看最重要、最根本,老祖宗經典裡面都用本、根、要、宗,這些字不可以輕易放過,「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老祖宗講話都是直截了當,一句話就把最核心的關鍵學問都點出來。我們看一個人要當好的領導者、官員最重要的,大公無私、清廉愛民,清與廉。所以在《增廣賢文》當中就有說到,「仕宦芳規」,仕宦就是指當官的人、仕人,仕宦芳規,芳當然就是芬芳,就是德風,芳規就是這些聖賢人,留下來好的風範、儀軌是什麼?清是清廉,慎是謹慎,勤是勤勞努力。一個為官者能做到這三個德行,應該會是一個很好的官員。我們看清廉,再來謹慎,節儉,還有勤儉,第一每個德行對自己一定有大利益,對人民一定有大好處。所以德行自利利他,一個人清廉為什麼自利?無欲則剛。
  他沒有這些貪欲非常正直,他格物的功夫很好,他不變成欲望的奴隸,他自己自在。什麼是大英雄?不被欲望誘惑。什麼是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他不接受誘惑,「威武不能屈」。您看他多自在,心上都沒有做過虧心事,心上正大光明,晚上睡覺躺下去三分鐘就睡著。我們沒這個功夫還翻來翻去的,假如還做點虧心事還得吃安眠藥。一個人這一生最大的快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心胸坦坦蕩蕩,這人生的享受。我們做了一些違背良心的事,還得想這些事都做了,該去做哪些事情才能掩飾這個過失?人生愈搞愈複雜累死人。講了一句違心的話,必須再用五句把它蓋起來,蓋多久?三天。繼續還要再用二十句去蓋,難怪白頭髮愈來愈多!大家注意看,真正放下欲望的人,返老還童,他的皮膚跟嬰兒的皮膚差不多,你們見過這樣的智者沒有?你們能見到是你們福報,真的!講到這個,就很慚愧,你看我皺紋愈來愈多,所以,理有頓悟,事要漸漸去修,要真下功夫不然自己得力不了。
  清廉對自己有好處,對老百姓?對老百姓,老百姓高呼青天、青天、包青天!你清廉了,老百姓不用被這些貪官污吏給奴役,他們的金錢不會被他們給搜刮,老百姓日子愈來愈好過。這樣的好官去世,老百姓像喪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的悲痛,清廉。而且一個為官者清廉,他所帶的下屬對他肅然起敬。您看一個德行影響所有身邊的人,楊家的後代,楊家的祖堂叫四知堂。我們剛講完,來考試,「天知神知、我知汝知」,怎麼會沒人知?但你看他後代多有福報,四代三公,四代人都做到皇帝的老師,已經到最高的權位!這麼大的福報就是因為清廉。有一句話講得好,我們複習一下,之前應該有跟大家講過。假如你完全沒有印象叫正常,因為還沒有二十一次這正常,不要氣餒。
  「吏不畏吾嚴」,當我寫出第一句的時候:我記得。恭喜你,你是用心記的,用心記不容易忘,因為它印在心上,入了心。吏不畏吾嚴,吏就是你的下屬,「而畏」,而敬畏什麼?「吾廉」。「民不服吾能」,老百姓不是只佩服我的才幹能力很強,這不是他們最佩服的。「而服吾公」,這個縣太爺最公正無私,這最讓老百姓佩服。「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你非常公正了,老百姓打從心裡佩服你,絕對不會怠慢;你廉潔了,你底下的下屬,絕對不敢欺騙你,去做違法的事情,因為他被你的德行感動震懾住。「公生明,廉生威」,你公正無私了,你自己看什麼事情是明白;你一有私欲,你看什麼事情會偏頗。而你公正,老百姓也會覺得你非常光明正大。廉潔了,你的威信、威德、威嚴就出來了;威嚴不是靠講話很大聲去嚇人的,那叫狂妄、叫殘暴之威,不是道德之威。道德之威他是因為你清廉、你非常仁義,他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威嚴。您看清、慎、勤,這清廉重要!
  慎是謹慎,哪些地方要謹慎?現在談這些,我們都知道要立節,立住節操,德行可以做老百姓的榜樣,從哪些地方下手?從清廉。接著講怎麼清廉?儉以養廉。所以希望孩子以後是國家的棟梁,教化利益一方百姓,首先你栽培的孩子一定要寡欲,不能縱欲。他寡欲就節儉,而且做得很自然;他縱了欲望,喜歡花錢,你再要去糾正他,相當困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就難。所以你看曾國藩先生是清朝成就最高的漢人,他說一個家要承傳一定要節儉、一定要勤儉,不然一定敗。家敗敗在一個奢字,奢侈就敗;人敗敗在一個逸字,放逸、懶散這個人就毀了,腦子裡就胡思亂想,什麼都覺得應該給他的。人一懶散就只是吃、睡,睡、吃,邪念很多,叫「飽暖思淫欲」。所以一個人工作勤奮一點也是一種修行,讓這些妄念愈來愈少,一心為團體、為公、為人,也是一種修行的方法。
  所以我們看清廉是結果,節儉是根源,所以教育都要找到根才知道怎麼下手。從哪裡節儉?具體來講食、衣、住、行、育樂夠用就好,不要去糟蹋這些物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糟蹋東西就是糟蹋自己的福報,叫暴殄天物,哪個東西不是天物?所有東西不都是天地產生的嗎?都是天物。我們看這書,它是樹做成紙,你去糟蹋它,就是糟蹋天地的化育,根本就不感恩。所以我們教育孩子從心上,還要從整個生活的細節來樹立他的德行。包含孩子早上洗手、洗臉,洗完的水倒哪去了?是流掉了、還是沖馬桶?就從這一滴滴水他都不浪費,他一內化了,他不知道那一顆存心就幫自己造了多少福。勤儉者有福,節儉的人有福,福生於清廉、節儉,節儉的人本來他命中只有六十歲,可是他很省著花,到六十歲的時候他的福報還沒花完,延壽二十年活到八十歲。現在的人是本來有八十歲的命,花錢花得很凶,都要穿名牌的、要吃名牌的,花花花到五十歲的時候福就花完了,結果祿盡人亡。一個人的福祿全部花完,老天爺要把他收回去,折了三十歲因為他奢侈,這個事情在很多歷史當中都有記載。人不明理,真的很可憐,不能責怪任何人,他們不懂,都在糟蹋自己的福報。
  我們再複習一下,《德育古鑑》裡面講到的,一位陳良謨先生他們的家鄉有一年旱災,他們那個地區有水壩,所以旱災其他地方都很嚴重,它不嚴重,沒什麼損失。可是當地的官員申報:這個地方全部是災區,免稅,他們那年撿到了不用報稅。隔一年,旱災之後最容易來水災,隔年水災,他們那個地方地勢比較高又沒淹到,然後又申報災區,又不用報稅。兩年都不報稅,是福還是禍?你們怎麼知道?不要嚇我,你們都未卜先知。《老子》說「禍福相倚」,一個人沒有德行的基礎,福來了、財來了,對他來講可能是大禍臨頭。因為兩年都撿到這個運氣,統統沒有納稅,積了錢,其他地區都是災區,就把很多東西都變賣了。誰買?他們買,那個地區就剩他們比較有錢。結果一有錢、一買東西,開始增長一種虛榮,就揮霍。
  結果一揮霍,陳先生就說我們這個地區的人,太嚴重了,有一些姓氏的人可能會斷子絕孫;我們陳姓好一點,也免不了災難。果不其然,過了幾年,真的他們那個地方,幾個姓氏感染瘟疫,最後後代都死光。他們陳姓還好一點,沒有這麼樣的糟蹋食物,可是還是發生了一些火災、一些小災。這是幾百年前留下來的真實故事,告訴大家,這個道理現在就看得到。大家看歐洲幾個國家破產怎麼破的?揮霍。十幾年拼命向全世界借錢,花花最後什麼結果?全國破產,不是一個人破產。不是一個人不明理,這個時代不讀我們的聖賢書是全國都不明理。請問大家,金融風暴怎麼來的?不就是奢侈嗎?奢侈到最後又想花很多錢,就想那有白吃的午餐,想那些商業金融商品買空賣空,他都不用花什麼力氣就可以賺一筆錢,最後就骨牌效應,相關出這些不合法商品的銀行全倒掉。
  可是大家注意,美國建國多久?兩百多年,同仁堂還多它一百零七年。你們不聽同仁堂的,你們不聽中華民族五千年這家老店,你去聽兩百多年那個店。這個時代最大的災難喪失民族自信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喪失民族自信心是好聽,叫「數典忘祖」,連祖先都瞧不起。所以那些揮霍到極處的國家,很可能亡國。我們還好,還留了一些根,但免不了有災難,趕緊改過、趕緊回頭,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所以這傳統文化重要。我們認識一個浙江的企業家,我們介紹《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給他讀,裡面有很多行善得善報這些故事。結果他《太上感應篇》讀完,他跟我說,我從頭讀到尾,那些惡事,我好像沒有一件沒做的。我很驚訝的看著他,我說你現在還活著,代表你祖上的德實在厚得沒有辦法形容,你這麼糟蹋你還活著,你不能再糟蹋了。可是大家看,整本錯誤行為,基本上全都幹完的人,一回頭不得了,他的員工統統都可以學經典,他們的企業辦課程,讓廣大的各行各業來學,浪子回頭,真的是金不換。
  諸位朋友們真理在哪?就在現在的家庭、社會、國家去觀察,就看得很清楚。你看很多歐美功利主義之下的國家,他們一生負債,還沒賺錢就花錢,天底下哪有這個邏輯?幾千年來,你聽過哪個祖先說先花錢再賺錢?沒錢還花錢叫無恥,連點羞恥心都沒有,你沒有那個錢還裝闊。老祖宗又告訴我們,「欲似深淵」,你那個欲望一打開,哪有說好,我這個月花二千就好了。真的嗎?一花,好,二千一定花到二千五,二千五就好了花到四千。大學生還沒賺錢,信用卡就好幾張,你說他控制得住他花錢嗎?不是常常回家:爸,我沒錢了!他那個錢都是伸手牌的,都不是努力牌的,是伸手牌的。所以現在貴族很多,叫做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叫啃老族,都是啃老人的退休金叫啃老族。
  你不能怪他們,你沒教他勤儉,他奢侈叫正常,他勤儉叫不正常。諸位朋友,你現在發現年輕人很不正常,請通知我一下,這些人很特別,以後要扛起民族文化的弘傳。他一定有來歷,他的父母一定不簡單,他們的家道一定有傳承。不然在整個功利社會虛榮的風氣,人比人的這種情況之下,他居然能夠這麼簡樸那不簡單。真的可以念一首詩給他聽,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簡單,淤泥中的蓮花。為什麼他開得出來?他有免疫力。他免疫力從哪裡來的?從他家庭把他的德行紮下去了,他才能有這個免疫力。所以不能再耽誤在這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價值觀,跟思想當中,要回歸到五千年的真理。人生的苦難一句話說透了,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清廉、謹慎,我們一看到慎,心旁邊一個什麼?真。真心的人謹慎,為什麼?他不能放縱他的這些習氣。而你看謹慎的人,他處處設身處地,深怕自己做錯了會誤到他人、傷害到他人,所以他謹慎。謹慎從哪裡開始?孝順父母,身有傷,貽親憂,你說他一言一行能不謹慎嗎?古人羊腸小道不走,為什麼?怕危險。突然剛好百步蛇出來,不小心喪了生命,父母一輩子抱憾。再來,不游泳,不在大河裡游泳,你看我就不夠謹慎,講話不周詳,這句話假如不補回來,可能出去游泳池的老闆就要來找我算帳,所以你看講話不容易,謹言慎行。謹慎,身有傷,貽親憂,所有德行的根都從孝心當中出來,叫「百善孝為先」。有沒有朋友要試試看,我覺得哪一個德行不是以孝為根,您現在馬上可以舉手,你不舉手就要相信我,當然相信是不能用強迫的。謹慎,德有傷,貽親羞,一言一行都怕有辱父母跟祖先,你說他能不謹慎嗎?
  我們深深去思考,對這句「百善孝為先」,那種信心、認同更高。認同度達到徹底,別人不教,你是如如不動,一定從孝開始教。孔子就是這麼教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從這裡開始才是抓到根本。可是我們看現在全世界的教育,哪個地方把孝排在第一位?假如不是把孝排在第一位,這樣的教育叫什麼?本末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所以教出來,在家不是孝子,在單位不是忠臣,給家庭、社會、團體不知道又要帶來多少煩惱。我們接著看,謹慎,在哪些地方謹慎?處處要謹慎。您看《弟子規》從頭至尾,都是教謹慎的態度,「非聖書,屏勿視」,謹慎保護這顆心不要受污染,所以看不要亂看,「蔽聰明,壞心志」。聽不要亂聽,「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鬥鬧場,絕勿近」。只要會污染自己的清淨心的統統要防止,這叫謹慎,邪念會污染自己的都不能起。所以顏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違背道德的行為不能做,違背道德的念頭不能起,非禮勿動,這個告訴我們謹慎是什麼?自愛。愛自己不讓自己墮落,不讓自己變欲望的奴隸真正自愛。
  一個人自愛了才有可能愛人,一個人自己習氣一大堆,怎麼愛人?當媽媽的習氣一大堆,孩子全部都拷貝了,都學了,那是害了孩子一輩子,怎麼愛他?我們不先自愛,不先成就德行、提升德行,怎麼可能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去愛我們有緣的人?你看這個道理是什麼?「君子務本」,又回本,處處都要回到根本,我們才能真正把道理貫徹明瞭。有一次子路、子貢、顏回跟夫子在一起,夫子問三個弟子,什麼是智者、什麼是仁者?子路講了,「仁者使人愛己,智者使人知己」,仁慈的人能夠讓別人也愛他,智慧的人也讓別人了解他自己。接著子貢說了,「仁者愛人,智者知人」,這是子貢講的,感覺認知好像又提高了一個境界。最後是顏回,顏回說「仁者自愛,智者自知」,不自知怎麼知人、不自愛怎麼愛人?這跟《老子》講的一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這些事例,時時讓我們回歸到本上面來。
  所以謹慎、自愛,從言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看的、聽的、說的,大家注意,一個人德行升跟降,關係最大的是嘴巴。請問大家,我們一天講幾句話?大家有沒有去算過?我今天算了,我講了五百零六句。真的,大家想我今天假如講了一千句話,都是好話,請問大家這個人今天福報增了多少?假如一千句,有八百句是不好的,他今天德行下降,福報也折損。所以處處是利益人的話、鼓勵人的話,每天積功累德;每天講指責人的話,每天講搬弄是非的話,甚至講刻薄的話,講出去讓人家都想要跳樓自殺了,這叫一句話把半生的福報都折掉,那不得了,那一天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謹慎言語,老祖宗說的,「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都是謹慎。
  大家今天吃了什麼才來的?有沒有根莖枝葉花果全吃了,包含青黃赤黑白顏色都吃了,均衡飲食,道法自然。吃得愈精緻身體愈差,你看《紅樓夢》裡面林黛玉的身體不好,因為她太富貴,她都吃白麵沒有吃全麥麵,她都吃白米沒有吃糙米。你看人不懂道理顛倒,有錢人病一大堆,因為他吃錯了。你看以前人都吃番薯,現在有錢了不吃番薯,不知道那是好東西。那個東西全營養素,裡面纖維素很多,腸胃給你清得乾乾淨淨,你不吃它;然後去吃一大堆太精緻的,腸胃都出問題。所以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不從經典去了解道理,真的不知好歹,好壞分不清楚,話怎麼講,東西怎麼吃。話怎麼講、東西怎麼吃三兩句講不完,下一節課再講。謝謝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