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心靈慧談 037 (韻美語音)

2022-11-01·4 分鐘

本集介紹

2022 心靈慧談 037

人們總是有很多想法和想像,
有人想一想就過了,
有人想很久,
有人一直落在其中沒有出離,
或沒有空間轉圜而有所不同。

於其中有多久,覺受就有多長,
多麼深入捉著不放,覺受就有多濃蘊。

我們的認知已使我們受內在的侷限,
而我們的個性,卻更是堅固的侷限。
個性越是明顯,認知也越是定型化。
學會有轉圜的認知空間來轉個念想,
也能同時讓固化的性格可放鬆活化。

你和你的認知想法是否有空間距離,
這意味著有轉圜的餘地,能轉能放,
也能用心去感受,
而不是一直用頭腦在思辨。

當有一個較大的空間、
或有了較長的距離,
空間距離過大時,
內心會有距離感。
若你跟某人或團隊有一個距離感,
可能是心跟某人或團隊不在一起了。
距離感是一種覺受,也是一種心境。

另一種維度來看,
心有了距離感,
或許能有一份客觀的看見,
能有一份出離的智慧照見。

有時適當的距離是好的,
但有時需要更靠近一些。
若你卻保持了距離,
或許有些因緣就錯過了。

你跟聖賢覺智者想保持距離,
還是想更靠近他們呢?

有殊勝與深入的成長因緣,
往往需要有一份心的投入,
一份承擔的參與,
一份主人的心態,
有一份深入理法與修煉的精進,
有一份愿景使命的守護,
方得一份殊勝的法緣。

有些人的參與只到了表層而已,
或只是一起走了一段路的因緣,
共同經歷了一小段的路程,
卻因種種的無明與生活上紅塵牽引,
而疏遠了可能深入參與的殊勝法緣。

人間忙忙碌碌一路走去,
或許我們需要靠近與心的距離,
需要緩一下往內跟生命在一起,
靜心觀照生命存在的這個主題。

有緣相遇於探索生命的法緣,
讓我們緩一緩腳步,
看一看、聽一聽、聊一聊、
深刻體驗一下生命的真諦。

願我們大家一起走一起共修一起生命成長,
能得到生命心靈的滋養。

~2022/10/31 godfrey-H 昊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