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2.24《自主學習》線上讀書會

2021-05-04·1 小時 13 分鐘

本集介紹

本週進度是《自主學習 Worlds In Creation》第二篇〈從理解人類開始 8 大人如何對待小孩-文字VS.他人模構/無用之用/遊戲的未來/後記〉。
由於資訊產品的效率與普及,人類的溝通能力達到前所未見的顛峰。而看似無用、沒有實用目的性的遊戲是最有效改善模構的活動,人們不以「立即生產力」為標準設限的自由活動(遊戲)時間會愈來愈多。
古希臘人認為人應該多花時間思考,才會接近神性。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紀錄了蘇格拉底「堅決反對把義務教育的規劃和結構納入青年教育」,因為「任何自由的人都不該被迫學習任何知識,那是對待奴隸的做法」,只有「自學的哲人」才能擔任領導者。
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自然會獨立、尋找資源、解决問題,有原創性的思考能力,也就是具有自學能力。
不斷追求進步是每個人天生的内在動力,孩子不會欺騙自己,他們會要求自己持續努力,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迎接挑戰是人的天性,也唯有自己選擇的挑戰才會全力以赴。
人出生便會抽象思考,大人的誤區是把「思考」和「表達」混為一談。「合理的思考」則是另一個誤區,理性思考與分析只是諸多思考模式的其中一種。所以,小孩和大人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不應該輕忽對待孩子,孩子跟我們一樣,是完整的人。
考試結果不能顯示一個人的知識或思考能力,只能顯示這個人在當時會不會回答那些問題而已。
以利益為動機的文化現象來自於兩個環境因子:活絡的自由貿易,以及教育深植人心的恐懼與焦慮。
如果我們不再用恐懼來教育孩子,未來人們心中無所恐懼,既不被恐嚇脅迫,也無法以利誘之(無用之用),就能成為勇敢、無私、誠實、有同理心,真正為善的群體,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們想像中未來社會的樣貌。

喜歡這個節目嗎?!請贊助我們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jzc1o0twqye08207r5k0uo8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