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如何與孩子和平共處?】Acchi療癒師日常

2021-06-08·21 分鐘

本集介紹

這次已經錄了好久卻沒上傳,抱歉來晚了。

前段時間(5/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將全國三級警戒延展至6/14,各級學校也同步停課,個人版面上哀鴻遍野,還製作「團購水管」的梗圖。
看到 #橘色水管,我整個被勾起被父親打的童年記憶,很痛、很難好;若時值夏天,還會為了遮住傷痕而穿長袖⋯⋯唯獨不記得的是因為什麼事而被打。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在小時候有被打的經驗,也都希望在為人父母之後,可以不要再繼續複製這樣的方式。
但真的很難跳脫,我自己都曾失手過。

於是,我整理了❸個重點,讓大家可以在居家防疫期間,不僅可以不打罵孩子,更可以建立起互信合作的關係。

️ #邀請孩子的合作
孩子,總是會想幫忙。在這段居家防疫的時間裡,讓孩子看到爸媽為家裡的付出(洗衣、煮飯、採買⋯⋯等),然後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參與,會讓孩子有責任感。

此外,有一種很難看懂的付出是:工作。
而孩子也因為不懂爸媽在做什麼
也就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合作」
此時,爸媽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孩子理解,如:就像你在堆積木時,也會不希望有人干擾,讓孩子知道「不干擾」也是一種幫忙。
並且在孩子做出
#隱性幫忙 時,給予讚賞。


️ #無條件同理孩子
同理孩子,也代表我們同理自己的內在小孩。
當疫情來襲,孩子哭鬧著要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彼此的情境做類比。
例如:「不能去公司上班,爸爸也覺得不方便,需要花時間習慣」、「你想和同學玩,媽媽也想和朋友喝下午茶,但是都不行,好難過」。

然後,一起抱頭痛哭 XD
在這樣的分享中,孩子不會因為覺得「只有我在不舒服」而感到孤立,爸媽不僅知道我的難過,還向我分享感受,我們彼此是有深度連結的。
再者,當孩子做出「平常其實不會激怒我們,但這時卻會」的行為時,我們也能讓孩子知道:爸媽是因爲別的事情而情緒波動較大,而非討厭自己。
❸ #特定的遊戲空間
這是給孩子,也是給我們自己
居家防疫期間,「一直被孩子叫喚」也是許多家長的困擾;所以,讓孩子培養專注和找樂子的能力,很重要啦!
孩子,身為正在成長階段的人,一定都會被某些事物吸引;可以藉由觀察孩子熱衷的事物,設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來讓孩子專注其上,享受成就感。
當孩子有自己的目標和空間時,我們不就有時間可以進行自己的事情了嗎?(笑


想瞭解~
這❸點更詳盡的內容
以及實際執行起來會有的好處?
或是有其他想問的
歡迎在底下留言~~~

——

李詣琦 aka 琦琦/
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