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04 當代會眾的唱詩能力與素質

2021-02-08·30 分鐘

本集介紹

現代敬拜讚美登堂入室四十年,毀了教會四百年的聖樂與敬拜建造? 請聽「維真會客室」第四集播客:小明與小花談當代會眾的唱詩能力與素質 這一集,我們邀請前台灣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副團長、現任休士頓西區中國教會中文堂黃奕明牧師與我們談這個主題:當代會眾唱詩能力與素質。關心教會音樂與敬拜的弟兄姊妹,請務必好好聽完黃牧師語重心長與鞭辟入裡的講解。 在播客一開始,我們播放「主恩重唱」以A-Capella演唱「若主未與我同行」(If the Lord Wasn't Walking by My Side),非常好聽,請聽眾一定要前往聆賞!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歌是1967年貓王Elvis Presley 錄製在他的How Great Thou Art這張專輯裡的一首詩歌。專輯裡是以貓王式的搖滾風格演唱(rock 'n' roll)。歌曲作者是Henry T. Slaughter。這張專輯當年也贏得「葛萊美最佳聖樂表演獎」(Grammy Award for Best Sacred Performance )。[註:葛萊美獎在1962-1986年間有頒發所謂的「最佳啟發性表演獎」給一些詩歌創作與演唱(The Grammy Award for Best Inspirational Performance),後來就沒有了。] 當年,這種帶有輕搖滾流行樂風或清新風格的「福音詩歌」是吸引年輕人歸主的方法(當時有青年歸主運動);教會在主日敬拜仍是維持莊嚴傳統的聖樂敬拜,且主要仍以教會詩班來引領會眾唱詩為主。1980年代之後,許多教會開始以以流行音樂曲風為主的現在敬拜讚美取代了聖詩與敬拜、詩班也跟著被邊緣化。 第三集播客我們談到教會建立詩歌庫固然可以幫助解決各有所愛的問題。然而,會眾唱詩有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是教會應該去面對的:今天教會的整體會眾唱詩能力與素質是下降的。 很多人或許認為現在有Youtube就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唱一首歌,不是比以前更容易學唱歌嗎?這個問題應該回到什麼是會眾唱詩(congregational singing)。 會眾唱詩並不是「領唱自己很會唱、唱得好聽+被帶領的會眾會跟著一起唱主旋律」,大家來唱歌就好。會眾唱詩應該是一個合一的會眾頌唱(Singing as a congregation)。如同第三集播客的臉書介紹文所說的:「一場會眾集體詮釋的衷心獻上、一個同心合意的祈求與頌讚。」請聽黃牧師從一個聖樂與敬拜帶領與教導者在這集播客中更深入的闡述。 你可以不贊成「現代敬拜讚美登堂入室四十年,毀了教會四百年的聖樂與敬拜建造」這個看法,我們也無意在這裡做歷史評斷,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教會音樂教育的流失與詩班在帶領敬拜上的功能被弱化與逐漸消失的事實。 維真一直想致力於傳統與現代、詩詞與音樂的對話。這四十年現代敬拜讚美也該到一個回顧與省思的時候了。 維真前三集、三位主講來賓都是四十歲以下的教會年輕音樂敬拜事工服事者,他們其實自幼都是在傳統聖樂中敬拜、受正規教會音樂教育與在詩班中長大的。他們在面對多數同齡者或更年幼者,沒聽過聖樂與敬拜,也毫無基礎的音樂概念,並非沒有掙扎;但他們決定蹲低去接納,好慢慢開始提升華人教會對音樂與敬拜的認識。 音樂敬拜並非敬拜的全部。這四十年的敬拜讚美,讓許多人誤以為「敬拜」就是唱歌或只有音樂的部分。神拯救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為了要「敬拜」和「事奉」祂,基督徒蒙恩得救也是為了要「敬拜」和「事奉」神(參出3:12; 出19:4-6; 20:1-5與太2:2; 4:10; 羅1:25)。 「敬拜」與「事奉」成為一組重名詞彙(hendiadys)出現於申8:19; 11:16; 17:3。敬拜和事奉神是神選召和拯救人歸向祂的目的。「聖道」(經文朗讀、信仰宣告與解經講道)與「聖禮」都是團體敬拜非常重要的另一部份。敬拜與事奉,事實上是一個全人的生命和生活(羅12:1-2)。 維真事工最大特色就是:我們的核心同工全部都受過福音派神學院的正規神學教育。我們不分年齡,也不因喜愛音樂風格不同而有爭議,我們同心合意想要做的事是:提升華人基督信仰整全敬拜事奉的神學與實務。這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我們需要更多教會牧長與弟兄姊妹一同來關心與支持。 維真事工主張:大使命的完成,需要帶領信徒能建立奠基於聖經神學的敬拜與事奉生活。 「宣教不是教會的終極目標,敬拜才是。教會從事宣教事工,因為終極的敬拜尚未出現。敬拜才是教會的終極目標,宣教不是。因為神才是終極的,世人不是。當這時代結束,千千萬萬蒙救贖的人來到神的寶座前,俯伏敬拜,那時再沒有宣教了。宣教是暫時性的需要,惟獨敬拜永遠長存。」John Piper,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The Supremacy of God in Missions. (Third Edition; Grand Rapids: Baker, 2010), 15.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