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概要_022_淨界法師

2022-07-20·38 分鐘

本集介紹

唯識學概要 - 1 - 卷二十二 【150】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願力 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願力 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願力,你要發願! 我們上一堂課,已經討論了這個空正見。那麼我們從一種有相的執 著,要進入到空性的法海,你所採取的方法就是「無分別智」。我們如果 是在一種生死的業海當中,那麼佛陀的空性的三昧是在彼岸的話,無分別 智就是它的船,就是你的工具。當你的生命要從一種攀緣心的業力,轉成 一種往生的願力,無分別智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這個工具你不操作,你 很難從過去的執著裏面跳脫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念的佛號,全部是 生死業力的佛號,他這個佛號上不去,因為你的攀緣心太重了。 諸位,這個佛號雖然是萬德洪名,但是你可別忘了,它是你的心創造 卷二十二 - 2 - 出來的。當你的心是攀緣的時候,這個佛號自然是充滿攀緣,是心作攀緣, 是心是攀緣,所以關鍵是你的心來引導這個佛號的方向。如果我們心態不 提升,這本來是一個萬德洪名,進入到你的攀緣心,變成糖果、變成人天 福報,多可惜啊! 所以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不能夠證得空性,但起碼你得 隨順,你不能完全抗拒啊!你對於整個菩提道、空性、菩提心,完全抗拒, 那你怎麼能夠往生呢?你一定要往三界火坑裏面跳,誰能夠把你拉回來 呢?不可能。不一定要斷煩惱,但起碼你的心,對於聖道的空性、對於聖 道的菩提心、對往生的這種功德是隨順的,這個很關鍵。你起碼跟阿彌陀 佛是走在同一個道路上,你不能背道而馳,所以這是很重要的概念。 唯識學概要 - 3 - 要我們修無分別智,不是要你證得空性,起碼你有這個決心,而且你 也努力在做了,雖然你不斷的失敗,但是你絕不放棄,表示你是怎麼樣呢? 我對這個真理是順從了,這個是最重要了,論心不論境,那麼你已經在進 步當中了,你保持在一種進步的力量,每天在進步當中,這個最可貴了。 那麼我們修完空觀以後,我們就要談談菩提心了,這兩個是相接的。 佛陀常常說,我們生命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當然身為一個凡夫,引導這 個水流的是自我意識,我們以前用攀緣心來引導這個水流,現在攀緣心被 無分別智給破壞了,但是你不能讓水流停下來,大乘佛法永遠是要保持活 水,一定要真空妙有的。 所以自我意識被無分別智破壞以後,誰來取代它呢?就是菩提心、往 卷二十二 - 4 - 生的心!你必須要創造一個新的力量,來引導你的水流。我們是創造兩個 力量:一個「成佛的力量」、一個是「往生的力量」,這兩個要結合起來。 也就是說以前我們是用攀緣娑婆世界的心,來引導這個水流,你攀緣它, 如果你好因緣善業現前,就到天上去;你攀緣它,如果你罪業起現行,就 到三惡道去。不管怎麼樣都是攀緣,本質就是有漏。 那麼這個攀緣心被無分別智破壞以後,這個水流停下來了,但是你要 重新再創造一個力量,把它引導到涅槃、把它引導到淨土。所以我們談談 菩提心,就是重新建立一個生命中的力量。這個力量是什麼呢? 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願力」,你要發願! 以前我們是跟著感覺走,我們以前人生沒什麼目標,就是追求快樂。 唯識學概要 - 5 - 曾經有過給你快樂的感受,你就念念不忘,你就希望這個快樂再出現。我 們以前是跟著感覺走,活在自己那種帶有快樂的影像,不斷的攀緣那個影 像,然後就住在這個影像上。現在這個影像被無分別智破壞了,沒有影像 可以攀緣了,這個時候你開始立定你的志向,你到底希望你來生,希望變 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你就開始可以規劃來生。因為你擺脫了生死業力, 你現在有資格叫做「開創未來」。你還在攀緣娑婆世界,你根本沒有資格 講開創未來,你的未來就被生死業力給綁住了,你怎麼開創呢?所以生死 業力被無分別智破壞以後,你現在有選擇權了,你未來要何去何從?當然 最好的選擇就是成佛了,發一個成佛的願力。 那麼成佛的願力有兩種方法,第一個:如果你是智增上的菩薩,你可 以多緣諸佛的功德莊嚴,多讀讀《法華經》、《華嚴經》,讚美佛陀的功德, 卷二十二 - 6 - 無量的功德三昧,然後你發願:我有一天要跟他一樣,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第一個,緣佛的法界而發菩提心。如果你是屬於慈悲心比較重的那一 種,你也可以緣眾生法界:悲眾生苦,哀聖教衰。多想想眾生的痛苦,活 在顛倒當中,那麼你發起要度拔他的使命感,我一定要對他們做一些有幫 助的事情。總而言之你緣佛道的功德發願也可以、緣眾生法界發也可以, 總之你要許下你未來的誓願,你的理想抱負是什麼。因為娑婆世界業力被 你調伏了,所以菩提心就是一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力,這個就是「菩 提心」。 那麼你有兩種選擇,最好的選擇是受菩薩戒,最好的選擇,有諸佛菩 薩的證明,有同參道友的互相的攝受,在佛前緣境發心成就菩薩的戒體, 這個是最好的。如果你因緣不具足,也可以在佛前自己發願,也可以。你 唯識學概要 - 7 - 可以上網去找一下,菩提心的發願文它有很多的儀軌,藏傳佛教、顯教的 大師都有這些儀軌,你可以隨便根據哪一個發菩提心文,來照他的文念也 可以。 總而言之,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攀緣心被消滅以後,你必須對來生對未 來有一個新的規劃。那麼這個規劃,菩提心發了以後,有兩種情況:第一 個初心菩薩的菩提心,叫「自受用菩提心」,要以內觀為主,所以自受用 的菩提心又叫做「願菩提心」,它只論心不論境,你可能今生什麼事都沒 有做,也無所謂,你只要把所有的修行,都會歸到菩提心就可以了,所有 的修行都跟你的理想抱負有關。你這個時候的人生啊,從攀緣心變成歷事 練心,就是人生只有一個目的,利用所有的事情來幫助你的菩提心,就做 這件事情。你只要看看你的菩提心,今天有沒有比昨天進步就好了,因為 卷二十二 - 8 - 成敗得失對你來說沒有意義了,所以這個時候是法法消歸菩提心。 剛開始的菩提心叫「願菩提心」,以增長內在的菩提心的願力,加強 他的願力為重點,還不在於資糧力,願菩提心是屬於自受用這一塊。那麼 可能你要經過五年的時間,或者十年的時間,你的菩提心站穩了,你的因 緣也具足了,就有資格談到行菩提心,你可以做一點實事了。你找到你的 定位,你看你適合做什麼,在佛教界裏面,你是適合做什麼,做什麼都可 以,這個職位沒有高下,你在這個地方開始利益眾生積集資糧,這個時候 你的菩提心除了願以外,還有資糧力了。所以我們前面的菩提心,叫做「萬 行一心」,在《法華經》給它一個詞,叫做「萬行一心」。把所有的萬行會 歸到菩提心,只要對你菩提心有幫助的你就可以做,只要傷到菩提心的就 不能做,它完全用菩提心的增減,當做你生命的指標。 唯識學概要 - 9 - 初心菩薩先不要管別人怎麼樣,先管你的菩提心是不是進步,但是後 半段一心萬行的時候,就考慮到慈悲善巧了,開始要站在眾生的角度來思 考,他需要什麼?──恒順眾生。 所以這菩提心有兩種修法:你如果是在自利的角度,那就是以願菩提 心為主,先守住你的本願就好了;如果你是後半段了,你覺得你除了你自 己的願力以外,你可以多少做一點事情了,你可以轉成行菩提心。懺悔業 障、積集資糧,這個就是菩提心的修法。其實就是你心中的一種願力,由 願力取代對生命的攀緣。 好,那麼這塊有沒有問題?這個是修了空觀以後,接著就是修菩提心 了。它是一種願望,但是這個願望,不要忽略,它是你生命中一個新的力 卷二十二 - 10 - 量產生了。 我問一下,諸位,你們受過菩薩戒的舉手我看看。鼓掌,鼓掌!你不 能夠一天過一天啊,修行啊,它是先有目標才有修行的,你不是說走一步 算一步,不是這樣子的。佛教是先有目標才有過程,要「以願導行」。你 要設定一個目標你才有資格談修行,你沒有目標,你根本連修行的資格都 沒有,你的心就是到處跑,就是你還沒上路啊,這個發願很重要的,你不 能拖哦。 【151】我們如何來操作我們的菩提心呢 我們如何來操作我們的菩提心呢 我們如何來操作我們的菩提心呢? 學員:請教師父一下,那弟子怎麼會知道我什麼時候,已經差不多自 受用的那個階段,因為會怎麼樣覺得會足夠那個信心,我可以出去行菩提 唯識學概要 - 11 - 道了? 師父:這個很難講了,沒有標準答案。你應該多少會知道一點,但是 五年是少不了了,每一個人的時間都不一樣。但是你不能發了願,就趕快 在外面到處跑,不可以。你一定要讓那菩提的幼苗要讓它增長,就是「止 觀」的力量。你要用止觀來灌溉菩提心,讓它至少生根,就是它不容易退 轉。因為你來到娑婆世界,來到人身的凡夫的世界那就很複雜了,弄得不 好菩提心會失掉的,會被破壞。欸,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弟子請教一下,這個菩提心的修法,事修上面是說 我們譬如說受菩薩戒,這樣一生一次,或者是說每天,譬如說睡前的時候, 都要有一個時間來觀想這個菩提心,應該是要怎麼操作比較得當? 卷二十二 - 12 - 師父:它有很多的方法,我們上次有開一個菩提心的課程,對不對? 它有很多的偈頌可以背誦。那我們這次的上課也談到,這個從佈施去修, 是吧?佈施、持戒,但是它在修的時候呢,它在修佈施在修持戒的時候, 它是會歸到無貪的善根。就是說你是不是從佈施持戒當中,建立一種無貪 的概念出來,讓你去學習施捨,而不是重點是你送什麼東西出去。它是借 相修心,它觀你的心,欸,我今年的無貪的心比去年進步了,你看到事情 的執著度,執著的力道淡薄了。所以它菩提心它有一些眷屬的,比方說無 貪、比方說精進、忍辱,它也有很多的善根。它這個寶鼎,它下面有很多 腳來幫助它的;我們在講自受用菩提心有講到佈施、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你要有一些安定的功課,你要有一些誦經、聽經的法門,智 慧也要不斷的增長。所以它六度,它一開始是幫助菩提心。 唯識學概要 - 13 - 學員:是,聽師父這樣講,弟子的理解是說:菩提心的修法就是說日 常生活中,歷緣對境,就憶念這個菩提心? 師父:對,你要憶念它,對對對,你要憶念你的願力:我為了要成佛, 所以我必須要去拜八十八佛;我為了要成佛,所以我要去念佛、去持咒、 去持戒。所以你所有的功德,是往這個菩提心上面去整合起來,否則你沒 有菩提心的話,你就流到人天福報去了,就是憶念這兩個字。 學員:師父,弟子請教一個問題,那上次師父提到說,有漏種子跟無 漏種子,我在發菩提心、我在事修,比如說我去做義工、做做善事,因為 我們第一念很容易就分別,為了我自己,是否那時候我們是說,強迫自己 說:我就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去做這個事,就強迫它第二念? 卷二十二 - 14 - 師父:對對對。 學員:變成這樣子,把它轉成這種念,這樣我就慢慢就破壞它? 師父:是的是的,是,一開始都是勉強,對對對,就是這樣。不能做 要它做,不能這樣子想要它想,就是要第六意識聽你的,聽你的規劃,就 是訓練第六意識在你的規劃當中,你要訓練第六意識順從菩提心、順從往 生的心,就是訓練第六意識。就是強迫,就是強迫,對,當然你要有一點 善巧,它做得好的時候,鼓勵它一下。 學員:好,謝謝師父。 師父:其實現在第八識已經不是重點了,諸位,現在關鍵是你第六意 識的訓練,你現在是第六意識怎麼去引導第八識。生死凡夫啊,他第六意 唯識學概要 - 15 - 識一天到晚打妄想,所以第六意識就跟第八識走,叫生死業力凡夫了。它 第六意識它本來是可以主導第八識,它放棄了主導權,因為它第六意識到 處攀緣,攀緣到第六意識妄想很重,它自顧不暇,所以臨終的時候,它到 處去打妄想。所以第八識本來要讓你引導,結果你不引導,那對不起,那 第八識來引導你,第八識把第六意識帶走了,隨業流轉了。淨土宗不可以 這樣!淨土宗要第六意識來引導第八識,隨念往生。所以你就要訓練第六 意識聽你的,你要給它一個願望,那麼在過程當中隨時檢查一下,你菩提 心在不在、你是不是為了菩提心做這件事情、你菩提心是不是不斷的在進 步當中?你把心放在哪裡,第六意識就會跟著你走,是這樣子的,這叫「作 意」。我們為什麼對娑婆世界攀緣這麼重?因為以前都把心放在那裏。 【152】第六意識有失智傾向的時候怎麼辦 第六意識有失智傾向的時候怎麼辦 第六意識有失智傾向的時候怎麼辦? 卷二十二 - 16 - 學員:師父,阿彌陀佛!我有兩個疑問,但是跟上一節課講的有關, 因為來不及問,我現在可以問嗎? 師父:可以可以。 學員:就是上一節課師父有講到,就是我們臨終的時候,我們要控制 我們的第六意識,就是說斷相續相。那我們如果就是提起佛號的時候,那 還是用第六意識,還是要用第七識去執取佛號? 師父:第七意識它聽你招呼嗎?第七意識不能用。第七意識的執著 是……你就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你做如理的思惟是,你告訴你自己: 你的生命結束了,你要到哪裡去。你要用第六意識來給自己一種很好的分 別、很好的思考。你第六意識決定了,第八識就跟你走了。 唯識學概要 - 17 - 學員:是。我第二個疑問是:就是現在有很多年紀大的人,有這個失 智症的問題,那這個失智症呢,是第六意識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第八意識 裏面的種子不見了? 師父:你說這個是叫,我們叫做老人癡呆是不是? 學員:是。 師父:他這個老人癡呆可能第六意識已經出了狀況,就很不好了。因 為你整個生命的希望,都靠第六意識來引導,尤其淨土宗,如果第六意識 受到傷害,這個就很麻煩啊!他沒辦法如理思惟。 學員:是,他是不能控制第六意識了嗎? 卷二十二 - 18 - 師父:他已經沒辦法如理思惟了,對對對,它已經不聽招呼了,這就 很麻煩了。 學員:那他的斷相續相,等於也是就沒有辦法做得到了,是嗎? 師父:第六意識不能讓它受到傷害,因為你唯一的希望,就寄託在第 六意識了。所以第六意識一旦進入到闇鈍,一到失控,那這個往生的機率 就大大的降低了。 學員:有補救的辦法嗎? 師父:我真的不知道了。因為你第六意識是關鍵嘛!因為你現在第六 意識用思想來引導業力,你現在唯一的可能就這樣子嘛。當然你要思想遇 到障礙,那就很麻煩了。 唯識學概要 - 19 - 學員:是,因為失智的話,他可能不是馬上就面臨死亡的問題。 師父:是的,因為他已經沒辦法判斷:娑婆世界的過失、極樂世界的 功德。他的判斷力應該也會受到影響,是吧?那就糟了。 學員:那有可能再找回來嗎?第六意識。 師父:它也不是失掉,他的第六意識的思考能力失掉了,它第六意識 還在,但是它思考能力的功能失掉了,這就很麻煩啊。 學員:那就等於沒辦法補救了?不能失智,失智不能去西方。 師父:嗯,所以我們,所以福德資糧很重要。你為什麼要拜懺、要持 戒,其實這個東西,你的資糧力太差也不行,要迴向。 卷二十二 - 20 - 學員:OK。但是有失智的傾向的時候,那就表示他以後沒辦法去西方, 往生西方? 師父: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這個醫學的問題由醫學去處理了,反正你 第六意識是關鍵。你要引導第八識只有靠第六意識,因為第七意識它不聽 你招呼的,前五識根本一點用途都沒有。你現在能夠往生,唯一的希望就 靠第六意識的明了、分別、想像、如理的思惟。因為第八識它就是一個強 大的業力,它何去何從它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第六意識你不引導 它,它會先等你,臨終的時候第八識會先等你,等你來引導它,所以隨念 往生,第八識的業力還沒有啟動,它一啟動你就完了。但是你最佳時機, 在臨終的最佳時機,你不引導第八識,對不起,等到第六意識消失以後, 第八識它就來引導了。就是它給你機會了,你自己不引導,它第八識它給 唯識學概要 - 21 - 你機會嘛,臨命終的時候它給你引導嘛,結果你不發願,你就整天打妄想, 好,那第八識:我給你機會了,你不引導,那我來引導你,你就只好隨業 往生了,第八識強大的業力出來了,就把你帶走了。所以要往生,你要在 第八識業力沒有現前之前,趕緊發願,用願力來引導第八識。當然你不能 起執著,你一執著的話,你就觸動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去觸動第八識,第 七意識也會去刺激第八識的業力得果報,你不能有太重的執著。所以空觀 的智慧,無分別智也很重要。 【153】廚房裏會引來一些蟑螂螞蟻 廚房裏會引來一些蟑螂螞蟻 廚房裏會引來一些蟑螂螞蟻,應該怎麼辦? 學員:阿彌陀佛,師父慈悲,我想問一個事修中的一個常見的問題, 比如說咱們一個道場,道場裏會有一些廚房,為大家做一些齋飯,那麼有 卷二十二 - 22 - 一些廚房裏,會引來一些蟑螂螞蟻一些東西。我有聽過有一些道場,要請 來殺蟲的去殺這些蟑螂螞蟻。那如果像咱們這種佛教的道場,怎麼能殺蟲 呢?我覺得這個問題要遇到了,應該怎麼辦? 師父:請坐。這當然不可以呀,不可以不可以這樣。假如你明明知道 這個東西噴下去,它會死嘛,你知不知道?你知道,結果你又噴,這就殺 生了,不可以。殺生是不能有理由,知道嗎?不能有任何理由的,殺生是 比較麻煩,因為它牽涉到一種死亡的業力,又牽涉到你跟它的互動。這個 冤親債主啊,你臨終的時候,它會來干擾你的,它如果到鬼神道去就糟了。 學員:像在美國,Government 會有一些人來檢查嘛,他定期的會來檢 查這個衛生的問題,如果發現有,他可能會把這個道場關掉,那我也不知 唯識學概要 - 23 - 道,如果在 China、在臺灣可能都沒有問題,但是我覺得在美國這確實是 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師父:你只能夠說:這個我沒有意見,你看著辦。對對對對,就是這 樣,戒律的原話就是這樣,佛陀說:我沒有意見,你看著辦。你不能夠說: 欸,把它怎麼樣,不可以。你不能動身口意,你就說這個事我沒有意見, 你要做什麼,你看著辦,只能這樣子。這個殺業對往生是很大的障礙啊, 諸位,這個問題嚴重哦,殺業。 學員:我就是想對那位師姐說的問題,說一下我自己的那個經歷,就 是原來家裏邊也有蟑螂嘛,那不能殺它,就後來寫《金剛經》去超渡它, 然後就慢慢就沒有了,大概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我想這個肯定還是有…… 卷二十二 - 24 - 我們如果沒有業力的話,應該也不會招感這個東西來吧。 師父:你應該還有發願,對不對? 學員:反正我就是當時就是想說:那我不能殺它,我就希望能用這個 方法來跟它解除這個恩怨,然後呢它就不要再來招惹我,我也不去招惹它。 師父:非常好,對對對,你就是發願,所以你願力,你又加上資糧力, 你又誦經。 學員:對,我抄經,我抄那個《金剛經》。 師父:是是,而且你應該很虔誠,感覺上很虔誠,力道下來很大。真 的你要發願,所以你的願力可以轉業力。 唯識學概要 - 25 - 學員:還有剛才那位師姐說那個,就是老人癡呆這個問題,我自己本 身學醫嘛,那我認為這個東西,因為現代醫學它沒有辦法解決,那既然沒 有辦法解決的病,它就應該是業力病或者是業障病,或者就是那種冤親債 主的病嘛,那應該也可以用誦經,或者什麼樣的辦法來迴向,希望能幫他 積蓄一些資糧,不知道這樣會不會,至少幫他積一點福,也許會有一點點 幫助? 師父:可以可以,最好是沒有得到就趕快迴向了,得到有點太遲了。 學員:對對對,就是像師姐說,如果要是剛開始覺得有一點跡象的話, 就趕快給他修福這樣子? 師父:對,因為你業還沒有成熟,你趕快迴向,很好很好。 卷二十二 - 26 - 學員:那這個中陰身還有五通的嘛,它中陰身也有得渡的這個方法, 然後它是不是也有第六識,也可以聽開導? 師父:中陰身八識都具足。 學員:哦,那像剛才那種老年癡呆的,是不是靠第六識。 師父:不過中陰身超渡這塊啊,顯教講的少,所以這個問題我不回答。 但是藏系有這樣的一種說法,但是顯教呢,它強調臨命終的時候,它是在 人的第六意識裏面,就趕緊要往生了。但是中陰身是這個人是已經死亡 了,它已經不是一個人,所以這兩個傳承不太一樣。可能密宗有一些不可 思議的加持力,這個我們就不談了。但是從顯教的角度,它偏重臨命終的 這塊。 唯識學概要 - 27 - 【154】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好,我們討論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菩提心跟淨土宗的結合。我們一個 成佛的心跟往生的心,結合起來。當然這個地方,很多人一直在質疑一個 問題,就是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你們覺得呢? 要! 對!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你不發菩提心,那麼 你是什麼心態?只有兩種可能:一個追求安樂,就增上心;第二個就是出 離心,其他沒有了嘛。就是你怖畏娑婆的痛苦,出離心,要麼就是追求極 樂世界的快樂,兩種可能。 那麼你用追求快樂的心,這就很難往生了。因為曇鸞大師說,你只是 卷二十二 - 28 - 為了追求快樂,你要追求快樂,你根本不用大費周章到淨土去,諸天給你 的快樂夠多了。而且你這種追求快樂的心帶雜染,是帶愛取,跟彌陀本願 是不符的。彌陀創造淨土,是彌陀的法身變現出來一種清淨的國土,它是 在快樂當中,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諸位,你一定要知道 因緣果報,你的因地發心跟你的目標,是不是相隨順的,是不是它是同一 個檔次的。 如果淨土是無漏的,你的心是有漏的,這兩個不可能相應嘛!我們現 在是有漏,但是我起碼的心是隨順於無漏。所以你為了追求快樂而已,不 能往生;為了出離心,當然也不可以了。因為出離心的人,他根本就是, 他不希望有依正果報的,偏空涅槃。 唯識學概要 - 29 - 所以往生,即便你沒有堅固的菩提心,起碼你的心是隨順於菩提心, 這是最低標準。就是你沒有發起正式的菩提心,但起碼是隨順菩提心。也 就是說你是為了聖道而到淨土去的,這才是正確的思考。因為彌陀是為了 聖道而安立的,快樂只是佛陀的方便而已。你看《阿彌陀經》,釋迦牟尼 佛解說極樂世界,沒有錯,他剛開始講: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那是攝受 我們,他到後面的時候,他話鋒一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極樂世界的功德來自於不退轉,哪是只是為了快樂而已呢?阿彌陀佛花了 五劫的思考,喔,就創造一個快樂的國土啊,它每一個快樂當中都有聖道 的力量啊。我們下一堂課,再下下堂課會講到,其實極樂世界的本質是無 漏的,它是一個無漏的國土,純無漏的國土,所以你的心態必須要隨順無 漏。最好的思考:為了成佛而到淨土去!這是最好的思考,如果你能夠這 卷二十二 - 30 - 樣想是最好的:把成佛跟往生,這兩個目標結合在一起,為菩提道求生淨 土,這種思考模式是最好的,互相幫助。 好,那麼這個地方有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前面的空正見跟菩提心,這 兩個跟淨土都是有關係的。菩薩道啊,諸位你看菩薩戒,菩薩道的初學, 像我們這種初學,偏重論心不論境。你先不要管你做多少,你只要肯努力 你就會有進步了。就是說至少我認定這是我的一個方向,可能我做的不 好,我可能進三步退一步、進三步退一步,但是起碼你的心是開始順從, 這非常可貴啊!就是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個很關鍵。如果你連努力都 不想努力,你就完了,這個最可怕就是這樣,你連第一步都不想踏出去, 那你就擺明了準備輪迴了嘛,那誰能夠救得了你呢?我們先不管你做了多 少,至少你已經努力的在做了,這個事叫做「順從」,你已經開始聽話了, 唯識學概要 - 31 - 那麼阿彌陀佛就有辦法攝受你了。關鍵在順從這兩個字,關鍵不在於你做 了多少事情,所以這兩個是很重要的一種概念,空正見跟菩提心。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請問師父,有一些人說往生淨土之後,可以一直在 極樂世界成佛;有一些人說,一定要再回來娑婆這邊成佛…… 師父:不可以成佛,你一個國土不能兩尊佛陀,不可能。你可以到等 覺菩薩,極樂世界不能成佛,你要迴入娑婆,然後你去建立你的因緣,成 就你的國土。沒有一個佛土是兩尊佛陀的,不可能。 學員:所以一定要回娑婆? 師父:是的,是的。你也不一定要回到娑婆,反正你可以到其他世界 去,你一定要回到凡夫的世界來。迴入娑婆是其中一種選擇了,你也可以 卷二十二 - 32 - 到他方世界,都可以了。 那麼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為臨終的正念,描繪出一個方向、一個道路。 那麼當然我們是勉勵大家,先試著踏出第一步,先讓自己順從這個道路。 先不要管你做了多少,你可能會失敗,但是你只要不放棄,你只要有一種 決心,那麼一步一步的往前走,那麼我們再跟淨土的結合,那麼你就開始 走上了淨土的道路了。也就是說其實生死業力不可怕,但是你的心態很重 要,你怎麼引導它。所以整個唯識學的關鍵在第六意識了,用心念來引導 你的業力了,你這個念頭必須跟空正見相應、跟菩提心相應、跟往生的心 相應。 好,我們今天就討論到這裏,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