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開門

博物館開門

陸仲雁 x 好好聽FM

博物館是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透過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參觀並學習。博物館亦是使公眾能從探索藏品的過程中,追求靈感與享受。



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於1946年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創立時,提出博物館的專業定義為:「凡是對公眾開放,有關藝術、科技、科學、歷史或考古的典藏,包括動物園、植物園及設有常設展廳的圖書館,但不包括圖書館,除非設有常設博物館,都可視為博物館。」



現今,全球博物館的數量已從 1975 年的 22,000 家增加到現今的 95,000 家。每年全球博物館排行榜前20名中,有近半數皆有兩到三個世紀的歷史。後疫情時代,大眾透過多元的媒介平台,無遠弗屆的探索全球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好好聽FM」特別推出「博物館開門」專輯,由陸仲雁,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騎士,透過聲音,和聽眾們共同「遊於藝」,探索知與美的藝術文化殿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 拿破崙一世的政績和戰績(二)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 拿破崙一世的政績和戰績(二)

🄴 博物館開門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 是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領導的法蘭西帝國(First French Empire)和其從屬國(Client state)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 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 半島戰爭(1807-1814) 俄法戰爭(1812)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Waterloo 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792 -1797)中,歐洲的君主制王朝第一次嘗試打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4月20日法蘭西對哈布斯堡君主國(Habsburg Monarchy)的奧地利宣戰,幾個星期後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隨奧地利參戰。 法國在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Campagne d'Égypte(1798-1801)期間,1799年10月拿破崙反抵法國,受民眾歡迎。此時的督政府(Directoire腐無能,許多野心家及軍官認為拿破崙為取代督政府,他們聯合巴黎的軍隊,結盟規劃政變。1799年11月9日,共和曆霧月十八日,五百人院主席誘使議會將會議從巴黎的Tuileries宮移至郊外的聖克盧宮(Château de Saint-Cloud)。霧月十九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元帥Jean Victor Marie Moreau(1763—1813)抵達Luxembourg宮,迫使五人督政退職。此時,拿破崙前往Saint-Cloud宮對議員致詞,當時上議院元老院(Council of Ancients)反應冷淡,然而五百人院(Conseil des Cinq-Cents)確高呼:「打倒暴君!」、「打倒獨裁!」。當時拿破崙的胞弟Lucien獲議會衛隊支持,聲稱五百人院有議員被英國以黃金買通,議會衛隊因此衝入清場,數小時後,議員們重新開會,投票立法機構休會六週。期間兩位前任督政,和耶穌會士和理論家 Emmanuel-Joseph Sieyès(1748—1836)、Pierre Roger Ducos(1747—1816)與拿破崙組成臨時執政政府,終結了督政府政權。 拿破崙成為三人執政後,發動二次政變,取得絕對權力。1799年12月24日,臨時執政府頒布《共和八年憲法》,拿破崙掌控了第一執政的行政大權,免受立法機關監督,擁有頒佈法律、任免官員與軍官等權利。1800年,3,011,007名法國人投出贊同票,1,562人反對(可能造假了150萬票),使拿破崙獲得壓倒性勝利。 當時拿破崙以憲法保護財產權,拉攏商人、雇主等商業階層,創建國家憲兵與司法改革,肅清盜匪問題。他掌握權後未清理前政權,留任大部分督政府議員,爭取不同黨派人才,同時勸說流亡者返國,因此獲舊制度(ancien régime)貴族支持。他還平定了西南法保王黨叛亂,赦免剷除叛軍領導人。1800年1月,為了以控制輿論,停刊了法國73家報社的60家, 拿破崙以集權方式,將地方選舉的省長、區長與市長改為中央派遣,透過經濟改革,兩年就平衡了財政。他還創辦了法蘭西銀行(法國中央銀行, Banque de France),穩定法國貨幣與匯率,建立良好的商業循環,使日後資金充裕。1802年,他與教皇國(Papal States)談判,確立天主教為法國的信仰,解決了法國大革命以來的宗教分裂。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92): 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拿破崙的軍隊被困埃及時,再次發起反法戰爭。神聖羅馬帝國聯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同年底,拿破崙返法成功發動霧月政變,取得軍政大權的法國第一執政。此後拿破崙指揮義大利軍反攻各國,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Marengo之役大敗奧地利軍,議和後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 Marengo戰役: 1800年1月25日,拿破崙組織了「預備軍團」,6萬法軍在法國東部Dijon聚集,以收復被反法同盟征服的北義大利。當時拿破崙故意在Dijon檢閱老弱殘兵與新兵組成的臨時部隊,使反法同盟誤以爲法軍不具戰鬥力。1800年5月6日,拿破崙前往在今瑞士Geneva 與Lausanne的基地,5月14日他翻越阿爾卑斯山(Alpes)向北義大利進軍,進攻奧軍在義大利北部Torino基地。5月27日,法軍先鋒部隊擊敗了奧軍步兵團。6月2日,法軍持續砲擊使奧軍投降。在此之前的5月26日,拿破崙曾設想三個進攻方案: 1. 進攻奧軍在義大利北方Torino 的司令主力部隊。 2. 南下馳援義大利西北方的Genova。 3. 直抵Milano奪取奧軍補給基地。 6月1日法軍迫使敵軍撤退。6月2日拿破崙再次勝利進入Milano將義大利的奧軍分割為二。 6月9日進攻奧軍後,於6月14日將奧軍擊退。Marengo戰役令奧軍於6月15日簽訂《亞歷山德里亞公約》。1801年,法奧簽訂《Lunéville條約》,奧地利此後退出戰爭。英國也因大陸盟友都退出戰爭,於1802年與法國簽訂《Amiens和約》,結束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 《拿破崙法典》(Napoleonic Code): Marengo戰役的勝利,結束法國國內對拿破崙的爭論,他權力穩固後,進行一系列改革,例如任命法學家Jean-Jacques-Régis de Cambacérès(1753—1824) 主持《拿破崙法典》(Napoleonic Code)編纂,民法典在政變當晚由拿破崙下令起草,很多條款皆經由他所出席的上百次立法會議,討論後確認定。法典於1804年實施,兩個多世紀後仍是歐陸法系(Civil law)的基石,也成為法國現行法律,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也有影響。政變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公告:「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拿破崙與資本主義(capitalism): 拿破崙鼓勵資本主義發展,他創的法蘭西銀行,採用金銀複本位制(gold and silver bimetalism)穩定法國貨幣幣值,當時法國年紡織品產量十年間成長四倍。法國農村治安狀好轉,基層秩序得以重建。為了促進貿易,全國推行公制(metric system)的計量單位。一掃西歐的封建殘餘,他放寬了財產法,取消了莊園制,廢除了商人和工匠的行會,使離婚合法化,廢止歧視猶太人的政策,取消宗教裁判所。回覆了大革命時被驅逐的天主教,但教會法庭和宗教權威被削弱,樹立了法律前人人平等政策。 拿破崙與奴隸制: 拿破崙認為奴隸是比工人更有效的工具,因此在殖民地恢復奴隸制。1802年,拿破崙以Toscana大公國從西班牙換到在美國曾經是法屬Louisainee的一部分,他原本計劃在新大陸重建法蘭西殖民帝國,但才一年就以1500萬美元將Louisiane 賣給美國。法國原希望從殖民地得到原物料,但新大陸黃熱病與印第安人的起義,使法國放棄在Louisiana 的殖民。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 拿破崙一世的政績和戰績(一)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 拿破崙一世的政績和戰績(一)

🄴 博物館開門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在《拿破崙加冕》畫家David 只畫了18位帝國元帥(maréchaux d'Empire)中9位對拿破崙戰爭有功的元師。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是指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領導的法蘭西帝國和其從屬國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 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 半島戰爭(1807-1814) 俄法戰爭(1812)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Waterloo 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792 -1797): 1796年3月11日,拿破崙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司令,新婚三天後離開巴黎,赴法國南部Nice的義大利軍團司令部,兩年中橫掃北義大利。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歐洲的君主制王朝首次嘗試打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法蘭西對哈布斯堡君主國(Habsburg Monarchy)的奧地利宣戰,幾個星期後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隨奧地利參戰。 Montenotte 與Lodi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場在義大利,一系列軍事行動始於1796年4月10日,終結於4月28日。拿破崙迫使薩丁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軍隊退出第一次反法同盟,薩丁尼亞王國崩潰後,北義大利的反法同盟部隊陷入劣勢。5月7日奧軍放棄米蘭公國,米蘭城於5月15日投降法軍。奧軍撤退近3萬人,到了6月3日,法軍包圍了北義大利。此成功戰役是拿破崙人生的轉折,他曾回憶:「我曾經以為自己只是個將軍,但從那之後……凸顯了我的凌雲壯志。」 Mantova戰役. 7月15日,法軍進攻奧軍要塞,奧地利陸軍元帥帥領部隊約5萬人,兵分兩路向法軍進攻,7月29日擊退法軍。8月3日至4日,法軍切斷奧軍退路後迫奧軍投降。9月4日奧軍撤退,法軍傷亡750人,奧軍傷亡3,000人,還夾持奧軍5,000人。 Alvinczi的兩次攻勢: 10月,奧軍近5萬人,拿破崙野戰部隊約3萬人集結。11月6日,拿破崙失利後撤退,一周後再次進攻奧軍,但因氣候因素處於劣勢。15日他親臨一線,隔日法軍工兵渡河後取得勝利。 Mantua圍城戰(1796–1797) : 1797年,奧軍再次兵分三路,使得法軍3.4萬野戰部隊被迫分散部署。1月9日,拿破崙親自指揮前線調度,將奧軍趕到山腳下殲滅,奧軍在兩天戰役折損了1.4萬人,1.2萬人被俘。拿破崙在五天戰役摧毀了整支奧軍野戰部隊,奧軍4.8萬人部隊僅剩1.3萬名士兵。2月2日,奧軍突圍無望投降,結束了持續半年的Mantua圍城戰(1796–1797) 。 進軍維也納(1797): 1797年2月3日,拿破崙攻打教皇國(Papal States),擊潰教皇軍。2月19日雙方簽訂《托倫蒂諾條約》(Treaty of Tolentino),教皇將Bologna、Ferrara等地割讓法國,使得拿破崙得以立足Adriatic海,之後,拿破崙招集近8萬名軍人於3月逼退奧軍。法軍如入無人之境,到了4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茲二世(Francis II and I, 1768 – 1835)的代表與拿破崙簽訂臨時和約,結束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法國獲得奧屬尼德蘭(Austrian Netherlands)、Rhine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與義大利北部,千年的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因此戰役遭法奧肢解。拿破崙在一年的義大利戰役名利雙收。法軍傷亡4.5萬人,俘虜了16萬反法同盟聯軍士兵。征服整個北義大利後,主導了與奧地利的談判,之後介入了1797年9月4日的果月政變,掠奪大量財富與藝術品。 果月政變(Coup of 18 Fructidor): 1797年9月4日,共和曆5年果月18日。是共和派督政府(Directoire), 從日益強大的保皇黨奪取政權的政變,督政府時獨裁,自由和民主逐漸消亡。 拿破崙在義大利戰役後成為法國軍政界的核心人物,被任命為「英格蘭軍團」司令。1797年12月25日,當選夢寐以求的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 法國在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1798 -1801) 或稱埃及戰(Campagne d'Égypte),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法國東方遠征軍,由拿破崙率領攻打屬於鄂圖曼帝國管轄的埃及,之後進攻敘利亞。此時由於督政府貪污無能,法國國內政局不穩,且第二次反法聯盟重組,義大利北部與萊茵河戰線告急,拿破崙結束遠征,秘密返回法國。滯留在埃及的法軍最終放棄埃及向英軍投降。 1798年2月23日,拿破崙向督政府報告,不可能成功登陸英國,並提出三個替代方案,督政府選擇了遠征埃及,以威嚇英國與印度的貿易。3月5日全權委託拿破崙籌劃指揮埃及遠征。遠征有利於督政府,如果勝利,民眾將更支持政府;如大敗則拿破崙將名聲掃地。拿破崙支持征服埃及和恢復法國在印度的霸權。準備了兩個半月後,將3.8萬的「東方軍團」分成14個步兵半旅與7個騎兵團。地中海中隊負責運送部隊。 埃及遠征軍學者專家: 拿破崙精通數學和天文學,熱愛文學與宗教,深受啟蒙運(Enlightenment)影響。埃及遠征軍有167名數學家、化學家、自然學家與測繪學家隨團,以及125本自己閱讀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專家學者們的埃及學研究成果《埃及記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於1809年出版。遠征埃及時除發現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外,探險隊還進入金字塔,研究泥板楔形文字(Cuneiform)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埃及學(Egyptology)是研究古埃及文化,日常生活、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文化和藝術、經濟、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學科。研究內容從史前(前5千年)開始直到羅馬帝國(Roman Empire)統治結束(7世紀)。 「東方軍團」於1798年5月19日從Toulon啟程,補給船隊在沿途與艦隊會合。6月9日,法軍艦隊抵達醫院騎士團的總部Malta島,大團長同意補給法軍淡水,但限制法軍入港的船隻數量。拿破崙因而於隔天進攻,佔領後建立共和體制。 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Ordo Fratrum Hospitalis Sancti Ioannis Hierosolymitani),簡稱醫院騎士團(ordre des Hospitaliers): 中世紀和近代的天主教軍事修會,是最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騎士會之一,三大騎士團之一演變成馬爾他騎士團,今日為聯合國觀察員的「準國家」組織。 法軍艦隊繼續往埃及時幸運的未遇英國海軍艦隊。7月1日抵達Alexandria 港,隔日攻佔了Alexandria 城。7月10日起至7月13日,法軍繼續向南進攻,擊敗埃及部隊。法軍沿著尼羅河西岸攻向首都開羅(Cairo)。7月21日金字塔戰役,法軍將埃及2千守軍殲滅或趕入河中,十天後攻入開羅,迫使埃及軍隊撤往上埃及以及敘利亞。此時英國皇家海軍在尼羅河河口重創法國海軍,中斷了東方遠征軍與法國本土的聯繫。1798年12月,拿破崙得知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將經敘利亞與地中海進攻埃及。此外,1799年8月,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Paul I, 1754 – 1801)領頭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使得法國戰敗失去義大利,當時法國又面臨內部分裂,拿破崙因此自作主張,將埃及遠征軍交給部將,於8月23日,從Alexandria港返回法國,兩艘艦艇皆躲過英國海軍封鎖,在科西嘉島停留後,於10月返抵法國。 1799年10月拿破崙抵達法國受民眾歡迎。此時法國軍在蘇黎世戰役(Second Battle of Zurich)獲勝,亦在荷蘭殲滅了英俄遠征軍,使俄羅斯退出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

《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

🄴 博物館開門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部名稱是「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 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 拿破崙的18位帝國元帥(maréchaux d'Empire): Jean-Baptiste Bessières( 1768 -1813)、Louis Philippe(1753 -1830 )、Jean-de-Dieu Soult(1769 -1851)、 Jean Mathieu Philibert Sérurier ( 1742 -1819)、Bon-Adrien Jannot de Moncey (1754 -1842)、Bon-Adrien Jannot de Moncey(1754-1842)、François Joseph Lefebvre(1755 -1820)、François Étienne Kellermann (1770-1835)、Catherine-Dominique, marquis de Pérignon(1754 -1818)。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是法國軍事、政治和改革家,曾任共和國第一執政與帝國皇帝。為波拿巴王朝(Bonaparte,1804-1814,1815,1852-1870的法國人的皇帝(Empereur des Français)。1804年5月14日,法國參議院授予拿破崙皇帝頭銜後,於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人的皇帝。 家庭背景: 拿破崙出生在地中海西部,法國科西嘉島(Corse)的中產上層與小貴族家庭,父親Carlo是前科西嘉獨立分子,早年在羅馬與比薩攻讀法學,回家鄉後成為律師。博覽群書,但不善理財。父親在拿破崙出生前一年,擔任Corse獨立運動家Pascal Paoli(1725—1807)的秘書兼副官。法軍消滅獨立分子後,父親反而效忠法國,保住法院陪審推事與科西嘉島林業學校校長職務,成為法國貴族,1777年,成為科西嘉貴族代表。母親Lethicia 是義大利Florence 名門,嫁妝為窯爐、寓所、葡萄園與8英畝土地。外公曾是科西嘉島的Ajaccio 市代理行政官。拿破崙評價母親是個出色的女人,既能幹又勇敢」。父母於1764年成婚,共育有10個子女,婚後前兩個不幸夭折。 求學經歷: 童年時好閱讀歷史與傳記及模仿古羅馬人。1779年,在Bourgogne的教會神學院接受嚴格法語教學,三個月內學會法語讀寫。1779年,在父親的好友Corse 總督Louis Charles René(1712—1786)伯爵的協助下,取得王室獎學金,進入法國東北方Champagne 大區的Brienne-le-Château軍官幼校。拿破崙在布列納堡軍校時並不開心,同學會嘲笑他的Corse口音,因此他不參加同齡的娛樂活動。學習數學、拉丁文、歷史、法語、德語、地理、物理、工程學、武器學、擊劍、舞蹈與音樂。他數學特優,德語殿後。他好閱讀古代領袖的書籍,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III of Macedon. 前356—前323)與凱撒(Gaius Iulius Caesar;前100—前44)成為他的偶像;Charlemagne大帝(742—814)與Bourbon王朝的Louis XIV(1638—1715)國王成為他的榜樣。1784年被保送至巴黎軍官學校(École Militaire)修習砲兵科目,一年就完成了三年教育,1785年通成為砲兵少尉。 拿破崙通過考試後,前往法國東南部的Valence 的拉費爾砲兵團服役,雖然項艱苦,但學習了作戰的知識。他喜歡背誦法國詩,會以微薄薪資購書,閱讀後會詳記筆記,曾寫了數十篇文章。此時也遇見了初戀情人。1786年,返回闊別8年的家鄉Corse,同年進入法國東部的Aussonne砲兵學校,此時曾寫了浪漫小說。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Bastille監獄被攻陷。當時拿破崙對大革命並不感興趣,直到發現國民議會的代表,能為家鄉Corse尋求獨立,之後,只是法軍少尉的軍階,就組織了反對法國王室統治的國民自衛軍(Garde Nationale)。1791年被調派至第四砲兵團,拿破崙返回科西嘉島休假時,島上的矛盾越發劇烈。隔年1792年,他的國民自衛軍與正規軍衝突'拿破崙因此奉命前往巴黎。1792年,獨立領袖 Pasquale Paoli(1725—1807)與拿破崙因理念分歧,使拿破崙於1793年起轉而認同法國。 1793年1月21日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被斬首,同年拿破崙第一次受命擔任Corse島的國民自衛軍砲兵指揮官,但烏合之眾的步兵部並未立戰績,之後失勢的Bonaparte 家族被親英的保利趕出科西嘉島,拿破將安置好家人後到法國陸軍報道,負責護送火藥補給義大利軍團。拿破崙之後又轉入南方軍團,之後又升任第二砲兵團少校。 Toulon圍城戰 (1793): 1793年,在Toulon的保王黨人將要塞與法國地中海艦隊轉交給反法同盟(guerres de Coalitions),這個同盟是1792年到1815年間歐洲各國為了對抗革命的法國的同盟。 近兩萬聯軍部隊控制了Toulon,為此革命法軍進攻了Toulon,雖包圍了Toulon,然而聯軍增援部隊陸續抵達,使法軍收復渺茫。 圍攻土倫期間,拿破崙拜會了法軍司令部,恰巧圍攻部隊右翼缺少砲兵指揮官,經老朋友推薦擔任此職。拿破崙抵達前線發現圍攻部隊火與彈藥不足,且不善使用火砲的士兵。 法軍向重要據點馬爾格雷夫要塞進攻,拿破崙率領的衝鋒隊伍直攻要塞,但此時指揮官卻吹號收兵,後來由另一位將軍取代他指揮權。拿破崙在控制所有要塞砲台後轟擊港口的聯軍艦隊,聯軍因而於次年撤出Toulon,當年拿破崙才24歲,就晉升為旅級將軍,引起國家高層的注意。 葡月政變(Insurrection royaliste du 13 Vendémiaire an IV) 是法國大革命期間1795年10月5日發生的保王黨反革命叛亂,被拿破崙鎮壓而失敗。拿破崙因平亂有功獲得「葡月將軍」稱號,在政壇崛起。他由於結識了雅各賓領袖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1794)的弟弟Augustin Bon Joseph de Robespierre(1763-1794),在熱月政變後受牢獄之災,因證據不足才被釋放。 熱月9日政變(Coup d'État du 9 Thermidor): 通稱熱月政變,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熱月黨人反對羅伯斯比爾領導下雅各賓專政的時候政變。雅各賓派政府倒台後,國民公會表決將羅伯斯比爾等政府成員送上斷頭台,大革命期間 激進的,恐怖統治時期才結束。 1795年,拿破崙與15艘船、16,900名士兵組成遠征軍從法國南部的Marseilles啟航,試圖從Corse島獨立運動政治家Pasquale Paoli, 1725—1807)與英軍手中奪回Corse島,但遠征軍在海上就遭英軍艦隊阻擊,抵達科西嘉島失敗。1795年4月,他與其長期追求的Désirée Clary(1777—1860)訂婚。 遠征結束後,被調往法國羅亞爾河地區大區Vendée, 負責鎮壓保王黨農民叛亂,之後他前往巴黎尋求更好的職位,在公共委員會測繪局總參謀部任職,學習到戰略的知識。 他仍利用下班時間撰寫浪漫小說《克列松與歐仁尼》告別對未的的戀情。 1795年8月22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新憲法,建立兩院制立法機關與五人制行政機關督政府(Directoire)由於變革時期政局不穩,反政府份子的七個區起義,並動員國民衛隊。當時巴黎內防司令,在通往協和廣場處設置加農砲,成功的以許多小圓球(鐵丸)組成的炮彈鎮壓叛亂。自此,直上青雲升任內防軍司令。此時他的奉餉為每年4.8萬法郎。1796年獲得到夢寐以求的義大利軍團司令職位。 此時開始,頻繁出入上流社會所,與相識半年的寡婦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1814)成婚。女方年長男方6歲,然而32歲的Josephine 是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后,她生於法國海外省殖民地,在加勒比海的Martinique島。她在巴黎附近的Malmaison城堡去世,1800年至1802年期間,此城堡和位於巴黎塞納河右岸的杜樂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曾是他們的王宮。 1796年3月11日,新婚三天的拿破崙乘馬車離開巴黎,於3月27日抵達法國南部Nice的義大利軍團司令部,此時他將姓「Buonaparte」改為法語的「Bonaparte」。 拿破崙抵達時,軍團在裝備、補給及訓練皆不足,他參考了在測繪局工作時所學的戰略知識,重整軍團,蓄勢待發。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指的是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領導的法蘭西帝國和其從屬國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  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 半島戰爭(1807-1814) 俄法戰爭(1812)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Waterloo 戰役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Jacques-Louis David的《拿破崙加冕》(二)

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Jacques-Louis David的《拿破崙加冕》(二)

🄴 博物館開門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部名稱是「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 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巴黎西南郊外的凡爾賽宮博物館(Château de Versaille)的加冕廳,也有一幅相似的《皇帝加冕》( Le Couronnement de l'empereur),由David 於 1808 年在流亡Bruxelles 期間創作。 藝術是為拿破崙的宣傳服務的。David 被拿破倫任命為皇帝的首席畫家後,皇帝向David 口頭委託訂購四幅畫,以慶祝加冕及裝飾皇宮,然而David最終只執行了前兩項。受委託創作的四幅儀式畫包括《登基》 (L'intronisation)、《加冕》(le sacre)、《1804年12月5日分發鷹杖後,軍隊向皇帝宣誓》( Serment de l'armée fait à l'Empereur après la distribution des aigles, 5 décembre 1804)和《抵達市政廳》( l'arrivée à l'hôtel de ville)。 教宗庇護七世(Servus Dei, Pius PP. VII;1742—1823): 觀禮,拿破崙替跪著皇後的妻子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1814)加冕為皇后。教宗在神職人員的簇擁下坐著,祝福儀式中,David最初畫他雙手放在膝蓋上,以示懺悔,他的身高低於皇帝。他在加冕典禮上的出席受到限制;他只扮演次要角色。拿破崙於1809年進攻維也納,併吞了教宗國屬下各邦,教字庇護七世大發雷霆,宣佈將拿破崙再次處以天主教懲罰中最嚴厲的的破門律(Excommunication)逐出教會。一種。據天主教教義,被絕罰之人將與教會隔離,沒有教會所予之救贖。拿破崙因此於1809年7月6日逮捕身梵蒂岡的庇護七世,並將其押解回Savona囚禁,庇護七世在拿破崙1814年退位後才被釋放。當時的法國宗教界已經亂成一片,長期處於脫序狀態。1814年,庇護七世恢復於1773年被教宗克萊孟十四世(Clemens PP. XIV;1705—1774)解散的耶穌會。 此加冕儀式與傳統有別,因拿破崙希望透過此儀式,與波旁王朝(Bourbon)的傳統君主禮節區分。皇冠和權杖象徵皇權及神聖權利。人民必須尊重1806 年 4 月 4 日的帝國法令,在帝國所有教堂實施《帝國教義》(Catéchisme impérial),以上帝之名順服拿破山崙。 畫面中的古董裝飾、地球儀和月桂花環皆顯見拿破崙心儀羅馬帝國。高級政要和波拿巴家族的出席,象徵支持新政權。他們組成了以功績為基礎的帝國新貴族。1808年,拿破崙創立了第一帝國後,重新建立了宮廷的禮儀制度,並以法國君主在巴黎羅浮宮的Tuilleries 宮為宮殿。 拿破崙站立在畫面中央,穿著繡有金色蜜蜂的加冕盛裝,紫色天鵝絨皇家外套袍,內襯有貂皮,一條蕾絲領帶,繡有金色的白色鞋子和手套,以及純金月桂花環。 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1763-1814):身著連身絲綢裙盛裝,跪在祭壇邊,飾有蜜蜂(Mérovingiens 王朝象徵)的紫色天鵝絨方形墊子。雙手緊握。她從拿破崙手中接過皇冠,而不是教宗。她的正後方是身穿白色頭飾的侍女,她們的右邊是拿破崙的兩個兄弟。加冕典禮時,兩名仕女手扶著她的裙擺,是她的表妹Adélaïde de La Rochefoucauld(1769 - 1814)夫人和她的侍女Émilie Louise de Beauharnais(1781 -1855)夫人。身後是頭戴紅色無邊便帽的巴黎大主教Jean Baptiste de Belloy (1709 -1808)紅衣主教,他之所以坐著,因為儀式時間較長(3 到5 小時),主教已95 歲。 皇后在畫面中心,展現的是約瑟芬皇后的加冕,而不是皇帝的加冕,引起了一些政要對David 作品的的批評。 拿破崙的母親Maria Letizia Ramolino(1750-1836 ):戴著王冠及面紗,坐在主包廂中央,周圍環繞著她的侍女和侍從。她並沒有出席加冕典禮,為了抗議拿破崙與弟弟Lucien Bonaparte(1775 – 1840),關係疏離。David 將拿破崙母親畫在尊榮的位置。1808年,拿破崙在David的工作室看到完成的作品,深受感動,感謝了David 的細心構圖。 Louis Bonaparte(1778-1846):帝國初期獲大警察的頭銜。 1806 年成為荷蘭國王。他娶了皇后Josephine前夫的女兒 Hortense de Beauharnais, reine de Hollande(1783 -1837)。 Joseph Bonaparte(1768-1844):加冕後獲得帝國親王頭銜。於 1806 年成為那義大利南方Naples 國王,於1808 年成為西班牙國王。 年輕的Napoléon Louis Charles Bonaparte (1802 -1807): 拿破崙侄子,父親是Louis Napoleon 。 拿破崙的姊妹們,從左邊開始(Élisa, Pauline 及Caroline,在拿破崙侄子Napoléon-Charles 的母親Hortense de Beauharnais, 前。 Charles-François Lebrun(1739-1824):與拿破崙和Jean-Jacques-Régis de Cambacérès(1753—1824)並列的第三任執政官。在第一帝國時期擔任財務大臣。他手握有帝王鷹的權杖。 Jean-Jacques-Régis de Cambacérès(1753-1824):帝國大總理握著正義之手。 Louis-Alexandre Berthier(1753-1815):1805 年擔任領事館戰爭部長,後任帝國元帥。 Talleyrand(1754-1838):1804 年 起擔任大​​管家(grand chambellan)。 Joachim Murat(1767-1815):帝國元帥,1808年後成為Naples國王,是拿破崙妹妹Caroline 的丈夫。Caroline 在皇后左邊,穿著金色刺繡的外套,手捧著皇冠的墊子。 教宗庇護七世周圍是教會要人士。為了不破壞教會與國家間的新平衡,教宗欣然同意參加加冕典禮。透過主教冠,可認出幾位主教,其中一位手拿十字架。教宗左邊是義大利紅衣主教(Giovanni Battista Caprara, 1733 -1810),他與拿破崙討論了儀式。右邊是希臘執事Raphaël de Monachis(1759 -1831)。庇護七世坐在拿破崙身後,右手做出祝福的手勢,他沒有戴法冠,肩上佩戴白色羊毛肩胛披肩,上面繡著六個黑色十字架,這是羅馬教會大都主教主權的屬性之一。 David 將自己畫在左方包廂,他的妻子和兩個雙胞胎女兒在他面前。周圍是某些學生或合作畫家,例如Ignazio Degotti (1758 - 1824),David的左邊是他的老師Joseph-Marie Vien (1716 -1809)和他的朋友們。David 手裡拿著筆記本和鉛筆,穿著繡花衣服,然而,David並沒有出席儀式。 大使們在主祭壇右側,偉大的政要在左側,實際上,儀式期間,他們與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有戴著白色頭巾的Mehmet Sait Halet Efendi崇高之門的大使,左臉部分被Jean Louis, comte de Cobenzl, (1753-1809)伯爵的頭遮住。同一包廂,最左邊是代表西班牙的Federico Carlos Duc de Gravina y Nápoli (1756 - 1806)海軍上將,戴著藍色、黃色圍巾,身穿紅色大翻領夾克,他身後是代表美國的John Armstrong Junior (1758 – 1843)。祭壇後面還有祭司,拿破崙的叔叔紅衣主教Joseph Fesch(1763 -1839)。 最初創作的18位帝國元帥( maréchaux d'Empire ),David只畫了9位。在皇后後面,貴婦人的左邊,是Jean-Baptiste Bessières( 1768 -1813)帝國衛隊上校兼儀式官,站在他右邊的是Louis Philippe(1753 -1830 )伯爵,外交官和史學家及詩人。站在兩人之間的是不太顯眼的Jean-de-Dieu Soult公爵元帥(1769 -1851)。Jean Mathieu Philibert Sérurier ( 1742 -1819)元帥將皇后的戒指放在墊子上;Bon-Adrien Jannot de Moncey, (1754 -1842)元帥提著接受女皇外套的籃子;Bon-Adrien Jannot de Moncey(1754-1842)和最後三位“榮譽元帥”在左邊提著“查理曼的榮譽”(Charlemagne) ; François Joseph Lefebvre(1755 -1820)持的劍;François Étienne Kellermann (1770-1835)將軍持王冠;Catherine-Dominique, marquis de Pérignon(1754 -1818)持權杖。 拿破崙會定期參觀David的工作室,監督這幅畫的進度。這幅畫的第一個版本應該描繪的是皇帝加冕。最後一幕讓皇帝大悅,他讚嘆道:「太棒了!多麼美麗 !所有這些裝飾品真是令人驚艷!這不是一幅畫。我們在這幅畫中生活、行走、說話」。 David的畫作以《拿破崙之禮》的名義進入繪畫史。凡爾賽宮展出的第二倜幅版本,展在加冕廳。矛盾的是,此畫所呈現的並不是加冕禮,而是加冕禮中教皇的祝​​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Jacques-Louis David的《拿破崙加冕》(一)

法國19世紀新古典主義大師Jacques-Louis David的《拿破崙加冕》(一)

🄴 博物館開門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全名《拿破崙一世皇帝加冕和約瑟芬皇后在巴黎聖母院加冕,1804 年12 月2 日》(Sacre de l'empereur Napoléon Ier et couronnement de l'impératrice Joséphine dans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le 2 décembre 1804),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新古典主義的奠基者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的凡爾賽宮博物館(Château de Versaille)的加冕廳(Salle du Sacre)也有一幅相似的《皇帝加冕》( Le Couronnement de l'empereur),由David 於 1808 年在流亡Bruxelles 期間創作。 凡爾賽宮原址曾經是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買下117法畝荒地,修建了二層的紅磚樓房為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一樓為家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有26個房間,如今共有2300個房間。 166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富凱(Nicolas Fouquet,1615—1680)的沃子爵城堡( Vaux-le-Vicomte),驚嘆子爵的城堡,比王室在巴黎郊的行宮,巴黎西郊聖日耳曼宮(Château de Saint-Germain-en-Laye)、Vincennes宮和Saint-Cloud宮還豪華,因而以「貪污」罪名將子爵關入巴士底獄(Bastille),並命子爵的園林家André Le Nôtre(1613—1700)和建築家Louis Le Vau(1616-1670)設計新行宮。16至17世紀期間,由於巴黎市民持續暴動,1648年至1653年兩次投石黨(Fronde)叛亂,皆使路易十四決定遷出巴黎塞納河右岸的羅浮宮和杜伊勒里宮(Palais des Tuileries),並以路易十三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為確保建設順利,下令10年內全國禁止使用石料。1682年,宮廷從羅浮宮遷往凡爾賽。此外,為消除法國地方貴的勢力,凡爾賽宮落成後,路易十四即將全國主要貴族集中居住在凡爾賽宮。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工程完工,外牆宮殿和花園至1710年才完成,成為歐洲最雄偉和豪華的宮殿建築,並成為歐洲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 《拿破崙加冕》的創作歷程: 拿破崙一世於 1804 年 9 月口頭委託創作,David 於 1805 年 12 月 21 日在他的工作室,索邦大學(Sorbonne)附近的克魯尼學院(collège de Cluny)舊教堂創作,學院成立於 13 世紀,建築在大革命時被沒收,19 世紀時消失。在學生Georges Rouget的協助下,David 於1807 年11 月18 日完成作品,但直到1808 年3 月才完成最後修飾,在一年一度的官方繪畫沙龍(Salon de peinture annuel )展出,1810年並首次參與「十年奬」(prix décennaux)的競賽。 「十年獎」: 是拿破崙一世設立的獎項,旨在獎勵藝術家、作家、科學家和發明家,於每年霧月十八日政變十週年時頒發。獎項根據 1804 年頒布的法令設立,並於 1809 年修訂。頒獎程序先由法蘭西學會(Institut de France)最權威的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的常任院長和院士組成評審團,之後向內政部長提交報告,四個級別的學院評審後,以書面報告,由大臣敬呈皇帝後頒布聖旨頒獎。作品如未達標準,奬項會延後或無限期延遲。例如學院評審們認為David 的《儀式》(Le Sacre)比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 Antoine-Jean Gros(1771—1835)受拿破崙委託,於 1804 年創作的《波拿巴探訪雅法的瘟疫受害者》(Pestiférés de Jaffa),更符合國家歷史繪畫的規範,此畫描繪拿破崙在埃及戰疫,探望瘟疫受害者的情形,現今典藏於羅浮宮博物館。 英雄歷史畫方面,學院評審們認為目前典藏於羅浮宮,由Anne-Louis Girodet(1767 -1824)創作的《洪水場景》(Scène du déluge),優於現在典藏在羅浮宮 ,David 繪於1799年的《薩賓婦女》(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此畫作表現了羅馬建國之初強擄薩賓婦女後的故事。然而當時拿破崙對學院評審的評審持相反意見。David 一直保有《拿破崙加冕》,直到 1819 年才贈予王家博物館(musées royaux )。1889 年,作品遷往羅浮宮博物館。 David 被拿破倫任命為皇帝的首席畫家後,受委託創作了四幅儀式畫,描述加冕儀式的主要過程,包括《登基》(L'intronisation)、《加冕》(le sacre)、《1804年12月5日分發鷹杖後,軍隊向皇帝宣誓》( Serment de l'armée fait à l'Empereur après la distribution des aigles, 5 décembre 1804)和《抵達市政廳》( l'arrivée à l'hôtel de ville)。當時拿破崙曾口頭同意會支付每幅畫 10 萬法郎的高報酬,但最終拿破崙只支付了《加冕》65,000 法郎,以及1810年創作的《分發鷹杖分》的52,000 法郎。 David的學生Jean-Baptiste Isabey(1767 -1855)曾參與創作,他是法國畫家、細密畫家、水彩畫家、繪圖家、石版畫家、歌劇裝飾師和服裝設計師。《加冕》以古典主義為準則,將觀者目光集中在構圖中央的拿破崙一世,一條對角線軸從右方教皇延伸到中央的皇后。加冕的空間以三角形組合,三角形間彼此相連,壁柱、兩層包廂的看台和垂直的蠟燭加強了空間的構圖。室內的建築、家具以及光線的營造,皆成功的使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畫面中央。 為了拿破倫一世的加冕典禮,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特別裝飾,在受損的建築上添加了裝飾,使外觀更加莊嚴,掩蓋了老式的哥德式風格。牆壁和柱子上覆蓋著有金色蜜蜂圖案的窗簾和帷幔,教堂的石材被模仿大理石的紙板取代,中殿唱詩班的上方,有紗簾遮住了大教堂的拱頂。 加冕典禮所在地: 1804年12月2日的加冕地點在天主教的巴黎聖母院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是巴黎城區的發源地。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於哥德式建築,教堂群有尖肋骨拱和飛扶壁,巨大而多彩的玫瑰窗,以及豐富雕塑。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風格高聳削瘦。 在法國歷史上,法蘭克(Franck)王國和法蘭西(France)王國時期,新國王的登基皆在漢斯聖母主教座堂(Notre-Dame de Reims)舉行。主教座堂於5世紀初建立,位於法國大東部大區Reims市,法國歷史上曾有25位君主在此加冕。大約一個世紀後,法蘭克王國(Frank)奠基國王克洛維一世 (Clovis Ier, 466 —511),在Reims成為第一位接受主教聖禮的法蘭克國王,此後,法蘭克民族皈依了天主教。現在高哥德式的Reims大教堂始建於13世紀,於14世紀完工取代了1210年被大火燒毀的早期教堂。 查理曼加冕儀式: 查理曼(Charlemagne,742—814)或查理大帝(Charles Ier le Grand),是歐洲中世紀早期,自751年後統治法蘭克王國的皇帝。自羅馬帝國以來,查理曼首度統一西歐大部分地區,為後世的法國、德國以及低地三諸國(Low Countries)奠下了政治實體的基石。他在768年登上法蘭克王國王位,774年取得倫巴底(Lombardia)國王頭銜。800年起成為羅馬人的皇帝,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覆亡三個世紀後,首位受教宗認可的皇帝。他建立的大法蘭克被稱為加洛林帝國。「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查理曼的統治可謂「歐洲第一次覺醒」,帶動了文藝的復興,是西方教會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的興盛。他的功績顯著,後世的神聖羅馬皇帝(Holy Roman Emperor)、法國和德國的君主都認為傳承自查理曼。 查理曼王冠(Les couronnes de Charlemagne): 是法蘭西王國國王和王后加冕時的兩頂皇冠,第一頂皇帝的皇冠於 1590 年被聯盟黨熔化,第二頂於 1793 年法國大革命後被毀。在歷史上,法國新國王在前任國王駕崩後直接登基,前任國王的靈柩會被入殮巴黎北方的Saint Denis大教堂內的小禮拜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