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輕鬆學會道德經
每次介紹分享一個章節
跟著聖元
進入老子的思維世界
獲取道德經的智慧吧!
不定期更新(原則上)一週會有一集喔!
另一個頻道
伏魔師之神話世界 天天更新中
SoundOn
https://sndn.link/924
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
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
LINE : @fms924
**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
Instagram : kash924
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
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
本節目前奏音樂素材媒體來自 MotionElements
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LINE : @fms924**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Instagram : kash924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道德經 ‧ 守中章第五》經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音同駝)龠(音同月)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解釋:天地在這指大道的存在,天地無私,對萬物是一視同仁,即使對天地來說萬物卑賤如芻狗一般的渺小,但天地還是沒有分別的去對待萬物。聖人也是效法天地的道理,也是平等沒有分別得去看待百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解釋:天地之間,就像一個運作的風箱,中間雖然是空心的,但並不是真的空空沒有作用,而是深藏玄機,一有動作,則能量源源不絕而出,鼓動風出,生生不息。老子以此比喻,象徵天地之間的道理,人也如同風箱一樣,學習謙虛以自處,但其內有物,靜而止,動而變,能屈能伸,能藏能放。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解釋:言多必失,而且還會虛耗精神,不如謹守中道,言行得當,反而更好。
[輕鬆學道德經]EP04 : 道德經第四章:不盈章 . 聖元|聖真門 伏魔學苑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LINE : @fms924**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Instagram : kash924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道德經 ‧ 不盈章第四》經文: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釋:道必須經由沖合才會產生作用,就像超級電腦如果只是放著,人類沒有去使用和下指令,超級電腦並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大道有虛柔之性質,大道的能量充斥於全部整個宇宙空間,看起來應該是盈滿全部,但事實是其博大精深,廣博深厚,永遠沒有盈滿的一天。大道的淵博深厚,就好像是萬物的宗主一樣,是創造萬物的源頭。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解釋:修道的人要學習大道的精神,把銳利的角磨圓,清淨化解紛亂的根源,柔和的融入於光芒之中,也融於一切污穢之中。這個是在說明修道人,要能夠有同理心,同體大悲,能與他人站在同樣的立場與角度,因此不會造成紛爭與比較的行為,而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大道是清湛的,他的清淨宛如空寂不存在一樣,但事實上是真實存在的。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解釋:老子說,我不知道這神秘莫測的大道是誰的小孩,這是老子在說不知道大道的源頭是誰?因為老子其實是認為大道就如同是一切的主宰帝君,早在無極之前,宇宙之初就已經存在了。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讓人身心靈都安頓安定了,自然就能無為而治了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LINE : @fms924**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Instagram : kash924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輕鬆學道德經]EP03 : 道德經第三章:安民章 . 聖元|聖真門 伏魔學苑道德經 第三章 安民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解釋:不要去崇尚賢能與尊貴,這樣人民就不會去爭這虛名。不去標榜難得珍貴的奇珍異品,這樣人民就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而興起偷盜之心。不去接觸會勾引慾望的事物,讓人民心不會散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解釋:所以聖人在教導人民的方法,是先教人要能清淨自己的心念,充實內在,虛弱他的意志,讓他不會過度固執而能柔和,堅強人的體魄。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解釋:常使人民回到純樸沒有慾望的狀態,使善巧投機的人不敢繼續惡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切都能順其自然,那麼就沒有什麼不能治理的。
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LINE : @fms924**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Instagram : kash924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輕鬆學道德經]EP02 : 道德經第二章:觀徼章 . 分別心與比較心之闡述 聖元|聖真門 伏魔學苑道德經 第二章 觀徼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解釋:當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是美的,醜的觀念也因而產生,反而是件惡事。當天下的人都知道分別善的事物時,惡的觀念也產生了,反而是件不善的事。這是因為人們開始有了分別心與執著產生之後,反而在取捨之間,求美去醜,趨善避惡,若無法求得所想美與善,便會升起罣礙,進而就會有了煩惱。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解釋:有和無,是相對應而產生的。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和聲,前與後,這兩兩相對的對比觀念,因為立場角度不同,便會有不同的認知。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解釋:了解大道之理的聖人,做事順其自然,不是因為特別有所求,才去做。教化人民不需要特別用言語說明,而是以身作則去教育人民。任由萬物自然成長,而不加以干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解釋:生長萬物,也是自然無心的作為,也不會仗恃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使然。成就了一切萬物,也不會居功。因為沒有居功的心態,這樣的德性,才能永恆存在,不會消滅。
聖元,是神明代言人也是聖真門這個修行團體的指導師父,試著從自然的能量現象去理解道德經所講述的道理,每個星期三更新一集,希望讓大家慢慢認識道德經,這一次你真的能夠學會道德經了。如果你想跟聖元聯絡,歡迎加入LINE : @fms924**點擊加入LINE **https://lin.ee/bXdKrFZInstagram : kash924聖元 mail : kash@924.com.tw聖真門 :https://www.924.com.tw………………..以下文章 聖元撰寫 請參考了…………….輕鬆學道德經]EP01 : 道德經第一章:觀玅章,親自體驗與同理心讓你進入道德經大道的世界第一章 觀玅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ㄐㄧㄠˋ)。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玅之門。注釋:道(注一)可道(注二),非常(注三)道注一:道,名詞,指的是大道本體,最原始的存在.注二:道,動詞,解說的意思注三:常,恆常不變白話:道,如果可以解說清楚的話就不是恆常不變的道。名(注四)可名(注五),非常(注六)名注四:名,名詞,指道的本源名稱注五:名,動詞,用名字稱謂定義可以理解的意思注六:常,恆常不變白話解釋:道,如果可以透過解說讓大家了解的話,就不是真正恆常不變的道,因此真正的道是無法透過說明讓大家明白的。道的本源,無法用名字來形容,甚至侷限祂,所以如果可以用名稱來稱呼祂,就不是真正恆常不變的名稱,換句話說,道是無法用名稱來定義解釋的,但因為世人總習慣以名稱去定義理解的能量或是描述能量物體等,所以道的本源,勉強給了一個名字,叫做道。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是再說什麼呢?這裡簡化一下詳解如下:道是無法去解說的,能解說的就不是真正永恆的道,道也是無法用名稱去定義的,如果可以用名稱去定義道代表的能量,這個名稱必然不是真正的道的名稱。那麼既然道不能說,也沒有名稱可以幫助世人去理解,那麼我們該怎麼去理解道呢?聖元的領悟是,道是無法說明的,也不能用名稱去局限祂,所以道才會有道路的說法,每個人自己走的道路,便是道,換句話說,道是要去經驗與經歷的,你經驗的,你所經歷過的,成就為你的道,而你在這之中,去獲得你的智慧,甚至去明白自然的道理。尹喜問道於老子,但老子開宗明義就說,道是無法說清楚的,也無法給道一個名稱,那既然如此,老子要怎麼談道呢?我想,這也就是老子著作道德經最重要的意義,道不可說,不可名,但世人總需要有辦法去了解道,所以還是著述文字,留下經典,方便人類去理解,我相信這也是身為一位引領人類的師者,老子,用心良苦的地方。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白話解釋:這個無窮無盡的廣大世界,最初開始的狀態,一般稱為混沌,自混沌中有了一股靈炁(現今人類概稱其為先天一炁)誕生,自此運轉能量,至陰陽二氣產生,輕清之氣往上飄,重濁之氣往下沉,分化產生了天地,而這天地,則是站在地球的角度來看,有了天地之後,陰陽確立,日月出現,而後五行齊備,天下萬物出現。在天地產生之前的狀態,一般稱為無,也就是所謂的無極。有了天地,而後才有了萬物,因此萬物誕生的時期,一般稱為有,也就是所謂的太極。因此可以這樣解讀這一句話,天地開始之前,是處在無極世界中,名為無。誕生萬物的母親,源自太極世界的開始,名為有。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注釋:欲以觀其徼(ㄐㄧㄠˋ):徼(ㄐㄧㄠˋ),在這裡是當作邊界的意思。白話解釋:這一段,可以說是此章精華重點所在,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故字,是延續上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接續內容說明的意思。所以你必須處在同樣的恆常不變的無極世界中,才能去明白無極世界的奧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必須處在同樣的恆常不變的太極世界中,才能明白太極世界的邊際有多大。這段話,提示人類,最重要的便是同理心,你要了解一個世界或是一個事情,必須要站在同樣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看清全貌。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當你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自然可以更容易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當遇到需要溝通的時候,也可以更迅速找到共識或理解對方的作為,減少溝通不良的狀況或是因為不懂對方想法而產生紛爭。在修行上,同理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觀音法門中,觀音菩薩以能尋聲救苦,有求必應的大願廣為人知,其尋聲救苦的顯化,便是大慈大悲,同體大悲的願力。此大悲願力,便是能夠試著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當你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場角度時,自然更可以理解他人想法,減少彼此的分歧。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玅之門。白話解釋:此兩者,指的便是無和有,雖然同樣是由大道而生,但名稱卻不同,無和有,這兩者,其中蘊含道理都是極其深奧玄妙,這個奧妙難以用人類世界的言語解釋,因此用玄之又玄來說明其玄妙程度之深奧,並且是人類難以理解的。如果可以明白此篇章的道理,就可以由此進入了解大道的世界,這便是大道玄玅之處一切的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