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賦,別NG!

詩賦,別NG!

唐詩│宋詞│詩人│經典│國學素養│教育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 詩賦,別NG!

任天而動,何懼人生多坎坷?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貶謫到黃州的四年多裡,蘇軾的思想幾經轉變,也連帶反映到他的文學創作上。這闋〈定風波〉前面有序,其寫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可以知道這闋詞的創作背景是因為蘇軾和朋友在前往沙湖的途中偶遇大雨,當大家都狼狽不堪時,僅有蘇軾一人鎮定自若。不久,天氣轉而放晴,蘇軾就將其感觸寫成了〈定風波〉。 躲避突如其來的大雨,乃是人之常情,但蘇軾一開頭就提供另一種做法:何不順應當下的境遇,放慢腳步、高聲吟詠呢?雖然他的身上只有竹杖和芒鞋,卻比騎著馬還要輕省方便啊!「一蓑煙雨」的「蓑」,指的是使用棕櫚纖維製成的雨衣。既然穿上蓑衣,那麼這場大雨還有什麼好怕呢?當微冷的春風吹散蘇軾的酒意,往前張看,山頭的斜陽正緩緩露出;回首望去,令人糾結萬分的狂風暴雨也早已結束。 這闋詞是展現蘇詞曠放風格的經典之作。對蘇軾而言,外在自然環境的變化,其實就如同人生中遭遇的種種起伏跌宕,只要保持開闊的心胸,沒有什麼坎是跨不過去的;而且誰也說不準,或許風雨過後,有朝一日更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暖陽。詞中的「誰怕」,係透過口語化的字詞,將蘇軾面對逆境的自信與閒適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吟嘯」、「竹杖芒鞋」等動作和形象的描寫,使詞人瀟灑快意的風姿躍然紙上。  【今日NG點】:料峭  料峭,形容風冷,比較特別的是,一如詞學大師葉嘉瑩教授所指出,古人多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春天乍暖還寒時節的冷冽。她更進一步指出「料峭春風」並非壞事,因為它能使人在微冷中稍微清醒,而在清醒之後,復迎來山頭斜照,令人備感溫暖;這樣的經歷將使當事人永遠充滿希望,因為知道在苦難過後,將可能迎來光明的一面,而這也正是東坡對於人生一種通徹的認識與把握! ----------------------------------- 0:27宋詞吟誦 1:08宋詞解釋 3:35【今日NG點】料峭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詩賦,別NG!

異地同望月 天涯共此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家對蘇軾的這一闋詞,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下片最後二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常被引用來表達對另一人的深切思念與祝福。詞作當中的繾綣相思,乍見不免令人聯想到男女之間的愛戀思慕之情,不過這闋詞前有序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中說明了寫作的時間、原因與對象,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闋詞是東坡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大醉時正逢月圓,因想念弟弟蘇轍(子由)而創作。 這一闋詞上片寫月色與望月而生的遐想,下片由望月而懷人,思念相隔兩地的弟弟子由。上片夜飲的東坡舉杯問天:明月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呢?由此一問,東坡的思緒飛上月宮,好奇月宮中的時間又是否與人間相同?他一面渴望飛升成仙,一面又擔心:月亮上縱有華美的宮殿,然而氣氛冰冷淒清,更難耐的則是無人相伴的孤獨。 下片以月光照入室內所造成的光影流動,表現月亮在穹蒼中徹夜移動的軌跡,也帶出了時間的推移。明月映照下,無法安穩入眠的東坡望月懷人,雖說「月圓人團圓」,此刻正逢中秋,他與親人卻遠隔不能相見,如此的情境,更加深了傷感,也因此東坡寫「不應有恨」,又何曾是怨懟明月無情,而更多的是感慨自身的命運啊!不過,在描寫月宮的冷清寂寞,以及人間聚散總是事與願違的感傷之後,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反而提振起全篇情感:即便與思念之人相隔兩地,但無論身在何處,抬頭都能見到美麗圓滿的月亮。這顆星體遂成了彼此思念的見證和寄託,而原本因為思念而生的悲傷之情,也在這一轉念之下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相思的兩人之間溫暖的情誼。   【今日NG點】:月的聯想 蘇軾的〈水調歌頭〉全篇以月亮的意象貫穿,上片當中勾勒月宮作為凌駕於塵世,超脫而冰冷的存在;下片則以「月圓」與「團圓」寫出時間流轉而人事無常之感,最後將月亮視為思念之情的聯繫與寄託。 上片之所以將月亮描繪為冰冷的宮殿,來自於古人對月宮的想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後,就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中。例如我們曾讀過李商隱的〈嫦娥〉一詩中,就有詩句云:「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將月宮想像為一片冷清的景象。而蘇軾就用這樣的意象來連結自身與家人相隔的孤獨情感。 下片末句「千里共嬋娟」的「嬋娟」,同樣為月亮的代稱──除了指月亮之外,嬋娟一般也能用來形容姿態曼妙美好,或指稱美麗的女子。在詞作的最後,東坡對著中秋月圓期許家人平安長久,原本分離的傷感悵惘,也因此昇華為美好的祝願了。 ----------------------------------- 0:32宋詞吟誦 1:22宋詞解釋 4:21【今日NG點】月的聯想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wa3rk9wavu20969rcje0py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 詩賦,別NG!

縱身歷史大浪 笑看人生多變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監察御史彈劾,指其詩作有諷刺朝廷之意。沒多久,蘇軾就被關入御史臺的牢獄中,而御史臺周遭種植著柏樹,樹上又有許多烏鴉棲息,因此又被稱作「柏臺」或「烏臺」。這場讓蘇軾人生大轉彎的「烏臺詩案」,經過蘇轍、王安石等眾大臣的求情,蘇軾最終雖然免除重刑,卻也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擔任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 在這偏遠荒涼的地方,蘇軾一待就是四年多,期間他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例如千古名文〈赤壁賦〉,詞作〈定風波〉、〈念奴嬌〉,詩作〈寒食雨〉二首等等。今天介紹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可視為〈赤壁賦〉的姐妹作,都是蘇軾遊覽湖北黃岡赤鼻磯,隨興而起寫下的名篇,故此赤壁其實並非當年三國赤壁大戰的地方喔! __   上片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格局,為整闋詞注入磅礡的氣勢,這明顯和先前柳永、歐陽修等詞人,以庭院、秋雨、殘花等事物營造出的纖細柔美詞風不同。蘇軾面對滾滾長江,不禁想起了人們傳述的,過去周瑜大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如今,他自己站在赤鼻磯岸邊,眼見岩石陡峭、巨浪洶湧,無數浪花翻騰而起,不禁感嘆這片錦繡山河,在漫長的歲月中竟出現過這麼多的英雄豪傑! 蘇軾於上片先將讀者帶領至廣闊的時空當中,而下片則聚焦於「周瑜」身上──想當年,周瑜英姿煥發,不僅娶了國色天香的小喬,就連指揮聯軍作戰時,他也是手搖羽扇、頭戴綸巾,一派儒將打扮;而誰又能料想得到:他就在談笑間,使曹軍戰船灰飛煙滅……短短幾句話,盡顯周郎的才智與魅力。 然而,那些三國人物早已不復見,後一句「多情應笑我」為倒裝,應還原成「應笑我多情」。蘇軾雖然笑嘆自己神遊得那樣遙遠,但這背後卻隱含著無限感慨──赤壁之戰時,周瑜僅三十多歲,而自己如今四十多歲了,仍舊一事無成。罷了,人生如夢一場,何必執著呢?不如以一杯酒祭奠江月和那些英靈吧! 整闋詞包含歷史抒懷與個人抱負,情感一再變化,呈現蘇軾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之前介紹柳永詞的時候,師父曾引用宋代俞文豹《吹劍錄》,文中指出柳永作品,應是年輕女郎打板歌唱;至於東坡詞,則恰恰相反:「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可知,蘇軾走出了宋詞婉約內斂的詞風,豪放與豁達遂成為後人評其詞作的思考方向,這樣的風格轉折,可說是宋詞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頁。 ___   【今日NG點】:羽扇綸巾  「綸巾」意思是男子頭上戴的青色絲巾。手拿羽製的扇子、頭戴綸巾,對於這種瀟灑輕便的打扮,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歷史人物大概就是「諸葛亮」。小說《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寫到:「孔明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乘駟馬車,左右眾將簇擁而出。」這個造型幾乎成為諸葛亮登場的經典形象,但是葉嘉瑩指出,其實在三國兩晉時期的武將、文士多會做這樣的裝扮,因此根據這闋詞的前後文,箇中主角應是指「周瑜」而非「諸葛亮」喔~   ※量詞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清楚了解事物的數量及特徵。有時候甚至會將名詞轉化成量詞,使作品意境更加圓滿。以下可以試著想一想,文人是如何運用量詞。 例如: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   選項有:川、盞、曲、懷 (A) 一□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 (B)一□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C)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聲聲慢〉) (D)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 ----------------------------------- 0:26 宋詞吟誦 1:22 宋詞解釋 5:48【今日NG點】羽扇綸巾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 詩賦,別NG!

不落一字 道盡閒愁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在先前介紹的〈蝶戀花〉中,我們看見歐陽修筆下深邃又孤獨的庭院,還有深居其中的女性孤守空閨的寂寥之情。而這一闋〈臨江仙〉同樣描寫閨閣,卻採用全篇寫景的手法,來表現女性的閨中生活。   詞的上片寫夏日雷雨,由遠方雷聲、池塘荷葉一路寫至樓閣以及樓上的待月之人。雨聲夾雜著雨打荷葉的聲響,以「碎」字將聲音具象化,生動描摹雨天的聽覺感受。接著詞中敘述樓閣邊掛著彩虹,倚靠欄杆的女主人翁則百無聊賴的等待夜晚月亮升起──此二句從下雨、虹明寫到月升場景,天象的改變暗示了時光推移,也暗示了倚在欄杆旁的人已然歷經漫長的等待。   下片寫景的鏡頭則隨著燕子移動拉近,特寫建築物中的畫棟、玉鉤、簾旌、篾簟與水晶枕等華美物件,以及臥於枕上的女主人翁……如同電影運鏡,此處以陳列的靜物構成一幅精緻的仕女閨閣圖景。在這些奢華物件的包圍下,卻透顯出一絲孤獨,末句當中「雙枕」與「傍有墮釵橫」更形成對比,意及枕頭雖然成對,但身旁卻無人相伴,有的只是因躺臥而凌亂鬆散的髮絲與釵飾。   〈臨江仙〉當中,無論是上片的雨聲、待月,抑或下片寫靜物與女子的姿態,都表現出一種慵懶情境,然而又因為無所事事的「閒」,使得良人不在身旁的寂寞顯得更加難以忍受。這樣的內容令人聯想到李清照的詞作〈一剪梅〉中的名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同樣描寫了戀人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其中「閒愁」便能與〈臨江仙〉當中的情感相呼應,都是表現女性在閨閣空間中無所事事的「閒」與「悶」。   【今日NG點】:墮釵橫 這闋詞中「傍有墮釵橫」一句,藉由女性身上的局部飾品——髮釵,呈現出女子在房中慵懶的姿態。宋詞當中常常能見對女性頭飾的描寫,不僅能從中一窺宋代女性各式各樣的頭飾形製,詞中對女性配飾的書寫,也往往是其心理狀態或詞中情感的延伸。 例如周邦彥〈醜奴兒〉寫「粉蝶多情,飛上釵頭住」,表現春意盎然之際,蜂蝶也招惹著人心蕩漾﹔或如李清照〈點絳脣.蹴罷鞦韆〉的「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則以因盪鞦韆而滑落的金釵,暗示少女的天真嬌憨﹔再如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言及「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細寫女子精巧的頭飾與服飾,從而帶出年少時遊歷揚州的前塵舊夢。   除了「釵」以外,「簪」、「鈿」、「翹」或「篦」,都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頭飾,而這些頭飾每每呈現動物或植物的樣式,更有金、玉、翡翠等不同材質,小朋友們閱讀詩詞時,不妨仔細汲取這些小飾品中的大學問,一窺宋代的生活美學喔! ----------------------------------- 0:27 宋詞吟誦 1:05 宋詞解釋 4:00【今日NG點】墮釵橫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 詩賦,別NG!

那些年,時光推移中的愛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關於〈生查子.元夕〉,有人認為是歐陽修的創作,但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南宋女詞人朱淑真的作品,因為她的《斷腸詞》也有收錄這闋詞。然而,揆諸成書更早、且由宋人編纂的第一部宋詞總集──《樂府雅詞》以及《歐陽文忠公集》、清代《四庫全書》等諸作,皆提到這闋詞為歐陽修所作。因此,師父循著前人說法,將其視為歐陽修的作品。 在Podcast談到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時,也曾經提到過這闋詞。不論是詩還是詞,這兩篇無疑都在抒發物是人非的感慨。不過歐陽修所寫的〈生查子〉,花用了更多篇幅描寫「元夜」,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包括熱鬧的「花市」、明亮如白晝的「燈火」,乃至於敘述者與佳人相約的「月夜」……這些有關元宵佳節歡騰的意象與氛圍,雖然凸顯過去兩人歡會的美好,卻也為今日的「不見去年人」,增添幾分落寞之情。 元宵節的盛況,向來是詞人喜愛描寫的主題。除了歐陽修之外,另一首由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青玉案.元夕〉,更是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句。 關於〈青玉案〉,師父將會在之後的節目中詳細介紹。今天則是要來與大家談談,為何詞人總愛以「元宵節」做為男女談情說愛的節日? 古代有「宵禁」制度,唯有在特殊節日才會解禁,其中「元宵節」就是古人可以在晚上狂歡的日子。以唐代為例,根據《唐會要》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曾頒布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人們可以於夜晚張燈遊行。在這三天國定假日,平日鮮少有機會拋頭露面的婦女,甚至連宮廷后妃、宮女,皆有機會外出賞燈。 到了宋代,因為解除宵禁制度,民眾的夜生活本來就多采多姿。沒想到,就連元宵節的放假也拉長至五天,不難想像宋人的元宵節該有多麼熱鬧XD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孟華錄》就記載正月十五的街頭:「……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當天有各式雜技表演,不只商人荷包滿滿,更提供了青年男女認識彼此的機會。因此,在許多文學作品或古裝劇中,男女相會及愛情的萌芽,往往是在這個別具意義的節慶裡。例如《大明宮詞》中,由周迅飾演的「太平公主」,便是在元宵市集對未來的駙馬──「薛紹」,一見傾心。 【今日NG點】: 春衫、紅袖 令人遺憾的是,這闕詞的主角,並沒有在元宵夜裡等到心上人。面對巨大的失落感,敘述者並非放聲痛哭,也不是直接寫下自己的抱怨,而是默默哭泣,不知不覺,竟浸濕了衣衫的袖子。 「淚濕春衫袖」的「春衫」,顧名思義是春天穿著的衣服,但有時候也會延伸指稱年少時所穿的衣服或年少的自己,且多用在「男性」。像是五代詞人韋莊〈菩薩蠻〉五闕之三的上片寫到:「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詞人回憶起年少時在江南的美好時光,他穿著輕薄春衫,意氣風發地騎馬過橋,引來滿樓美女們的側目。當中的「紅袖」,同樣是以衣服的特徵來代指「女子」。 今天的「詩賦別NG」到此結束,我們下回見囉,掰掰~ ----------------------------------- 0:32宋詞吟誦 0:56宋詞解釋 4:41【今日NG點】春衫、紅袖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