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的世界令人心慌,唯有好音樂洗滌人心。」音樂是最貼近生活的藝術,建築在理性結構基礎上的音樂,隨著時代更迭與演繹者個人經驗,往往帶給愛樂者超乎想像的聆聽空間。數度獲得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肯定的「傾聽音樂」節目,開播十多年以來,期盼打開聽眾的聆聽視野,探索音樂與時代的關係,追尋音樂創作者、表演者與幕後工作者的故事,是個可以聽得很輕鬆卻不落俗套的音樂節目。近年在多方資源整合下,開創廣播節目於新媒體時代中的服務觸角。
傾(請)聽音樂,用心傾聽音符背後的故事,共賞音樂的各樣表情!「介紹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乃是主持人楊盈箴(咖啡貓)從事廣播工作最大的使命。本節目特別重視發掘音樂人背後故事,109年特別企劃「傾聽音樂—世界音樂在台灣」主題,聚焦於在台灣從事世界音樂的樂人故事介紹,期待透過樂人的現身說法,讓聽眾不用搭飛機,即能透過音樂環遊世界,並透過認識世界音樂所包含的人文故事,開啟愛樂者的國際視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劉士瑜自稱為「多棲音樂家」,喜愛研究音樂與探索聲響,不論是傳統、流行或爵士,皆能透過竹笛與鋼琴即興玩索,近年她常跨足不同音樂類型,如傳統戲曲、說唱音樂、流行、爵士、拉丁、阿根廷探戈風格之合作。本集將暢談其如何運用笛樂的特性,和不同樂種對她的影響。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從台南開始流浪到現在回家」蘇瓦那談回家做音樂 與別所誠洋相遇的奇幻音樂之旅提及蘇瓦那(Suana),過去的他也上過好幾次咖啡貓的節目來分享他的音樂故事。從台東出生,在台南長大,不同城市的移動累積了他多元豐富的音樂經驗。原來的他是一名斜杠青年,後來成了專職音樂人。如今,他回到自己老家—台東關山定居,開了一間名為「米當當」的小店,邊做音樂邊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本集節目蘇瓦納將從他的音樂人生出發,與我們分享這些年他在移動過程的一次奇遇,又是如何推開了日本愛努音樂在台灣的大門故事。這一次,蘇瓦那將與我們介紹日本音樂人別所誠洋(Bie Suo)與好朋友的專輯《歌曲走私者》,而蘇瓦那正是這裡指的「好朋友」之一。《歌曲走私者》專輯以日本原住民愛努族為主體,其傳統器樂Tonkori彤谷麗琴貫穿整張專輯,而蘇瓦那有份於當中獻聲。他分享,近年愛努族被承認為日本的原住民,打破過往日本一個民族的國族觀。因此這些年,愛努族的文化傳統開始得以在日本傳揚,而《歌曲走私者》則是別所誠洋在台灣說他們故事的開始。有趣的是,別所誠洋雖來自日本,但並不是愛努人。然而,他深愛著愛努音樂,並且與愛努族人生活過一段時間,擅長彤谷麗琴並用之創作及演出。因緣際會他帶著彤谷麗琴來台灣,在一次的演出遇上了蘇瓦那,互相認識以後兩人先在社群平台上交流,後來有了許多合作機會,後期蘇瓦那也開始邀請他到店裡演出。然而,外國人身份的別所誠洋在台灣一直有個願望,就是發一張專輯。當時,蘇瓦那突發奇想地決定幫他圓夢,肩負起他的專輯發行人。只不過,開始卻充滿了許多挑戰,最直接的是台灣並沒有相對類型的音樂市場。他坦言,愛努人的音樂在台並不普遍,但蘇瓦那看見這位歌者的生命經驗呼應著這個時代的推動。因此即便用盡全力,他也要將別所誠洋的聲音讓更多人被聽見。《歌曲走私者》為別所誠洋在台灣的首張個人專輯,裡面收錄著別所誠洋的作品,從別所誠洋的日常開始說起。蘇瓦那提到,別所誠洋的生命認同並沒有所謂的根,反之一直在流浪,並透過接觸許多不同經驗的音樂,走私這些樂聲到自己的烏托邦裡面。就在這張專輯,你我將聽見不同族群的音樂元素。從別所誠陽與愛努音樂來看,蘇瓦那的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身份交織,同樣也帶領他到不同的地方演出,與分享他的音樂故事。移動的文化與樂聲間,豐富了蘇瓦那的生命讓他看見更多音樂的可能。我們相信無論是蘇瓦那或別所誠陽,他們仍帶著自己的初心與音樂四處流浪,用他們的跨界經驗說更多的故事。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彈著西塔琴的音樂歌者—吳欣澤談著世界音樂帶給他永不設限的跨界音樂人生跨界音樂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與樂器的交融,形塑出一首首動聽的樂聲。台灣音樂人吳欣澤(阿澤)彷彿就為跨界音樂而生,有着噶瑪蘭和客家血統的他,是台灣首位以印度西塔琴為專職器樂的演奏家。20多年的西塔琴演奏經驗,走遍大江南北的演出歷程,對他而言留下了什麼精彩故事,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吳欣澤(阿澤)分享他與西塔琴的故事。阿澤小時候曾面對語言發展遲緩的階段。直到他國小三年級恰逢奧運,人人守住賽事轉播的過程為掌握最新賽況,他反而注意到不同國家的加油鼓聲,像是非洲鼓、印尼手鼓等,開啟了他對音樂的興趣,為此也逐漸開口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歡,就這樣在同樣熱愛音樂的家人陪伴下,他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他笑言因為奧運,他愛上了世界音樂。直到國中時期,阿澤加入吉他社,也開始培養CD收集的習慣。然而,一次買錯CD的經驗,讓他第一次聽見了西塔琴的樂聲,馬上被西塔琴「空靈」的聲響吸引。後來唱片行老闆也持續介紹他西塔琴的音樂,直到一次到淡水的演出,在一個手工藝品店的牆面,他看見了一把印度樂人留下的西塔琴。與老闆遊說後終買下,阿澤靠著自己的熱愛慢慢摸索,成就今日他一手西塔琴技藝。為了西塔琴,阿澤曾到印度拜師,還學習了印度傳統歌唱技藝。這幾年的他也不停參與各式各樣的印度音樂演奏團體,陸陸續續也有返回印度演出,甚至穿梭在世界各地各大音樂節代表台灣彈奏着西塔琴。20年的音樂歲月,他自認與西塔琴的緣分,歸功於每次的堅持,畢竟身為創作人,對比其他樂器來說西塔琴更為複雜,但他依舊選擇了西塔琴,成為他與世界音樂對話的好夥伴。這些年,阿澤致力於在台灣推廣世界音樂,包含對傳統人聲的傳承與開發。有趣的是為推動不同的發展計劃,他進而組成各樣的音樂團體,持續思考在台灣本土如何利用西塔琴與不同樂種連結,還陸續得到國內國外各大音樂獎項的提名與獲獎。西塔琴對阿澤來說,幫助他在多元交融的生命經驗中找到歸屬。西塔琴還帶領了他走向何方,更多阿澤與西塔琴的真摯故事,本集節目一起聆聽他怎麼說。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台灣流行音樂X日本傳統音樂跨越文化境界直擊靈魂深處的樂聲 從廣原武豪與津輕三味線的遇見說起日本傳統音樂—津輕三味線,在動漫、電影等媒介中處處都能聽見它的聲響。然而在台灣,有一群非常投入推廣津輕三味線的音樂家們,特地到日本拜師學藝,組成津輕三味線台灣廣原會。本集節目津輕三味線台灣廣原會的會長—廣原武豪,與我們從他愛上廣原武豪的故事,認識在台灣的日本傳統樂聲的發展。大學時期的武豪老師其實是一名吉他手,有自己的樂團。因為朋友正準備報考南藝大,看著對方桌上的招生簡章,引起他對民音所的興趣進而決定試試看。為了準備面試,他從自己熱愛的日本文化下手去了解日本的傳統弦樂器,瞬間被津輕三味線的聲響著迷,他形容它的聲響猶如直擊靈魂深處的感覺,因此便以這個樂器為目標,最後不僅順利考上,更促使他飛往日本拜師學藝。然而,廣原武豪是他的藝名,它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因師承日本東京津輕三味線演奏家-廣原武美,爾後承襲了廣原之姓。回顧自己的開始,他坦言自己其實不怎麼上手。對他來說,津輕三味線是需要花時間去理解的樂器,因它兼顧打擊和弦樂兩種樂種之特質,在音樂性、樂器等性質上極需樂手們耐心適應。武豪老師分享,他用了多年的時間潛心於津輕三味線的學習,從基礎知識到日本民謠演奏,同時也擅長津輕三味線鼓曲演奏。目前武豪老師除了擔任廣原會的會長,也是南藝大亞太音樂中心日本樂團津輕三味線組的指導。這幾年,武豪老師更常常帶著他的器樂登上各大表演舞台,並融合不同的曲風樂種讓津輕三味線能展現出不同的表演姿態,與流行音樂來個不一樣的跨界體驗。從研究者身份出發,被津輕三味線這樣的聲響直擊他的靈魂深處。武豪老師心想,津輕三味線在台灣的少見是不是純粹有些人沒有聽過?若被聽見會不會這些聲音也會直擊他的靈魂深處?帶著這份擔憂與認同回到台灣推廣至今,他也成為台灣著名的津輕三味線音樂家,但在推廣和教學過程還面對著什麼挑戰?且津輕三味線又是如何結合台日兩國間發展成新的文化模樣?總的來說,武豪老師單純希望更多的台灣人能聽到這把靈魂重擊的聲音,並成立鳴響和樂音樂工作室來回應,歡迎不同的年齡層投入學習它。適逢台灣廣原會15週年,明年2月廣原會將在臺北市音樂客家戲劇中心進行展演,並邀請了日本的老師及分會,與台灣近40名的演奏者進行演出,邀請您關注台灣廣原會粉專與親臨現場,一起感受津輕三味線在台上齊奏的震憾。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是創新也是跨界! 當傳統樂器遇上融合爵士行草樂團X刁鵬 中國笛碰上流行音樂以後的故事行草樂團(Grass walker)的由來是團員們希望自己如小草般擁有強勁的生命力,集結了中國笛刁鵬、鍵盤手賴鈺蒨(船長)、貝斯手葉俊麟、吉他手鄭大刀和鼓手陳奕欣(小D)。本集節目行草樂團的靈魂人物—刁鵬將與你我分享那些行草樂團在樂壇闖蕩的故事,一同探索行草樂團在跨界音樂領域的點點滴滴,特別介紹他們的首張創作專輯《夜 The Night》。刁鵬的專業在中國笛演奏,從國中起即是笛子主修,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擅長作曲工作,近年來也參與過舞台劇等好玩的跨界演出。說到刁鵬,他便憑行草樂團的首張EP《日日》獲得了最佳樂手獎,而團隊也以他們的首張專輯《夜 The Night》獲得了2023年美國全球音樂獎(Global Music Awards)作曲、樂團新銳藝術家三大金獎。行草樂團的創團是在刁鵬的帶領下從零開始,2018年成立,而團隊第一場演出正是在刁鵬的碩士音樂會演出。那一次的碩士音樂會對刁鵬而言是個轉捩點,發現自己喜歡創作,更喜歡在音樂中做大膽嘗試。他分享,過程中也是因為與鍵盤手船長在一次聊天時,發現各自的音樂品味極為相似,彼此都喜歡日系搖滾與fusion類的音樂。一瞬間,「我們來玩團吧」! 成就我們今天看見的行草樂團樣貌。刁鵬融合自己的中國笛,使行草樂團在樂團界擁有獨樹一格地存在,並以融合音樂(fusion)為主加上許多音樂的實驗性質,把人推到不一樣的音樂境界。因此,刁鵬分享自己在樂團的角色像是藍圖繪製者,其他人則一起動工賦予一首首的曲子生命力。刁鵬在音樂上的創新都抱持著試試看,反正沒人做過沒比較的概念。因此團隊所譜的音樂往往都有標誌性,為聽眾們營造不同的想像空間和畫面。笛子在刁鵬之手,把溫文儒雅的空靈特性與搖滾樂結合,別有一般風味。如今,行草樂團用自己的腳步走出他們的音樂路,陸續也會有不同的演出。刁鵬回顧這些年在音樂獎項上得以嶄露頭角表示感謝,然而過程中仍舊保持團員們做音樂的初心前進。至於刁鵬,笛子演奏和行草樂團間又帶給他生命什麼樣的體悟?而他在音樂上有許多有趣的想法又是如何在日常中培養?邀請你繼續鎖定本集節目,進一步認識行草樂團。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