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茶樓

天心茶樓

鸞音重現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二部
《天心茶樓》
作者:鸞音重現
大羅金仙重返世間,塵世茶樓貫通三界。

本書接續《魁光帶甲》 玄幻小說 新封神系列第一部 魁光傳送門

蘋果咬一口: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5%A4%A9%E5%BF%83%E8%8C%B6%E6%A8%93/id1626709095

天運時輪運轉,他的命運將隨之改變,歷經五十億年反覆輪迴,面對天界之門,李方明穿梭陰陽、人間,歷經覺醒靈性、重拾"魁光"之後,藉由因緣合和實證明悟,方可一步步回歸大羅。

神人之間的距離僅在一念間,跨越一念的距離,卻需要堅持一生去行持。
塵世茶樓喚天心,貫通三界,是大羅金仙重返世間的擺渡口,日日夜夜,明悟實證回歸的故事一篇又一篇,往來茶樓的人們口耳相傳、記錄了下來~~~

翹首企盼,一日你我的傳奇亦能在茶樓傳頌著~~~

Google撥客: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sMDNuNHRreDJwNjgwODUyZDlqdTJ4bTI=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24. 第24章 修行

24. 第24章 修行

🄴 天心茶樓

第24章 修行 在世間追求靈性的提升,就是“修行”,欲求靈性彰顯,必要德性具足,有德自然有福,故而不求改善生活,生活也會自然改善,絕無生存之憂,縱覽古之聖賢一生軌跡,便知此言非虛;現今人只為生活而生活,一味追求福分,不求德性,故而靈性難以彰顯,所謂的美好生活,只是鏡花水月,雖得一時享受之樂,但是矛盾頻現、煩惱不斷,難有清淨一日。相傳有雲:“天人轉生,原為歷劫而來”,所謂“劫”字,可理解為命運的“命”字,是人生必要經歷的種種過程,萬靈降生地冥星最初,靈性原本清淨,無因果牽纏,經歷一生過程,清者回歸原始來處之天界,但是濁者,產生不良思維,難以符合回歸條件,如此就只能留在地冥星不斷繁衍,如此又經過一世一世不斷累積,又為自己來生寫好腳本,在地冥星誕生64億年來,早已不知輪回了多少次,故而恩怨情仇彼此牽纏,難有清償之一日;唯有進入“修行”之後,方能得知其中來龍去脈,明白自己從何處來,又要往何處去,當今怎麼做才是正確,上天回歸的要求又是如何,如此才能在“命”之過程中,通過修整改變,轉“運”走向上升的光明大道。 李方明今日早起,忽生感慨,有上述所思,明白不論外境如何變化,時局是好是壞,對每個人來說,作用都是一樣,就是一面映射自身的鏡子,可以讓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欠缺,就算當今亂世初現,也是如此,對於生活條件差異,是每個人累世累積而定,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就算一生再窮困潦倒,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必然在危難時刻存有一線生機,只要心存善念,必然能渡過難關。亂世因所有人共業累積形成,科技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導致其中生存的無數生靈受難,過度殘殺萬物,滿足口腹之欲,和戰禍爭端造成的人口大量消亡,其中含冤怨死去的萬靈,心有不甘,產生的不良氣場,一直圍繞在地冥星空間,至今已是黑氣彌漫,形成的不良磁場,又反過來作用于人心,導致人心異變,讓生活環境趨向惡劣,故而,當今更要有進入修持的決心,如此才能保障生活少受影響。 李方明又想到,進入修行最重要的不是“慧根”,而是“會跟”,拿自己來說,若不是跟著禪師,肯定還是和一般人一樣,不斷追求外物且不擇手段,絕不會進入修行的,而一直跟著禪師,也是因為禪師言出法隨,一言一行相互印證,起先只是感到親切可信,現在越來越感到禪師榜樣的力量,和禪師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成為啟發自己智慧的基石,當時藍星州也有很多所謂“名師”,在富麗堂皇的傳道場所中,有成千上萬的信徒,但是每當看到這些“名師”,總是讓自己難有信服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就是因為他們只會說,卻做不到,故而難以讓自己生起跟隨之心;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般名師所說的只是世俗道理,雖然有新穎角度來表述,但是對聽者來說,因為周遭環境、生活條件不同,很難適用於自己,所以產生聽的時候覺得有道理,但是回家用不了,所以久而久之,就不願聽這些所謂的大師講課了。對於大道系列叢書,通過禪師傳音的方式,將諸天仙佛高真成道經歷下化世間,其中講述天地運轉真實義,是放諸四海皆准的真理,掌握所學規律,不論任何生活條件下,皆能適用,真是學一次用一生,自己就是因為學習這些真理,才能很快形成累積,若是像以前一樣,只是學習世俗道理,必定是每換一個環境,就要學一次規則,無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效,必然難有累積實效。 修行也是“身心靈”一起修行,“身”狹義指健康,廣義指生存中的一切正向行為,“心”指人的思想觀念、情緒變化,影射意志人的智慧,“靈”是人的靈魂,也稱為自性本體,身、心之間,是由思想產生行動,由行動驗證思想、提升思想,彼此交互提升的關係,而心、靈之間,靈是心的本體、心是靈的應用,若是不能覺察自性本體的存在,自然是放任心之作為,就會妄想叢生,情緒容易受外境變化影響產生波動,難有停息一刻,只有學習唯識學理諦,明白思維變化過程,掌握中道原則,讓心的變化不逾矩,才能彰顯自性本體的作用,故而,身心靈之間,正是通過思想、行為的交互提升,從而淨化靈性,達至靈性彰顯,三者關聯,缺一不可;若只是執於其中一個方面,必然會偏向一端,並非真修實行者的應行之路,簡單點說,所學道理就要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真理,通過行為回饋,不斷修正思想,如此不斷反復,就是每個人的提升大道。 當代修行,因為學習資源太多,讓人很難分別其中何為沙礫、何為珍珠,這是因為當今上蒼開啟“萬教齊發、各度有緣”的天時所致,對每個人來說,累世所修的經歷,就會決定今生學習什麼,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必要放下心中執念,去掉最高最大最上的思維,才能在當今時局中,博才百家之長,找到真正的回歸寶典,否則也只是一直局限在自己的執念中,白白浪費了當今的大好機緣。不論千門萬法,每個人身體硬體條件都是一樣,都是由思維產生行動的過程,同時引動世間一切的因果牽纏;對於掌握思維變化、因緣果報應化的規律,是每個人的首要課程,故而唯識學理,尤其是禪師下化的新唯識學,是當今所有人修行入門的必修課,也只有通徹了思維和因果之間的關聯,就自然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 想到這裡,李方明又想到一件很關鍵的事,就是修行也有起點,禪師及所代言的諸天仙佛,正是當代引領人們回歸的導師,道是天地運轉的真實義,但是以人來說,身在其中,很難察覺道的存在和運轉規律,必要有親身體證的人,才能通過講述經歷、傳承智慧,再讓學生按此體證,變成自己的智慧,故而這些導師才是回歸無極天界的關鍵,“尊師重道”,這個詞從腦海中跳了出來,李方明默默向南行了三拜九叩大禮,結束了今天的冥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第23章 亂世

23. 第23章 亂世

🄴 天心茶樓

第23章 亂世   時代前行,社會發展,演繹一門很有深度的課程,若不花費精力學習,往往難以領悟其中真味,但是若沒有道學基礎,只是以自己見解參悟,也看不到其中隱含的規則。李方明道學入門之後,再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世間變化,很快便透過層層迷霧,看清了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脈搏,當今社會表面看似穩定,實際已經入於紛亂時局之中,人心分化,趨於兩極,早已忘記人類命運一體,需要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的基本,形成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兩相對立,並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大型集團,站在各自不同立場,按照不同目標前行,彼此之間難有合力,只為爭奪利益,忙的不亦樂乎,更由自身利益引發衝突,甚至還有武力威脅和局部戰爭,生活在爭執旋渦中的一般民眾,更是苦不堪言、求出無門,對於生活在安定地域的人來說,也處於兩極分化狀態,富裕的人,往往因為物質享受而喪失人生目標,成天沉迷於對自己物欲的追求中,認為自己想怎樣就怎樣,難有停歇的一刻,而貧窮的人,則忙於日常三餐溫飽,難有反思自我的時間,更遑論設立人生目標了,只想著如何解決生存困境,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渾渾噩噩渡過每一天,少有人能夠在日常迴圈中停下腳步,看一看自己的前進方向,想一想為何要這樣,只是過一天算一天。   當下的不良社會環境,究其根源,雖有人智方面原因,但是天時運行卻是根本,李方明默運神通,知在三十多年前,天運甲子年時,上天開啟了因果大清算,清償自上次封神以來,至百年前時期,一共累積了兩千多年的因果業力,三年前,又開啟了清算百年前至今的因果清算,故而因果業力的討報加速了16倍,以往可以累世償還的業力,現在必須集中清償,就讓人們感到難以支撐了,此種情形被國外則稱為“末日審判”;又為何要打破原有因果業力償還的規則呢?是因為當今進入科技時代,但是被過去的業力糾纏拉扯,導致彼此侵害不休,人心沉淪,難有正向發展,故而上蒼開啟因果大清算,徹底釋放業力,好讓地冥星空間生存萬靈,可以放下擔子輕裝前行,創造一個清淨的生存空間。 處於此種時空中的萬靈,都會感覺過得很不容易,如同借了長期貸款,若是分期償還,就能勉強支撐,但是要求所有人一次償清所有債務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沒有周轉的空間了,必要拿出所有儲備償還貸款,生活品質降低不說,有些福報較淺的人,就更是苦不堪言了;面對當下困境,每個人正是應該反觀內心,認識到相互對待的錯誤,走向彼此扶持、共同成長,如此才能化消共業,一起走出困境,難有人能獨善其身;但是由於當下認知水準的欠缺,人們反而更加激化了兩相對待,不論世界層面、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乃至不同區域、不同行業職業、甚至家庭之中,各種矛盾都大大激化了,此種正是不同業力爆發的表現,若是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欠缺,而有所改變,也只有硬抗各種困阻,等到業力徹底完消之後,各種矛盾才能有所緩和,當然,若能及時改變思想,建立平等互敬、相互扶持的觀念,那麼各種障礙呈現時,必能及時轉化,甚且還能讓自己有所受益。 如此天運時局,人類生存空間中必然更加兩極分化,好的更好、壞的更壞,讓每個人對兩種結果,都能有清晰的認識,如此才能深刻反思自己作為是否得宜,走向自我改變的道路;同時,諸多修羅界高等生靈,也會降臨人間,化身為此次的考官,他們的任務就是增添層層阻力,檢驗人心是自性體現,真正向上,還是沉迷於物欲享受,難有清明一刻,若是能夠彰顯自性本體,才能逐漸脫離外境人事物的影響,只有自己做自己主人,才能在亂世走向平順生活,反之隨波逐流,只能受制於環境,難有脫困之日。當前時局,這些亂象多表現為“說一套做一套”,讓人產生迷惑,分不清究竟如何做才是正確,例如征信,有權勢的人可以不遵守、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只是要求一般人按照此種施行,若有不良記錄還要連累子孫三代,此種正是修羅考官出的考題,當面對種種逃避誠信卻能一直享受,自己卻不得不違心說假話、營造假誠信的現象,是否自己也會受到不良影響,這是一考對於“信”的理解程度,二考對“信”能否堅持如一,若是不受外境影響,真實做到誠信待人待事,堅持一生,就算通過考驗,否則同流合污,就是被考倒了,在考核中,自身生活條件也會起伏變化,化消個人的不良業力累積,也會增加考核難度。 李方明覺得,當今亂世時局已定,人人難以脫離困境,只有坦然面對內心,從容面對變化,從逆境中發現自己不足欠缺,不斷改進提升,才能由橫逆困阻中受益,改善自己的生活,在此時空中,若能做個觀測者最好,既能受益,又不用承擔任何風險,但是既然身在局中,必然人人難免,故而只能退一步,做到若即若離即可,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後果,自己做自己主人,對外境一切變化,必要追根問底,搞清楚來龍去脈,如此自然知道應該從何入手、如何作為,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從,否則掉入陷阱,沒人會為自己承擔一絲一毫責任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第22章 階段

22. 第22章 階段

🄴 天心茶樓

第22章 階段   實相世界發展必有先後,先後過程由不同階段組成,只有知曉其中來龍去脈,才更有信心堅定修道,突破地冥星引力,回歸宇宙虛空,李方明外出念頭一動,他的命運軌跡就開始轉向,自身靈魂向外釋放磁場,已經吸引與此相關的一切因緣,正是“一念動三千大千世界皆知”,負責教導李方明的虛空上人早已知曉,暗歎一聲,自言自語道:“好自為之吧!”李方明的修仙之旅,此時由學習累積知識階段,轉入體證現實階段,他自己還不知道,周遭人事物即將發生大的轉變。 這天早起之後,李方明打開手機,聊天軟體彈出一條資訊,發送人是馮夢龍,這是他二十年前的朋友,李方明來到南天市八德山后,除前兩年回去探望父母時,和馮夢龍小聚過一次,就再沒有聯繫過了,點開聊天資訊,才知道馮夢龍也到了南天市,約李方明一起吃飯,他們約定好晚上在南天市內,一家經營藍星州特色菜品的食府見面;見面後,馮夢龍依舊高高大大,一臉朝氣,感覺還是和以前一樣充滿活力,雙方坐定後,不免又聊起以前經歷,說起以前製作視頻時,馮夢龍為一段音訊軌道和視頻畫面只差一幀位置而爭執的事情,懷念之情油然而生,真是一段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回憶啊,李方明也很欣賞這位做事認真的朋友!此次馮夢龍找李方明,除了很久不見想見一面外,還想看看老朋友能否合作幹事業,馮夢龍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才發現人心多變,能夠長久合作的人實在不多,還是老朋友才叫自己放心啊,這次見到李方明由技術轉到文化行業,雖然很吃驚,但是通過言談舉止,也讓他更放心了,便提出自己進軍電影行業的計畫,邀請李方明參與進來;李方明委婉拒絕了邀請,說明自己在文化行業的發展,已經用盡了全部時間,沒有多餘精力參與其他項目,但是自己可以為馮夢龍拍攝電影,提供文化素材,並將自己作品發給馮夢龍,讓他看看能不能用的上;馮夢龍看到手中正式出版的書籍,和其他幾冊充滿文化氣息的專題課程,也很是感慨,看來大家都沒有閑著啊,他大致翻了一下,看到很多內容以前都沒有接觸過,但是題材新穎,邏輯感強,很適合製作短視頻,用於自媒體的運營,便與李方明先敲定合作,準備製作一二期短視頻,看看效果再說下一步發展。 吃完飯快走的時候,馮夢龍又提起如何其他大洲的事情,建議李方明有空可以拓寬眼界,看看其他大洲的事物發展,中北二洲是帝制制度,資訊封閉,人們僅能查閱到本國資訊,很難看到其他三洲的動態,其他三洲施行民主制度,彼此資訊共用,交流十分便利,還能看到很多中北兩洲自己人看不到的事情;李方明覺得中土節目只提好事,隱瞞真相,故而十多年來,已經很少看國內新聞了,對此提議也很感興趣,表示願意試試,便與馮夢龍約好時間,改天請他到茶樓小坐,幫助安裝網路軟體,教一下如何使用。雙方告別後,李方明對此事並未放在心上,沒想到,這卻是他入世修行的起點,通過全面瞭解世界發展,通曉社會發展的來龍去脈,也許這也是上天借助人與人的交互,進行賦能的過程,週末,馮夢龍來到天心茶樓,參觀之後,為李方明電腦安裝了“雲界”軟體,並親身演示了登錄過程,講解了流覽技巧,李方明是電腦技術出身,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送別馮夢龍之後,便開始了他的“跨界”之旅。 天心茶樓運作有一些師兄師姐在旁協助,李方明白天打理接待,晚上時間全用在網路上,以往他覺得世界各地發展大同小異,但是幾個月過去,讓他對社會發展的認知,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覺得不同政體也像生命一般,各有各的生長過程和表現形式,一個政體下生活的人們,雖然個人思想獨立,但是都會受到不同政體的薰染,從而具備類似的群體意識,若是站在地冥星之外來看這些不同政體,就像一個個由無數人形成的巨大生命體,也有美醜良惡的區別。中土和北方兩大洲,屬於帝制制度,言論施行管制,思想較為封閉固化,人們往往因循守舊,一個命令一個行為,難有創新,這裡很多所謂的高科技產品,是仿製改裝後,複製量產,實質僅是低端製造,故而產品很難具備吸引力,只能廉價傾銷到更閉塞落後的地區,在文化創作領域,更是形式單一內容貧乏,文學、小說、電視劇、電影中,多是以歌功誦德為主,宣揚自身生活品質最高,人民道德素質優秀,其他作品,多為隔岸觀火,極力宣揚他國天災人禍,引導人們覺得只有本國才是宜居之地。 沒有關注實事之時,李方明以為如此現狀,只是新聞業者的無腦操作,現在看到不同國家生活情況,其中反差如此之大,才明白一切只是人為操作,害怕人們知道外界資訊,就能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造成不良影響,故而認為製造虛假資訊,極力渲染極端情景,藉此阻斷真實資訊的傳播,妨礙人們自主認知的成長,強制營造出一種蒙昧環境;對於所謂國外環境,也並非全如自己以前認知的民主,都是被一些超級財閥控制操縱,前臺選舉出一些演員,按著不同腳本演出,不論任何一方登頂,都會按著幕後計畫,一步一步執行,但是,因為有合理的保障制度,一般人的教育、醫療、養老、工作等,都有較為公平的環境,每個人的創造力,也都有發揮的空間和助力,故而,當代最新的科學研究,尤其是民生技術製造領域的創新,都是來自東、南、西三個大洲。 漸漸的,李方明結合歷史,發覺世界發展有一條隱形的軌跡,就像有早已制定好的劇本,其中的劇情發展,也是黑白交錯,形成鮮明對比,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一個主題,期間一切都會圍繞這個主題來發展,如此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整體發展是由白到黑、再由黑到白的過程,以此往復,不斷交替;此種發展過程,是所有人人心所向,而形成的合力,所謂控制,只能因勢利導,不是個別人可以強加轉向的;而每個人身在其中,若是隨波逐流,多是被同化而不自知,很難有改變的力量,唯有進入修持,明白如何秉持正道觀念,才能不被外境變化牽引,而做出違背本性的事情。 現今世界時局大變,亂世初現徵兆,很多前所未聞“違背倫理、違背人性”的事情,被報導出來,各種天災也是頻頻發生,都是對未來劫難的預警,若是此時還是依照自己的不良習性秉性做事,沒有道德觀念的提升,那麼在未來就很難有轉圜空間,只剩親身償受一條路了;所謂外境變化和內在修持,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外境變化是人類共業累積形成,也只能是由所有人共同承當來化消,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藉由這些外境變化過程,看到自身的不足欠缺,而有改變契機,故而,亂世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不知悔改,一味錯下去而不自知,如此就只能隨著世界變化循環往復,讓自己一直沉淪下去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1. 第21章 瓶頸

21. 第21章 瓶頸

🄴 天心茶樓

第21章 瓶頸 李方明清早來樓頂看風景,忽然想到離陸榮華上次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因平日忙於事物,一直沒到察覺,又到日常坐功的時間,李方明回到靜室,調整呼吸,進入練功狀態,靈體進入多維空間,不一時,燃燈古佛親臨,李方明見禮後,古佛告知陸榮華一事已,李方明有些不解之處,便問到:“恩師,只是陸榮華自己好學,我感覺沒有教什麼。”古佛說:“所謂燃點心燈、薪火相傳,並不是非要做些什麼,就像點燃蠟燭即可,而不是將人捆綁置於火上來烤,每個人自性本自具足,只是被世間垢穢觀念迷障,欠缺光明展現,只需刺破一個小口,讓自性光明透出,人若能看到一次自性光明,自然就有了依循前進的方向,最終自可彰顯清淨自性。”李方明此時方才領悟,所謂教,只不過是根據學生特點,導引讓他自己看到自性光明所在,若是根性具足,自然就會向著光明前進了,於是拜謝燃燈古佛,感恩慈悲開示,燃燈古佛:“此事已了,日後你需關注入世方面事物,世間將有大變,我去矣。”李方明行禮拜別恩師,練功完畢,就去前臺準備接待工作。 正在打掃之時,陸榮華進門了,李方明看到她臉上呈現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意,突然就明白了古佛恩師剛才所說的話,真是感歎萬分啊!陸榮華問好後,幫李方明一起收拾起來,邊做邊聊,原來近期她要去南北交匯的大都市“申城”實習,可能很久都不能來茶樓了,最近她感覺思想好像突破了一種屏障,以前學是學的快,但是總感覺差點什麼,最近一個月,好像有一種所學知識全部串聯起來的感覺,而且能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運用所學,感到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自己做法看似沒有改變,但是自己的角度立場已經完全不同了;李方明對此也很有感觸,在鼓勵她堅持的同時,也勉勵她對天書學習不要放鬆,在去大都市的實習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也邀請她有空常回來看看。陸榮華說:“好的,現在才明白以前師兄說的話,我會努力的。”李方明:“保重。”看著陸榮華漸去的背影,李方明好像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正走向通往試煉的道路上。 白天過去,夜晚來臨,茶樓眾人散去,李方明一人坐在茶台前,突然,腦海中蹦出“瓶頸”兩個字,對此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社會運轉是由不同事物鏈組成,每種事物鏈中,都有不同的層次,每個層次之間都有間隔,一個人進入事物鏈中,一般都是從底層開始摸索,熟悉一個層次之後,才能發現更高層次的入口,這個入口就是不同層次交匯融合的地方,對於理解能力強的人,就容易通過,一些人會停留一段時間後,才能領悟通過,更多的人,則可能一輩子就會停留在一個層次中,工作生活直到退休,這個入口就是一種“瓶頸”,不同人生時期,所面臨的瓶頸都有所不同;修持中也是如此,所修法門一般也有很多層次,只不過這裡叫法不同,有叫做次第、步驟等,是修持的人必要經歷的過程,今天燃燈古佛所講的,並非是指一般的瓶頸,而是貫通修持起點和終點的“瓶頸”,修持為的是“明心見性、開悟證果”,而燃點心燈意指見性,見到性光之後,人生目標確定,只需沿此道路一直前進即可,這條道路看似簡單,但是能依此前進的人很少,因為很難明白什麼才是“性光”,按此前進考磨更多力度更大,所以能堅志走下去的人就很少了,這也是所謂“漸悟、頓悟”的區別所在,好比蓄水池蓄水一樣,一般人只有一個入水口,一個池子接滿,再接另一個池子,有人則是所有池子都有入水口,可以一起接水,此種兩者只是時間上的差別,結果並無不同,所以既有六祖聞聲悟道的故事,也有靜待花開的傳說;對於突破這些所謂的瓶頸,有良師益友教導、分享經驗,就可以提前有所準備,在面對之時有所借鑒,比較容易通過,若是自己摸索,往往會多次碰壁,才能累積到足夠的經驗,但是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知識儲備和內化智慧的過程,外人絲毫無法替代,就算仙佛親臨,也只是指出自己不足欠缺之處,若要改正,還是自己要切實下功夫,才能有實效。 李方明想到自己,這些年一直深入道學,只是局限在茶樓的小圈子裡,很久沒有去外面看看了,可能這就是自己現在的瓶頸吧,所以古佛恩師才讓自己關注入世方面,此時,腦海中突然顯現出他從蓬萊坐飛機回藍星州時,看到的場景,只見天地之間黑氣彌漫,白氣若隱若現,地冥星五大洲,數百個國度,幾乎所有國度都被黑氣覆蓋,同時,他也想起了當初自己想要幫助身處黑暗世界的人們,儘早離苦的願望,不由心頭一動,知道是該面對外面世界的時候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 第20章 慣性

20. 第20章 慣性

🄴 天心茶樓

第20章 慣性   陸榮華在皈依之後,更是把茶樓當做家,週末都會來這裡做義工,參加茶樓舉辦的各種講座,一天課程結束後,她叫住李方明,問道:“師兄,最近學習中,我感覺有些迷茫,天書所講內容面太廣了,現在有點迷糊,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於日常生活中。”李方明也曾經歷過此種困境,明白問題癥結點所在,便邀請她到會客室細聊。 李方明說:“師姐是學天體物理學的,知道慣性吧?”陸榮華說:“知道,這和道學有關係嗎?”李方明說:“有一個物體,要麼靜止,要麼保持勻速運動,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改變當前狀態。”陸榮華有些疑惑,這只是個簡單的常識,和自己有關嗎?但聽李方明繼續說:“在虛空中沒有阻力,物體會保持現有狀態,直到有外力作用,才會有所變化,在地冥星上,是因為有重力、阻力的作用,才會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歸於向下和靜止;而對人來說,思想過程亦是如此,思維一般會保持在停止、或朝一個方向發散,直到遇到阻力,才會產生轉變契機,但是一般人往往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過程,也不知道阻力從哪裡來,只是不斷延續同樣的狀態,直到人生終了。”李方明看到陸榮華精神越發集中了,好像明白了一些,於是喝了一口茶,給她一些時間思考,才接著說:“這是我自己在修行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首先要明白思想的運行規律,看到其中慣性的存在,才能保持好的,修整壞的,讓自己沿著回歸大道的方向前行。”陸榮華此時恍然,說道:“師兄說的是,首先是要明白自身定位和運行狀態,如此才能適時調整、保持正確的方向,就像星球雖然也是一種慣性運動,但是彼此之間又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的運行軌道,所謂‘道’,可能就是人生運行的軌道,必要符合世界運行的規律,是這個意思吧?”李方明點點頭,陸榮華接著說:“我有些明白了,如何將天書所學用於日常,關鍵還在自己,從覺察自己心態開始,書中講述的知識,好比一條條星球運轉的軌道,將世間萬物都串聯起來,自己即像其中一個星球,即可以隨順命運軌道運行,也可以化作一刻流星,衝破當前宇宙的束縛,到達更高層級,更可以回歸到本來降生處的無極世界。” 李方明說:“師姐比喻真是精妙,令人耳目一新啊!所謂修行,即是用仙佛所傳真諦,對照自己思想,覺察其中種種慣性思維,將其中不良部分進行修正,讓其進入正軌而行,不必非要經歷人生坎坷、生離死別,才去看到思維中的不足欠缺所在,試看周遭人們的種種過程,每日一迴圈、每週一迴圈,至每年一迴圈、一生一迴圈,其實都可以看做一種慣性運動,若無外力作用,總會保持著原有的狀態,很難向好的方向進行轉變,唯有遇到矛盾、障礙或是重大事件時,遭逢重大意外,人們才會有反思自我行為的動力,但是此時,一般人也是大多找外境、他人的過錯,很少內觀自省自身的問題所在,故而對此種思維慣性,即是人之常態,是每個人自然以為的‘正確’,所以也就少有改變的念頭了。”陸榮華說:“師兄,若是有分歧之時,難道他人就沒有錯了嗎?”李方明說:“不是說他人就沒有問題了,而是在雙方有分歧的時候,必要先反觀自身,發現自身的不足欠缺,自身率先改正,帶動對方向好的方向轉化,若是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對方的過失,那麼爭執不可避免,此時唯有強勢一方以力服人,難有圓滿的解決方案,世間諸多事往往也是如此過程,但是站在修行者角度,必然要明白更深層次原理,學會轉換角度,明白對方所思所想,掌握全面,如此才能發現更佳的解決方案,在問題激化的當下,若想緩和矛盾、如順解決,只能由境界高的一方率先理解包容,才能圓滿處理事物,若是雙方都已達到圓融境界,此時必然相互理解,能配合實施,也就沒有問題了。”陸榮華說:“明白了,並不是有沒有問題的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時,彼此都要轉換角度、理解對方看法,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就算無法合作時,也不會造成不良糾紛。”李方明說:“就是這樣,人世間各種問題很多,矛盾時時爆發,不僅人與人之間,其實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若是僅執於自身利益,不顧對方想法,自然無法妥善解決問題咯,其實只需多想一下對方,一般都會有比較圓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法。” 陸榮華說:“師兄,我大致聽明白了,學習天書不僅是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是要能用於解決日常問題,入手點就是反省自己的習性秉性,自己思想中有很多固化的觀念,其中有好有壞,首先就是要先覺察自己起心動念的過程,發覺其中是否有所不足欠缺,只有發覺之後,才有辦法進行修正,也只有具備了此種改變思想的能力,才能在遇到矛盾時,可以轉變到對方角度,也會防患於未然,讓自己少遇各種困境麻煩,不知我理解的對不對?”李方明說:“就是如此,只要能夠不斷改進,未來人生的軌跡必然朝向光明,學習天書任何一章節,理論和實踐都是一體的,只有學以致用,才有實效,既然師姐已經看過很多冊了,那麼敢問師姐是否有所實用呢?若是沒有的話,那麼可以從所遇問題入手,進入深入分析,由此看到自身欠缺不足,進行改正,是為修行第一步啊!”陸榮華說:“真是感謝師兄,我終於明白自己的問題了,目前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是延續以前的處事方法,並沒有用到天書所學,更沒有反觀自己究竟有沒有問題,一直在看對方的問題,一直在找環境的原因,還以為自己寬宏大量呢,這就是自己問題的結點,今日所獲匪淺,再次感謝師兄了。”李方明由衷感歎,能看到陸榮華的根性光明,問題一點就透,下面就看能否真正落實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