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Botree

在生活作息、飲食、人生際遇、點滴觀察中,體會著東方醫學、中醫奧妙與有趣的部分。
實用而溫柔地,創造更好的人生品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第一季EP21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苦、鹹、辛

第一季EP21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苦、鹹、辛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21《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下)】我們繼續來談如果身體生病、不舒服時,在飲食的口味方面,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苦味接著,是“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前面的單集聊過,苦味是苦寒、苦燥的,有瀉火、燥濕的功效,所以,苦味的氣是往下走的。我們人體的骨頭、骨髓,跟腎的精氣有關係,如果已經不足、虛損了,那麼再吃苦的味道,就更嚴重了。➤鹹味“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大家都知道,血是鹹味的,有時候口腔裡有傷口,就會嚐到微微的鹹味。血液裡面的鹹味,跟鈉和鈣鉀離子有關,這些都是無機鹽類。也跟細胞的通透性和壓力有關係,所以吃得太鹹,身體向外排這些過多的有機鹽類,不但看起來容易水腫,而且皮膚也會因為體內水分減少(減少是因為要排除過多的有機鹽),皮膚就會看起來很差,會色素沈澱或者長斑。而且,也會導致血壓高的問題,存積的過多鹽份,也會造成內臟,腎臟、膀胱、心血管、胃等的負擔。所以,古中醫自古,就跟大家說“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因為跟上面講的這些都有關係。太鹹,就會造成“脈凝泣而變色”,就是血管血液的問題;然後吃太鹹之後,即使大量喝水,也會造成水腫、心臟和腎臟的負擔。所以,特別是中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辛味最後,我們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前面的單集介紹過,辛味、辛香味的特性,是“能散、能行”,大多是“熱性的”。所以,辛味是五種飲食味道裡面,最耗氣的,如果一個人的氣虛損了,再吃太辛辣,就會消耗、耗損更多。所以這樣說~~~古中醫很注重飲食的味道,透由連續的幾個單集,跟大家聊一聊 ^^以上介紹的是《黃帝內經》裡《宣明五氣》篇裡談的生病時飲食味道的禁忌。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第一季EP20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酸、甘

第一季EP20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酸、甘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20《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身體不同狀況時應該避免的飲食味道(上)】前面,我們聊了《黃帝內經》記載了各種食物、藥材的味道,今天,我們進一步來談談,那麼,如果身體生病、有狀況時,我們該注意些什麼?該避免什麼呢?在《黃帝內經》裡,有一篇《宣明五氣》,就在講這個部分:生病時的飲食味道的禁忌。經文說:「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這些是五種味道的禁忌。➤酸味因為,酸的味道是收斂的,本來入肝,對柔軟筋膜好,但是,如果筋骨或者消化系統,已經生病了,就不適合了,這點前面有專集我們聊過。➤甘味首先,甘味、甘甜味道,入脾胃,主身體的肌肉,我們前面有專集介紹過「希望年輕、肌肉有彈性」要注意保養脾胃,吃些甘味食材。但是,一樣的如果肌肉的疾病就要減少甘味的攝取。什麼意思呢?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糖尿病」,我們都知道,糖尿病被稱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不但有吃多、喝多、尿多的狀況,而且到後來,還會四肢削瘦、或者尿有甜味。而且,平日在飲食方面,就要注意減少糖分的攝取,而且不是一昧地減肥,而是要解決糖的吸收問題,身體體質的問題。糖尿病的“四肢肌肉削瘦”,就是一種肉病,要少吃甘甜的味道。還有一個也很常見的例子,就是皮膚濕疹,我們都知道有濕疹慢性困擾,或者濕疹急性發作時,飲食的禁忌,都是要少吃糖、甜食等,特別是加工製品,像是蛋糕、甜的零食、甜的飲料等等,不然就很難痊癒。這些都是常見的“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的例子。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第一季EP19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第一季EP19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9《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流汗可以排毒?-- 氣血同源,有些人不適合出太多汗 】《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 什麼是營氣(脈內)和衛氣(脈外)?有對中醫頗感興趣的人問:什麼是衛氣、營血?兩部分都是《內經》裡面說的“水谷精微”,也就是從日常飲食的營養來的(這跟現代我們知道身體需要各種營養素維持各個部位的健康,是一樣的)。衛氣(保衛的衛、衛生的衛),是在脈外;營氣、營血,是在脈內。但是來源都跟飲食的營養有關係。所以,《內經》裡面說:“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意思就是說,失血、血虛的,不可以發汗;汗多、大汗傷氣的,不可以失血。這個在很有名的醫書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講很多,有些藥方是讓人發汗散寒氣的,用藥方的禁忌,就是人在出血、或者血虛的時候,不適合使用。如果從日常生活保健來看,那麼,虛弱或者貧血的人,不太適合出太多汗。舉一些例子,有次泡溫泉時,就遇到過一位體型偏瘦的中年女性,因為在桑拿室烤箱裡待太久,出了很多汗(很多女性,覺得排汗可以幫助排毒、讓皮膚漂亮),沒想到就暈倒了。這是氣虛再大量出汗的例子。另外,則是月經期,我們也不適合大量出汗,身體會更容易累、更虛。如果有貧血問題,像是有些女性有地中海貧血問題;或者男性因為痔瘡出血,有時候血紅素也會降至很低 ......,都不適合用大量出汗的方法來保養身體健康;疲勞的時候也是。中醫學看待氣和血,血與汗,其實都是同樣的來源,體力差、疲倦時,再烤箱、蒸汽、或者用一些熱療法、或者泡溫泉、泡藥草、泡澡等等,溫度太高、出汗過多,都很容易虛脫、甚至昏倒。所以,大家不要認為出汗就是排毒,就是對身體好。在虛弱的時候、月經期、年紀大了、或者有貧血問題、心臟疾病 ...... 等等,都要避免出太多汗。◼︎叮嚀➤最後,跟大家分享中醫學出汗排寒,一般以“微出汗”為主,就是身體感覺到熱熱、暖暖的 、濕濕的、開始發汗了,其實就有幫助了。➤出汗之後,也應該補充一些水分、電解質等等,➤並且注意不要著涼,不要立刻沖冷水,或吹風,要等到身體降溫之後,較沒有發熱現象 ,也就是皮膚的毛細孔不再大開擴張,開始收縮起來了,再沖澡、或者是騎車回家。這樣 才不會讓寒氣、濕氣,從皮膚毛孔跑到身體裡。今天,跟大家聊的是“衛氣營血”,中醫的觀念是:“氣血同源”。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第一季EP18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第一季EP18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8《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衝任二脈 】上一個單集,我們聊了在《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裡面,記載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有關的部分。今天,我們再來看看關於“生育”的部分~講到“生育”,生兒育女,當然跟賀爾蒙有關係囉。這也是現代許多青壯年很關心的,不孕不育的困擾,讓許多人紛紛四處求醫、求秘方。我們看《內經》的原典是這樣寫的:“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二七、二八(就是女孩子十四歲、男孩子十六歲的時候),都已經可以正常生育有孩子了。這邊提到了“天癸至(就是戊己庚辛壬癸的那個字)”,“天癸至”、“太衝脈盛、“腎氣盛”,這些都是跟人的生長發育和生育能力最相關的。我們再來看,“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八,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這邊則寫到“天癸竭(枯竭)”、“太衝脈衰少、“任脈虛”、“腎氣衰”,女性大約七七四十九、男性八八六十四,就無法生孩子了。可見“天癸”、“太衝脈、“任脈”、“腎氣”這些緊密關係著生育能力。中醫學在看婦科、男科、生殖系統功能時,最基本的就是調理“衝、任”兩條經脈,以及“腎氣”。生長發育遲緩、和早衰老化問題,也是要調養“衝、任”二脈,和“腎氣”。補腎、養腎,這些我們常聽說,也學習過不少。“衝、任”二脈,在《黃帝內經·靈樞·五音五味》篇裡面,被記載是“經絡之海”,說“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行背裡,為經絡之海”。“衝、任”二脈,都是從人體的子宮,下丹田那邊的位子開始的。那麼,什麼是「衝脈」呢?「任脈」跟懷孕的“妊娠”的女字旁部首的“妊”相關;「衝脈」後世中醫稱作十二經脈之海,跟子宮、月經緊密相關。中藥材裡面一些藥就有調補“衝、任”脈的功效。另外,因為這兩條脈都從下腹部內開始,所以,自古中醫學才講究腰腹部不要著涼到,要保暖,而且要有力。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保養方法。現在流行一些低腰、露腰的衣服,在愛美之虞,我們回到家中,還是要避免腰腹部著涼。還有,月經期間,更是保暖腰腹部。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第一季EP17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第一季EP17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 生活中醫,說給你聽

第一季EP17《黃帝內經》在生活中用聽的~【 男女一生的生理年齡與牙齒 】大家覺得在古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裡,一開始最先會記載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談在《內經。素問》這一部裡的第一卷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篇。在這一篇裡面,談到了以前人的壽命,是可以健康有品質地活到大約一百歲的,能終其天年。不過,後來大部分的人,因為種種生活不良習慣、身心欲望的關係,都在半百左右就衰老了 ......。另外,還提到了我們今天主要要聊的,在許多中醫書籍裡,都會談到的,男女一生的生長規律。大家先聽一下原典怎麼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男性的部分,也從八、二八、三八、四八 ......,一直記載到八八六十四歲。寫到一般人不能生育了的年齡。經文裡面寫女性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就是七歲、十四歲、二十一、二十八等等);然後男性的八、二八、三八,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 ....,這些是數學,古時候黃帝內經就有了。原來早在內經裡面,就說明了人一生的生理變化,特別是在生長發育的部分。提到人的一生都和腎氣有關。而女性是以七為數;男子以八為倍數。我們都知道女性的發育比較早比較快,像是青春期就很明顯,女孩子會先進入青春期,而一般男孩子會晚一兩年。所以,男女的第一個階段,女子七歲和男八歲,都是說“腎氣盛,齒更髮長”,乳牙就會更換,頭髮更茂密了。前面的單集,我們曾經提過,中醫學來看,“齒為骨之餘”,我們的骨頭和牙齒,都跟腎氣足有關係,跟賀爾蒙有關係的。所以,在《內經》這一大段談人一輩子生理變化的記載裡,後面又繼續寫道:女,三七(第三個七,也就是二十一歲左右),男姓是第三個八,三八(二十四歲左右)都寫說:“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就是牙齒都完全長齊了,現代西醫學牙科,也是這樣談的,所有的牙齒包括智齒等,在這個年齡左右,會長完整。因為,智齒也就是人的第三大臼齒,長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內經》裡面說的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之前,而這時候我們的身心發育都比較成熟了,所以就稱為“智齒”。然後,這一整篇裡面,後面又寫道:當“腎氣衰,髮墮齒槁”,以及,“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告訴我們,當人衰老時,內臟的精氣沒有那麼飽滿了,那麼,腎的功能就會不足,所以,頭髮會變少、牙齒也會鬆脫、會掉。這樣子寫一輩子腎水腎氣跟人牙齒的關係。現代人,因為生活環境比較舒適,營養也充足,平均年齡普遍增加了。這幾年內政部公告的台灣平均年齡,已經超過八十歲了。如果,希望牙齒的品質好些,除了預防蛀牙問題、口腔清潔之外,我們全身的健康,也都會影響到牙齒本身,特別是腎精、腎氣喔。今天,我們先聊在《上古天真論》裡面,談人一生的生理變化,裡面跟牙齒相關的記載。下次,我們繼續看其它的部分~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q50ecv00fw01tb7v3651el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